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总甲状腺素(TL_4)水平是判断甲状腺功能的重要指标。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注意到部分病例血清TT_3,TT_4有分离现象。为进一步探讨该现象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性地总结了247例TT_3、TT_4分离的病例,以分析各种疾病对其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我院自1989年10月至1990年7月共测定TT_3、TT_4标本3456例,其中TT_3、TT_4出现分离为788例(占22.8%),资料完整的247例(男130例、女117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的研究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我院从1986年1月至12月对8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作了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量(Totaltri—iodothyronine,TT_3)、甲状腺素总量(Thyroxine,total TT_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的测定,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共检测23例各期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和尿液中β_2-微球蛋白(β_2M)54人次,其结果提示该测定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早期诊断及判定肾功衰竭的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对象及方法一、对象流行性出血热组23例,为1986年12月至1987年2月我院传染病房住院病人。患者诊断均符合1986年南京会议“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并经V_(aro)—E细胞抗原片检测血中特异抗体证实。男19例,女4例。年龄20岁以下4例,20~50岁18例,50岁以上1例。轻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我国血清FT_3、FT_4一步测定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我们采用RIA对339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及正常健康人联合检测了FT_3、FT_4、TT_3、TT_4,进行统计分析,着重观察比较FT_3、FT_4与TT_3、TT_4的阳性率及临床价值。 材料与方法 (一)检测对象: 正常对照组58例,均为健康体检者,男21人,女37人,平均年龄32.86岁。甲亢组80例,甲减组76例,甲亢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81例甲亢病人抗甲药物治疗中,测定血清 TT_3、TT_4、TSH 浓度作为监测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具体讨论了以下问题:①抗甲药物治疗中,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情变化、转归的有关机理。②血清 TT_3、TT_4、TSH 作为抗甲药应用的客观监测指标的重要性。③抗甲药物减量的依据。④老年甲亢患者应用抗甲药物时,对其监测指标正确分析判断的重要意义。⑤血清 TT_3、TT_4、TSH 也作为甲亢其它治疗方法(手术、同位素)治疗长期追踪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了100例正常孕妇妊娠各期血清TT_3,TT_4的均值,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生理常数,为鉴别孕期甲亢和甲低提供了重要的数据。结果提示血清TT_3的均值孕早期为108.67±24.77,孕中期为147.25±30.05,孕晚期为173.15 ±40.85,均波动在正常范围内,血清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08例健康人、68例甲亢和67例甲低患者血清TT_8、TT_4、TSH含量及T_(3(?))进行了测定,并计算FTI。结果表明正常人血清TT_8、TT_4、TSH、T_(3(?))、FTI值在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男女性别之间均无显著差别。但从年龄方面看,TT_4含量儿童较成人稍高,T_(3(?))儿童较成人稍低、TT_(?)含量儿童显著高于成人,TSH含量是间杂性的变化,但婴儿的TSH最高,青春期最低。  相似文献   

8.
1986年4—9月海南岛登革热流行期间,采集首发病区疑似登革出血热病人急性期血清25份;经病毒学确认为Ⅱ型登革病毒感染的登革出血热病人急性期血清15份和双相血清3份;健康人血清18份;共61份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流行性出血热(简称 EHF)荧光相关抗体。结果疑似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期血清中FT_3、FT_4、TT_3、TT_4和tsH的变化范围对孕妇甲状腺功能诊断参考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参加孕检的150例孕妇和50名育龄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中各孕期阶段与对照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五项甲状腺激素水平都和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孕期延长后,FT_4不断降低,TT_3、TT_4、TSH不断升高(P0.05),FT_3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孕检中检测孕妇的各项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利于早期诊断出是否患有甲状腺功能疾病,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某些人群的隐性感染率,我们于1987年3~4月对依安县1986年重点病区的51例病人血清(B组)及户内健康人群血清130份(A组)、B组病人邻居家中既往无EHF病人家的户内健康人群血清  相似文献   

11.
观察57例TT_3不同水平的单纯性甲亢及18例在治疗前后的单纯性甲亢病人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功能。在TT_3正常值的22例中,其结果与对照组相符。在TT_3高于正常值的35例中,其结果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但OGTT仍在糖尿病曲线以下。18例在治疗前后的对比中发现:治疗前,由于TT_3增高,其糖耐量减低明显,而胰岛素分泌也明显升高;通过治疗,当TT_3降为正常值时,其OGTT及IRT也基本恢复正常。并就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92~2002年,我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继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21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35~49岁,平均42.5岁.均有明确的流行性出血热病史.诊断符合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其中重型15例,危重型6例.21例中仅3例初次就诊甲状腺功能减退得以确诊,3例垂体危象最初误诊为病毒性脑炎,15例多次就诊,先后误诊为神经衰弱、心肌炎、冠心病等.患流行性出血热至确诊继发甲状腺功能减退时间:1月内2例,1~6月4例,6月以上15例,其中3例经过5~8年方得以确诊.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15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流行性出血热1532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常规检查、血气、电解质、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放射性核素肾成象、凝血象、血清TT_3、TT_4、TSH、皮质醇等的动态变化。本组死亡61例,病死率3.98%,其中后4年收治740例,病死率2.16%。认为抓“三早”、把“三关”,早期定度抓重点,各种手段齐监测,预防性治疗是关键。治疗中采用扩、扩、稳、平的原则和适、超、限、欠的法度。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1989年~1990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65例,其中并发心律失常18例,发生率占10.9%,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性11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17例,最大年龄53岁,平均35岁.其中:窦性心动过缓9例,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各2例,心房纤颤、房室结心律、快慢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缓伴变异型预激综合征各1例。诊断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按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制订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标准诊断.18例均做了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5.
应用PEG法测定血清TT_4和TT_3共316例,发现8~40岁健康人血清TT_4值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41岁后随年龄递增有降低的趋势。对145例甲亢患者测定结果,见TT_4高于正常值者占84.8%,TT_3高于正常者占86.6%,且TT_4在正常范围内的21例甲亢患者的TT_3值均高于正常,因此提出同时测定血清TT_4和TT_3,可提高甲亢诊断率,特别对TT_3型甲亢的诊断。本文还对甲低、甲肿、甲治患者64例的TT_4和TT_3进行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血清T3、T4水平的变化.方法对经免疫荧光抗体(IgM)检测确诊的4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进行了血清TT3、TT4水平的检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40.12±10.81岁.轻型5例、中型21例、重型12例、危重型4例.对照组20例,为体检健康者.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少尿期、多尿期血清T3、T4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而且病情越重,血清T3、T4下降越明显,重型危重型患者少尿期血清T3、T4水平的变化较轻中型变化显著P<0.01.结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可出现血清T3、T4降低,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6年4月—1998年11月用中药清营汤加减辅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HFRS)发热期的患者60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的35例患者作对比,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5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学术会议修定的标准,并经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确认。患者入院时均处于该病的发热期,自发病到入院就诊时间平均为3d。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6~70岁,平均34.5岁。对照组35例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15~65岁,平均35.7岁。两组资料对比相差无显著性(P>0.05)。1.2 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8.
俞蕾  韩红 《海南医学》2003,14(3):45-45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 ,可以造成机体多脏器损害。其中一部分病例可出现心脏损害。现对我院1996、1— 2 0 0 2、1共收入院治疗的 98例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 ,并对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脏损害的病理基础进行讨论。1 材料和方法本组 9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性为 6 3例 ,女性为 35例。年龄为 14— 6 9岁之间。诊断依据 :1)病人全部来自疫源地 ,2 )临床根据流行性出血热的抗体 (+)达 10 0 % ,3)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查 ,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于入院后全部检查心电图。2 结果在流行性出血热中心肌损害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总甲状腺素(TT_4)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临颍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AECOPD患者,依据病情程度分为重度29例,中度37例,轻度46例,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TT_3、TT_4表达水平,分析血清TT_3、TT_4水平与AECOPD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重度患者血清TT_3、TT_4平均水平低于轻、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T_3、TT_4水平与AECOPD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528、-0.472,均P<0.05)。结论 AECOPD重度患者血清TT_3、TT_4水平呈异常低表达,血清TT_3、TT_4水平与AECOPD病情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起病急,病情凶险,持续时间长,合并症多,所以早期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着非常重要作用。我院从1994年起对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患者35例应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5例均为住院患者,临床诊断符合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入院时均处于发热期的2~6天,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24~58岁,平均41岁。轻型9例,中型18例,重型8例。治疗方法临床给予20%甘露醇200ml,每日二次静点,用药3~5天,同时给予抗病毒、脱敏等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