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氟美松治疗脑卒中并发类固醇性糖尿病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桂婷  黄秋芳 《医学综述》1996,2(12):697-698
<正>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①空腹血糖≥7.8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1mmol/L.尿糖阳性或阴胜;②无糖尿病病史·在氟美松治疗期间出现高血糖及/或尿糖.符合以上两项标准可诊断,治疗前有应激性血糖升高者不作为观察病例.  相似文献   

2.
腹部外科糖尿病病人的危险因素及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1月共收治糖尿病病人 14 2例 ,现对其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 ,女 56例 ,男 86例 ,年龄 2 1~ 83岁 ,平均 54岁。 14 2例均为腹部外科疾病 ,术前测定血糖 >16 7mmol/L或尿糖 以上 3 0例 (占 2 1% ) ,血糖 12 7~16 7mmol/L或尿糖 ~ 50例 (占 3 5% ) ,血糖 6 7~13 7mmol/L或尿糖 +~ 62例 (占 44% )。1 2 治疗结果 死亡 11例 ,多器官衰竭 1例 ,感染性休克 5例 ,糖尿病性昏迷 1例 ,死亡率 7 7% ,术后切口感染 2 6例 ,腹腔感染 2例 ,切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200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尿糖水平,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与尿糖之间的关系。方法:尿糖应用优利特-300型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血糖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在半自动化分析仪上检测。结果:20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3例尿糖阴性,占总例数的6.5%;空腹血糖有4例正常,占总例数的2%,明显增高(>7.8 mmol/L)者153例,占总例数的76.5%;餐后2h血糖有2例正常,占总例数的1%,明显增高(>11.1mmol/L)者103例,占总例数的51.5%。结论: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应结合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监测早期诊断糖尿病;同时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应经常监测其血糖、尿糖和餐后2h血糖,以及早预防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避免并发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6):i001-i001
一、A1 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共计40分)1、糖尿病诊断新标准规定有典型糖尿病症状者,一次测定值达到或超过下述指标即可做出诊断 A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B空腹血糖6.1-7.8 mmoL/L,餐后2 h血糖<11.1mmol/LC空腹血糖≥7.0 mm01/L,餐后2 h血糖>11.1mmol/L D空腹血糖<6.1 mm01/L,餐后2 h血糖<7.8 mmol/LE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11.1 mmol/L2、糖尿病是由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长期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实验室检查特征 A尿糖增高 B血葡萄糖增高 C血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的诊断中应用血糖和尿糖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5例,全部患者都应用血糖和尿糖检验,观察检验情况。结果有8例患者空腹血糖在6.1 mmol/L以内;87例患者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4例患者餐后2 h的血糖在11.1 mmol/L以内;91例患者餐后2 h的血糖超过11.1mmol/L。结论在糖尿病的诊断中应用血糖和尿糖检验能够对糖尿病疾病进行准确判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华  赵竹莲  徐静  安怡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2):755-756
1 临床资料本组 1 6例 ,男 1 1例 ,女 5例 ,年龄 5 3~ 6 8岁 ,平均 6 3岁。均经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 ,本组病人均伴有 型糖尿病。其中入院时已确诊 7例 ,入院后检查发现 9例。住院首次空腹血糖值为 :7.8~ 9.0 mmol/L者 4例 ;9.1~ 1 2 .5 mmol/L者 3例 ;1 2 .6~ 1 6 .0 mmol/L 者 3例。尿糖阳性共 9例 ,其中 ( ) 3例 ;( ) 4例 ;( ) 2例。2 方法与结果 术前术后均应用胰岛素及降糖灵等药物控制血糖 ,同时进行饮食指导 ,心里护理及病情观察。全组均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并发伤口感染 1例 ,经抗…  相似文献   

7.
金晓晓 《右江医学》2003,31(6):639-639
我院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收治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需择期手术患者共 2 6例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手术治疗妇科疾病 ,术后恢复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2 6例 ,年龄 4 0~ 6 5岁 ,其中超重或肥胖者 2 2例 ;入院前已知患糖尿病者 7例 ,入院后手术前常规血糖检验诊断为糖尿病者 19例 ,均为 2型糖尿病。入院时空腹血糖在8.5~ 12 .5mmol/L ,入院后予糖尿病饮食及药物治疗 ,维持血糖在 8.9mmol/L以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者 4例 ,行全子宫 +双附件切除 7例。其余为全子宫切除术 …  相似文献   

8.
我科近几年手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口腔癌 2 0例 ,现将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2 0例中男性 7例 ,女性 13例 ,年龄 62~ 74岁。并存的糖尿病均为Ⅱ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按 1980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①有症状 ,空腹血糖≥ 7.8mmol/L(如无症状 ,则需两次达该标准 )。②任意时间血糖值≥ 11.1mmol/L .③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糖增高。   2 0例中有明确糖尿病史 8例 ,术前血糖为 15~ 18mmol/L ,尿糖 (+~ ) ,无酸中毒症状。术前检查时发现 12例 ,血糖为11~ 14mmol/L ,尿糖 (-~ + ) ,无明…  相似文献   

9.
郭爱君  孙振勇  田立强 《河北医学》2002,8(12):1060-1062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患者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血糖升高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收治的骨科手术并存糖尿病患者 4 4例手术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手术方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 4例患者手术前空腹血糖为 8.6~ 2 1.7mmol/L ,平均 14 .9mmol/L ,尿糖 ( )~ ( ) ,经静滴普通胰岛素快速降糖 ,皮下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维持 ,血糖控制至 6 .7~ 9.6mmol/L ,尿糖 (- )~ ( ) ,分别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病人中出现 3例切口愈合不良 ,与同期非糖尿病骨科手术相比 ,延迟愈合无显著性差异 ,恢复情况令人满意。结论 :骨科手术并存糖尿病患者经术前平均 5d的快速血糖控制和维持 ,血糖降至 6 .7~ 9.6mmol/L ,尿糖 (- )~ ( ) ,并以 8.0~ 8.6mmol/L为最佳控制范围 ,可进行较大而复杂的手术 ,且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08年3月至9月本社区住院的年龄≥65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4例,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对既往未诊断糖尿病而FPG≥7.0mmoL/L、餐后2hPG≥11.1mmoL/L者择日再复查血糖;FPG≥6.1mmol/L且〈7.0mmol/L、餐后2hPG≥7.8mmol/L且〈11.1mmol/L者进行OGTT。结果示104例患者中住院前糖尿病30例(28.8%),住院后经系统检查新发现糖尿病7例(6.8%),新发现糖调节受损21例(20.2%),总的糖代谢异常率为55.8%。提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常规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必要时进行OGTT。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以减少和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骨折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37例均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糖尿病诊断按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标准:(1)空腹静脉血浆血糖≥7.8 mmol/L;(2)餐后或1 d任何时候静脉血浆血糖≥11.1 mmol/L(氧化酶法).本组均属2型糖尿病,术前均应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目标值(空腹血糖在6~8 mmol/L,餐后2 h血糖在8~11 mmol/L).其中: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26例,均为择期手术,钢板螺丝钉内固定34例,髓内固定3例.结果 本组糖尿病骨折患者中,术前发生低血糖1例;切口一期愈合33例,二期愈合4例(包括切口感染2例);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 对于糖尿病骨折需要手术的患者,严格全程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和治疗方法正确处理骨折、积极预防切口不愈合和切口感染以及正确合理地加强术后营养和护理,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 糖尿病诊断标准1985年WHO糖尿病研究组提出糖尿病诊断标准,标准规定:①如有糖尿病症状,若随机血糖≥11.lmmol/L和(或)空腹血糖(FBG)≥7.8mmol/L,可诊断糖尿病.如随机血糖<7.8mmol/L及FBG<5.6mmol/L,可排除糖尿病.②如结果可疑(血糖值在上述两者之间),应进行OGTT.若2小时血糖≥11.lmmol/L,可诊断糖尿病;如<7.8mmol/L,可排除糖尿病;在≥7.8mmol/L~<11.1mmol/L之间为葡萄糖耐量异常.③如无糖尿病症状,除上述两项标准外,尚需另加一项标准以确定诊断,即口服葡  相似文献   

13.
诊断标准参照1982年2月北京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扩大会议确定国内暂行诊断标准拟定。①显性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尿糖阳性,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h血糖≥8.88mmol/L,或葡萄糖耐量曲线的数值达到或超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隐性糖尿病:无症状,而血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达到或超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 1 46例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后尿蛋白定量变化作一分析 ,以观察 2型糖尿病肾病时应用不同降糖药物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对尿蛋白的影响。临床资料1 诊断标准 本组 1 46例患者均符合 WHO关于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并有尿蛋白定量 >1 0 0 0 mg/2 4 h,除外其他因素所致的蛋白尿。年龄及病程 :1 46例患者中男 86例 ,女 6 0例 ,年龄 5 8.78± 1 0 .73岁 (3 2至 82岁 ) ,糖尿病病程 8.2 97±5 .41 4年 (3 d至 3 2年 )。血糖 :血腹血糖 <1 1 .1 mmol/L而餐后血糖 >1 1 .1 mmol/L者 1 7例 ,空腹血糖 >1 1 .1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临床代谢特征和免疫学标记对诊断成人隐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的一致性。方法 :选用 1 空腹血糖≥ 15mmol/L ;2 .餐后 2h血糖≥ 2 2mmol/L ;3 .空腹血C -P≤ 0 4nmol/L ;4.餐后 2hC—P≤ 0 6nmol/L ;5 .体重指数 (BMI)≤ 2 2kg/m2 ;6 自发性酮症作为LADA的临床分型标准 ,符合其中 4项者定为LADA ,其余属Ⅱ型糖尿病 ,结果与根据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的分型结果相比较 ,了解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116例成人初发糖尿病人 ,临床分型属LADA 15例 ,其中GAD—ab阳性 12例 ,阳性率 80 % ,10 1例Ⅱ型糖尿病有 2例GAD—ab阳性 ,阳性率 2 % ,除餐后 2h血糖≥ 2 2mmol/L在两组之间无差异外 ,其余各项指标在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依据临床代谢指标和免疫学标记所做的分型一致性较好。可用于临床识别LADA。  相似文献   

16.
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60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秀珍  冯霞  张焕 《医学争鸣》2006,27(24):2238-2238
1 临床资料 2005-03/2006-02来自军队干休所糖尿病患者60(男42,女18)例,年龄60~86岁.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者36例,小学及以下者24例.全部患者均符合我国糖尿病学会新的诊断标准(1999):症状 随机血糖≥11.1 mmol/L或FPG(空腹血糖)>7.0 mmol/L;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中2hPG(2小时血糖)≥11.1 mmol/L.  相似文献   

17.
糖耐量低减者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Wang XL  Lu JM  Pan CY  Mu YM  Dou JT  Ba J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0):674-677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了解糖耐量低减(IGT)者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以便指导制定合理的干预治疗方案。方法对6例糖耐量正常(NGT)者、10例IGT者和20例新诊断T2DM者的CGMS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糖耐量受损加重,CGMS平均血糖值、血糖值标准差、血糖≥7.8mmol/L时间百分比等逐渐升高(均P<0.05),CGMS血糖谱波动幅度逐渐增加。(2)IGT组餐后血糖达峰值时间为餐后109min±32min,全天血糖≥7.8mmol/L时间为3.0h±0.8h;新诊断的T2DM组餐后血糖达峰值时间为92min±22min,全天血糖≥11.1mmol/L时间为12.6h±1.3h。IGT组和新诊断T2DM组中,早餐后血糖上升速度较快、幅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1)CGMS检查能比较准确地显示IGT者和新诊断T2DM者动态血糖波动规律,有利于指导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方案。(2)IGT者全天持续约3h血糖≥7.8mmol/L。(3)随着糖耐量受损加重,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加快、峰值增高,血糖曲线波动幅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动态监测糖耐量正常者血糖水平的漂移变化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Yu M  Zhou J  Xiang KS  Lu HJ  Ma XJ  Lu W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788-1790
目的 探查糖耐量正常 (NGT)者日内血糖水平漂移变化的细节。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CGMS)对 4 3例NGT进行连续 (72± 7)h血糖监测。结果 本组受试者的血糖水平呈波动性变化 ,夜间及 3餐前是血糖较低的时间段 ,日内血糖高峰多于餐后 1~ 2h显现 ,尤以晚餐后为甚。本组NGT的平均血糖值 (5 3± 0 5 )mmol/L。日内血糖的峰、谷值分别为 (7 8± 1 4 )mmol/L、(3 9± 0 7)mmol/L ;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 (3 9± 1 6 )mmol/L。 4 3例受试者中血糖漂移 >7 8mmol/L者占 6 3% (2 7例 ) ;血糖漂移 <2 8mmol/L者占 2 1% (9例 )。血糖漂移于 3 3~ 7 0mmol/L所占的日内时间百分比为 95 (74~ 10 0 ) % ;血糖漂移于 2 8~ 7 8mmol/L的百分比达 99(87~10 0 ) %。结论 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较为详细地认识正常人的血糖漂移变化 ,并对探讨糖尿病诊断的血糖分割点及血糖控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期胰岛素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例妇科肿瘤伴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治疗。将治疗的重点放在对糖尿病的监测和控制上,术前饮食控制,早、中、晚餐前胰岛素皮下注射,术中监测血糖(1次/2h),术后禁饮食期间,每日补充葡萄糖150g,并按糖:胰岛素4~5:1的比例给予胰岛素治疗,以防止酮症中毒。结果全组治愈17例,其中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念珠菌阴道炎。结论对于妇科肿瘤伴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控制在5.6~11.0mmol/L,尿糖控制在(±)时实施手术较为安全。另外需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3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糖尿病病史>10年,其中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 mmol/L者35例,为第1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 mmol/L者38例,为第2组;检测2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第2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第1组[(287.80±35.60)vs(162.50±20.30)mg/24 h,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大于空腹血糖,积极控制餐后血糖,可能对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