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慢性肝病院内感染16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医院内感染的原因。方法 对慢性肝病合并院内感染的16 4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慢性肝病院内感染率为 2 3.36 % (同期本院院内感染率为 7% ) ;慢性重型肝炎居首位 ,其次是肝癌 ,失代偿期肝硬化居第 3位 ,慢性肝炎居第 4位 ,经统计学检验差别有意义。提示肝功能损害越重 ,感染率越高。感染部位 :呼吸系统和腹腔最常见 ,其次是胃肠道。病原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为主 ,真菌也占相当比例。结论 有效防治院内感染对提高慢性肝病疗效、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护理负担有极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肝炎肝硬化医院感染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朱秀兰 《吉林医学》2001,22(3):160-161
目的 :调查我院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6年 1月~ 1999年 1月新入院的10 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 2 8 85 %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腹腔 39 83% ,呼吸道2 5 5 9% ,胆道 13 95 % ,泌尿系 11 6 3% ,其他 9 3%。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严重并发症、侵袭性操作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医院感染的易变因素 ,医院感染明显影响肝炎肝硬化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邓绍荣 《中外医疗》2009,28(24):61-6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规律。方法分析近3年来慢性肝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发生率为9.35%,其中慢性肝炎合并糖尿病6.73%,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发生率12.95%,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发生率14.21%,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P〈0.01),重症肝炎合并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轻、中、重度患者。中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0.01)。而与肝炎病程无显著相关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结论慢性肝炎、肝硬化是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探讨重型肝炎继发细菌感染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6 0例重型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感染的部位及感染率进行统计。结果 :重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 33例 ,其感染率 5 5 %。感染部位最多是腹腔 2 4例(72 .7% ) ,其次是胆道 17例 (5 7.6 % ) ,呼吸道 11例 (33.3% ) ,肠道 7例 (2 1% ) ,尿道 3例 (9.1% ) ,心包和皮肤感染各1例 (3% )。一个患者感染部位最少的是 1个 ,最多的是 5个。非感染组和感染组早、中、晚期好转率分别为 88.2 3% ,80 % ,2 5 %和 5 0 % ,5 0 % ,16 .6 % (P <0 .0 5 )。结论 :早期发现重型肝炎继发细菌感染 ,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是抢救重症肝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温小凤  李雪梅 《广西医学》2002,24(8):1319-1320
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其全身免疫力下降 ,易合并细菌感染 ,肝炎后肝硬化者更易出现腹膜细菌感染 ,引起原发性腹膜炎 (SBP)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为 1 995年 1月~ 2 0 0 0年 2月在我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 44例 ,女 1 8例 ,年龄 1 9~ 71岁 ,平均 43 .3岁。据 1 995年第五次全国肝炎及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均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1 .2 症状和体征 :发热 3 0例 (4 8.4% ) ,恶心 2 5例(4 0 .3 % ) ,呕吐 2 0例 (3 2 .3 % ) ,腹胀 60例(96.8% ) ,腹痛 2 5例 (4 0 . 3 % ) ,腹泻 1 0例(1 6.1 % ) ,腹部…  相似文献   

6.
147例肝硬化医院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本院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 ,加强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院内感染监测管理规范》实施 ,对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间院内感染监测资料及病例进行了回顾统计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一般疾病 ,总发生率为 44 8%。入院前 3 0天发生率为 64 7%,随住院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呼吸道感染比例为最高占 48 5 %,消化系统感染居第二位达 43 9%,感染细菌菌种革兰氏阴性菌占 62 96%,革兰氏阳性菌为 2 5 92 %。主要菌株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及表皮葡萄球菌。肝炎后肝硬化发生医院内感染最多占 74 5 %,并发症愈多愈重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愈高。在肝硬化院内感染中 ,上消化道出血占 5 2 9%,肝昏迷 5 0 %,白蛋白在 3 0g/L以下者为 3 8%。结论 :应加强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控制 ,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应加强支持疗法 ,慎重进行侵袭性操作 ,以减少人为的感染诱因。  相似文献   

7.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患者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 ,分析相关因素 ,对医院收住的 78例 AOP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提出预防及控制措施。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3年 2月共收治AOPP患者 78例 ,发生院内感染 2 7例 ,其中男 1 6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 37岁 ;中度中毒 9例 ,重度中毒 1 8例 ;住院时间 6~ 6 2 d,平均 2 2 .5 d。1 .2 判断方法 :依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 ]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诊断。2 结 果2 .1 医院感染率及感染部位 :78例 AOP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2 7例 ,感染率为 34.6 % ,其中下呼吸道感染 1 4例 ,占5 1 .9% ;泌尿道感染 7例 ,占 2 5 .9% ;气管切口感染 4例 ,占1 4 .8% ;上呼吸道感染 2例 ,占 7.4 %。2 .2 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 :住院后 1周 3例 ,占1 1 .1 % ,2周 9例 ,占 33.3% ,3周 8例 ,占 2 9.6 % ,5周以后 7例 ,占...  相似文献   

8.
李拥军 《医学争鸣》2003,24(17):1607-1607
1 临床资料 本院 1996 0 5 / 2 0 0 2 0 6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死亡 5 0 (男 39,女 11)例 ,年龄 19~ 6 4岁 .诊断均符合 1990年 5月上海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其中急性重型 6例 ,亚急性重型 15例 ,慢性重型 2 9例 .均合并各类并发症 ,其中并发肝肾综合征 12例 ,占 2 4 % ;消化道出血 16例 ,占 32 % ;水电解质紊乱 2 3例 ,占 4 6 % ;肝昏迷 2 7例 ,占 5 4 % ;感染 4 4例 ,占88% .2 讨论 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是多样而复杂的 ,危险因素有 :肝性脑病及其程度、消化道出血、合并感染、肝肾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胆红素、…  相似文献   

9.
肝源性糖尿病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6 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共6 7例,占所有病例的97.10 % ,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乙型肝炎患者中为主,其中慢性肝炎患者中为32例;慢性重型肝炎11例;肝硬化为2 4例。通过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或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肝源性糖尿病多见于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在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胰岛素治疗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7例死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我院 1 991~ 2 0 0 0年收治的 3 7例肝炎后肝硬化或酒精后肝硬化所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而引起死亡的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或酒精后肝硬化所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数小时内出血量大于 1 2 0 0 ml的死亡患者 3 7例。男性 2 7例、女性 1 0例 ,年龄 2 7~ 3 7岁。3 7例住院前均经胃镜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轻度占 7.1 % ,中度占 1 4.3 % ,重度占 78.6%。根据肝硬化Child-Pugh 分级 :A级 3例 ,占 8.1 % ;B级 1 0例 ,占 2 7.0 % ;C级 2 4例 ,占 64.4%。2 治疗方法 一般急救处理 :吸氧、…  相似文献   

11.
肝包虫术后残腔并发症的防治(附17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残腔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60年1月至2004年1月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外囊残腔并发症173例,占同期肝包虫手术的17.49%(173/989)。其中残腔感染104例(60.12%),残腔出血2例(1.16%),残腔胆汁漏51例(29.48%),钙化残腔不闭合13例(7.51%),残腔消化道瘘3例(1.73%)。87例(50.29%)经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术后腹腔感染7例(8.05%),伤口感染11例(12.64%),肺部感染4例(4.6%),死亡3例(1.73%)。本组治愈率为98.27%。结论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以残腔感染及胆汁漏最为常见,部分病例治疗甚为困难,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包虫囊肿完整切除可有效地预防术后残腔并发症。近来有人提出包虫外囊与肝组织之间有一层疏松的结缔组织称为“外科膜”,该膜有利于包虫囊肿完整切除。作者认为包虫囊肿完整切除应根据病人的全身及局部情况和术者的经验而定,不可盲目从事。  相似文献   

12.
外科重症治疗病房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外科重症治疗病房(S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SICU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3743例患者真菌感染相关的资料,其中住ICU时间≥48 h的271例患者常规进行了真菌学检查.结果 诊断为院内IFI患者共75例,感染率2.00%(75/3743),真菌血症发生率0.27%(10/3743),死亡37例,病死率49.33%(37/75).各年感染率比较P=0.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2007年及2008年升高,与以往各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5例患者中34例为泌尿道感染,37例为肺部感染,10例发现真菌血症,1 例为导管相关真菌感染,2 例为腹腔感染,2 例为胆道感染.11 例患者有2个部位发生真菌感染.检出致病真菌86株,其中白念珠菌40株(46.51%),光滑念珠菌19株(22.09%),热带念珠菌12株(13.95%),近平滑念珠菌7株(8.14%),克柔念珠菌3株(3.49%),毛霉菌4株(4.65%),曲霉菌1株(1.16%).机械通气时间≥3 d、合并细菌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用3种及以上抗生素是患者发生IFI的高危因素,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可能有保护作用.结论 我院SICU患者总体IFI发病率较低,真菌血症发生率较低;发生IFI后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感染部位主要在肺部和泌尿道,致病真菌主要为念珠菌;机械通气、合并细菌感染、抗生素使用是SICU患者发生IF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谢意多 《当代医学》2014,(10):26-27
目的:探讨使用宫内节育器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的分析了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茶园镇计划生育服务所收治的230例放置IUD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未放置IUD的200例育龄妇女作为对照,比较2组生殖道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观察组230例患者中,至少感染一种生殖道病菌者有104例,感染率为45.22%,其中,细菌性阴道炎70例,占67.31%;宫颈炎58例,占55.77%;盆腔炎14例,占13.46%。对照组200例患者中,至少感染一种生殖道病菌者有87例,感染率为43.50%,其中,细菌性阴道炎60例,占68.97%;宫颈炎48例,占55.17%;盆腔炎11例,占12.64%。2组比较,总体感染率和RTI分类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置宫内节育器不会导致女性发生生殖道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尿路感染的细菌病原学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门、急诊和住院部送检的中段尿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并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小儿组(6个月~13岁),成人组(14岁~64岁)和老年组(65岁以上)。结果:中段尿培养阳性标本570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82.11%(468/570),革兰阳性球菌占17.89%(102/570)。成人组和老年组中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的比例与小儿组相似(P>0.05);而小儿组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显著高于成人组和老年组(P<0.05)。对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最高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均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其次为亚胺培南,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不同年龄的尿路感染患者,其细菌病原学构成显示不同的特点,而且总体耐药现象严重,应该严格执行用药前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尿路感染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头孢地尼治疗轻中度呼吸道感染11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头孢地尼对轻中度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确诊呼吸道感染患者 1 1 4例检查血、尿常规 ,同时作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口服头孢地尼胶囊 1 0 0mg,每日 3次 ,连续用药 7d后进行随访 ,记录并评价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及体征 ,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1 1 4例入选患者均完成试验 ,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明显 ,头孢地尼治疗轻中度呼吸道感染总体有效率为 91 .2 2 % ,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支急性发作和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的有效率分别为 90 .0 0 %、84.2 1 %和 93.85 % ,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头孢地尼治疗轻中度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诊断ICU肝病患者早期血流感染及指导抗生素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监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30例健康对照者体检当日和530例新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肝病患者当日血清PCT浓度,对怀疑存在血流感染的肝病患者监测转入ICU后第1、2、3天清晨空腹血PCT浓度、WBC计数、血培养和细菌鉴定。结果有致病菌生长组266例,PCT均值8.0μg/L,阳性率94.3%(251/266);无致病菌生长组264例,PCT均值0.4μg/L,阳性率为35.6%(94/264);30例对照组血培养均阴性,PCT均<0.05μg/L,阳性率为0;真菌生长组40例,PCT均值2.8μg/L,阳性率为60.0%(24/40);革兰氏阳性菌生长组82例,PCT均值6.1μg/L,阳性率为85.4%(70/82);革兰氏阴性菌生长组144例,PCT均值15.1μg/L,阳性率为95.8%(138/144)。有致病菌生长组、无致病菌生长组的PCT浓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革兰氏阳性菌生长组、革兰氏阴性菌生长组、真菌生长组的PCT浓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白细胞(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在抗生素治疗后第2天和第3天PC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生素治疗有效组在血流感染后第3天的PCT浓度与峰值PCT浓度相比,下降幅度为87.8%,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组在血流感染后第3天的PCT浓度与峰值PCT浓度相比下降不超过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肝病ICU患者的PCT水平将有助于脓毒血症的早期干预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用药指导,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丽霞 《吉林医学》2012,33(31):6754-6756
目的:探讨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对确诊的45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与同期住院的30例非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糖尿病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占60%,以女性更为明显(P﹤0.05);糖尿病组无症状菌尿(ASB)、急性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分别为17.8%、44.4%、28.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两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别为68.9%和66.7%,真菌感染发生率糖尿病组8.3%高于对照组3%。结论:糖尿病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多为ASB、急性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积极降低血糖的基础上,采用正规抗感染治疗,尤其重视ASB治疗,是减少和预防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泌尿道感染标本的支原体检测和药敏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从化市中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1 752例泌尿道感染的标本进行支原体检测和药敏分析。结果:1752例患者中,共检出953例支原体阳性(54.4%),其中单纯Uu感染为679例(38.8%),单纯Mh感染21例(1.2%),Uu和Mh混合感染253例(14.4%)。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耐药性较低,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性高。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主要是Uu,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应首选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等。  相似文献   

19.
泰得欣(头孢他啶)治疗80例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进一步了解泰得欣(头孢他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对照比较试验法。对80例细菌性感染的患应用泰得欣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的临床总痊愈率86.2%,总有效率96.1%,且不良反应少,仅为3.7%。结论 泰得欣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临床使用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