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在凯里市和丹寨县的2个乡镇抽取8个年龄组507名健康人群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共检测507份血清,麻疹IgG抗体阳性478份,阴性29份,总体阳性率为94.28%。城市、农村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黔东南州抽样调查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低于WHO消除麻疹策略中要求人群免疫力>95%的指标。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可以通过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和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等措施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咸宁市辖区内通城县和赤壁(市)常住人口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开展抽样监测、分析评价,以了解该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现状,为科学防控麻疹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咸宁市2个县级抽样单位(通城县、赤壁市)6个村级抽样单位8个年龄组常住健康人群共960人作为监测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监测对象的人口学特征、麻疹患病史、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采集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麻疹IgG定量检测分析。结果咸宁市通城县、赤壁(市)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872人,阳性率为90.83%,几何平均滴度(GMC)为506.32 mU/ml;其中男、女性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41%、93.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之间麻疹IgG抗体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1岁年龄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45.00%)最低,≥7岁各年龄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95%以上,其中20~25岁年龄组阳性率(98.43%)最高;通城县与赤壁市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完全保护能力的高滴度(≥1 000 mU/ml)抗体占阳性数的24.77%,其中通城县与赤壁市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P0.01)。结论咸宁市7岁以上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较高,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消除麻疹人群免疫力95%的要求;1岁的婴儿麻疹IgG抗体水平相对偏低,需通过改进首剂麻疹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并调整成人免疫策略等措施,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孙玉蓉  瞿中武  谢文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44-2645
目的了解怀化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和人群免疫状况,为有效地实施麻疹预防措施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对7个年龄组共347名健康人群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麻疹特异性L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6.74%。不同区(县)麻疹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7,P0.05);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4,P≤0.05);男性与女性麻疹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城市与农村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P0.05)。结论该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低于95%,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应在大年龄组儿童、育龄妇女及成人中进行麻疹疫苗接种,提高并维持全人群较高的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呼市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方法 2009 - 2019年每年在全市随机抽取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2009 - 2019年共检测健康人群血清样本3 564份,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3.8%,不同年份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898,P<0.001)。从年龄组看,麻疹抗体阳性率最低为8月龄~,阳性率为89.4%;其次是≥30岁,阳性率为89.8%;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8 月龄~,阳性率达到100.0%,不同年龄人群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460,P<0.001)。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20,P = 0.186)。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391 P<0.001)。城区和农区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51,P = 0.835)。结论 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但8月龄~和≥3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低,建议提高8月龄婴儿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的及时率, 同时根据疫情态势对集体生活和工作的大中专新生、新兵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麻疹成分疫苗的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2009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江苏省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现状,对其抗体水平进行监测。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正常人群麻疹IgG抗体并计算阳性率。结果:2009年共监测5 075份标本,阳性率93.69%,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66,P〈0.01)。不同地区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χ2=151.97,P〈0.01)。结论:江苏省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发生大范围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个别地区个别年龄组仍有阳性率偏低现象,应注意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的分布规律和免疫状态,为实施有效的控制预防及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采集7个年龄组共407名健康人血清,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并对不同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阳性率为73.2%,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9.593,P0.05),不同性别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7,P0.05)。结论部分年龄组人群的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计划免疫工作,使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淮安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淮安市7个年龄组共474人,检测血清麻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结果:监测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12%,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630.45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1.5~4岁抗体阳性率为100%,GMC为1 350.02mIU/ml;不同年龄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98,F=14.51;P均<0.01)。8月龄~14岁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8.30%,GMC为1 218.41mIU/ml,均显著高于15~40岁组(χ2=12.36,F=30.83;P均=0.00)。男性抗体GMC显著高于女性(F=4.47,P<0.05),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育龄期妇女抗体GMC明显低于非育龄期妇女(F=16.72,P<0.01)。外来工作人群抗体GMC显著高于户籍人口(F=10.54,P<0.01),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接种不同剂次人群之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C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淮安市麻疹抗体水平总体较高,需进一步做好常规免疫接种质量,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消除麻疹免疫空白,开展关注≥15岁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提高相应人群的免疫力,更好地建立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8.
唐艳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6,(12):2259-2262
摘要:目的 通过对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掌握罗平县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和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抗体水平状况,及时发现高危人群,为控制和消除全县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云南省麻疹等疫苗针对疾病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实施方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全县12个乡镇采集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捕捉法测定麻疹IgG抗体。结果 2012年 - 2014年共检测健康人群血清1 187人份, 麻疹IgG抗体阳性1 146人份,阳性率96.55%(1 146/1 187);麻疹IgG抗体保护率达89.22%(1 059/1 187)。2012年 - 2014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34%,99.22%,95.19%;抗体保护率为86.79%,96.36%,84.86%。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 = 49.30,P <0.005);不同性别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3,P >0.05);有、无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P >0.05)。结论 罗平县从总体上形成了麻疹群体免疫屏障,应确保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2剂接种率达到95%以上,并有计划地对外来人口进行免疫接种,通过各种监测适实开展强化免疫消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评价常州市武进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正常人群麻疹IgG抗体。结果 2011年共监测450份标本,阳性率为88.00%,8个年龄组人群麻疹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91,P>0.05)。结论武进区健康人群麻疹IgG阳性率较高,但距离消除麻疹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应注意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客观了解健康人群麻疹疫苗免疫状况,为制定控制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 186名1~20岁健康人群进行血标本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并调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结果 调查目标人群2 186人,接种麻疹疫苗1 794人,接种率82.07%,<15岁年龄组人群调查接种率均在90%以上,>15岁人群调查接种率较低;检测血清标本2 186份,麻疹IgG抗体阳性2 110份, 阳性率96.52%;不同年龄组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26,P<0.01),其中5~6岁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20岁组(x2=9.88,P<0.01);有无免疫史人麻疹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有免疫史人群;有无麻疹患病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麻疹患病史人群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患病史人群;不同地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靖市健康人群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82.07%,抗体阳性率96.52%,人群建立了良好的免疫屏障;各地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存在薄弱环节,疫苗接种痕迹资料归档保存工作不规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迪庆州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指导。方法按云南省2009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方案,该州2009年10月首次开展0~20岁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监测工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麻疹IgG抗体。数据采用Excel软件处理,分4个年龄组进行统计,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抗体阳性率为81.44%(733/900),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P0.01);②有免疫史抗体阳性率为83.31%(704/845),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P0.05);③无麻疹病史抗体阳性率为81.05%(710/876),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1,P0.01)。结论结合免疫规划工作相关情况与该次抗体监测结果,表明迪庆州的麻疹预防控制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应在保持常规免疫高接种率水平下进一步提高接种质量,并有计划地开展各年龄人群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元谋县健康人群的麻疹血清抗体水平,为针对性开展麻疹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3-2015年对元谋县所辖乡镇健康人群进行麻疹抗体水平检测,3年共抽取1 169人检测麻疹抗体IgG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元谋县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8.1%,保护率为70.4%,抗体滴度几何均数为1:1 114;18~23月年龄组保护率最高(89.3%),26~35岁年龄组保护率最低(48.4%),各年龄组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P=0.000);抗体滴度18~23月年龄组最高(1:1 696),26~35岁年龄组最低(1:668),各年龄组间抗体滴度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36,P=0.000);各年龄组抗体滴度阳性保护率和几何均数均呈现先升高、降低、再升高的"N"型分布,呈现"两峰一谷"模式;各乡镇麻疹抗体滴度老城乡保护率最高(90.5%),平田乡保护率最低(35.0%),各乡镇保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2,P=0.000);抗体滴度几何均数江边乡最高(1:2 195),平田乡最低(1:572),各乡镇抗体滴度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7,P=0.000)。结论元谋县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总体水平已达到消除麻疹应维持在95%以上的要求,但不同年龄组间和不同乡镇间抗体保护率有差异,免疫规划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建议加强对抗体阳性率较低人群(26~35岁年龄组)和薄弱地区(平田乡、凉山乡、羊街镇)的麻疹疫苗免疫及强化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客观了解人群含麻疹成份疫苗免疫状况,为制定控制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连续3年对10 524名人群进行血标本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并调查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情况.结果 调查目标人群10 524人,接种麻疹疫苗8 767人,接种率83.31%,<10岁年龄组人群调查接种率均在95%以上,>15岁人群调查接种率较低;检测血清标本10 524份,麻疹IgG抗体阳性10 084份,阳性率95.82%:不同年份检测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2,P<0.01),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2,P<0.01;x2=119.67,P<0.01);有无免疫史人麻疹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P<0.05),有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无免疫史人群.结论 曲靖市<10岁年龄组人群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人群建立了良好的免疫屏障;各地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工各地发展不平衡,人群抗体阳性率存在差距;疫苗接种痕迹资料归档保存工作不规范,造成大年龄组疫苗接种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蒋春梅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55-2956
目的了解徐州市邳州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方法采集健康人群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麻疹IgG水平。结果血清抗体平均滴度为5 138.3 mU/ml;抗体阳性率为94.0%。各年龄组、免疫频次之间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免疫频次之间人群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免疫次数2次以下者抗体阳性率不高,不足以形成良好的免疫屏障。该市距离消除麻疹的目标还有差距,需要适时在适龄人群中开展麻疹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宝鸡市适龄儿童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和乙脑免疫水平,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为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辖区1~12岁健康儿童共5 034名,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其脊髓灰质炎、麻疹和风疹、乙脑IgG抗体。结果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和乙脑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79%、97.76%、97.18%和99.36%。不同年龄组脊灰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1,P0.01);不同乡镇之间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间4种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鸡市1~12岁儿童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和乙脑抗体处于较高水平,已形成稳固有效的免疫屏障,可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张虎 《现代预防医学》2014,(23):4389-4390
目的了解镇宁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情况。方法采集镇宁县15个乡(镇)1~≥20岁健康人群血清标本36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抗体。结果麻疹抗体检测360份,麻疹抗体阳性率83.89%,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2,P0.05)。结论及时掌握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率和加强健康人群的监测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评价麻疹疫苗免疫效果。[方法]2010年9月,在扬州市广陵和维扬2个区,每区分别抽取7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175名进行血清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检测350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3.43%,达保护率为76.86%,几何平均滴度为1∶1 777.07。抗体阳性率、达保护率、几何平均滴度均为<1岁组最低,不同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抗体阳性率和达保护率高于无免疫史者(P<0.01);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保护率、几何平均滴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州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大连市部分地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连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对策,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在城区和城郊结合部各选3个地区,分7个年龄组,随机选取857名健康人群,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857名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7.32%,GMT为1:4 613.04,各区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P〈0.05;F=11.25,P〈0.05),各年龄组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8,P〈0.05)。结论大连市人群麻疹抗体处于较高水平,基本形成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6-2007年广州市海珠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海珠区各年龄段健康人群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共调查1879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的1503人,总阳性率为79.99%。各年龄组之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月龄儿童最低,仅为30.43%;≥35岁成人最高,为93.92%。女性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2.57%(905/1096),高于男性76.37%(598/783)(P<0.01)。8月龄至17岁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6.22%(764/794),各年龄组之间的免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岁以上的707人麻疹免疫史不详。结论广州市海珠区健康人群中小于8月龄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婴儿月龄越大,抗体阳性率越低;8月龄后疫苗接种率较高,抗体阳性率也高,表明麻疹疫苗接种是提高人群免疫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石家庄市1 634人开展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 G抗体。结果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05%、保护率为48.59%、平均浓度为1 316.84 IU/L。各年龄组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及抗体平均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3.50,P0.01;χ2=164.85,P0.01;F=22.82,P0.01),8月组,保护率最低,为24.00%;8月~组,保护率最高,为77.12%;麻疹抗体保护率、平均浓度平原县高于山区县,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76,P0.01;t=21.073,P0.01);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平均浓度有免疫史组高于无免疫史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52,P0.01;χ~2=73.352,P0.01;t=81.642,P0.01)。结论麻疹的发病与人群抗体水平存在正相关,应提高20岁~39岁人群的麻疹类疫苗接种率以阻断麻疹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