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胆固醇含量的分析,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辩证分型与血脂代谢的关系。选择126例患者参加本实验。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含量(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型HDL2-c、HDL3-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计算动脉硬化指数。结果示高血压病患者的TG、LDL-C/HDL-C、TC/HDL—C较对照组高(P<0.01),HDL─C、HDL2─C、HDL2─C/HDL3─C较对照组降低(P<0.01),肝阳上亢组的TG升高(P<0.05),阴虚阳亢组TG、TC/HDL─C、LDL─C/HDL─C升高(P<0.01),阴阳两虚组的TG升高(P<0.05),痰浊中阻组的TG、LDL─C、TC/HDL─C、LDL—C/HDL—C升高(P<0.01)。提示高血压病患者本身已存在着血脂代谢异常。其中阴虚阳亢型和痰浊中阻型的血脂变化,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而阴虚阳亢、痰浊中阻和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患者,可能同时并发有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认为:在抗高血压治疗的同时,重视防治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调整脂蛋白代谢紊乱,是预防其并发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风急性期血清血脂脂蛋白亚组分与辨证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55例急性期中风患者血清血脂及其亚组分胆固醇的变化,结果缺血性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明显高于出血性中风(P<0.05~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出血性高于缺血性中风;但HDL2-c降低则是两者的共同特点。HDL-c、HDL2-c、HDL2-c/HDL3-c呈风火上扰>痰瘀痹阻>气虚血瘀;LDL-c、TC/HDL-c、TC-HDL.c/HDL.c、LDL-c/HDL-c则呈气虚血瘀>痰瘀痹阻>风火上扰。提示中风患者的防治,在调升HDL-c过程中,提高HDL2-c的临床意义更大;中风虚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实证者重,补虚化瘀是防治中风的重要法则,调治血脂代谢异常是化瘀通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96例高血压患者,血脂、脂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与23例正常人比较发现,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血糖、免疫球蛋白G(IgG)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HDL-C、HDL2-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HBP)IgG与体重指数(BMI)、TC、TG呈正要民HDL-C呈负  相似文献   

4.
中风急性期血清血脂脂蛋白亚组分与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观察55例急性中风患血清血脂及其亚组分胆固醇的变化,结果缺血性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明显高于出血性中风(P〈0.05-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因醇(HDL-c)则出血性高于缺血性中风;但HDL2-c降低则是两的共同特点。HDL-c、HDL2-c、HDL2-c/HDL3-c呈风火上扰〉痰瘀痹阻〉气虚血瘀;LDL-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75例确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测其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胆固醇含量和血清脂蛋白谱(SLPG)的变化。观察痰瘀辨证各证型血清脂蛋白动态平衡紊乱的关系,结果表明CHD患者SLPG显示血清脂蛋白各组分相对含量异常与痰瘀辨主盼型密切相关,在以血清总胆固醇含量(5.20mmol/L和>6.24mmol/L)水平划分的A,B及C组的病例中,痰瘀辨证各型分布规律一致,痰瘀型>血瘀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脉造影结构与中医证型及血脂、脂蛋白的关系。方法 对109例确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其血脂、脂蛋白的水平。结果 CHD患者甘渍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动脉硬化指数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2-C)则相反;CAG异常组的HDL-C、HDL2-C低于CAG正常组;CHD中医基本证型为  相似文献   

7.
调脂胶囊能降低实验性高血脂鹌鹑血清TG(甘油三酯)和T-ch(总胆固醇)含量,使F-ch(游离胆固醇)和che(胆固醇脂)减少,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调脂胶囊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TG、T-ch、F-ch分别下降61.9%、16.0%、30.8%,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HDL-C上升35.9%,LDL-C下降23.3%,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与多烯康组比较在降低TG和升高HDL-C作用方面明显,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T-ch、F-ch、che、LDL-C的影响与多烯康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本品对实验性高血脂鹌鹑有显著的降脂、调脂、升高HDL-C和降低LDL-C/HDL-C比值作用。在降TG、升HDL-C方面优于多烯康组。  相似文献   

8.
穴位注射对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降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我们采用丹参注射液注射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半隆”和“足三里”,观察其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 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结果发现:模型组寞后血清TC、TG、LDL-C明显升高,HDL-C含量明显下降,证明造百成功的。穴位注射可使血清TC、TG、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毫毛地刺组也有类似效应,但作用较弱。而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用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研究了油茶皂甙的调脂作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及其亚组分3(HDL3)用聚乙二醇20000法分离,血脂用酶法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油茶皂甙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HDL3,不显著改变HDL浓度,轻微升高HDL亚组分2(HDL2),降低动脉硬化指数(AI)。在100mg/kg以内时,油茶皂甙降低TCh、TG、LDL、AI,升高HDL2/HDL3比值存在明显量效关系。50至100mg/kg时油茶皂甙降脂作用强度相当于氯贝丁酯250mg/kg。  相似文献   

10.
n—3多烯脂肪酸对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观察了来自国产马面鱼油的n-3多烯脂肪酸(n-3PUFAs)对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n-3PUFAs能够降低正常膳食大、小鼠血清TC含量,不影响HDL-含量,而相对升高HDL-C/CT比值;此外,还能够降低高脂膳食小鼠血清TC含量,升高HDL-C含量及HDL-C/TC比值,对高脂膳食大鼠血清TC、HDL-C含量的影响虽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具有降低其血清TC含量,升高HDL-C/TC比值的趋势。说明来自国产马面鱼油的n-3PUFAs能够调节血脂,对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脂改变与常见中医证型及冠脉造影(CAG)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血脂异常情况、CAG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载脂蛋白(a)[Lp(a)]等脂代谢异常指标在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组证中有不同程度升高,HDL则逐步降低;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与痰瘀互阻证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TC、TG、LDL的水平逐渐升高,多支病变的LDL水平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水平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逐渐降低;各组间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TC、TG、LDL及Lp(a)水平逐渐增高,重度狭窄与轻度狭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则逐渐降低,重度狭窄与轻度狭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脂改变与常见证候及CAG结果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张鹏  刘鹏  贺劲  徐伟建  毕力犬  王伟 《中医药研究》2010,(12):1428-1430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脂改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观察冠心病病人血脂改变情况与中医证型、CAG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脂代谢异常指标在痰、瘀证中有不同程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则相反,在痰、瘀证中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痰瘀相兼证与非痰非瘀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及载脂蛋白(a)[Lp(a)]的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且重度狭窄与轻度狭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HDL水平随冠状动脉狭窄的加重而降低,重度狭窄与轻度狭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病人TC、TG逐渐升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逐渐升高,多支病变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支数之间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血脂改变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塞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塞中医各证型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并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神经系统缺损程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脑梗塞在临床上诊断及中医分型找到相关依据。方法:将8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清hs-CRP,同时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计算TC/HDL值及评价神经系统缺损程度,分析其与中医各证型的关系。结果: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hs-CRP及神经系统缺损程度明显,与阴虚风动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3种证型TC、TG及TC/HDL值无显著差异(P>0.05);各证型中hs-CRP与TG,TC、TC/HDL值呈正相关。hs-CRP水平与脑梗塞患者神经系统缺损程度相关(P<0.05)。结论:hs-CRP增高是脑梗死痰证、血瘀证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hs-CRP水平升高可能可作为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关系以分析病因。方法:选择300例高血压病患者依照中医辨证分型方法作为实验观察对象,以40个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并依照调查表的形式,以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电图等为客观指标,依照中医的证型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吸烟、喝酒、家族史、TC、TG、LDL-C高血压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性均有显著性意义,HDL-C、FBC的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在高血压组各证型的比较中瘀血组LDL-C明显升高;肝肾阴虚组高龄、TC正相关;TC正相关;痰瘀阻络组吸烟、年龄、TG正相关;痰上火扰组吸烟、喝酒、家族史、腹型肥胖、BMI超标正相关;肝火亢盛组家族史病例明显增多,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备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的论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取25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并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结果: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以冠脉正常、单支病变、轻中度狭窄为主,病变积分低;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型以多支病变、闭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中医证型。方法选择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86例,在术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386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比例:心血瘀阻型(262例,67.88%)〉痰阻心脉型(51例,13.2l%)〉气阴两虚型(47例,12.18%)〉心肾阴虚型(26例,6.74%),男性以心血瘀阻型和痰阻心脉型多见,女性以气阴两虚型和心肾阴虚型多见;年龄〉165岁与气阴两虚型和心肾阴虚型相关;吸烟量与痰阻心脉型相关。结论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中医辨证分型以心血瘀阻为主,性别、年龄≥65岁、吸烟量与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莹  李庆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1369-1370,137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证候要素,为ACS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315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基础,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ACS的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特征。结果中医症状部分共提取16个公因子,根据文献研究以及专家组建议,将16个公因子归属为8个证候要素。本虚证候要素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证候要素出现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痰饮>气滞>寒凝>热蕴。结论 ACS的证候要素是痰饮、血瘀、阳虚、气虚、气滞、寒凝、热蕴、阴虚;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心,病变脏腑涉及肺、脾、肝、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及各证型与冠心病预测因子血清ADPN、ASP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0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及血清ADPN、ASP的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中,痰湿阻遏、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血瘀脉络、脾肾阳虚和其他证型的病例数分别为105、84、39、34、12、26,血瘀脉络型患者ADPN最低(P0.05,或P0.01),血瘀脉络型、痰湿遏阻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ASP最高(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痰湿阻遏和气阴两虚证型最为常见,血瘀脉络型、痰湿阻遏型患者发展为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同证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性.方法 测定126例COPD患者基础肺功能、气道舒张实验,研究不同证型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性.结果 不同证型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的反应性不同.ΔFEV1依气虚血瘀、痰热郁肺→阴虚血瘀、热痰恋肺→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脾肾阳虚、水湿泛滥逐渐降低;ΔFEV1%依气虚血瘀、痰热郁肺→阴虚血瘀、热痰恋肺→气阴两虚、痰瘀互阻逐渐上升,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出现下降.ΔFVC、ΔFVC%依气虚血瘀、痰热郁肺→阴虚血瘀、热痰恋肺→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脾肾阳虚、水湿泛滥逐渐上升.可见随着气流受限的增加,ΔFEV1逐渐下降,ΔFVC、ΔFVC%逐渐增加,而ΔFEV1%表现不典型.结论 不同证型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和FVC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FVC增加较FEV1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从冠心病血瘀证、痰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证、心肾阴虚证的蛋白差异表达进行评价,筛选出差异蛋白,探讨其诊断价值及证候发展规律;对冠心病蛋白质组学实验提出规范检测标准、优化实验设计、创新技术手段等建议。冠心病与正常组的差异蛋白为CD41、视黄醇结合蛋白、结合珠蛋白、血清白蛋白等;痰证以脂质代谢异常所导致的"高脂"为主要特点,其与血瘀证主要差异蛋白为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H及巨噬细胞刺激蛋白1等;痰瘀互结证的特点为"高脂、高凝",其与痰证差异蛋白为纤维蛋白原β链、补体C4、载脂蛋白AI前体、载脂蛋白E、白蛋白等。心肾阴虚证与血瘀证的差异蛋白为补体C3、补体C1、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4前体、载脂蛋白E等;气虚证与血瘀证的差异蛋白为补体C3、补体C4-A、补体C7、血浆血管舒缓素、血红素结合蛋白等。以上差异蛋白可作为辨别中医证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