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树军  陈磊  陈泳 《河北医学》2010,16(2):188-190
目的:探讨亚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亚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6例,分为2组。常规组44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治疗,溶栓组42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结果:常规组中,4例治愈,20例有效,20例无效;溶栓组中9例治愈,27例有效,6例无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应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基础上,加重尿激酶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华法林治疗,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愈率为72.2%,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59.3%。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更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1月—2010年3月间住院的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患肢足背静脉注射尿激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同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结果:40例中治愈27例(67.5%),有效10例(25.0%),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无出血迹象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激酶、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7例,平均病程5周(其中10例患者病程2周-3周之间),静脉造影确诊后即予尿激酶(UK)50万0min内推入,随后1h内静滴100万U,第2天-第3天每天静滴100万第4天-第14天每天静滴25万万同时每天予肝素钙50mg皮下注射1次/12h、阿司匹林75mg-125mg口服1次/日。结果:血栓完全溶解4例(23.53%),部分溶解伴再通6例(35.29%)。部分溶解伴未再通5例(29.41%),血栓无变化2例(11.77%),未见血栓进展病例,8例肝素注射部位出血。结论: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LEDVT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60例患者术前不采用任何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治疗;研究组60例患者术前12h于腹部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于,l当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郭鹏 《华夏医学》2006,19(1):63-64
目的:总结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3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静脉滴注尿激酶常用剂量10万U/d;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12h,7~10d为1疗程。结果:病程在3d内者治愈率71.4%,有效率100.0%,病程在3d以上者治愈率25.0%,有效率87.5%,两组均无明显出血并发症。结论: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病程3d内者优于3d以上者,均未出现出血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联合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等联合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联合应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疏血通及分别结扎小腿、大腿上部(应用尿激酶期间)。结果联合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率100%,单用低分子肝素钙有效率70.8%。结论联合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折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骨折术后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组30例使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静滴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术后3 d、7 d切口引流量、出血、切口血肿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17.5%),观察组仅1例(3.3%),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7 d时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均无切口血肿及其他部位出血。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折术后卧床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围术期抗凝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分析2008~2011年152例接受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或口服利伐沙班片的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统计血栓发生率,同2008年152例前下肢骨折围术期未予抗凝药物干预的患者(B组)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组8例(5.26%)发生深静脉血栓,B组38例(25.00%)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大出血。结论:围术期积极抗凝治疗,可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7月~2009年6月应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所治疗的30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结果30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尿激酶溶栓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密切观察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围手术期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下肢深静脉的患者100例,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给予对照组单纯普通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实验组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60.00%),实验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4.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的发生率(78.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普通肝素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在临床上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患者,经足背静脉注射尿激酶,同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结果:治愈32例,总有效率达86.1%。溶栓过程5例出现纤维蛋白原降低,恢复后无出血迹象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苦碟子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11例。方法将1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两个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苦碟子,第一个对照组应用传统低分子肝素加尿激酶,第二个对照组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结果三组临床疗效分别为85%、87%和46%,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7%和1.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苦碟子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不亚于传统溶栓治疗,且出血等不良反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下肢静脉血栓(DVT)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DVT患者30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生理盐水100ml+尿激酶30万U,静滴,共7~10天;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内注射,共7~10天.结果:30例中28例于治疗后下肢症状缓解,无出血、严重肺栓塞和下肢坏死.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效果满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复方丹参注射液扩张血管、通痹片口服及中药局部外敷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疗程15天。结果:7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8例,显效40例,进步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我院5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分别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或单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后作疗效判定,并监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结果: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组总有效率为92.31%,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且治疗后未发现出血倾向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与银杏达莫合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朝阳医院1998年8月-2001年1月间药物治疗101例下肢DVT患者的情况。结果:101例下肢DVT患者经药物(尿激酶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复方丹参等)治疗后,1个疗程的总显效率为73.3%。结论:下肢DVT在诊断和治疗上并不困难。只要正确认识本病,及时诊断,早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张彦君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05-10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对照组、观察组再通率分别为57.14%、82.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剖宫产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刘鑫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0):75-76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腹部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10年3月我科腹部外科术后发生DVT患者42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组(观察组)22例和单纯低分子肝素组(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肢周经缩小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00%和8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用尿激酶是治疗D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单纯低分子肝素治疗,且与单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安全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为三组,股动脉穿刺尿激酶组、周围静脉尿激酶组和奥扎格雷钠组,每组20人。三组病人分别采用股动脉穿刺推注尿激酶,上肢或下肢浅静脉静点尿激酶以及静点奥扎格雷钠治疗深静脉血栓,同时给予脉通和低分子肝素钙辅助治疗。观察三组病人的疗效、患肢周径的变化以及消肿情况。结粟:股动脉穿刺尿激酶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周围静脉尿激酶组和奥扎格雷钠组(P〈0.05);股动脉穿刺尿激酶组病人治疗前后大腿、小腿的周径差明显大于周围静脉尿激酶组和奥扎格雷钠组(P〈0.05);股动脉穿刺尿激酶组病人的消肿情况明显好于周围静脉尿激酶组和奥扎格雷钠组(P〈0.05)。结论:股动脉推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