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董桂娟  李锐  李光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217-1217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情况,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66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维拉帕米组,观察其效果。结果:普罗帕酮组有效率为74 2% ,维拉帕米组有效率为85 7% ,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平均复律时间分别为(2.5±0.9)小时和(1.2±0.3)小时,复律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罗帕酮可作为终止PSVT发作时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胺碘酮、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80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维拉帕米组和普罗帕酮组,并分别静脉注射胺碘酮、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分析治疗效果、复律情况(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律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拉帕米组和普罗帕酮组的平均复律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1),"<5 min"(P<0.05)和"5~15 min"(P<0.01)的例数均多于胺碘酮组,">15 min"例数的均少于胺碘酮组(P<0.01),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胺碘酮组(P<0.01),在具体不良反应上"心悸"例数多于胺碘酮组(P<0.05);维拉帕米组和普罗帕酮组的不良反应和平均复律时间及分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种药物治疗PSVT的有效率及复律成功率无差异,但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见效快、患者耐受差,适于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正常者;而胺碘酮见效较慢、不良反应低、适应证广,可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PSVT随机分为普罗帕酮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各40例,分为应用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用药后复律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复律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普罗帕酮组为7.5%,维拉帕米组为1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PSVT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普罗帕酮较维拉帕米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更安全,可作为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4.
黄卫东  林样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103-2104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维拉帕米组。对比2组患者:转复率、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时间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率:普罗帕酮组为98%,维拉帕米组为88%。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时间:普罗帕酮组平均为5.8分钟,维拉帕米组平均为7.5分钟。不良反应发生率:普罗帕酮组为8%,维拉帕米组为16%。结论:普罗帕酮转复率较维拉帕米高,复律时间较维拉帕米快,不良反应较维拉帕米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老年PS-VT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老年PSVT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2例,普罗帕酮组28例.分别给予胺碘酮、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观察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78.5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胺碘酮的复律时间为(18.24±3.08)min,普罗帕酮的复律时间为(8.50±1.73)ra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88% vs 28.57%,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均可作为老年人PSVT复律治疗的一线治疗用药.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维拉帕米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均分为普罗帕酮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根据治疗后的复率时间和有无复发评价其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普罗帕酮组和维拉帕米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 P=0.034);普罗帕酮组和维拉帕米组的平均复律时间分别为(7.85±1.37)min和(16.99±2.20)min,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1.708, P=0.041);普罗帕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维拉帕米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0.0%,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结论普罗帕酮的临床有效率及安全性均优于维拉帕米,且普罗帕酮的复律时间显著短于维拉帕米,可作为临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在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PSVT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维拉帕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均通过静脉推注给药,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其用药过程心动过速转复状态。结果实验组复律时间为(12.3±4.1)min,对照组复律时间为(17.2±4.5)min,实验组复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转复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实验组转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拉帕米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确切,快速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孙铁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137-138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各自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共7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组及维拉帕米组。普罗帕酮组:70mg普罗帕酮加20ml1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10min内注完。若无效,间隔15min后重新注一次,总量小于210mg。维拉帕米组:5mg维拉帕米加20ml1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10min内注完。若无效,间隔15min后重新注一次,总量小于15mg。结果普罗帕酮有效率94.5%,平均转复时间4.8±0.8min,不良反应发生率5.6%;维拉帕米组有效率83.3%,平均转复时间7.3±1.7min,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罗帕酮有效率比维拉帕米高,不良反应比维拉帕米低,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老年PS-VT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老年PSVT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2例,普罗帕酮组28例.分别给予胺碘酮、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观察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78.5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胺碘酮的复律时间为(18.24±3.08)min,普罗帕酮的复律时间为(8.50±1.73)ra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88% vs 28.57%,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均可作为老年人PSVT复律治疗的一线治疗用药.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0.
白雪 《北方药学》2012,9(9):8-9
目的:以药物联合应用理论为指导,探讨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4月~2011年4月对来我院治疗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维拉帕米组用6mg药物溶于20ml10%葡萄糖液制成注射液静脉滴注,用药最大剂量为18mg;普罗帕酮组用60mg药物溶于20ml10%葡萄糖液制成注射液静脉滴注,用药最大剂量为180mg,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普罗帕酮组平均复律时间(4.5±1.1)min,总有效率为95%,不良反应率为2.5%;维拉帕米组平均复律时间(8.1±1.5)min,总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率为15%。普罗帕酮组平均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维拉帕米组,总有效率高于维拉帕米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总有效率及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无差别。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PSV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患者31例(普罗帕酮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患者34例(胺碘酮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分别为25(25/31)例和28(28/34)例,两组患者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为8.02±3.21min,胺碘酮组为14.66±5.29min,胺碘酮组转复时间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PSVT临床有效率及副反应无明显差别,但胺碘酮组转复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急诊及住院的PSVT患者86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45例和胺碘酮组41例,分别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转复时间、转复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为(8.14±1.80)min,胺碘酮组为(19.31±2.9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8,P〈0.05);两组转复率分别为84.44%(38/45)、85.37%(3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2%vs21.95%,χ2=0.01,P〉0.05)。结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均可作为治疗PSVT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3.
曾益华  张世杰  胡爱民 《中国医药》2011,6(9):1056-1057
目的 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静脉用于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6例完全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组(44例)和胺碘酮组(42例),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70 mg静脉注射(5 min注完),若无效,20min后重复1次;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5~7 mg/kg加入100 ml 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0 min滴完,继之以1 m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分别为93.2%(41/44)和88.1%(37/42)(P>0.05);平均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组[(12.4±7.8)min]明显短于胺碘酮组[(30.7±10.3)min](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普罗帕酮组为[29.5%(13/44)]明显高于胺碘酮组[11.9%(5/42)](P<0.05).结论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用于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基本相同,但普罗帕酮起效快,更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疾患者,胺碘酮用于有器质性心脏疾患者较普罗帕酮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4.
黄琳  张苑铃  任晓蕾  赵立波 《中国药房》2011,(48):4572-4575
目的:系统评价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文献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等,收集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PSVT临床疗效的研究证据。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合计6302例患者。其中,5项研究Jadad改良法评分>3分,为高质量文献。与维拉帕米组比较,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较长[SMD=1.08,95%CI(0.12,2.03),P=0.03],但不良反应较少[OR=0.48,95%CI(0.29,0.82),P=0.007]。2组治疗PSVT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0,95%C(I0.73,1.66),P=0.66]。结论:用于治疗PSVT时,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疗效相当,均能得到较好的转复率,但维拉帕米复律较快而普罗帕酮安全性较好。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实际需要,权衡利弊,恰当选择药物。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临床试验设计存在不足,尚需进行设计良好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盐酸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入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盐酸普罗帕酮组35例和胺碘酮组30例,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的心率、血压、转复时间及转复有效率。结果:盐酸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患者的心率在用药前(184.8±27.5vs183.4±28.1)、后(82.7±5.3vs84.85±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前与用药后(184.8±27.5vs82.7±5.3)、(183.4±28.1vs84.8±6.7)比较,效果显著(P〈0.05);两组的转复时间(12.8±6.7vs28.6±1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104.5±13.5/72.7±10.3vs103.4±15.1/74.8±12.7)、(102.6±9.4/73.5±9.9vs106.8±10.5/71.7±9.3)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转复率分别为100%(35/35)、90%(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均较好,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更适合应用于心功能正常或对其耐受性较好的患者,故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优先选用。胺碘酮可以应用于治疗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普罗帕酮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7例PSVT的患者,根据药物应用的不同随机分为49例胺碘酮组(观察组)和48例普罗帕酮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应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复律时间为(28.35±7.01)min,复律成功46例(93.88%);对照组患者平均复律时间(11.00±3.16)min,复律成功44例(91.67%),两组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平均复律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对照组为4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时间长,起效慢,但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比普罗帕酮治疗PSVT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胺碘酮、普罗帕酮、美托洛尔3种药物分别静脉注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急诊和住院治疗的73例PSVT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30例)、普罗帕酮组(22例)和美托洛尔组(21例),分别缓慢静脉注射胺碘酮、普罗帕酮或美托洛尔,比较终止PSVT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治疗后有效23例,无效7例,有效率76.7%;普罗帕酮组治疗后有效17例,无效5例,有效率77.3%;美托洛尔组治疗后有效17例,无效4例,有效率81.O%,3组治疗PSVT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3组治疗后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3种药物都能安全、有效地终止PSV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