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冠心病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美托洛尔片,持续治疗4周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QTd和心率变异性,观察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9%,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QTd、矫正的QT离散度(correcting QT dispersion,QTcd)在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率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5.56%,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8.89%,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应用可调节患者的QTd及心率变异性,减少不良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心衰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心衰患者视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收治的50例体检健康者视为对照组.检测全部受检者的QT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分析QT离散度的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心衰死亡组QT离散度大于心衰存活组和对照组,心衰存活组QT离散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心律失常组QT离散度大于轻度心律失常组和无心律失常组,轻度心律失常组QT离散度大于无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心律失常心衰组心率变异性小于无心律失常心衰组和对照组,无心律失常心衰组心率变异性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心衰患者QT离散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心率变异性程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 心衰患者QT离散度的增加,心率变异性的减少,对心衰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的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罗洛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对照组)和阿罗洛尔治疗组(治疗组),测定两组患者用药前后QTd和HRV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QTd、 校正的QT离散度(QTcd)明显缩短(P<0.05或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正常RR 间期的标准差(SDNN)、SDNN 的平均数 (SDNN index)、SDNN index 的标准差 (SDANN)、相邻RR 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 (RMSSD)、正常RR 间期标准差≥50 ms 的百分数 (PNN50)、变异系数(CoVr)、HF 明显升高 (P<0.05或P<0.01),LF/HF明显降低(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DNN、SDANN、rMSSD、HF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阿罗洛尔后能缩小心肌复极化的离散程度,使心肌复极趋向同步,并可提升HRV,改善失衡的自主神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倍他乐克对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按照前瞻性研究设计,对162例入选患者进行随机、单盲试验研究,入选患者在治疗前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心率、最大和最小QT间期,计算QTd、心率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和QT间期离散度比,在治疗4周后重复上述心电图检查;治疗组服用倍他乐克50~100 mg/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治疗,比较2组前后的QTd变化,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倍他乐克可以明显缩短劳力性心绞痛患者的QTd和心率校正后QTd(QTcd),降低QT间期离散度比。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QTd、QTcd和QTd ratio数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比分别为(44.5±17.3)ms比(63.8±15.6)ms,P<0.01,(45.7±15.3)ms比(64.9±16.3)ms,P<0.01和4.94%±2.1%比8.08%±1.5%,P<0.001。结论倍他乐克在改善心肌缺血的同时可以明显的缩短QTd,降低QT间期离散度比;QT间期离散度比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比QTd具有更重要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可舒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对照原则,将80例COPD病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分别观察给药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时域分析指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SDNN的平均数(SDNNIndex)、SDNNIndex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时域分析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可舒片可改善COPD病人的心率变异性,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频发房性期前收缩(PA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陕西省友谊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频发PAC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及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QTd、QT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QTd、QTc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连续24 h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心搏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心搏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内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数(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NN、SDANN、RMSSD、PNN50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稳心颗粒治疗频发PAC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QTcd,改善HRV时域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倍他乐克对CHF患者QTd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3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入选和随访结束时同步描计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d.结果入选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脉搏(AP)、左室射血分数(LVEF)、QTd的均值间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AP、QTd明显降低(P<0.001).对照组治疗后AP、QTd均增加(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QTd的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心功能恶化发生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明显降低CHF患者的QTd,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离散度(QTd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4例。在常规强心、利尿等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QTd与QRS波群、心率变异性、心室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CHF患者有效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χ~2=4.699,P 0.05);QTd、校正QT离散度(QTcd)、QRS明显低于对照组(t=5.865、3.897、2.884,P 0.05);窦性心律R-R间期总体标准差、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明显高于对照组(t=7.345、5.129、8.178,P 0.05,P 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t=6.364、3.012、3.475,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有助于降低CHF患者QTd,改善心率变异性及心室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静脉输注参麦注射液50 mL,连用14 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死亡例数.结果治疗组降低QT离散度及提高心率变异性的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使QT离散度缩短,心率变异性提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脉散合柴胡三参汤对痰热夹瘀型稳定型心绞痛室性期前收缩病人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86例痰热夹瘀型稳定型心绞痛室性期前收缩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生脉散合柴胡三参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QT间期离散度[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心率变异性[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每5 min相邻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RMSSD)、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全部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与79.1%,P0.05);两组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次数、QTd和QTcd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V、LVFS、LVEF、SDNN、SDANN、RMSSD、PNN50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散合柴胡三参汤能够改善痰热夹瘀型稳定型心绞痛室性期前收缩病人的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提高心功能,减少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1.
QT离散度与冠心病猝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探讨 QTd对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 2 3例发生猝死的冠心病患者和 34例住院冠心病患者的 QT离散度及心率校正 QT离散度。结果 :猝死组 QTd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结论 :QT离散度增大有预测猝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断剂倍他乐克对老年冠心病(CAD)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6例老年冠心病(CAD)患者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QTd及RR间期、心律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QTmin延长,QTd、QTcd缩短,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QTmax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QTd、QTcd、QTmax、QTmin均无改变(P>0·05)。结论倍他乐克通过延长老年CAD患者QTmin缩小心肌复极化离散的程度,使心肌复极化趋向同步,防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心电图记录的三导联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心室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1998~2000年,对北京朝阳医院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据住院期间有无心室颤动分为室颤组(12例)和非室颤组(60例)。均于发病6h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动态心电分析仪,计算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HF、LF/HF)及QT离散度指标(QTd、QTpd)。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室颤组和室颤组的SDNN、HF、LF/HF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QTd和QTpd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828和0.817)。SDNN和LF/HF预测室颤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值。结论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SDNN及频域指标LF/HF能用于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而QT离散度、QTp离散度对住院期间室颤未发现有预测价值,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2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且心电图资料完整的患者,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组85例,分别测定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并进行比较。结果(1)介入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QTd及QTcd均明显延长,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介入治疗后QTd及QTcd明显缩短,与介入治疗前相比,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介入治疗后QTd及QTc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成功的介入治疗可缩短QT离散度,改善心肌的复极离散程度,减少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西药常规治疗相同,同时治疗组加服脑心通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4周为1个疗程.两组于服药前及治疗4周结束后,分别测定QT间期离散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QT间期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服用脑心通胶囊可降低QT间期离散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可舒片与倍他乐克对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除常规冠心病治疗外,一组给予心可舒片,另一组给予倍他乐克片,治疗持续8周,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大动脉顺应指数(C1)、小动脉震荡指数(C2)、颈-桡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倍他乐克组的血压较心可舒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皆明显下降(P<0.05),倍他乐克组与心可舒组心率下降趋势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在C1、C2及颈-桡动脉的PWV改善方面心可舒组优于倍他乐克组(P<0.05)。结论心可舒片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大小动脉震荡指数、减慢脉搏波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7.
稳心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功能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功能性室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改善生活方式指导,观察组口服稳心颗粒组5 g、3次/d;随访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率变异性(HRV)、QT离散度(OTd)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室早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7%,临床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38.1%(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RV参数均明显升高(P均<0.05),QTd及校正QTd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稳心颗粒能改善HRV、降低QTd,从而减少功能性室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冠心病(CAD)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QT间期离散度(QTd)与心率变异性变化的特点。方法63例行直接PTCA治疗的AMI患者,于术前、术后2h、12h、24h、48h作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d,术后3~6d查24h动态心电图的QT间期变异度(QTv)和心率变异性(SDNN),与36例用药物治疗组的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二组之间相对应时间段的QTd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TCA组的QTd最高值提前,QTv的昼夜节律性消失。结论QT离散度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P波离散度(Pd)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43例为观察组,正常人41例为对照组,窦性心率下测量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Pd和QTd进行分析。结果①CHF组的Pd和QTd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②Pd与QTd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5);③QTd>100ms组Pd明显大于QTd<100ms组(P<0.05)。结论在CHF患者中Pd与QTd存在相关性,这对CHF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预测和治疗等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