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裂症未遂自杀和抑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病人和普通人口自杀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发生未遂自杀。大多数研究发现,伴有抑郁症状是识别精神分裂症有无未遂自杀的最通常的精神病理学因素。本研究目的在于详尽探讨疾病复发时和6个月后病情缓解时,未遂自杀和抑郁之间的关系,更确切地说,阐明疾病急性期过后,未遂自杀与抑郁症是否相关。方法:受试者为连续住院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修订的精神现状检查表(PSE)检查病人和与病人亲属交谈所收集的资料,符合DSM-Ⅲ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受试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中枢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连续住院的2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并进行分析.结果: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下列特点:情绪低沉,生活被动,自杀率高,住院时间长.结论:抑郁症状不仅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增加自杀危险,还干扰生活.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自杀与意外死亡病例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国内精神分裂症自杀死亡的现状及其特征。方法 用意外死亡问卷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所属2 3个疾病监测点抽取 90 1例自杀和 73 5例意外死亡案例用“心理解剖”的方法对知情者进行调查 ,按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和统计手册第四版 (DSM Ⅳ )诊断标准做出诊断。结果  75例自杀和 2 4例意外死亡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在自杀死亡者中患精神分裂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意外死亡者中患精神分裂症的比例 ;自杀精神分裂症的病程明显短 ,抑郁程度高 ,慢性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心理压力大。结论 自杀与意外死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治疗 ,及时缓解和治疗负性生活事件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压力 ,建立完善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 ,是减少精神分裂症自杀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对病人和普通人口的自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自杀企图常常发生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发生率为18%至55%。大多数研究发现,伴有抑郁症状是识别精神分裂症有无自杀企图的最肯定的精神病理学因素。其他因素,如慢性、多次住院、工作能力下降、疾病的严重性、经济拮据、既往自杀企图、焦虑、童年的遭遇、女性、疾病的早期或病情恶化,报道的相关性较小。所有受试者为一所教学医院的2个精神科病房连续住院的50例患者,均符合DSM-Ⅲ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枢  相似文献   

5.
正编辑先生:我们在临床上有时遇到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在维持治疗期间出现抑郁情绪,甚至自杀。请问这种抑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疗?谢谢!北京读者:李静答读者来信李静医生: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下称"分裂症后抑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情绪低落及精神运动迟滞,患者常常体验到严重的抑郁情绪和快感缺失,并常伴有失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因素和规律。方法 对41例有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与自杀有关的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具有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居多,类型以偏执型最多,占73%,自杀原因以急性期病态支配和缓解期病后抑郁综合征为主。自杀时间18点~6点为多,占88%。自杀方式均为自缢。自杀发生前,90%的病人有情绪和行为变化。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和自杀先兆是可以预测的,自杀行为是可以防止和减少的。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由于其发生率较高,危险性大,近年来已受到有关方面重视。Martin等认为,约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可有重症抑郁发作,抑郁造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高于普通人群的20倍。观察和护理此类病人避免自杀行为的发生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课题。现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对三个病区住院一月以上的136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CCMD-2-R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标准进行对照。患者组为符合其诊断标准者52例,占38.2%,逐项填写自制的抑郁原因调查表,并进行HAMD量表评定。以不符合此诊断标准的84例为对照组。患者组平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C)对长期住院(≥12个月)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评估,以CDSS-C总分是否≥6分,将患者划分为伴抑郁组58例和非抑郁组142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伴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抑郁组在女性构成比、探视频率1次/月、抗精神病药单药治疗率、合并苯海索或苯二氮艹卓类药、有自杀意念构成比、阳性症状量表(SAP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总分和一般精神病理总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5或P0.001);主要探视人为I级亲属的构成比及平均住院周期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或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探视人为I级亲属(OR=0.207,95%CI:0.072~0.591)、探视频率1次/月(OR=3.869,95%CI:1.332~11.239)、有自杀意念(OR=9.256,95%CI:3.191~26.854)是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01)。结论:探视人(I级亲属)、探视频率及有自杀意念是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障碍导致自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障碍导致自杀陈荣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并发性功能障碍,甚至有导致自杀者,现报告3例如下:例1.男,28岁,邮电工人,结婚3年,夫妻感情好。与同事不和后出现精神失常,诊断精神分裂症,经氯丙嗪525mg/日治疗,症状缓解出院,出院后对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自杀自伤行为的检出率和特征,比较住院期间有自杀自伤行为和无自杀自伤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预测和防范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自伤行为的策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对197例连续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进行研究,将在住院期间有自杀自伤行为的39例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组)与158例无自杀自伤行为的患者(无自杀自伤行为组)进行比较。结果 1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的自杀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9.80%;2自杀自伤行为组在无职业、经济状况差、社会支持差、入院前2周内有明显应激事件、有物质滥用或依赖、有精神病家族史、既往有自杀未遂史、自杀自伤行为时有幻觉或妄想、分裂症偏执型等与无自杀自伤行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状况差、入院前2周内有明显应激事件、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是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3入院时、住院第2、4周末两组BPRS总评分、HAMD-17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第2周末,两组CG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的自杀自伤行为检出率较高,应高度重视,并重点关注经济状况较差、入院前2周内有明显应激事件、既往有自杀未遂史和HAMD-17高分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79例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的病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9例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493例无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自杀家族史,病前生活事件、慢性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妄想、抑郁,反复发作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对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发生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病例 住院号857631,女,38岁。主诉为疑别人在议论、生活懒散和自语4年。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曾经利培酮3~4mg/d治疗,猜疑缓解。2005年9月出现情绪低落,自感生活无意义,想自杀,并按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治疗。2月15日以后将利培酮剂量调整为4mg/d、丙咪嗪150mg/d、碳酸锂0.75mg/d,速眠安(商品名:多美康)15mg晚。此间,抑郁好转50%,自杀念头由持续存在改为间断出现,睡眠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性分析36例精神分裂症或偏执性精神障碍住院自杀病人的精神药物治疗、既往病史及有关精神症状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36例匹配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自杀组的既往自杀未遂次数、抑郁症状及阴性症状项目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抗精神病药(APD)剂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抑郁症状、阴性症状及低APD剂量是精神分裂症或偏执性精神障碍自杀病人的三个非依赖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伴自杀行为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6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伴自杀行为患者进行分析,并与56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无自杀行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组在性别、婚姻状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文化程度、居住地、病前有无生活事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临床症状方面,研究组的幻觉、思维障碍、抑郁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冲动行为、情感平淡、意志减退2组则无显著性差异.发生自杀未遂者以服用精神科药物居多,发生地点多于家中,多数患者自杀前有表示过其自杀意图.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为幻觉、思维障碍、抑郁症状、病前生活事件等.多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其自杀意图,严格控制药物来源为有效地预防其自杀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3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 3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报道于后。1 对象与方法对象为我院 2 0 0 0年~ 2 0 0 1年之间出院的、并曾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共 4 0 6例 ;经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症状有所缓解 ,但尚具有以抑郁症状为主 ,且持续两周以上者 ;排除抑郁症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及其它伴抑郁状态的疾病者 ;按CCMD - 3进行再诊断 ,且均符合其中精神分裂症的第 4位编码的2 0 x1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标准[1] ;采用自编的临床资料调查表对上述患者逐个进行回顾性调查 ;本文患者均接受Zung抑郁量表 (SDS)的检测[2 ] ,其结果并与有…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出现抑郁症状,据报道发生率20%~70%,严重者可以引起自杀。为找出产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探索减少抑郁的护理措施以便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本文对我院两个女病房2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分析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现症检查的方法对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并对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与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和兴奋、激惹、有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出现自杀。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常可发现某些病例,临床表现主要是抑郁症状群,而且常有自杀倾向,诊断上常易被忽略。六十年代后期文献上已有过报道,从七十年代起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同作者对此曾赋予种种命名,如抑郁—神经衰弱(depressi-re-Neurasthenia),精神病后退化(postpsychoticregression),精神病后恢复不全症状群,精神病缓  相似文献   

19.
对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21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状者67例,占31.9%。表明抑郁症状在精神分裂症中颇为普遍,可存在于疾病的各个时期,且不同时期的抑郁临床相不尽相同。抑郁症状与复发率、住院时间、自杀有关;与性别、年龄、病程及疗效无关。抑郁症状不能作为精神分裂症正性预后指征。支持精神分裂症中的抑郁是异源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最近发现部分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的患者,在精神症状急性发作缓解后接着出现精神病后“抑郁样”症状,在用神经阻滞剂和抗巴金森氏征药治疗的同时,再加丙咪嗪治疗可能获益。然而,对抗抑郁剂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