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下方小梁切除术治疗25例(26眼)青光眼滤过术后高眼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25例(26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不降的原因、再次行下方小梁切除术的方法技巧及其临床效果。结果滤过泡瘢痕化是初次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患者术前眼压(33.26±15.35)mmHg,经过再次下方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滤过泡形成良好,眼压显著降低,术后第2天眼压(12.25±9.43)mmHg,第5天眼压(11.35±8.32)mmHg。术后3月后眼压(15.15±10.73)mmHg。结论下方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再次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84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35例(41眼),单纯小梁切除术35例(43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节缝线,其他手术操作步骤与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基本相同。比较分析2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等情况。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2眼(4.88%)在拆除可调节缝线后出现浅前房,单纯小梁切除术组有12眼(27.91%)发生浅前房,2组浅前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时眼压均控制在21mmHg(1kPa=7.5mmHg)以下;术后6个月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眼压<21mmHg共38眼(92.68%),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共29眼(67.44%),2组眼压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时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后6个月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37眼(90.24%)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单纯小梁切除术组30眼(69·77%),2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在控制远期眼压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方面疗效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雁 《眼科学报》2003,19(2):86-88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拆除缝线)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75例(99只眼)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进行疗效观察并随访3-15个月。观察比较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视力及眼部其它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组低眼压、浅前房、视力下降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术后结膜滤过泡瘢痕化及控制术后滤过水平,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于青光眼手术中。眼科学报2003;19:86-8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手术方法选择及其疗效。

方法:回顾性探讨我院2008-01/2013-12应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80例80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其中发病时间为伤后1mo~2a、术前眼压25~<30mmHg、房角后退范围≤180°、视盘C/D≥0.6的66例66眼选择常规小梁切除术; 发病时间为伤后>2~10a、术前眼压30~39mmHg、房角后退范围>180°、视盘C/D>0.6~<0.8的11例11眼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发病时间为伤后10a以上、术前眼压>39~50mmHg、房角后退范围>180°、视盘C/D=0.8~1.0的3例3眼选择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结果:常规小梁切除、复合式小梁切除及青光眼引流阀植入三组患者术后眼压均下降至正常范围(t=62.16,P<0.01; t=20.39,P<0.01; t=6.78,P<0.01),青光眼症状消失,视野检查无进行性缩小。常规小梁切除和复合式小梁切除组视力较前略有提高。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视力无明显改变。常规小梁切除组术后有效滤过泡65例(98%),复合式小梁切除组有效滤过泡9例(82%)。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3例有效滤过泡均形成好。

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针对发病时间、房角后退范围、眼压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5.
再次小梁切除手术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眼压不降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眼,其手术前后情况的分析,寻找出其临床特点和内在规律,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000~2002年间本中心青光眼专科收治的294例330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且经药物治疗眼压仍无法控制,而再次接受小梁切除的196例206眼原发性青光眼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眼压不降的294例(330眼)其中原发性青光眼为196例(206眼),其它类型青光眼共98例(124眼)。初次手术至失败时间为2m至12y不等。330眼的滤过泡的类型分别为:瘢痕化273眼,囊状包裹泡14眼,滤过泡面积太小43眼。再次接受小梁切除的206眼原发性青光眼中156眼获得成功,成功率75.73%,其中完全成功为108眼,条件成功48眼,且这156眼全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在接受滤过手术后眼压不降的原发性青光眼中,绝大部分是由于手术质量的原因而致;理想滤过泡的形成是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眼压控制的根本条件;小梁切除仍是再次手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袁铸  张贻转  高波 《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155-1157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经典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04-01/2006-12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口减小 丝裂霉素 前房穿刺)治疗青光眼56例68眼,术后随访3mo~2a,对比2002年以来所作的经典小梁切除术70眼,观察中和手术后的前房、瞳孔、滤过泡、眼压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A组7.3%,B组为38.5%;术后瞳孔:A组基本无变形,无虹膜前后粘连.B组有8眼瞳孔变形,4眼虹膜后粘连;术后滤过泡:A组后期有1眼滤过泡壁薄破裂行修补后完好,2例无功能滤过泡.B组10眼无功能滤过泡;术后眼压:A组2眼眼压控制不佳,B组8眼眼压需药物控制或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白内障四联手术治疗极浅前房持续性高眼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玻璃体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四联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对我院62例62眼,男26例26眼,女36例36眼,符合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前房深度浅Ⅰ-浅Ⅱa级,经最大剂量药物治疗48~72h后眼压仍>40mmHg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前视力分为两组,其中33例33眼实施玻璃体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四联手术治疗(试验组),29例29眼实施前房穿刺放液+复合式小梁切除两联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通过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滤过泡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高眼压均得到控制,术后1wk四联手术组眼压明显低于两联手术组(P<0.05)。两组观察6mo,四联术后视力及手术完全成功率明显优于两联手术,在术后并发症及有效滤过泡形成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极浅前房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下,玻璃体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四联手术及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应积极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下方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失控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61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失控行下方小梁切除术患者的资料,统计术前、术后眼压、视力和降眼压药物的数量,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手术成功率。

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76(平均30.15±14.10)mo。61眼术前眼压35.98±10.01mmHg,术后1wk,1、3、6mo,1a及末次随诊眼压分别为9.62±4.90、13.15±4.51、16.05±7.37、16.48±6.81、16.68±6.42、16.77±7.56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有差异(P<0.001)。术后6mo,1、2a的完全成功率分别是62%、49%、36%,部分成功率分别是93%、85%、81%,34眼(56%)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前采用降眼压滴眼液3.33±0.77种,术后3mo降至1.41±1.44种(t=9.86,P<0.001)。术后未出现滤过泡感染、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下方小梁切除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但对于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控制不佳的患者,仍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mo内发生高眼压(>21mmHg)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03/2013-03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1mo内高眼压的病例34例38眼,分析其原因,总结处理方法。

结果:导致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因素有:恶性青光眼8例9眼,巩膜瓣下血凝块及结缔组织阻塞13例15眼,术后前房积血5例5眼,巩膜瓣内切口被虹膜组织嵌顿3例3眼,术前高眼压持续时间长4例5眼,原因不明1例1眼。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眼压均控制在21mmHg以下。

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是由多因素造成的,早期预防、及时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羊膜植入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羊膜植入防止术后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作用。方法 对12例15眼原发及继发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将羊膜植于巩膜床,并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及降眼压作用。结果 15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3眼,无功能滤过泡2眼。术后降眼压效果良好。结论 羊膜植入能有效防止小梁切除术后瘢痕性滤过泡形成,进一步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1例54眼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9例25眼,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 对照组22例29眼,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浅前房、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34.60±4.43min,术后1d浅前房1眼、前房出血1眼; 术后1wk高眼压2眼; 术后3mo视力下降1眼、功能性滤过泡24眼、眼压11.5±5.8mmHg。对照组手术时间44.37±3.00min,术后1d浅前房13眼、前房出血渗出12眼; 术后1wk高眼压8眼; 术后3mo视力下降6眼、功能性滤过泡25眼、眼压13.6±6.7mmHg。研究组术后并发症较少,眼压控制更低,术后视力影响、功能性滤过泡与对照组相当。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渗出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晶状体前囊膜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7例56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术中植入自体晶状体前囊膜,术后随访1~3年,观察术前和术后视力、眼压及术后滤过泡的变化.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一周眼压平均(10.6±2.4)mmHg,随访1~3年平均(15.3±2.1)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Ⅰ型滤过泡21只眼(37.5%),Ⅱ型滤过泡35只眼(62.5%);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晶状体前囊膜应用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中能有效防止滤过泡瘢痕化、控制眼压和稳定视力,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晏兴云  彭镜  刘静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258-2260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内巩膜切除治疗青光眼的远期效果及早期并发症。方法:对青光眼患者102例122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内巩膜切除,对术后早期前房深度、术后眼压及术后远期滤过泡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1、3、6d,分别发生浅前房50.8%、44.3%、4.1%;术后随访12mo,眼压控制正常率为89.3%,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占86.9%。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内巩膜切除是一种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虽然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偏高,但进行适当处理后对手术后远期效果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06/2016-01期间收治的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6例40眼,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1 mo随访,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范围、眼压,同时观察患者的术后滤过泡情况以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术前的眼压19~36(平均26.02±2.42)mmHg,术后1mo眼压11~22(平均13.62±4.38)mmHg,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3,P<0.05)。术前视力<0.3者34眼(85.0%),术后视力>0.3者21眼(53%)。所有患者患眼在术后均形成良好滤过泡。36例患者术后的房角开放程度、前房角开放距离以及中央前房深度等均较术前有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832、5.924、33.293,P<0.05)。术后7眼出现角膜轻度水肿,均在术后3d内消失;1眼在虹膜切除时出血,2d后被吸收;4眼出现人工晶状体表面及前房纤维素渗出,术后6d内吸收,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情况出现。
  结论: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并且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术后的眼压。  相似文献   

15.
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观察组34例(36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中、远期进行眼球按摩;对照组26例(32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前房形成、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观察组36眼中2眼形成浅前房,对照组32眼中18眼浅前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观察组〉21mmHg者1眼,对照组〉21mmHg者5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滤过泡,观察组功能滤过泡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可有效控制滤过量而减少术后浅前房以及中、远期滤过道瘢痕化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中结膜瓣大小对降压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0例已确诊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虹膜周切术,均做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术中不用抗代谢药物。1眼做底边长10mm,高6mm等边三角形结膜瓣,另1眼做边长10mm,高6mm矩形结膜瓣(实际面积相当于前眼的两倍),其余手术步骤一致。于术后2d开始,每日测量眼压(非接触式眼压计),裂隙灯检查前房至术后7d拆线。分别于术后0.5,1,3mo复查。结果:患者10例扩大结膜瓣眼于术后全部发生浅前房,对侧无1例发生。其中1级浅前房5例,2级浅前房4例,3级浅前房1例。染色:2级浅前房中1例结膜瓣伤口漏。3级浅前房患眼下方结膜囊见滤过泡隆起。无1例发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眼压测量:手术眼眼压均位于4~8mmHg,双眼相差<2mmHg。1,2级浅前房眼行滤枕加压、绷带包扎,3级浅前房眼行美多丽每日散瞳、滤枕加压、绷带包扎,均未口服及静脉使用降眼压药物。术后7d拆线时,术眼前房均正常,1例双眼眼压为14mmHg,9例眼压<10mmHg,双眼相差<2mmHg,双眼滤过泡大小一致。术后0.5,1,3mo复查双眼滤过泡无差别,眼压无差别。结论:扩大的结膜瓣并不能更有效的降低眼压,增大有效滤过泡的容积,反而会在术后早期增加滤过过强,眼压低,滤过泡大而弥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何华  朱琦  王乾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4):720-722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术后发生高眼压(>21mmHg)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07/2014-09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出现高眼压的病例24眼,分析其常见原因、处理方法。
  结果:导致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因素有:发生滤过泡瘢痕11眼(46%)、滤过内口阻塞4眼(17%)、恶性青光眼3眼(12%)、虹膜切除不合理2眼(8%)、前房积血2眼(8%)、包裹性囊状滤过泡2眼(8%)。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眼压均控制在21 mmHg以下。
  结论: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是由多因素造成的,术前、术中尽量避免,术后及早发现给予对症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岳钟  宋森  冯丽  杨倩  李威威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681-1682
目的: 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42例42眼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治疗NVG的患者。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出血、虹膜新生血管及滤过情况。结果: 术后6~12mo,34例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6例症状缓解,加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治疗NVG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松解缝线及抗代谢药物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疗效.方法 对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松解缝线及抗代谢药物的PACG 146例(180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后眼压控制情况、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180眼中,152眼(84.4%)不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在10~21 mmHg:26眼(14.4%)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0~21 mm-Hg:2眼(1.1%)眼压失控,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5个月行睫状体冷凝治疗.未出现浅前房、低眼压或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松解缝线及抗代谢药物治疗PACG能较好控制术后眼压并避免术后早期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减少滤过道瘢痕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穿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对28例3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改良的单穿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0∶00位透明角膜切口)后,11∶00~1∶00位距角膜缘后2mm处剪开球结膜及Tenon囊,3mm穿刺刀于角膜缘后2 mm穿刺入前房,作一3 mm宽、1/3~1/4巩膜厚度的巩膜隧道,伸入小梁咬切器,咬除3块约1mm×1mm大小小梁组织。术后随访3~6 mo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 OCT检测)及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术后1wk,视力〈0.1者3眼,0.1~者6眼,0.3~者13眼,0.6~0.8者8眼;1眼发生恶性青光眼,8眼早期角膜水肿及瞳孔区轻微纤维素渗出;30眼均为功能性滤过泡(Ⅰ型、Ⅱ型滤过泡), OCT显示滤过口通畅;随访3~6mo,28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内,2眼出现眼压控制不良。结论:单穿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简单易行,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