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微结构SD-OCT改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是糖尿病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中央视网膜厚度(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与DME患者视功能损害及治疗前后视功能变化密切相关,而黄斑部视网膜微结构改变与CRT变化有关。频域 OCT ( spectral-domain OCT, SD-OCT)可以定性、定量的分析黄斑各组织层次的细微结构。我们对DME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微结构SD-OCT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进一步探讨DME的发病机制、观察病情进展、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与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临床回顾性分析研究,纳入确诊为非缺血性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56例56眼,患者被分为2组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2 mg(0.05 mL)或TA 2 mg(0.05 mL)治疗.每组28例28眼.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1、2、3个月进行复查.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间和各组内部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改变.结果 阿柏西普组和TA组玻璃体腔注射后1个月、2个月BCVA均明显优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BCVA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柏西普组和TA组玻璃体腔注射后1个月、2个月CMT值较注射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CMT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BCVA在1个月(t=0.405,P=0.687)、2个月(t=0.361,P=0.719)、3个月(t=0.257,P=0.798)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MT在1个月(t=-0.543,P=0.589)、2个月(t=-0.607,P=0.546)、3个月(t=-0.384,P=0.703)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眼压明显升高仅见于TA组.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及曲安奈德治疗非缺血性CRVO所致黄斑水肿均有效,能显著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与TA相比,阿柏西普副作用更小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门诊确诊的53例10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随访3mo,对比分析其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眼底彩照和荧光血管造影改变。结果:视力改善65眼(65%),稳定25眼(25%),恶化10眼(10%);视野改善51眼(51%),稳定34眼(34%),恶化15眼(15%);眼底彩照和荧光血管造影提示改善80眼(80%),无变化10眼(10%),恶化10眼(10%)。结论: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稳定并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眼科门诊儿童屈光不正发病情况及斜视、弱视在儿童中的发生概况,为下一步预防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眼科门诊体检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屈光不正、斜视及弱视在3-12岁儿童中的发病情况,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阳性检查结果进行分类记录。结果:屈光不正儿童以3-5岁的发病率最高,较6-8岁、9-12岁者有明显差异,患儿近视的发生率较远视、散光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科门诊儿童以内斜视为主,且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弱视,P<0.05,但年龄、性别对两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眼科门诊3-12岁的儿童中,3-5岁是儿童屈光不正的好发年龄,其类型以近视为主,内斜视及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儿童常见的多发病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对82例143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分3~4次完成。术后随访,监测视力、眼压、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治疗后绝大多数病眼的视力得以维持或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稳定者占89.51%。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1病历资料 患者男,25岁,学生,自幼双眼高度近视,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生双眼胀痛,无头痛、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诊为“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测眼压双眼30 mmHg,给予降眼压药物盐酸卡替洛尔2次/d滴眼治疗,用药后眼压下降至18 mmHg,用药3个月后自行停药。近3年来感觉视力逐渐下降,偶有眼痛,于2009-09到本院就诊。患者身高155 cm,体重60 kg,头大,颈短,指、趾短粗,肌肉发达,皮下脂肪丰满,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陶俊  韩月圣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2):2453-2454
目的:探讨应用眼睫状肌麻痹验光配镜,遮盖,精细目力训练,黑白光栅等视觉刺激治疗,斜视手术矫正等传统治疗方法,对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68例108眼弱视儿童,分别按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注视性质分组,经过传统的方法治疗后,视力提高情况。结果: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3~5岁组高于6~8岁组和9~12岁组;弱视程度越轻治愈率越高:轻度弱视组高于中度弱视组和重度弱视组;中心注视高于偏中心注视;屈光不正性弱视高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结论:儿童弱视矫治的疗效与患儿的年龄、弱视的程度、弱视类型、注视性质有关。传统治疗对弱视儿童视力的提高,效果切实有效,因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值得基层医院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和超声乳化手术在防盲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7月采用小切口非超生乳化手术治疗的138例(138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128例(128眼)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视力以及术后散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视力达到0.5及以上的为109例,术后1个月达到0.5及以上者128例,术后视力低于0.3着6例,对照组第1天视力达到0.5及以上的为74例,术后1个月达到0.5及以上者119例,术后视力低于0.3着8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504、196.045、214.060,P<0.05)。观察组发生后囊破裂2例,早期角膜水肿13例、散光(>1.0D)36例,对照组发生后囊破裂2例,早期角膜水肿24例、散光(>1.0D)45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35、142.812、43.985,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具有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视力恢复效果好,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能够满足防盲工作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乘瑞  韩月圣 《中外医疗》2011,30(35):76-76,78
目的探讨改良式老年性睑内翻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眼科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治疗的老年性睑内翻患者资料,分析比较眼轮匝肌缩短法,改良式老年性睑内翻矫正术2种不同术式的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眼轮匝肌缩短组和改良式老年性睑内翻矫正术组治愈率分别为89.7%,97.1%,复发率分别为14.8%,1.4%。眼轮匝肌缩短组有12例术后发生睑裂不对称或泪小点移位并发症。结论眼轮匝肌缩短法复发率高,容易产生外观不对称并发症。改良式老年性睑内翻矫正术疗效确切,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