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发病的关系及中药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中药口服、外洗外敷综合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取60例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患处皮肤及20例正常人外阴部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不同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观察。结果:慢性外阴营养不良者较正常组织EGF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P<0.01),增生型、硬化苔藓型和混合型三者间无差异(P>0.05)。中药治疗后各型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可能存在着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局部代谢增强是其特点,中药治疗可能通过调节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起到治疗疾病、抑制疾病发展、防止恶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爱兰  吕连凤等 《中医药学刊》2003,21(3):367-367,37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发病的关系及中药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中药口服、外洗外敷综合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取60例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患处皮肤及20例正常人外阴部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不同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观察。结果:慢性外阴营养不良者较正常组织EGF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P<0.01),增生型、硬化苔藓型和混合型三者间无差异(P>0.05)。中药治疗后各型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可能存在着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局部代谢增强是其特点,中药治疗可能通过调节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起到治疗疾病、抑制疾病发展、防止恶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斑Ι号对外阴营养不良患者皮损表皮细胞P53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皮损表皮细胞以及23名正常人表皮细胞进行P53蛋白检测。结果:各型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治疗前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经治疗后,中药治疗增生组、萎缩组P53表达降低,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消斑Ι号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并能降低皮损表皮细胞P53的阳性表达率,从而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外阴营养不良又称外阴白色病变 ,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 ,奇痒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 ,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我们于 1 999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 60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均为妇科门诊患者 ,年龄 2 0岁~ 60岁 ,平均 46.3岁。全部经外阴活组织病检排除非典型增生 ,实验室检查排除滴虫、霉菌感染及糖尿病。其中外阴增生型营养不良 2 0例 ,硬外苔藓型营养不良31例 ,混合型营养不良 9例。2 治疗方法对于各型外阴营养不良患者 ,首先采用中药局部熏蒸。药物组成 :蛇床子 3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病与免疫功能的关系,观察中药治疗对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对60例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于治疗前作血清T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测定,与50例健康人的测定值进行对照比较,同时进行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比较,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CD3、CD4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CD3/CD8明显升高(P<0.01);IgG明显升高,补体C3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4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升高的CD4^ /CD8^ 比值趋于正常,IgG明显下降,补体C3明显升高(P<0.01),结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关系密切,中药治疗可能起到调节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免疫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传统复方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开拓外阴营养不良中医治疗的思路。方法:采用中药消风散合左归饮加减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结果:48例患者中,经治疗后,治愈6例,显效16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中药消风散合左归饮加减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结合微波治疗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使用中药熏洗外阴病变处,结合微波局部照射20-30min,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率为37.5%,总有效率95%。结论:中药熏洗结合微波治疗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排毒合剂改善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肾衰竭组和肾衰竭补肾排毒合剂治疗组,并取大鼠脂肪、肾、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瘦素(Leptin)、瘦素受体(Ob-R)和神经肽Y(NPY)的蛋白表达.结果:慢性肾衰后脂肪组织Leptin蛋白表达增强;肾脏Ob-R的表达降低;下丘脑组织Ob-R表达增强,NPY的表达降低.慢性肾衰大鼠用补肾排毒合剂灌胃后,对脂肪组织Leptin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肾组织Ob-R表达明显增强;下丘脑组织Ob-R表达减弱,NPY的表达增强.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存在瘦素-神经内分泌轴异常,补肾排毒合剂可能通过调节Leptin、Ob-R及NPY的活性而改善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肾络颗粒治疗5/6肾大部切除慢性肾衰竭模型大鼠肾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5/6肾切除模型大鼠,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福辛普利组、和肾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取残肾组织行HE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PCNA的变化。结果:中药组与福辛普利组BUN、SCr明显低于模型组;PCNA在术后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用药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和肾络抑制PCNA在肾组织内的过度表达,延缓肾脏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大鼠是否同时存在营养不良与慢性炎症反应状态 ,二者是否关联 ;以及中药肾衰养真胶囊干预慢性肾衰竭大鼠营养不良及慢性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 :5 / 6肾切除制作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对照组 ) ( n=8)、肾衰养真胶囊小剂量组 (小剂量组 ) ( n=6)、肾衰养真胶囊中剂量组 (中剂量组 ) ( n=6)、肾衰养真胶囊高剂量组 (高剂量组 ) ( n=7)。给药 4周后检测大鼠血肌酐、白蛋白 ;ELISA法检测血清 C反应蛋白 ( CRP)水平 ,RT- PCR检测肝组织 CRP m RNA表达。结果 :5 / 6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出现低白蛋白血症 ,CRP水平升高 ,肝组织 CRP m RNA表达上调。中药肾衰养真胶囊可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 ,降低血清 CRP水平 ,使肝组织 CRPm RNA表达的下调。结论 :5 / 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大鼠存在营养不良及慢性炎症反应状态 ,而且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中药肾衰养真胶囊可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慢性炎症状态、纠正低蛋白血症 ,从而改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1.
温和灸加中药熏洗治疗女阴白色病变8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连生 《中国针灸》2004,24(1):34-34
女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系指一组女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而致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由于外阴营养不良的确切病因不明,治疗困难,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运用中医理论采用温和灸加中药熏洗方法治疗此症患者8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不同方法应用治疗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王冈云王桂宋杨张俊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是外阴的白色病变,是女性外阴的一种特殊病变。病理主要根据临床诊断,切片中的角化亢进或上皮增生、萎缩以及真皮的炎细胞浸润,临床表现有外阴干燥、不适感...  相似文献   

13.
中药膏外敷结合微波治疗外阴营养不良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亚南 《四川中医》2006,24(8):90-91
目的:观察对比中药膏外敷结合微波与单用中药膏外敷治疗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6例使用中药膏敷外阴病变处,结合微波局部照射20~30分钟,每日1次;对照组40例单用中药膏敷外阴病变处,20~30分钟,每日1次。1个月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7.86%,总有效率98.21%;对照组治愈率47.5%,总有效率85%。两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中药膏结合微波治疗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养血祛风方对脾虚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皮损处水通道蛋白3(AQP3)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中药高、低剂量组。采用小剂量反复DNCB涂抹及番泻叶致脾虚证建立小鼠脾虚慢性湿疹模型。中药组予健脾养血祛风方灌胃,阳性药组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灌胃。免疫组化法检测病变皮肤组织中AQP3的表达,同时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病理观察结果显示,健脾养血祛风方对小鼠皮损处炎症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QP3过度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AQP3表达均明显下降,染色强度降低。模型组AQP3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下调AQP3表达(P0.05)。结论健脾养血祛风方下调皮损中过度表达的AQP3可能是其治疗脾虚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外阴白色病变俗称外阴白斑,是一种女性外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减退性的一组慢性疾病。西医多以"外阴营养不良"等命名,没有特殊治疗方法,仅能对症治疗或用激素及手术治疗,临床效果不理想。1998年8月~2011年8月,笔者采用中药内外合治外阴白色病变3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丽梅 《四川中医》2010,(11):101-102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以及分析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肝肾不足型萎缩性外阴营养不良的患者11例,采用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进行治疗,同时药渣煎汤局部外洗。每日1剂。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同时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D3、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3个月后,7例患者基本治愈占63.64%,显效3例(27.27%),总有效率达到100%。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萎缩型外阴营养不良患者血清CD4水平显著增高(P〈0.001),CD8显著降低(P〈0.01),CD4/CD8的比值水平非常显著增高(P〈0.001)。结论:中药能提高萎缩型外阴营养不良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使其免疫功能趋于正常水平,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活血消银片对血瘀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抗增殖核蛋白单克隆抗体(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口服活血消银片,疗程30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皮损中ki-67表达的改变,并与正常人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皮肤组织中ki-67表达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血消银片能改善血瘀型银屑病患者的ki-67表达水平,可能是其起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营养不良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情况,及中药肾衰养真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采用5/6肾切除同时予4%酪蛋白饮食制作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4周后,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TUNEL法检测骨骼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细胞凋亡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片段(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Cleaved Caspase-3和Bax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Bcl-2表达显著下降(P0.01)。中药干预后,CRF营养不良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1),Cleaved Caspase-3和Bax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1),同时大鼠Alb、Hb显著升高(P0.01)。结论:Caspase-3依赖的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CRF营养不良骨骼肌蛋白的降解,并诱导了骨骼肌萎缩。中药肾衰养真胶囊可能通过下调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从而改善CRF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mads蛋白家族在慢性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蛋白和mRNA变化情况及中药复方麻芩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组,各组予相应处理2周;RT-PCR测定大鼠肺组织Smads家族mRNA的变化情况;WesternBlotting方法测定大鼠肺组织Smads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RT-PCR测定结果显示:模型组Smad2mRNA较正常组高表达(P<0.05),中药组较正常组高表达(P<0.05);模型组Smad7mRNA较正常组低表达(P<0.05),而中药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Smad4mRNA表达3组之间无差异(P>0.05)。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Smad2较正常组显著高表达(P<0.05),模型组Smad4、Smad7较正常组显著低表达(P<0.05);中药组Smad2较正常组显著高表达(P<0.05),Smad4、Smad7较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慢性哮喘发生中,Smads蛋白家族的Smad2、7均发生显著变化,中药麻芩汤对此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化湿中药对慢性乙型肝炎(湿证)患者TCRVβ7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诗军  陈泽雄  黄必军 《中医杂志》2002,43(10):780-781
目的:探讨化湿中药对慢性乙型肝炎(湿证)患者T细胞受体(TCR)Vβ7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类患者30例为治疗组,观察化湿中药治疗后TCRVβ7基因表达变化,另以健康人10例为对照组。结果:经6个月治疗,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下降(P<0.01),5例测出TCRVβ7基因表达,这5例患者均出现HBV—DNA、HBeAg阴转,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化湿中药对慢性乙型肝炎(湿证)患者TCRVβ7基因表达有调节作用,可能是清除病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