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白兆芝教授为山西省首届名老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近50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中,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笔者有幸跟师临证,获益良多,现将白兆芝教授运用四二调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机概要白兆芝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形成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脾胃升降失常密切相关。临床常见脾胃虚弱或气阴亏虚、痰瘀互结、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痰湿中阻、寒热失调、胃阴不足等证。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因素主要包括防御机制削弱、胃排空延迟、食管感觉异常、攻击因子作用等;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式主要包括:改变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维持治疗等。传统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位在脾胃,与肝胆关系密切。大黄黄连泻心汤多用于胃热攻冲型反流性食管炎,小陷胸汤多用于胆火上逆型反流性食管炎,四逆散可用于肝胃气滞型反流性食管炎,橘皮竹茹汤可用于胃虚有热型反流性食管炎,麦门冬汤多运用于胃阴不足型反流性食管炎,旋覆代赭汤可运用于痰浊阻滞、胃气上逆型反流性食管炎,旋覆花汤多运用于气滞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黄芪建中汤可运用于脾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3.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肝胃不和、胃气上逆、食管失于通降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基本病机,运用叶天士"脾宜升为健,胃宜降为和"的基本理论,利用其脾胃分治和甘润养胃阴的学术观点,从脾胃、肝胆生理特点入手,总结了叶天士脾胃病理论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按蒙特利尔共识可分为食管综合征(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外综合征。按照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其病位在食管,属脾胃所主,脾胃失和为其发病之本,与肝胆、肺、肾密切相关。非糜烂性反流病以疏肝和胃为主;反流性食管炎以健脾和胃,清热利湿;Barrett食管宜行气活血化瘀;食管外综合征当以健脾、肃肺、和胃、益肾。  相似文献   

5.
袁红霞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脾胃病专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治学严谨,尤擅运用经方,灵活加减,袁红霞教授在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过程中,以食管康加减治疗各类型反流性食管炎收效颇丰,形成了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特色经验,本文将从肝胃郁热、脾胃虚弱、气郁痰阻、胃阴不足四个证型分别介绍袁红霞教授临证用药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上有理想的效果。梳理近5年关于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方面的文献,着重从中医病机这一维度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中医药运用。目前,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病机及中医药治疗主要有三方面认识。一为脾胃升降论,脾胃升降失衡,当升不升,当降不降。临床多选用六君子汤加减。二为肝胃关系论,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则肝胃不和;胆腑疏泄失常,木郁土壅,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临床选用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加减。三为气机失调相关脏腑论,气机升降失常是其根本病机,肝、胃、肺、肾多脏腑失衡导致气机逆乱、清浊不分。临床多选用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加减。  相似文献   

7.
正时昭红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学科学术带头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优秀继承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30余年,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有幸跟师随诊,受益颇多,现整理其心得经验如下。1病因病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和食管管腔过度接触亦或暴露于胃液而导致的胃和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疾病。GERD可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相似文献   

8.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大量的关于中医药干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从病名病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名家经验等角度立论,对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位在食管,为脾胃之所主,与肝关系密切。从肝胃二者的关系入手,探析反流性食管炎从肝论治的立论依据,分期特点。提出临证时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为原则,配以清热、制酸、化痰、祛瘀等法,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机应强调木郁土壅、胃失和降,临床辨证以肝胃郁热证较为常见,运用疏肝健脾法,常用方为疏肝和胃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6,(3):476-478
徐景藩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脾胃病学家、首届国医大师,积累了宝贵的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诊治经验。他认为本病病因繁多,症状纷繁,病虽在食管,与肝胃密切相关,肝胃郁热、胃气上逆为主要病机,以左金丸合济生橘皮竹茹汤为基础,自拟泄肝和胃方加减治疗,疗效颇佳,并着重从其组方、用药特点等方面介绍其经验。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证治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的胃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产生的症状及并发症 ,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 ,称反流性食管炎。但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前者有较明显的反酸、烧心、胸痛等表现 ;后者仅有食物咽下困难、呃逆、嗳气等非特异性的表现。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抑酸剂联合胃肠动力药物 ,但只一时取效 ,易于反复。中医药治疗有很大优势。考中医文献无胃食管反流病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记载 ,但根据其临床表现 ,将其归…  相似文献   

13.
<正>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叶松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载,对中医脾胃病的研究造诣颇深,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也有自己的独见。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就导师从肝胃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临证经验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种胃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疾病,其最特征性症状是烧心和反流[1]。属于中医学"胃反"、"吐酸"、"梅核气"、"噎嗝"、"胃脘痛"等范畴。食管,属胃气所主,且与肝、胆密切相关。叶松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食管,但其发病主要责之于肝胃。胃为六腑之一,主受纳腐熟水  相似文献   

14.
介绍杨炳初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杨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病机为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拟定和胃方调和肝脾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收到良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王小娟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胃气上逆,病位在食管,治疗以脾胃为本,兼从肝肺论治。方药以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肝胃百合汤运用较多,组方用药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胃镜表现等临证加减。附验案3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是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可导致食管炎、咽炎及食管以外气道组织损害,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西医治疗该病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欠佳,病情易反复,难以根治。中医认为该病的根本病机为肝胃失和、中脏虚寒、肺胃失和,调和肝脾是治疗大法。谢胜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肾精亏虚是肝胃不和、肺胃失和等的根本原因,提出从肾论治胃食管反流病这一重要理论,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万期  肖弋 《中草药》2004,35(9):1085-1085
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雅慧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导师面授、门诊及查房整理导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认识、辨证分型及遣方用药变化,观察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的优势及有效方法。结果:中医药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优势明显,疗效显著。结论:名中医应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消化系统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优势,一些临床研究及专家经验,与"气机升降失常"理论有关。该文从"升降出入"溯源及相关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结合相关脾胃病学专家经验,着重讨论赵荣莱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论述"气机升降失常"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重要性,恢复气机升降正常运行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可作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20.
顾立梅  孙志广 《吉林中医药》2010,30(11):943-944
肝胃不和、胃气上逆、食管失于通降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基本病机,故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其基本治法。临床中医药主要通过辨证论治或经方、效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均取得了确切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