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肝硬化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4月住院治疗的100例肝硬化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观察组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比较两组病人留置针留置情况、留置时间、留置针留置期间护理问题发生情况(包括回血、堵管、静脉炎、针刺伤及输液过程中输液器与留置针脱落)。[结果]观察组病人留置针留置情况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期间护理问题发生少于对照组。[结论]在肝硬化病人的治疗中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能保证留置时间,减少回血、堵管、输液器脱出、静脉炎以及针刺伤的发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痛苦,效果优于普通留置针。  相似文献   

2.
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淑芬  李柳英 《护理学报》2010,17(14):43-45
目的观察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儿科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6—8月行静脉输液治疗1岁以上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密闭式留置针,观察组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观察两组堵管、静脉炎、留置天数、护理人员针刺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第1、第2天留置针留置完好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留置针能较好完成2 d的输液治疗;第3、第4天留置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完成第3、第4天输液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回血、针刺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患者治疗中,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具有保证操作者安全,降低回血、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少针刺伤风险,安全输液等优点,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在安全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接肝素帽和正压无针输液接头组各60例,进行回血情况、堵管情况、输液器乳头脱落情况、感染几率、护士意外针刺伤发生率的观察.结果 2组病例回血情况、堵管情况、输液器乳头脱落情况、感染几率、护士意外针刺伤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压无针输液接头能有效阻止套管针血液回流、降低感染可能性、避免护士针刺伤等诸多优点,在临床静脉输液操作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压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ICU病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留置针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使用正压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回血、堵管、静脉炎、护理人员针刺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期间回血、堵管、针刺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压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通过正压保证和无针连接,不仅有效减少回血、堵管等护理问题,避免针刺伤、保护操作者安全,而且减轻了ICU病房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正压连接式留置针与安全型留置针在滴速、留置时间、使用中的护理问题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4月行静脉输液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安全型留置针,观察组使用正压连接式留置针。观察两组患者使用过程中输液滴速、留置时间、护理问题(回血、堵管、外渗、静脉炎、针刺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正压留置针在输液滴速、留置时间、护理问题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安全留置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正压连接式留置针,可有效地提高输液速度,能够保证抢救条件下快速补液的需求,留置时间相对更长,相关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符合安全输液理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针输液接头配合留置针在传染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279例传染病患者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连接无针接头进行输液,观察穿刺后护士意外针刺伤、护理工作量、局部感染及静脉炎、输液管道脱落、液体流速的情况。结果有9例出现留置针管路回血,无堵管,3例出现局部静脉炎反应,无输液管道脱落及护士针刺伤发生。结论应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具有减少针刺伤、避免血液回流、堵管发生率低、减少局部感染及静脉炎发生、防止输液器管路脱落、流速快等诸多优点,适合在传染病患者输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同侧上肢正压接头输液与血压监测在术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择我院施行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在健肢输液与监测血压。观察组以正压接头的阳性端连接留置针,以正压接头的阴性端连接输液器乳头顺时针旋转900,形成无针密闭输液系统在输液。对照组留置针直接与输液器乳头连接。观察记录两组回血率、堵管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回血率、堵管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侧上肢正压接头输液与血压监测在术中无明显回血、无堵管,减少护理工作量,减少耗材的使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消除患者术中不必要的恐惧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0年6~12月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均为外周静脉输液.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采用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观察两组堵管、静脉炎发生率及输液速度.结果 观察组延长管内有血液、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护士针刺伤及静脉炎发生例次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输液速度明显快速流畅.结论 正压型无针连接留置针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预防血源性传染病等优点,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防止感染,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一体化正压连接式留置针与其他普通留置针在滴速、留置时间、使用中的护理问题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军区大学消化病医院2010年9-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200例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观察组使用一体化正压连接式留置针,观察两组患者留置过程中输液滴速、留置时间、护理问题(回血、堵管、外渗、静脉炎、针刺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在输液滴速、留置时间、护理问题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使用一体化正压连接式留置针,可有效地提高输液速度,能够保证抢救条件下快速补液的需求,延长留置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且操作简单,符合安全输液理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肝硬化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将需要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肝硬化患者60例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对照组用肝素帽,观察两组封管效果。结果静脉输液中,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的回血发生率、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的应用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中的回血率和堵管率低,避免了针刺伤及感染的发生,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学龄前患儿周围静脉输液管理的临床过程和结果,为临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门诊静脉输液的学龄前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输液安全预防性护理措施,使用自行设计的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表记录患儿输液情况,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药液外渗情况、呼叫换液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4.00%,静脉药液外渗发生率为12.00%,输液呼叫率为43.33%,均优于对照组的68.00%,40.00%,4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值分别为10.981,-3.098,75.614;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换液及时满意度、巡视维护、解决问题能力得分分别为(4.27&#177;0.56),(4.43&#177;0.38),(4.48&#177;0.5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13&#177;0.42),(3.16&#177;0.64),(3.11&#177;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28,2.963,2.977;P<0.05)。结论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安全管理能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患儿家长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跌倒风险管理对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及减轻跌倒造成伤害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的4647例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跌倒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并与作为对照组的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的4504例精神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跌倒Ⅰ级、Ⅱ级、Ⅲ级伤害程度、无伤害跌倒事件上报率、跌倒风险管理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无护理投诉及护理纠纷,对照组有1例因为跌倒引起纠纷,通过经济赔偿解决。结论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跌倒风险管理,既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及防范跌倒风险的能力,又能促进患者参与预防跌倒管理,有效降低和减轻跌倒造成的严重伤害,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输入20%甘露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82例需输注20%甘露醇的脑部疾病患者按照静脉留置针的不同型号随机分为观察组(24G,43例)和对照组(22G,39例),两组均按q.8h~q.12h滴人20%甘露醇125—250ml,每位患者输入4d,采用统一制定的观察记录表记录输注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并统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针头堵塞率、重新置管率及留置时间。结果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重新置管率及针头堵塞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2.9823,0.0123,0.0154;P〉0.05);观察组在留置时间上长于对照组[(89.9902±20.3606)h比(80.2800±23.2790)h],在静脉炎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20.9%比4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47,χ2=3.8970;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对输入20%甘露醇的患者应尽可能选择24G留置针,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并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志翔  李宛  李恩慈 《护理研究》2005,19(16):1440-144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院241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41名护士中最近6个月发生过针刺伤的185人,占76.8%,主要为注射或抽血后处理注射器的过程中(28.2%)和浸泡前取下针头时(29.6%);操作时不戴手套的124人(51.5%);针刺伤后没有向上级汇报的21 0人,占87.1%;针刺伤后表现为无可奈何的125人(51.9%),感到害怕的96人(39.8%);护士认为领导对针刺伤不重视的169人,占70.1%;伤后能采取较正确的方法处理伤口的仅占44.0%.[结论]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刺伤后大多数护士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护理进修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2月进修的护士36人为对照组,2011年3月-2012年12月进修的护士36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带教,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法带教。进修时间为3个月,于每月末分别给予相关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测评进修护士每个阶段学习质量,并于进修结束时测评进修护士对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进修护士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综合素质能力评分分别为(93.51±177;4.61),(93.46±177;2.94),(91.57±177;3.71)分,对照组分别为(91.07±177;3.88),(91.29±177;2.87),(88.44±177;4.2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35,3.173,3.319;P<0.05)。观察组进修护士对教学的满意度为100.00%(36/36),对照组为83.33%(3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教学路径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调动带教教师和进修护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进修护士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液治疗管理系统在ICU的应用,对护理主要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3-12月ICU收治的105例前10位疾病种类患者随机单盲分组,对照组50例以单体输注泵为液体治疗管理方式;观察组55例以贝朗输液治疗系统为液体治疗管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输液时间、非计划拔管率,血管活性药物差错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输液治疗时间、非计划拔管率、血管活性药物差错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5.3±21.4)h,7.3%,7.3%,92.7%,均优于对照组的(99.4±27.8)h,16.0%,14.0%,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2.63,7.25,5.38,8.68;P<0.05)。结论贝朗输液治疗管理系统在ICU的应用,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及血管活性药物差错率,提升了护理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段式培训法在新护士临床护理能力培训考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新进80名护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技能培训方法,观察组采取分段式培训法进行培训考核,对两组新护士的观察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知识考核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评估患者问题能力、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能力、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应急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段式培训法可以有效调动新护士学习积极性,提高临床护理能力,有利于新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职称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项目上的差别。方法:应用临床护理操作指导对不同职称的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的评价,并使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病人对静脉输液操作的满意程度,结果:使用留置套管者和头皮针穿刺的平均时间分别是467.5+/-82.9秒和316。3+/-78.5秒。进行头皮针穿刺时,护师所用时间较护士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护理操作中的最常见的失误是操作前后未洗手或未使用免洗消毒液(34%).排气时未能保护好针头,违反无菌原则(26%)。护师出现操作失误的次数要少于护士,而对病人资料的收集护师要多予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对护士,护师的静脉输液操作满意度没有差异。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操作的培训,完善对病人的整体护理,提高病人满意度,节约护理成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护士规范执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对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为蓝本,对临床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因素,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留置针异常拔管率由34.13%下降至7.69%(P0.01),留置时间由(33.57±15.24)h延长至(86.54±12.47)h,静脉炎、堵管、外渗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圈员的个人素质修养、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的规范执行,可以提升团队精神,有效提高留置针的使用质量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