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刘秉春  袁建龙  邱英  云升 《中草药》2018,49(5):1227-123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连接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关键。在感染和过敏反应中,DCs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引起T细胞免疫应答,并维持自身抗原免疫耐受。DCs介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有益于感染性疾病以及癌症等的治疗,同时DCs诱导的免疫耐受在控制自身免疫疾病、过敏或炎性疾病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多种天然产物能够调控DCs的表型与功能,并在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中被证明有效。因此,利用天然产物调控DCs免疫功能将为开发有效且低成本的细胞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对近年来关于天然产物调控DCs功能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天然产物对DCs表型变化的影响及其对免疫应答和免疫抑制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例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采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回输联合化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细胞指标变化情况、出现感染次数及持续时间、输血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8~+及CD3~+CD56~+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均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感染次数、输血量均显著减少且感染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均0.05),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CIK细胞回输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疗效确切,有助于稳定病情,改善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益气养血汤对肿瘤晚期气虚证患者的免疫功能及中医症状的影响。方法:200例功能状态(PS)≥2分肿瘤晚期患者给予CIK细胞联合益气养血汤辨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免疫状态(血清CD3+、CD4+、CD8+、CD4+/CD8+、NK细胞)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懒言)。结果:中药联合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CD3+、CD4+、CD8+、NK细胞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气短、神疲、乏力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CIK细胞治疗对PS≥2分的气虚证肿瘤晚期患者,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是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随着治疗方案及化疗药物的改进,虽然其治疗效果已经显著提高, 但由于微小残留病灶的存在,以及一部分患者因为无合适供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所以复发仍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大限度地杀灭残留白血病细胞是防止复发、延长缓解期和无病生存期的关键,过继免疫治疗就是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已在临床上得到较多的应用.本院血液科从2004年起采用具有强大肿瘤抗原递呈能力的树突状细胞(DC)和具有高效杀伤活性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现将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治疗、靶向药物等为代表的一批临床新技术的应用,让白血病的诊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让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但仍有部分白血病患者不能治愈,其中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仍是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严重制约白血病疗效,是儿童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在多种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中,CAR-T细胞疗法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复发难治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取得显著的疗效。(1)本文列举一典型病例关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过标准的一系列化疗方案后缓解再复发并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复发,通过二代CD19 CAR-T细胞治疗后,观察其细胞回输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配合中药十全大补汤加减口服,通过益气扶正的方法增加患者的正邪抗争的能力,使患者能达到持续缓解的状态。(2)本文还结合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结构、二代CAR细胞的优势、CAR-T细胞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结合本病案进行具体分析。(3)本文还证明了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CD19抗原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是可行的方法,能够清除耐药患者体内恶性肿瘤细胞,甚至达到完全缓解,但最终会走向复发,怎样使患者持续达到缓解状态,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免疫治疗对肿瘤患者血清腺苷脱氢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入我院诊疗的14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0例行CIK细胞免疫治疗(观察组),另外70例未行此类治疗(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LDH、ADA水平,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DH、ADA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DH、ADA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的血清腺苷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在临床工作中要考虑CIK细胞免疫治疗对患者血清LDH、ADA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发挥着重要作用。CIK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免疫活性细胞,已成为抗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已有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中药具有免疫双向调节和保持免疫平衡作用,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药联合生物免疫疗法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此联合不仅是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补充,并能促进免疫系统的重建、消除残留病变等。此外,联合治疗对正常骨髓或造血干细胞有最小的细胞毒活性,不良反应小,更为晚期不适于手术或无法承受放、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的患者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
细胞免疫应答是机体抗肿瘤主动免疫应答反应的主要途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尤其是分化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向T细胞(包括CD4^+、CD8^+细胞)有效地递呈肿瘤抗原,是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关键。现已证实DC数量的多少与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关DC参与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治疗不能手术、化疗的晚期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46例老年晚期肿瘤患者采用静脉连续输注5天CIK细胞,总量约10×109。观察对于不能手术、化疗的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变化、免疫指标变化、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生存期改善情况。结果:在46例接受CIK细胞治疗的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有76.7%的肿瘤标志物下降,66.7%的免疫指标升高,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等有所改善。结论:CIK细胞对于不能手术、化疗的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正自1973年加拿大学者Steinman发现树突状细胞(DC)以来,大量研究表明DC是目前已知的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1-2]),其表面能高表达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因子CD80、CD83、CD86、CD40等,对T细胞免疫产生免疫应答~([3]),有效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或激发细胞毒T细胞产生抗肿瘤效应,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调控肿瘤细胞的机制,为中药联合CIK细胞治疗癌症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PudMed文献数据库,分别查找中药和CIK细胞调控肿瘤细胞的机制,并查找及探讨两者联合调控肿瘤细胞的机制。结果:中药联合CIK细胞能更好地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但其具体机制的研究只针对了某个或者多个信号分子。结论:中药联合CIK细胞治疗肿瘤,可能通过NKG2D配体-STAT3介导的机制,抑制了肺癌细胞免疫逃避,增强了CI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2.
机体内存在多种免疫监视机制发挥着抗肿瘤作用 ,而免疫活性细胞致敏、激活和扩增又依赖于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cell,APC)提呈相应的抗原多肽以及共刺激信号。树突状细胞 (dentriticcell,DC)被确认为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APC ,它能摄取各类抗原 ,在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调控中均起着重要作用。DC的发现和研究进展为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即中药多糖抗肿瘤的免疫药理学机制是否部分与影响肿瘤机体DC细胞增殖、成熟、表型及功能的改变有关 ?但目前有关此…  相似文献   

13.
目前肿瘤已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病死率高,且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多数进展较快,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放疗、化疗及中医药治疗,但由于肿瘤具有免疫逃逸和免疫耐受的能力,其临床控制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治疗已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就DC的生物学特性、与肿瘤的关系、作用机制及其目前在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是促进肿瘤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参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的主要免疫抑制性细胞,代表一群未成熟骨髓细胞的异质群体,在病理条件下增殖、活化并发挥显著的免疫抑制活性。MDSCs也是肿瘤免疫疗法的潜在治疗靶点。通过综述有关MDSCs的来源、表型、生物学特质、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MDSCs靶向治疗策略及中药单体对MDSCs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免疫系统中功能最强的一种抗原提呈细胞,在调节和诱导机体的天然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方面有重要的功能[1].外周血中DC根据来源和表面标志至少分为2个亚群:髓系来源的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淋巴系来源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MDC具有抗原提呈的功能,促进细胞免疫的发生.PDC促进体液免疫的发生,针对病毒感染产生大量IFN-α.IFN-α能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复制,增强T细胞、单核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2].DC在HIV感染者体内的动态变化及特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对云南省某市30例HIV感染者给予中药制剂扶正抗毒丸进行连续24个月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外周血DC频率和功能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中药多糖是从传统草本植物里面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生物大分子,在机体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树突状细胞(简称DC)对抗原信息处理,提高DC呈递功能。DC在特异性免疫调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DC是一种强大的抗原呈递专职细胞,该细胞在捕获抗原信息后,经过处理使抗原结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而暴露到细胞表面,在抗原特异性信号和协同刺  相似文献   

18.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是目前治疗一些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具有并发症少、术后造血功能重建快等优点,但术后复发率较高.AHSCT术后联合应用树突状细胞(DC)-多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激活免疫系统的生物效应,对肿瘤细胞进一步杀伤,可以消除肿瘤细胞微小残留病(MRD),从而有望降低移植术后复发率,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我院于2008年对6例AHSCT后的血液病肿瘤患者实施DC-CIK细胞免疫治疗2~3个疗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中药材牛膝中提取牛膝多糖(ABPS),用ABPS和/或SW480肿瘤抗原刺激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细胞(CIK)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进行杀伤试验,研究ABPS刺激的DC联合CIK细胞的抗肿瘤效果.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成DC和CIK细胞.①把DC分成4个组合:单纯DC组作为对照组,ABPS刺激DC实验组(ABPS刺激的质量浓度为50 mg·L-1),SW480肿瘤抗原刺激DC实验组,ABPS(50 mg·L-1)和SW480肿瘤抗原联合刺激DC实验组,流式检测比较各组DC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CD11c,CD40,HLA-DR的阳性率的差异(每组均为6例样本).②以上述4个组合的DC与CIK细胞以1∶5比例混合共同作为效应细胞;以SW480肿瘤细胞株为靶细胞,设置效靶比分别为30∶1,20∶1及10∶1,进行细胞杀伤活性试验,用CCK-8试剂盒检测、比较各组细胞杀伤活性的差异.③ELISA检测并比较上述细胞杀伤活性试验中效靶比为30∶1的实验组各反应孔(3个复孔)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2,IL-12p70,IL-17及TNF-α的分泌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①ABPS和SW480肿瘤抗原联合刺激的DC表面CD80,CD11c,HLA-D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的DC(P<0.05);CD86,CD40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DC实验组(P<0.05),与其他实验组无显著差异.②在效靶比分别为30∶1,20∶1及10∶1细胞杀伤活性试验中,ABPS刺激的DC+ CIK细胞组、SW480肿瘤抗原刺激的DC+ CIK细胞组对SW480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DC+ CIK细胞组(P<0.05);ABPS+ SW480肿瘤抗原+DC+ CIK实验组对SW480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③效靶比为30∶1的细胞杀伤活性试验中,ABPS+ SW480抗原+DC+ CIK细胞组上清液中IL-12p70,TNF-α的分泌水平高于其他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IL-17的分泌水平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ABPS刺激的DC+ CIK细胞对SW480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显著提高,ABPS和SW480肿瘤抗原共同刺激DC能协同CIK提高对SW480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20.
张莹  贾英杰  李小江  王蕾  杜梦楠  张潇潇 《中草药》2018,49(7):1647-1651
目的探究注射用黄芪多糖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治疗中晚期气虚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协同作用,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5例经明确诊断为中晚期气虚型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CIK细胞静脉回输(每次100 mL,每周一、三、五回输,共计5次,细胞总数1×10~(10)/mL),联合治疗组加用注射用黄芪多糖(每天250 mg,静脉滴注至回输最后1 d,共计10 d),10 d为1个周期,间隔1个月后行第2周期治疗,共治疗2个周期。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为69.4%,高于对照组36.1%,差异显著(P0.05);两组卡氏评分(KPS)有效率分别为77.8%与55.6%,差异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外周血中CD3~+和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在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懒言方面均有改善,其中在神疲、乏力、自汗、懒言方面改善明显,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及肝肾毒性。结论注射用黄芪多糖联合CIK细胞治疗可控制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病灶进展,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气虚证症状,提高机体功能状态,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