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TGF-β1(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ELISA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量及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与TGF-β1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量的增多可能诱导TGF-β1表达水平的增高.  相似文献   

2.
孙旭  牛广华 《人民军医》2008,51(2):91-92
目的:观察免疫治疗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MG30例(观察组)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4^+、CD25^+ T淋巴细胞亚群等表达进行检测,以CD2。抗原荧光强度10的细胞定义为CD25^high细胞,分析其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4^+CD25^high、CD25^+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O.05),但CD4^++细胞数较正常增高(P〈0.05);经类固醇激素或经胸腺切除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CD/CD25^high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免疫治疗后的MG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高比例的CD4^+CD25^+表达,可能与病情缓解有关。  相似文献   

3.
Graves病是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楚。CD4^+CD25^+T细胞是新近发现的一群调节性T细胞,专职免疫无能和免疫抑制,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密切关系。为研究调节性T细胞与Graves病的关系,笔者对33例Graves病患者血中高表达CD25,同时低表达CD127的CD4^+调节性T细胞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CD3^+CD56^+NKT细胞治疗73例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St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hINF-γ、rhIL-2、rhIL-1及CD3McAb培养,10d后定向诱导成CD3^+CD56^+NKT细胞,分次回输给患者,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为(5~10)×10^9个。治疗4w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状态及细胞因子水平,以评价细胞免疫功能,结合临床指标综合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在73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部分缓解(PR)+微效(MR)为37例(50.68%),稳定(SD)21例(28.76%),进展(PD)15例(20.54%);CD3^+CD56^+NKT细胞的百分比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O.05),且72.60%(53例)的患者CD4/CD8比例调整至正常;80.82%(59例)的患者治疗后Th1类细胞因子分泌增加,61.64%(45例)的患者Th1/T11=2细胞因子比例恢复平衡;治疗后42例食欲增加,51例体力及睡眠改善,23例体重回升大于治疗前体重的5%;输注后的副反应包括寒颤、发热、呕吐、兴奋失眠、皮疹、疲乏,经对症处理后短时缓解,无1例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CLS)及实质脏器的损害。结论:过继性CD3^+CD56^+NKT细胞输注治疗能显著调整中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附着处蜕膜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子痫前期30例和正常晚期妊娠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蜕膜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阳性表达率,分析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蜕膜中Foxp3在子痫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和66.67%,子痫病例组Foxp3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在子痫前期患者蜕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减低,其免疫抑制功能减弱,从而使母胎免疫耐受失衡、受损,免疫排斥作用增强,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卡拉胶寡糖对放射损伤小鼠T细胞功能和亚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卡拉胶寡糖对受x射线照射小鼠T细胞功能和亚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6MV X射线一次全身照射BALB/c小鼠,卡拉胶寡糖组照射前连续14d和照射后继续给药7d。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胸腺细胞表达CD69变化,外周血T细胞表达IL-2、IFN-γ和TNF-α变化及CD4^ /CD8^ 比值。结果卡拉胶寡糖能有效提高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胸腺T细胞表达CD69显著升高,使受照射小鼠外周血T细胞产生IL-2和IFN—γ的能力显著增强,外周血T细胞表达TNF-α的能力降低,并能显著升高外周血T细胞CD4^ /CD8^ 比值。结论卡拉胶寡糖对放射损伤小鼠的T细胞功能和亚型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妇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表达水平。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入院分娩的23例ICP产妇,入选对象均接受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CD+4/CD+8)检测,并与同期住院正常怀孕产妇(对照组,20例)相同测试结果比较。结果:调节性T细胞检测数据比较中,ICP组血清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0.01)。辅助性T细胞检测数据比较中,ICP组血清CD+4/CD+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后者(P均〈0.05~0.01)。结论:ICP产妇存在着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O中毒致迟发性脑病(DNS)大鼠脑内CD4^+T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探讨CO中毒致DNS的病理过程。方法2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后3、7、10、20d组,每组5只。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染毒后各时间点大鼠脑内病理形态学变化,及CD4^+T淋巴细胞浸润和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各染毒组在大脑皮层及海马均出现神经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染毒后7d组最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无CD4^+T淋巴细胞浸润,有少量GFAP表达;各染毒组不同脑区CD4^+T淋巴细胞、GFAP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和表达。CD4^+T淋巴细胞染毒后3d开始浸润,7d达峰值,两者在数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染毒后GFAP均有大量表达,随染毒时间延长表达数量呈上升趋势。结论CD4^+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了CO中毒致DNS的免疫病理过程,GFAP阳性细胞对CO中毒引发的DNS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62P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流式细胞术对7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62P表达进行荧光免疫检测,其中45例肺癌患者作手术前后对照分析,并与30名正常人(献血员)进行对比研究。7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62P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手术后外周血中CD62P表达显著高于手术前(P<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62P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有关;Ⅲ期、Ⅳ期和Ⅰ期、Ⅱ期之间CD62P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D62P表达与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提示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的表达水平具有高灵敏、快速和定量等优势,可作为肺癌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内毒素(LPS)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影响及连翘(forsythia suspensa,FS)干预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分为对照组、LPS(10ng/ml)组、LPS(10ng/ml)+多黏菌素B组(10ng/ml)、LPS(10ng/ml)+连翘(12.5、25、50mg/ml)组,分别于3、6、12h收集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Foxp3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TNF—a、IL-10分泌水平。结果脾脏淋巴细胞中CD4+CD25+Treg的百分比和Foxp3mRNA的表达在12h较3、6h明显升高(P〈0.01);TNF—a、IL-10的分泌随时间点的延长均显著升高(P〈0.01);随连翘剂量增加,TNF-a、IL-10分泌水平,Foxp3mRNA表达和CD4+CD25+Treg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内毒素参与并诱导了CD4+CD25+Treg在淋巴细胞中的变化,其随内毒素作用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连翘能显著降低CD4+CD25+Treg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后,不少患者可留下脑外伤后的精神行为症状。本文对4例车祸致脑外伤后遗症的患者采用自体分选CD34^+干细胞治疗后的状态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纳入标准:①根据临床表现和头部CT和MR确诊;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收集我科2008—04~2010—0l通过自体分选CD34^+干细胞治疗车祸致脑外伤后遗症4例,年龄29~37岁,平均34岁,病程在4月~2年,男3例,女1例。  相似文献   

12.
放射损伤对鼻咽癌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放疗前后鼻咽癌(NPC)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T(Tr)细胞比例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NPC患者免疫抑制机制和放疗对免疫抑制的影响,为有效提高NPC的治疗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初治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放疗后和30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CD4+CD25high T细胞比例.结果放疗前鼻咽癌患者CD3+、CD4+、CD8+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而CD4+CD25high Tr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76±1.06)%,(2.06±0.98)%,P<0.05];放疗结束时,与放疗前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减低(P<0.05),而CD4+CD25high Tr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8±1.02)%,P<0.05].结论CD4+CD25high Tr细胞可能是鼻咽癌患者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与鼻咽癌免疫逃逸有关.放疗后外周血CD4+CD25high Tr细胞比例比CD4+/CD8+比值更能敏感反映免疫功能状态,有可能成为鼻咽癌的更有效的免疫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105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5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CD105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结果 CD105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有无胸膜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之间CD105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CD105高表达,并存在着CD105阳性的血管新生,检测CD105蛋白可能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捷  周淑芸  冯茹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12):1063-1065
为探讨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和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在基因表达水平是否有差别,作者以CD34抗原作为造血干细胞的标记,筛选出同一个供者的静息散骨髓和经G-CSF(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动员后的外周血CD34^ 细胞,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检测两种来源的CD34^ 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发现,动员外周血CD34^ 细胞有11个高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的基因有核蛋白、转录调节因子、锌指蛋白和干扰素相关的分析。提示动员外周血CD34^ 细胞与静息期骨髓CD34^ 细胞基因表达谱并不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其生物学行为的差异。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可能对造血干细胞的迁移、归巢过程有更深的了解,对如何加速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蒋昕  李承新  朱旭 《武警医学》2009,20(8):705-706
目的 检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水平. 方法 选择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患者56例和健康者16例,取外周抗凝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外周血CD4+CD25+ Treg的水平,并统计和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结果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 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为(2.65±0.73)%,健康对照组为(6.11±0.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CD4+CD25+ Treg水平降低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哮喘与肺炎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内Th1、Th2、Th17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分析这些指标在儿科临床的实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1月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4例、肺炎患儿17例,另外选择14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其外周血CD4+T细胞内细胞因子Th1、Th2、Th17及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观察分析各个检测因子变化情况。结果哮喘患儿Th2、Th17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血常规中淋巴细胞百分比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明显相关性(P〈0.05或P〈0.01);肺炎患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常规中单核细胞百分比有明显相关性(P〈0.05);哮喘组Th2、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肺炎组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Th1/Th2/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判断哮喘及肺炎患儿免疫反应的检测指标,对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体分选CD34^+细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1,男,48岁,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20余年,长期脊柱僵硬、疼痛、活动受限,近2年病情加重,夜间不能翻身,晨起困难,髋关节疼痛显著,不能自行穿鞋袜。检查及检验:HLA—B27阳性,X线示“胸、腰椎钙化,呈竹节样改变,骶髂关节钙化”。患者在我科进行自体分选CD34^+细胞治疗。治疗前健康评定量表(HAQ)评分11分,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4.8。自体分选CD34^+细胞采集及制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大鼠肾移植受体源性CD4+CD25+Treg细胞体外分选、鉴定及供体抗原特异性诱导体系.方法 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受体脾细胞同供肾组织体外混合培养以诱导供体抗原特异性表型 分选受体CD4+CD25+T细胞,鉴定CD4+CD25+ Treg细胞纯度 等量诱导后的Treg细胞加入供、受体大鼠脾细胞混合体系(测定组1)和第三系大鼠同受体大鼠脾细胞混合体系(测定组2).以受体大鼠脾细胞悬液为阴性对照组,以供、受体大鼠脾细胞混合体系为阳性对照组,检测各组吸光度OD值,观察Treg细胞对两个测定组的抑制效率(IR).结果 CD4+CD25+细胞的得率为4.13%,分离纯度为73.34%,CD4+CD25+ Treg细胞纯度为91.37%.测定组1、2的IR分别为85.4%及21.9% ,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体外分选获得高纯度受体源性Treg细胞,并成功诱导获得供体抗原的特异性表型,可满足细胞功能学及在体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手移植患者术后外周血CD3/HLA-DR及CD3/CD(16 56)的变化和意义,提取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加入双荧光标记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3/CD(16 56)、CD3/HLA-DR,单荧光标记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25,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发现,术后1周内活化T细胞(CD25^ ,CD3^ /HLA-DR^ )和静止性T细胞[CD^ /CD(16 56)^-,CD3^ /HLA-DA^-]明显下降,1周后均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NK细胞[CD3^-/CD(16 56)^ ]术后1天内显著升高,但第2天直线下降并持续在低水平。提示免疫抑制剂对移植术后的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的影响,术后动态测定CD3/HLA-DR及CD3/CD(16 56)可为异体手移植的免疫学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CD34^+和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16例拟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应用化疗+G—CSF方法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期间,以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及外周血CD34^+和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应用G—CSF48h后,骨髓中CD34^+细胞开始明显增加(P〈0.01),在应用G—CSF72h后,外周血中CD34^+细胞开始明显增加(P〈0.01),96h后,两者达峰值。较未应用G—CSF时差异显著(P〈0.01)。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处于倒置状态且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应用化疔+G—CSF方法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时,其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逐渐增加,于96h后达高峰,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