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麻疹的流行特征,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青田县发生的麻疹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青田县2010年共报告麻疹34例,其中实验室确诊32例,临床确诊2例.病例主要集中在鹤城镇18例(52.94%);时间分布为7-10月;发病年龄为8月龄以下7例(20.59%),8~12月龄17例(50.00%),大于1周岁10例(29.41%);男女发病之比为1∶2.4;流动人口24例(70.59%);有免疫史1例(2.94%).结论:麻疹病例出现与免疫空白有关,应加强对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特别加强流动儿童管理.  相似文献   

2.
朱洪鸣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268-4270
目的 探讨控制麻疹流行的策略,为2012年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武进区2001~2010年麻疹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武进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 723例,2005年发病率39.44/10万,达20年来最高水平;发病主要集中在4~5月,其他季节时有麻疹暴发;麻疹病例的年龄分布呈“双向移位”现象,<2岁儿童和≥20岁成人麻疹病例合计占总病例数68.13%;未免疫的占85.72% (1 477/1 723);麻疹抗体总阳性率93.11%,但0岁组只有62.00%.结论 保持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工作,加强儿童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及补种工作,提高监测水平和质量是防控麻疹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宁波市2014年麻疹流行情况以及病毒基因型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2014年宁波市麻疹病例相关资料.采用RT-PCR对85份含漱液样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对所得麻疹分离株核蛋白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基因库中麻疹病毒各基因型参考株比对分析.结果 宁波市2014年麻疹确诊病例共176例,0~1岁组发病率最高(58.43/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2-4月份(138例,78.41%).其间象山县发生2起麻疹暴发疫情(第1起20例,第2起16例).85份含漱液样本共分离得到23株麻疹分离株,分为两簇:其中B3基因型11株,均来源于象山县,与当时流行于英国的B3基因型麻疹毒株高度同源;另一簇为H1a亚型12株,来源于其他县市,与中国大陆近年流行株高度同源.B3基因型与中国疫苗株S191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1.1%~93.2%和86.4%~88.6%,H1基因型与S191同源性分别为89.7%~90.6%和84.8%~87.9%.结论 宁波市2014年麻疹病例主要由本土流行株(H1a亚型)引起,B3基因型仅引起局部流行.我国的麻疹疫苗S191株可能对B3基因型及H1a基因型麻疹病毒感染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山市自计免~冷链运转后,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1987年降至0.09/十万,1988~1992 年的年发病率在0.34~7.37/十万之间。现将我市1992年麻疹流行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特征: 1.发病率:本年度本市常住人口麻疹52例。年发病率为4.45/十万;外来流动人口麻疹12例,均无死亡病例。 2.时间、地区分布:我市有33个镇(区),1992年发现麻疹病例的有18个镇(区),其  相似文献   

5.
宜昌地区1990年1~8月麻疹累计发病860例,其流行病学主要特征:在地区分布上,集中在长江沿岸和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四个县,占全区总人口数56.30%,麻疹暴发流行的八个乡,占总乡镇数5.93%,且发病占70.93%;在时间分布上,每月均有病例,3月份呈上升趋势,5~6月形成高峰,发病占55.40%,提示了发病季节  相似文献   

6.
李夫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720-2722
目的 分析枣庄市麻疹流行的特征,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枣庄市2005~2011年麻疹监测资料.结果 2005~2011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 9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14/10万(0.85/10万~20.72/10万).病例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1~6月发病数占全年的85.98%.男女性别比1.59∶1.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4.6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占病例总数的58.98%.未达麻疹疫苗初免年龄(8月龄)中的人群占总病例数的22.92%;8月龄~14岁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38.49%.结论 枣庄市麻疹近年来总发病率有所上升,需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河南省麻疹(measles)流行的季节性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分析河南省麻疹季节性发病规律.结果 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发病的季节性分布M值为0.463;平均角为(α-)所对应的日期即麻疹的发病高峰日为4月8日,经平均角的Rayleigh' test,Z=6 729.17,P<0.01,发病高峰日的95%可信区间为4月7日-4月9日;发病的流行高峰期为1月26日-5月19日.结论 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分布特征,1~5月为该病的流行高峰,应在此流行高峰期之前开展针对性的强化免疫等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1 资料来源麻疹资料来源于莆田市疫情报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血清学调查和计免统计资料。2 结果2 .1 流行特征  1两年发病情况 :全市 1999年麻疹发病12例 ,死亡 1例 ,发病率为 0 .41/ 10万 ,1998年发病 194例 ,死亡 2例 ,发病率为 6.65 / 10万 ,2年相比 ,1999年麻疹发病率比 1998年下降 94%。2地区分布 :病例分布在全市 4个县区 2 9个乡镇 5 8个村 ,以莆田 10 1例、仙游 93例两县病例居多 ,分别占发病数的 49%和 45 % ,病例多呈散在发生。 3时间分布 :全市麻疹发病高峰期在 3~ 4月 ,为春季小高峰。 4性别年龄构成 :病例主要发生在 0…  相似文献   

9.
1988年1~6月,我区5个县麻疹流行,共发病1000余例。为了弄清流行原因,阐明计划免疫后麻疹流行特点及其规律,我们随机选取440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将部分结果报告如下。年龄分布发病最小年龄为2月龄,最大为40岁。其中小于8个月的19例,占总例数的4.32%;15  相似文献   

10.
连云港市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1997年麻疹发病明显回升,全年全市共报告麻疹160例,报告发病率为3.67/10万。为进一步探讨我市麻疹的流行规律,为制定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在全市开展麻疹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地区分布全市7个县(区,下同)均有麻疹病例报告,共涉及46个乡(镇、街道,下同)。病例主要集中在灌云县,共101例,发病率10.26/10万;其余各县为散发。2季节分布发病主要集中在1~6月份,发病150例,占全年病例总数的93.8%。发病高峰在5月,占病例总数28.8%;其次是1月,占21.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2010-2014年龙华新区麻疹流行特征及分区前后麻疹的流行规律变化.方法 通过麻疹监测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4年麻疹的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龙华新区分区前2010-2014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1.97/10万、0.203/10万、2.34/10万、4.14/10万、6.09/10万,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男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比例为1.53∶1;分区前2010-2011年主要集中在4~6月,分区后2012-2014集中在6~9月,发病高峰期明显后移;分区前2010-2011年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的成年人,构成比分别占了41.86%和40.00%;分区后2011-2014年,发病年龄集中在<1岁的婴幼儿,分别占63.79%、55.14%和59.65%;2010-2014年散居儿童最多277例,占总数的72.14%.结论 深圳市龙华新区分区后麻疹疫情开始流行,需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制订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起输入型麻疹爆发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年3月3~30日,怀远县马城镇涂山村,因一起输入型麻疹病人返乡引起当地麻疹爆发流行,对此笔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流行情况 该村地处蚌埠市和怀远县交界处的一个山坳内,全村总人口约1 200人,村民以农垦为主,该村近10年无麻疹病例发生.首例病人刘某,男,30 a,涂山村外出打工人员,该患者3月3日发病后返乡,在涂山村卫生室诊治,3月10日又发生1例,3月15日达流行高峰,共发病5例,至3月30日,无病例再发生,流行终止,本次共发病6例,罹患率0.5%.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最大31 a,最小7 a,30 a以上发病2例,10 a以下发病3例;职业分布:1名打工人员,1名农民和4名小学生.流行期间采集了3名病人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证实为麻疹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分析2010—2013年锦州市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麻疹流行的措施,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3年锦州市麻疹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3年发生麻疹病例132例,总发病率为1.05/10万,无死亡病例。麻疹发病高峰季节为3—6月;病例在8个县(市、区)均有分布;发病人群中,性别比为1.44:1;1岁以下年龄组病例数最多,为46例,占32.57%;散居儿童病例数最多,为61例,占46.21%。结论锦州市麻疹疫情在2010年高发,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降低,2013年出现回升。在较高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基础上仍应适时进行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14.
王源善 《中国校医》1994,8(1):33-33
近年来,成人麻疹有增多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不久以前,我院发生一起局限性成太麻疹小流行。现报告如下:1.本院成疹流行及防治经过1.1流行时间:从1992年3月河口,发现首例至4月10日,流行终止,历时24天。1.2人群分布情况:来自农村的学生发病4例,来自城市的学生2例,前者均未进行麻疹疫苗接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18~23岁之间。1.3传染源:首例麻疹是从武汉实习回转的大学生,当地有麻疹流行,而本地区未发现麻疹,此后,本院陆续发现麻疹5例,集中分布在同一楼层宿舍内有4例,散居2例,共6例。1.4临床症状;发热,波动在38…  相似文献   

15.
申剑波  张建中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273-4274,4278
目的 分析西双版纳州2003~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防控策略和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网络系统报告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年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麻疹病例1 3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0.21/100万,2003年发病率最高为574.10/1 0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1.86/100万,无死亡病例;10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占总病例数的69.53%;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3.96%;男女性别比为1.35∶1;发病形成2个流行高峰,第1个流行高峰出现在夏秋季的4~9月,占总发病数的66.91%;第2个流行小高峰出现在冬季的11月、12月到次年的1月,占总发病数的22.47%.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成功率,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疹流行原因,分析发病规律,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控制麻疹的流行.[方法]对泰安市泰山区2005年麻疹流行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麻疹33例,报告发病率为5.25/10万,无死亡.疫情波及全区各乡镇(街道),分布在28个村(居委会),以散发为主;5月发病17例,18~49岁20例,工人、农民11例;麻疹IgM抗体33例阳性;首诊误诊率为48.48%;适龄病人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9.35%.[结论]由于易感人群积累,存在免疫空白引起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6月,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先后发生水痘、麻疹、腮腺炎的传染病爆发,疫情波及6所学校,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对学校疫情爆发期间所有缺课和有不适的学生通过逐个询问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结合临床表现、体症、流行病史,对麻疹调查时用ELISA酶标法检测患者血清IgM抗体作出诊断。新塍镇洛东小学麻疹发病29例,罹患率2.73%,病例主要集中在六年级,占82.76%;现代  相似文献   

18.
从化市农村一起麻疹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查明从化市某镇农村麻疹暴发流行的原因,为麻疹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麻疹流行过程、临床特征,并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2002年12月7日至2003年1月8日共发现麻疹病例72例,罹患率为1.61%;流行高峰在12月17~25日,共46例,占63.9%;患者以5~9岁为多,共57例,占79.2%。72例患者中有麻疹基础免疫史、免疫史不详、免疫史空白的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7%、5.5%、51.4%。结论 计划外生育儿童的免疫空白和加强免疫不及时落实是本次麻疹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切实做好儿童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努力消除免疫空白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1990-2011年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地监测和控制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柳城县1990-2011年的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0-2011年柳城县共报告麻疹病例1 06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24/10万,近10年麻疹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2-5月为高发季节,2001年采取强化免疫策略后,小于8月龄和大于15岁年龄组麻疹病例所占比例增加.在2000-2011年报告的138例麻疹病例中,43例无免疫接种史(31.16%),34例有免疫接种史(24.64%),61例免疫接种史不详(44.20%).结论 加强麻疹的监测、保持麻疹疫苗高接种率、实施应急接种和常态化的查漏补种工作,有效防止麻疹暴发流行,将是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麻疹防治工作 ,制订科学的防制对策 ,现对我市2 0 0 0年麻疹疫情的流行特点作如下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2 0 0 0年疫情统计资料 ;麻疹监测资料 ;检测血清IgM抗体。所有病例均按规范要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1.2 方法 对我市 2 0 0 0年报告的 46 6例麻疹病例的监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2 结果2 .1 发病强度 我市 2 0 0 0年共报告麻疹 46 6例 ,发病率为 9.40 / 10万 ,与1999年相比 ,病例绝对数上升 45 0例 ,发生暴发疫情 4起 ,暴发病例 15 3例 ,占总数例的 32 .83%,无死亡病例。2 .2 地区分布  2 0 0 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