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补派张景岳在温补学术思想指导下,用熟地黄之经验娴熟而值得今人借鉴。文章结合其温补学术思想和其对熟地黄之认识,从配伍、剂量、产地、炮制、用法等方面论述了张景岳使用熟地黄的经验,对临床合理使用熟地黄和提高熟地黄疗效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刘小虹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药对。方法通过门诊跟师以及查阅医案等方法总结刘教授临证经验。结果刘小虹教授治疗肺癌,从虚实两端立论,认为肺癌病机总属虚实夹杂,治疗上应辨明虚实孰轻孰重而合理谴方用药,常用苇茎汤、温胆汤、四君子汤等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并配伍应用特色的经验药对。结论刘小虹教授治疗肺癌的特色药对有清热解毒之"重楼+山慈菇+救必应"、活血行气之"桃仁+郁金+红豆杉"、消肿散结之"肿节风+山海螺"、补气生血之"五指毛桃+白术+红景天"和养阴生津之"太子参+白术"等。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近哲章太炎先生之语)医案是检验、比较名中医名家中医临证经验和临证思辨特点的原始依据;医案是学习名中医名家中医临证经验和临证思辨特  相似文献   

4.
彭磊  秦英华  舒鸿飞 《光明中医》2006,21(10):52-52
笔者对中医期刊上介绍的前辈医家和同道的经验素来十分重视,常摘录之,以备临床之需和验证,日久竟有所得.今就单方的运用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赵绍琴辨治慢性肾炎心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师赵绍琴(1918-2001)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出生于北京三代御医之家,幼承庭训,尽得家传。后又师从御医瞿文楼、韩一斋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等先生,医学造诣颇深,深得数家名医之绝技。笔者有幸在1985~1988年间随师学习,侍诊左右,聆听教诲,认真学习。毕业以来,临证近20年,每将老师所传之学术经验运用于临床,收效颇佳,进一步深入认识到老师学识之渊博,经验之宝贵。笔者随师学习期间,老师通过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并借鉴前人和其他医家之经验与教训,反复思考揣摩,对慢性肾炎的辨治颇有成效,形成一套很有特色的辨治体系。笔者验之于临床,也颇奏效,今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对老师辨治慢性肾炎的学术经验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罗元恺教授妇科望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珍  罗颂平 《新中医》1993,(9):15-16,19
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望而知之谓之神”。罗元恺教授积几十年之经验,根据妇科特点,对望诊有独到的经验。认为望诊在妇科至为重要,较切诊更为客观。望诊主要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和望月经、带下、乳汁、恶露等变化,可测知病情。1 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望神的重点在于眼神、表情和动态。在妇科急、重症中望神  相似文献   

7.
颜德馨老中医治疗消渴症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宓哲伟 《新中医》1996,28(7):4-4
颜德馨老中医治疗消渴症的经验宓哲伟主题词消渴/中医药疗法,@颜德馨颜德馨老中医治疗消渴,既崇经典三理,又有发微之阐,辨证用药,独具一格,对消渴之初、之渐、之末及其并发诸症,均有创新之论,现将颜老经验分述如下,以飨同道。1轻重缓急分消渴消渴一证,有多饮...  相似文献   

8.
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不是个体经验的传承,而是一个群体经验的传承;师承也不是个体的接受,而是接受群体的经验。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三个培养方式的实践者,本人就个人师承经历谈谈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核心,传承名老中医对中医的热爱和自信、对后学无私的付出、对同道的尊敬、对患者的关爱、对治学之严谨,润物无声之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9.
<正> 先师岳美中教授临床辨证“见之真,守之定”,治疗外感热病和急症有胆有识,对治内伤杂病通常达变,机圆法活,尤其对治疗血液病积有相当丰富之经验。爰举一二如下。一、发热首当判明是外感抑是内伤。岳老经验,外感发热,手背热,越扪越热,脉右大于左;内伤发热,手心发热,越扪越热,而手背不  相似文献   

10.
陈复正的《幼幼集成》在儿科学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及经验。理论方面,对小儿惊风一病独持卓见,反对偏执于惊风,滥投金、石、脑、麝之辈;在诊断方面,对小儿脉诊、指纹辨析等,都有重要发挥;治疗方面,对小儿痉病辨治有独到的理论及见解,阐发仲景伤寒痉病之义,并采王海藏、张景岳、喻嘉言、周虚中等众家经验进行发挥;辨治方法多样,除内治法外,尚有灯火、灸、敷、贴、熏、洗等外治之法;所收之方,既有正方,又附有简便经验之方,颇为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