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17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HbA1c达标率为46.2%,HbA1c不达标组与达标组相比,年龄小,病程长、总胆固醇高、血糖监测不及时、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结论 研究人群HbA1c达标率并不理想,影响达标的因素有年龄、病程、总胆固醇、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综合管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的促进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经过多年采取糖尿病综合防治措施,于2009年度体检时对长期在我院保健的老年T2DM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常规体检项目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和坐位血压,静脉采血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糖尿病患者均测定HbA1c。各项控制标准按美国糖尿病学会T2DM指南。结果 2009年评估的老年T2DM患者共688例,占参检人数的34.9。其中男652例,女36例,年龄60~95(78.2±9.1)岁。HbA1c平均值为(6.6±0.9),达标率以<6.5和<7.0分别计算,各为50.6和76.3。TC、LDL-C、HDL-C、TG、血压和体重指数(BMI)的达标率分别为77.1、46.4、66.1、67.8、36.3、57.4。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降血糖需用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LDL-C、HDL-C、TG、BMI与HbA1c的控制有关(P<0.05)。10年来无1例因糖尿病酮症、高血糖高渗状态急诊入院,因中重度低血糖就...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35-63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V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98例,根据患者入院检查u ACR水平分为DN组(46例)和T2DM组(52例),比较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25-(OH)VD3水平,对25-(OH)VD3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DN组的hsCRP、Hb A1c水平均显著高于T2DM组,25-(OH)VD3显著低于T2DM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老年DN患者的25-(OH)VD3水平和年龄、BMI、病程、FBG、TG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年龄、BMI、病程、FBG、TG为影响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且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信息化分阶段管理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T2DM患者资料,通过文献复习和定性访谈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分阶段糖尿病管理系统并与医院HIS系统连接,纳入1 62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33)实施传统血糖管理模式,观察组(n=1 193)实施信息化的分阶段糖尿病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血压指标。结果实施干预前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FBG、 2hPBG、 HbA1c、 TG、 LDL-C、 SBP和DBP水平均随管理时间增加而下降,且观察组FBG、 2hPBG、 HbA1c、 TG、 LDL-C、 SBP和DBP水平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HbA1c、血压和LDL-C达标率均随管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观察组的HbA1c、血压和LDL-C达标率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的分阶段糖尿病管理模式对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相关因素,为调整糖尿病患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雅安市某医院登记在册的所有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降血糖药物使用依从性、运动锻炼、血糖监测、饮食控制情况、糖尿病并发症等并抽取晨静脉血用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血糖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对1 073例T2DM患者进行调查。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62.53 ± 7.36)岁。男性711例,占66.26%。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中专为主,占58.06%。糖尿病病程以<5年为主,占46.69%。T2DM患者中250例血糖控制达标,达标率为23.30%。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776)、降血糖药物使用依从性越好(OR=3.225)、运动锻炼习惯越好(OR=2.213)、血糖监测≥10次/月(OR=2.442)、饮食控制越严格(OR=4.200)的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可能性越大,并发症病种越多(OR=0.287)、病程越长(OR=0.325)者血糖控制达标可能性越低。结论 该地区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较不理想,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因素较多,相关部分应结合该人群特征调整政策,以保证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1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3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罹患周围神经病变分为病例组(198例)与对照组(12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年龄、病程、神经科症状检出率、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于对照组,其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程、HbA1c、空腹C肽、FBG、TG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可能与糖尿病病情、年龄、胰岛功能和血脂水平等因素有关,对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控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 对北京市3个农村社区40岁及以上T2DM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及血生化指标的检测、CIMT测量、其他体格检查以及一般人口学资料的问卷调查.以HbA1c为血糖控制指标,分析其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 本次分析共纳入720名T2DM患者,平均年龄为(59.06±7.50)岁,中位糖尿病病程6.3年.相关性分析显示CIMT与HbA1c呈正相关(rs =0.182,P<0.001).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 <6.5%)、控制一般组(6.5%≤HbA1c <8.0%)和控制不良组(HbA1c≥8.0%)CIMT增厚率分别为21.98%、28.94%和38.11%(x2=13.78,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心脑血管病史、血压、血脂、糖尿病用药及病程因素后,HbA1c仍为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OR=1.18,95% CI:1.07~1.31);与血糖控制良好组相比,血糖控制不良仍为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OR =2.17,95% CI:1.34~3.51).结论 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CIMT显著相关;HbA1c≥8.0%可能为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且作用独立于血压、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100例,治疗2周后统计患者的血糖水平,收集患者入院时相关资料并分析影响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2周后,血糖达标率为58.00%;单因素及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高FBG与HbAlc水平、低C2/C0水平是导致老年T2DM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较差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入院时高FBG与HbAlc水平、低C2/C0水平是导致老年T2DM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较差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O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并发OP情况,并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并发OP的相关因素。结果 89例T2DM患者中有23例患者并发OP, OP发生率为25.84%;进一步经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病程≥10年、 BMI<24 kg/m2、 HbA1c≥9%、 TC≥5.2 mmol/L、 Ca<2.2 mmol/L是导致T2DM患者并发OP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T2DM患者并发OP与其年龄、病程、 BMI、 HbA1c、 TC及Ca水平关系密切,临床上需对上述影响因素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T2DM)抑郁症的患病情况,探讨T2DM并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T2DM患者,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症情况,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T2DM患者中抑郁症发生率为34.2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CRP、合并DPN的OR值分别为1.435(95%CI:1.153~1.786)、16.907(95%CI:7.068~40.439)和17.906(95%CI:8.173~39.233)。结论T2DM患者中抑郁症发生率较高,HbA1c、CRP及合并DPN可能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上海市奉贤区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了解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分析血糖控制影响因素.结果 193名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平均值为(7.7±1.4)%.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协会(CDS)的控制目标,24.4%的患者HbA1c达标(<6.5%),根据ADA控制目标,34.2%的患者HbA1c达标(<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血糖控制效果的因素有人均月收入低、病程长、有家族史和无规律运动.结论 目前奉贤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低,血糖控制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天津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控制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8月天津市19家医院的1632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分析HbA1c达标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63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HbA1c达标的患者有711例,达标率为43.57%。年龄小,BMI低,有家族史,病程短,无相关并发症,尽早接受胰岛素治疗,每周运动次数多,无高血压,空腹血糖低和餐后2h血糖低的患者达标率较高(P<0.001)。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模型结果显示,BMI低于22.43kg/m^2、空腹血糖低于8.8mmol/L、餐后2h血糖低于10.6mmol/L,有利于HbA1c达标,而胰岛素剂量大于18U,年龄>50岁与空腹血糖<8.8mmol/L的交互作用以及BMI<22.43kg/m^2与胰岛素剂量低的交互作用则不利于HbA1c达标。结论天津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达标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鉴于影响HbA1c达标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医务人员应该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来进一步控制患者的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江苏省2型糖尿病(T2DM)患者药物治疗方法与血糖控制的关系,为T2DM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12月—2014年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常熟市和淮安市淮安区、清河区抽取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且采取药物治疗措施的15 037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江苏省15 037例T2DM患者中,单用口服药治疗者12 318例(81.9%),单用胰岛素治疗者1 728例(11.5%),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者991例(6.6%);不同特征T2DM患者药物治疗方法比较,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地区、居住地、吸烟、饮酒、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及有无中心性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家族史的T2DM患者药物治疗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江苏省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为32.5%,单用口服药治疗者、单用胰岛素治疗者和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分别为34.7%、25.3%和17.7%;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地区、居住地、吸烟、饮酒、糖尿病病程、BM I及有无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用胰岛素治疗者和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分别为单用口服药治疗者的0.679倍(OR=0.679,95%CI=0.599~0.770)和0.465倍(OR=0.465,95%CI=0.388~0.558)。结论江苏省T2DM患者的药物治疗率较高,但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低,单用口服药治疗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及服药依从性对其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1—12月北京市朝阳区某医院就诊的≥60岁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糖达标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及服药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 1 304例老年T2DM患者中男性621例,女性683例,年龄60~85岁,平均(69.6±6.9)岁,T2DM平均病程(8.9±1.7)年。T2DM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为(7.66±1.95)%。363例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达标率为27.84%。服药依从性好的291例(占22.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0(OR=0.751)、发病年龄越大(OR=0.715)、合并高血压(OR=0.150)、合并血脂异常(OR=0.197)、T2DM病程>10年(OR=0.518)的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可能性较低。饮食控制(OR=3.758)以及服药依从性越好(OR=3.323)的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可能性较高。结论 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服药依从性均不甚理想,饮食控制、提高服药依从性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延缓并发症出现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生存质量变化,探讨抑郁症对糖尿病生存质量影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以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自我抑郁评分,根据SDS测定结果分为研究组(SDS≥51分)28例;对照组(SDS<50)51例.采用糖尿病病人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测定.检测两组人群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SI=ln[1/(FBG×FINS)]. [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生存质量总分(DSQL)、各纬度因子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HbA1c升高,ISI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BMI、ISI、HbA1c、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为自变量,对生存质量总分进行逐步回归分析,DSQL评分与BMI、HbA1c、病程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而与年龄、文化程度无相关性. [结论]BMI、HbA1c、ISI、病程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抑郁症可导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与抑郁症血糖控制不良、胰岛功能减退、促进中心型肥胖形成等因素相关,在严格控制血糖,控制体重、改善胰岛功能的同时应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指导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勃起功能障碍(E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82例已婚男性T1DM患者,用无记名问卷形式根据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进行自我评分,并对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睾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肾功能、血压、吸烟史、饮酒史、应用药物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其与ED的关系.结果 T1DM患者ED患病率为37.36%(68/182).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年龄、HbA1c、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与T1DM患者ED发生独立相关,病程增加5年、年龄增加10岁、HbA1c增加2%、收缩压增加4 kPa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的OR值分别为1.6275、1.1613、2.4211、2.3715、1.5234,P均<0.01.结论 加强对T1DM患者ED高危因素的关注和定期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其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各种代谢异常组分的控制水平以及心脑肾等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在我科住院的349例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不同代谢异常叠加分数人群的比例、用药控制达标率以及心脑肾等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状况.结果 (1)349例住院老年T2DM患者合并高血压132例(37.8%),血脂异常152例(43.6%),超重或肥胖165例(47.3%);以合并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各项分别为1计数叠加,计数为1、2、3、4的患者分别为74例(21.2%)、136例(39.0%)、104例(29.8%)、35例(10.0%).(2)349例老年T2DM患者的餐后血糖、收缩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平均值均高于控制标准;(3)随着代谢异常叠加分数的增高,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收缩压、舒张压、TC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lb/Cr)的控制达标率逐步下降;(4)随着代谢异常叠加分数的增高,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肾脏病变的比例不断增加,而其他病变变化无明显一致性.结论 老年T2DM患者易合并多代谢异常,随着代谢异常叠加分数的增加,各种代谢异常的控制达标率逐渐下降,心脑血管等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为有效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东院区内分泌科住院的43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室生化指标测定;由专业眼科医生进行双侧眼底照相,根据病变严重程度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根据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价血糖控制情况(血糖控制良好为≥65岁人群HbA1C8.0%,65岁人群HbA1C6.5%)。用SAS 9.4软件进行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39例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38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30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年龄、男性比例、糖尿病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及服用降压药的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而尿酸、甘油三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均低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血糖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低于血糖控制差的患者(OR=0.450,95%CI:0.212~0.957),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血糖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发生Ⅱ期及以上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低于血糖控制差的T2DM患者(OR=0.326,95%CI:0.131~0.81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5岁以下T2DM患者HbA1C控制在6.5%以下,65岁及以上T2DM患者HbA1C控制在8%以下,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风险,特别是Ⅱ期及以上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郑州市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2021年郑州市781例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将T2DM微血管并发症(DR+DN)303例作为微血管并发症组(DNR组),单纯T2DM患者368例作为无微血管并发症组(DM)。结果 781例T2DM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7例,占20.10%,糖尿病肾病235例,占30.09%。随着年龄和病程的增加,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断增加(P均<0.05)。与DM组比较,DNR组年龄、BMI、收缩压、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明显增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BMI、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肌酐、LDL-C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77、1.023、1.956、1.167、1.395、2.490、1.303)。结论 郑州市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高,且随着年龄和病程增加而升高,病程、BMI、收缩压、空腹...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状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在初诊和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应用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状态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初诊的T2DM患者(NDM组)和64例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T2DM患者(ODM组),两组血糖水平、体重指数(BMI)、年龄、性别构成等均匹配,均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结果(1)NDM组的血糖达标时间(GT)、胰岛素最大剂量均低于ODM组,P均<0.05。(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NDM组中影响GT的主要因素为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影响胰岛素最大剂量的因素是糖化血红蛋白、BMI;而在ODM组中影响GT的主要因素为年龄、FBG、病程,影响胰岛素最大剂量的因素是治疗前FBG和餐后2h血糖、病程。结论初诊的T2DM患者可能较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T2DM患者对胰岛素泵降糖效果更满意。影响两组患者GT及胰岛素用量的因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