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目的总结6名毒鼠强中毒患儿成功救治的护理经验。方法启动应急预案,组织1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抢救。结果 6名毒鼠强中毒患儿均得到了成功救治,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结论快速、高效的护理应急是成功抢救中毒患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功救治成批烧伤患者的管理模式。方法制订抢救应急预案进行日常演练,患者人院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分组分工,实行小组负责制,并贯穿抢救及护理的全过程。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无死亡及院内感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运用分组式管理方式救治成批烧伤患者,能够规范院内管理流程,缩短等待救治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为成功救治成批烧伤患者提供良好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综合救治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医院急救中心28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28例中救治成功26例,无明显后遗症,抢救成功率为92.9%;死亡2例,均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结论:入院前控制抽搐,入院后反复、彻底洗胃,配合控制抽搐的综合救治与护理是急性毒鼠强中毒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8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实施救治,重点介绍重度毒鼠强中毒后抢救阶段的护理,并发症的防治,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心理护理及污物的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迅速制止抽搐发作,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8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胡蓉 《现代护理》2003,9(8):620-621
通过对18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实施救治,重点介绍重度毒鼠强中毒后抢救阶段的护理,并发症的防治,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心理护理及污物的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迅速制止抽搐发作,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成批食物中毒大多为突发性,当大批患者涌入急诊科,如何应对,对医护人员是一个严峻考验,在最短的时间内协调组织,沉着应对是急诊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只有科学、合理地组织管理,才能确保患者的有效救治。2005年初,我院成功地抢救72例因食用扁豆而引起的集体中毒,在救治过程中我们运用护理管理程序,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规范了成批救治中的护理行为,提高了护士的应急意识和迅速反应能力,保证了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食物中毒发病突然、来势凶猛,中毒者若得不到及时救治,毒物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常常导致生命危险[1],是急诊科常见的成批患者急诊抢救,属突发公共事件。因此抢救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必须反应敏捷、科学救治才能使中毒患者得到及时抢救,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急诊科自2003年1月~2006年6月成功救治24批共192人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1临床资料群体性食物中毒24批,共192人,年龄最小3岁,最大75岁,无1人死亡,有机磷农药中毒5批28人,毒蕈中毒5批26人,毒鼠强中毒3批13人,食物中毒11批125人。2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抢救管理组织2.1成…  相似文献   

8.
毒鼠强具有剧烈毒性,是我国严禁使用的一种灭鼠药。近年来,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成批中毒也有报道。我院于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共救治21例毒鼠强中毒病例,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28例毒鼠强中毒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燕 《天津护理》2008,16(1):30-31
报告了28例毒鼠强中毒病人的抢救和护理.主要措施为:医院迅速成立抢救小组,快速分诊,按中毒的重、中、轻分组进行救治及护理,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使28例中毒病人全部脱离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救治3批20例烧伤患者的护理及管理经验。方法建立应急预案、前瞻性培训护理人员;成立护理应急管理小组,对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进行统筹调配、合理分工、科学管理;对患者加强液体复苏、气道管理、创面管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等。结果 18例患者康复出院,治愈率90%,未出现1例护理并发症;护士的应急能力、专科理论与技能得到迅速提高,为医院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护理保障。结论完善、有效的护理组织管理是救治成批烧伤患者的有力保障,通过综合性护理措施能提高成批烧伤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毒鼠强(tetramine)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护理。方法:对60例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60例患者在2周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7~21 d,平均14 d;治愈58例,占96.7%;死亡2例,占3.3%。结论:有反复呕吐、抽搐、昏迷症状及口服该药病史,可迅速做出诊断;迅速清除毒物、控制抽搐、解毒剂和血液灌流的应用及精心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在急性心包填塞急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将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流程管理,具体方法包括使用“心包穿刺集束箱”提前准备急救用物,优化人员配备及救护流程,保障抢救有序进行,落实培训及考核,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应用“抢救护理记录单”帮助管床护士事后高效补记抢救记录。 结果 2组在用物准备时间、一次备物的缺件数量、参与抢救护理人员数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44,P<0.001; Z=-3.889,P<0.001; Z=-3.924,P<0.001),培训后流程管理组理论成绩、情景模拟演练术前准备完成时间、补记抢救记录花费时间均优于对照组(t=2.380,P=0.024;t=11.460,P<0.001; t=2.520,P=0.021)。 结论 流程管理能缩短心包穿刺用物准备的时间、提高一次备物成功率,避免人力资源浪费、提高低年资护士应急抢救能力、缩短抢救记录完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在救治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建立院内转运无缝隙工作模式,实施病房护理管理规范化、危重患者护理专科化和护理个性化的护理。结果本组13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有效抢救时间(33.5±19.6)min,抢救成功率100.0%。结论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使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84例烧伤病人救治成功的护理管理经验。方法对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进行统筹调配、合理分工、科学管理。结果84例烧伤病人均得到了紧急救护、安全转运及有序的治疗和护理。同时,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结论完善、有效的护理组织管理是成批伤员救治成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暴发型心肌炎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抢救成功的实例,分析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在危重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启动危重症护理紧急程序,进行完整的护理评估,抽调经验丰富的专科护理人员,制定严格、有效的监测和护理,完备医疗器械。结果危重症护理管理有序,护理对策行之有效,患儿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救治成功,出院。结论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管理的及时运作可以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措施的效果,最终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162例群体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笔报道群体性162例毒鼠强中毒患急救护理体会:迅速判断病情,并及时采集标本检测;加强急救现场组织管理和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有效组织人员参与抢救;采取催吐、洗胃、促进毒物排泻的方法,静脉滴注大量维生素B6解毒;使用安定注射剂控制惊厥、抽搐及针对并发症采取救治;加强心理护理等措施。经抢救患全部脱险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郁症合并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例抑郁症合并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结果 13例患者经抢救和护理均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高质量的护理是此类患者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28例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死亡病例护理讨论,探讨患者临终前后及患者死亡抢救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提高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及抢救技术水平。方法对已经讨论的28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患者临终前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死亡病例讨论中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协调不够,急救技术欠佳及临终关怀方面存在不足。结论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可以培养护士应急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有效提高了护士观察病情的能力、急救技术水平,促进了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需重视的环节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立红  孙京文 《护理研究》2008,22(26):2357-2358
介绍了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救治中需要重视的环节及应采取的护理措施,认为快速、彻底清除机体内毒物并主动配合医生实施准确救护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曹立红  孙京文 《护理研究》2008,22(9):2357-2358
介绍了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救治中需要重视的环节及应采取的护理措施,认为快速、彻底清除机体内毒物并主动配合医生实施准确救护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