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的实施方法和成效。方法成立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定期组织查房、会诊指导、制订工作指引,并对全院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质控。结果建立和实施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1年多以来,小组共负责全院危重症专科以及疑难病例护理会诊53例;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达标率从93.28%上升到98.71%。结论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和实施对解决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难题,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科小组实施的方法及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2月开始成立院内危重症专科小组,由小组核心成员及全院各护理单元联络护士组成,建立全院危重患者的上报流程、危重病例、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及统一危重症护理工作流程,每季度对全院危重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建立危重症专科小组后,组织了4次小组培训,统一规范护理操作指引8项,对危重患者从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基础护理3方面进行评价,其护理质量由原来的92.5分提高到98.3分。结论危重症专科小组的设立与管理有利于加强护士的危重症专业能力,对提高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专科护士在提升医院重症患者护理水平中的作用。方法由专科护士组建院内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通过专科护理培训、专科护理会诊、多学科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参与专科质量控制、重症监护室出科访视等方面,规范全院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结果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和临床护士对危重症患者专业护理能力均提高;重症患者质量考核得分、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合格率明显提高;患者对专科护士的满意度达到98.75%,临床护士对专科护士的满意度达到97.65%。结论危重症专科护士在其专科护理领域充分发挥作用,通过规范专科护理质量,提升医院危重症专科护理水平,从而促进危重专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危重症专科小组运作方式在提高呼吸道护理质量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将106例行气管插管患者实施专科小组运作后57例为实验组,实施专科小组运作前49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建立危重症专科小组定期组织查房、会诊指导、制定工作指引及护理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三级全程监控;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士长查房指...  相似文献   

5.
代蕊  卢婉娴 《护理学报》2012,19(8):52-53
对42例患者重回ICU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和预防措施.42例患者再次入住ICU的原因有:气道堵塞,呼吸道清理不畅;反流误吸;液体管理不到位致急性左心衰竭;发生坠积性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护理人员不足及对危重症护理知识技能缺乏.认为建立危重症专科小组,设立危重症专科联络护士,培训和指导普通病区护理人员危重症护理知识和技能,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肠内营养安全管理、液体管理等,对减少患者重回ICU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科小组运作在新生儿重症肺炎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性护理措施行呼吸道管理,观察组应用危重症专科小组实施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道意外发生率、并发症率、护患纠纷及护理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a 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专科小组运作模式能有效降低重症肺炎患儿呼吸道管理意外事件,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呼吸功能,改善患儿重症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专科护理小组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建立4个专科护理小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糖尿病、静脉治疗、慢性伤口造口和危重症护理小组,共纳入护理人员120名,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和指导,并对每个科室的专科护理质量进行巡查评分,将评分结果与2015年1月~2016年1月即实施前的护理质量对比。结果:实施后的病区管理评分为(96.05±3.21)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5.27±2.54)分,危重症护理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急救质量评分及护士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5.92%,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4.97%(P0.05)。结论:专科护理小组对护理质量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且可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巡查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成立糖尿病、慢性伤口造口、静脉治疗、危重症护理4个专科护理小组,对全院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与指导,每月按计划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专科护理质量巡查并及时反馈。结果护士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和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专科护理巡查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专科护士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吸纳专科护士到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专科护士制定本专科护理指引,制订并审核所在专科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参与护理部的质量检查,并由专科护士组织专题学习、护理查房。结果:专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危重症专科护士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培训后对VAP知识知晓率、预防VAP患者半坐卧位达标率均高于培训前(P<0.01);危重症专科护士对转出综合ICU患者进行出科访视,2010年转出ICU患者重返ICU发生率及转出后其他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2009年转出ICU患者(P<0.01);糖尿病护理小组、静脉治疗小组2011年第1季度全院各科室相关操作考核质量均高于2009年、2010年第1季度(P<0.01)。结论:专科护士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危重症亚专科护理小组情景模拟课程并应用以验证其效果。[方法]通过成立亚专科护理小组、构建情景模拟案例、培训情景模拟教师、配置模拟情境、课程前小组成员培训,形成了完整的危重症亚专科护理小组情景模拟课程。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探索情景模拟课程的应用效果,对我院ICU工作的29名护士进行亚专科护理小组的情景模拟、引导性反馈和考核。了解受训者对课程满意程度,比较培训前后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和ICU护理质量情况。[结果]构建的危重症亚专科护理小组情景模拟课程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环境4要素。受训者对课程总体满意,培训后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案例考核成绩、核心能力总分均明显提高(P0.05)。培训后3个月ICU护理质量评分在二级条目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护理操作质量、护理安全质量、医护患满意度得分均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危重症亚专科护理小组情景模拟课程获得护士认可,有效提高了重症监护护士的理论、操作水平和核心能力,改善了ICU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在救治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建立院内转运无缝隙工作模式,实施病房护理管理规范化、危重患者护理专科化和护理个性化的护理。结果本组13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有效抢救时间(33.5±19.6)min,抢救成功率100.0%。结论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使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在急诊科心血管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实践。方法改变传统抢救护理方法,由三级护士构成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专职组)为中心的急救模式。比较专职组与传统护理小组(传统组)在急诊心功能Ⅳ级、心绞痛Ⅳ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抢救中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专职组静脉通道开放时间及抢救室滞留时间分别为(3.6±1.3),(55.6±25.7) min,较传统组的(4.4±1.3),(62.6±29.3)min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913,2.554;P<0.05);专职组患者家属及医生对专职组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5.6%,98.9%,均优于传统组的88.7%,9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98,9.43;P<0.05)。结论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对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有一定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确保急救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培养一批具有急危重症护理能力的护理人才,提高医院护理管理应急能力。方法选拔36名护士,建立急危重症护士专科小组,对其进行职业素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并实行统一动态管理。结果急危重症护士对近2年来5起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治、36例脏器移植和9例新开展大手术、58例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级护理和6个病区10次出现患者高峰期的援助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急危重症护士专科小组的建立,规范了综合医院的应急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AIM: This paper reports a study of nurses' perceptions about medical emergency teams and their impact on patient care and the nursing work environment. BACKGROUND: In many acute care hospitals, nurses can summon emergency help by calling a medical emergency team, which is a team of expert critical care professionals adept at handling patient crisis scenarios. Critical care nurses form the core of such teams. In addition, of all th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nurses are the ones who most often need and call for medical emergency team assistance. METHODS: A simple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distributed amongst 300 staff nurses at two sites of an acute care teaching hospital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mid-January of 2005. RESULTS: A total of 248 nurses responded to the survey (response rate = 82.7%). Ninety-three per cent of the nurses reported that medical emergency teams improved patient care and 84% felt that they improved the nursing work environment. Veteran nurses (with at least 10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new nurses (<1 year's experience) were more likely to perceive an improvement in patient care than other nurses (P = 0.025). Nurses who had called a medical emergency team on more than one occasion were more likely to value their ability to call a team (P = 0.002). Nearly sixty-five per cent of respondents said they would consider institutional medical emergency team response as a factor when seeking a new job in the future. Only 7% suggested a change in the team response process, and 4% suggested a change in activation criteria. CONCLUSIONS: Most nurses surveyed had a favourable opinion of the medical emergency team.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other institutions should consider implementing a medical emergency team programme as a strategy to improve patient care and nurse work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前组(设为对照组),2012年4~9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组(设为研究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按常规急救护理管理,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进行急救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出车时间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升高,出车时间较实施前明显缩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急诊单病种危重患者的就诊规律,探讨危重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路径.对2001~2002年急诊抢救区救治的27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抢救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寻危重卒中流行病学特点,为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并对提高卒中救护质量,制定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急救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永宏 《护理研究》2006,20(7):1881-1882
通过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进展及临床急救的研究,从而指导迅速准确地抢救及细致有效的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急救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永宏 《护理研究》2006,20(21):1881-1882
通过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进展及临床急救的研究,从而指导迅速准确地抢救及细致有效的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8月本院急诊科采用团队管理模式实施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前后2年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及护士综合素质。结果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后,病区服务态度满意度,基础护理、特级及一级护理、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士综合素质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团队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加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我院实施住院总护师值班制的做法及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大型综合性医院快速发展形势下如何有效发挥护理骨干作用,确保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方法 借鉴住院总医师的管理经验,建立"医院住院总护师值班制",严格人员选拔任用,强化业务培训考核,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结果 培养了一支具备扎实的基础护理知识、过硬的专科护理技能、良好应急处变能力的住院总护师队伍,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技术指导与质量把关作用.结论 实施住院总护师值班制有利于培养专业化护理骨干、储备应急突发事件处王后备力量、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