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时辰服药对乙酸氨基酚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不同时辰服药,测定其唾液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与20:00组相比,8:00时服药,药物吸收较快,达峰时间较短,但吸收程度较差,清除较快,在体内的平均驻留时间较短.结论 早、晚服用对乙酸氨基酚,其代谢存在时辰差异.  相似文献   

2.
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彪 《中国药业》2009,18(2):48-49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介绍不同药物的时辰药效学、药动学和时辰毒性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在最佳时间内服药,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左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的时辰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的时辰药动学。方法:大鼠不同时间口服给予左氧氟沙星20 mg/kg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浆药物浓度,并求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分别于8 001、6 00及24 00给药后,其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37、2.02和2.85 mg/L;tmax分别为0.56、0.50和0.62 h;AUC0-∞分别为11.23、9.89和11.77 mg.h.L-1;t1/2分别为4.23、3.51和4.46 h;CLs分别为0.39、0.57和0.36 L.kg-1.h-1。其各时间点主要药动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左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没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正确服药时间,指导患者在口服给药时更加合理,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方法:药物口服是最安全、方便的用药方法,根据《临床用药须知》、药物说明书以及《时辰药理学》,结合药物特点、药效学、药动学、生物药剂学等方面进行整理,把握正确的服药时间及间隔。  相似文献   

5.
肝泰乐注射液对小鼠体内对乙酰氨基酚代谢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泰乐对小鼠体内对乙酰氨基酚代谢的影响。方法: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血红及其代谢产物浓度,求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泰乐对小鼠体内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速率和结合代谢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肝泰乐不能作为治疗肝炎的主药,单用肝泰对解毒作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甲氨蝶呤时辰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晚静滴甲氨蝶呤(MTX)时,其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时辰变化,为制定我国患者的MTX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例肿瘤患者接受早晚两个疗程化疗后的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软件进行模拟.结果:静滴MTX后,其血药浓度存在明显的节律性,早上给药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高于晚上给药组,其余药动学参数变化不明显.结论:上午8∶00~12∶00用药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体内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两组份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与服药剂量间的线性关系。方法:15名健康受试随机分成5个剂量组,服药后采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经3p97软件,注出其主要药动学参数AUC和Cmax,并将其AUC和cmax分别对服药剂量作线性回归。结果:克拉维酸钾主要药动学参数AUC和cmax与其服药剂量回归方程分别为Y=2.0895X+0.4438(r=0.9915)和Y=0.9397X+0.1796(r=0.9922),阿莫西林主要药动学参数AUC和cmax与其服药剂量回归方程分别为Y=4.8795X+2.4794(r=0.9988)和Y=1.7276X+1.4832(r=0.9935).结论: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两组份在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与其服药剂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研究葡萄糖对对乙酰氨基酚体内药动学的影响,分析和探讨一些含葡萄糖成分药物剂型可能产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并比较了家兔单独灌服对乙酰氨基酚和合并葡萄糖灌服以后的体内血药浓度及一些药动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家兔单独灌服对乙酰氨基酚体内血清对乙酰氨基酚的血药峰浓度(Cmax)和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ACU0→5.5)分别是合并使用葡萄糖的2.04和1.60倍,Ka、Ke值均相对较高。结论葡萄糖可延缓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的吸收及排泄。  相似文献   

9.
以麻醉药,心血管药和抗炎药为例综述时辰药动学新进展;评述药物自身,受试对象和给药条件相关性因素对时辰药动学研究的影响;得出何时,为何及如何进行时辰药动学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一种体外具有"慢速-快速"双相释药特征的茶碱时辰给药系统以用于哮喘的夜间治疗,并考察其在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分别以磷酸钠和氯化钠为内外层渗透推动剂,制备双层片片芯,以CA-PEG400-DEP(54.5:36.4:9.1,)为包衣膜组成给药系统.考察包衣膜厚度对茶碱释放的影响,及经口送服后时辰给药系统和缓释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结果 时辰给药系统包衣增重不影响其双相释药特征,系统体外的累积释放量随包衣的增重而减小.犬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较之缓释片,时辰给药系统的Tmax延长,Cmax减小.包衣增重影响时辰给药系统的生物利用度,每片包衣增重19、9 mg时,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50%,每片包衣增重6 mg时,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00%.结论 成功制备了双相释药特征的茶碱时辰给药系统.较之缓释片,可提前至晚9:30服药在清晨达峰浓度,且达峰后可长时间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1.
4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服药方法分为:常规降压组(每日早、午、晚服药法)和时辰降压组8:00,14:30服药进行降压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常规降压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时辰降压组。  相似文献   

12.
时间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研究的内容是药物疗效、毒性以及药动学基于生物节律的普遍存在而导致的节律性变化,又称为时辰药理学。近年来,时间药理学发展迅速,很多药物在时间药效学(Chronopharmacodynamics)、时间药动学(Chronopharmacokinetics)、时间毒理学(chronot0xicology)等方面已获得了大量且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药效学方法测定川芎挥发油鼻腔给药的药动学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嘉  潘晓鹃  张白嘉  刘亚欧  邹文俊 《医药导报》2006,25(10):0977-0979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鼻腔给药的表观药动学参数。方法 以甩尾法(温浴法)镇痛效应为指标,鼻腔给予川芎挥发油后测定其表观药动学参数。结果药动学参数鼻腔给药为:Dmin=1.101 mg·kg 1,β=0.378 ;t1/26 h 1,(β)=1.830 4 h,Kα=21.536 5 h 1,t1/2(Kα)=0.032 2 h,α=9.511 6 h 1,t1/2(α)=0.072 9 h,tmax =0.739 h。结论川芎挥发油鼻腔给药的达峰时间较快,吸收迅速,起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单硝酸异山梨醇酯(Monosan)为硝酸异山梨酯经肝脏代谢后的活性有效成分,其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近100%。作者研究其药效学,观察心绞痛病人20例,男18例,女2例;平均年龄57.9岁,心功能~级。用药剂量20mg,每次用药间隔28h,服药时间:第1d7:00,第2d11:00,第3d15:00,第4d19:00,第5d23:00。服药前和服药后1.5,2,3,4h检查心率和血压,用血流体积描记法测定血液动力学主要参数,观察在不同时辰病人血液动力学变化,查明主要指标对该药最敏感的时辰,以确定最佳服药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服药后周围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心搏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心…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中药药动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在动物或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或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药药动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内容涉及生物利用度、毒动学、透皮吸收药动学、群体药动学、时辰药动学、证治药动学、活性成分在肠道的代谢处置和在体液中浓度的测定等。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对阐明和揭示中草药作用机制及其科学内涵,设计及优选给药方案,促进中药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及…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时辰药理指导合理用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论述人体生物节律与时辰药理学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最佳用药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临床用药,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依据人体的生物节律性,药物具有最佳的服药时间。结论:临床用药应按照人体的生物节律和药物的作用时辰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给药方案,不仅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用量,还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药物择时给药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参考有关文献、期刊,结合临床用药实践,介绍不同药物的时辰药效学、药动学和时辰毒性的差异。结果:同一药物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给药,其疗效和毒性不同。结论:根据时辰药理学,在最佳时间内服药,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及提出新的药动学方法如血清药理学、证治药动学、时辰药动学、微透吸技术及分子生物学在药动学中的应用。展望了中药药动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葛根素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葛根素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比较葛根素纳米粒与葛根素混悬液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确定处方,通过研究葛根素纳米粒的黏度、折光率、粒径等进行质量评价;将小鼠随机分成不同的时间组,灌胃葛根素纳米粒和混悬液以及葛根素注射液,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时间小鼠血浆中药物浓度,通过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纳米粒载药量为70g·L,粒径(82.3±19.1)nm;药动学参数表明葛根素纳米粒体内吸收较快,达峰时间推后,持续时间长,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0.64%。结论:本方法制备葛根素纳米粒,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载药量大。葛根素生物利用度较高,解决了葛根素口服利用度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时辰药理学原理指导下,把药物达峰时间与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相结合,从而确定降压药的最佳服用时间,做到个体化给药。方法:将某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住院和门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中患者根据其服药前动态血压仪测得的峰值前2 h服药,对照组按常规服药时间早餐后服药。在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所有与厄贝沙坦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平均血压之间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在随访期内其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治疗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在24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全天收缩压大于140 mmHg的百分率、全天收缩压大于140 mmHg的时间百分率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时辰药理学原理指导下结合降压药的药动学特点制定的给药时间能更平稳地降压,为合理、个体化地使用降压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