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移植试管植株与种子植株植物学性状的对比分析,为优质北柴胡快速繁育方法的建立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有效药用成分高、遗传稳定性好的北柴胡栽培类型进行快速繁殖,比较移植试管植株与种子植株的植物学性状。结果 北柴胡移植试管植株在分蘖数、分枝数、有效花序数以及根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种子植株。结论 通过快速繁殖和试管苗的规模化种植,在保持北柴胡优良性状的同时,可以收获多于种子植株的根器官和种子。  相似文献   

2.
HPLC法评价引种栽培柴胡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北柴胡引种前后和不同品种柴胡的质量,为北柴胡优良种质的筛选和柴胡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HPLC柱前酸化法测定北柴胡引种前后和不同品种药材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结果柴胡皂苷a、d含量在北柴胡引种前后有差异,其中甘肃陇西种、山西陵川外引种引种后皂苷含量依然能保持较高水平,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纬度对皂苷含量的积累影响较大:将药材从高纬度引到较低纬度,皂苷含量升高;山西太谷和陵川种植地药材中皂苷含量均较高,表明两者的环境因素有利于皂苷的积累,可作为适宜种植地;北柴胡中皂苷a、d含量高于红柴胡。结论北柴胡皂苷a、d的积累受药材遗传因素和生长环境的共同影响,引种时应首选优质资源,同时进行种植地适应性考察,以保证药材质量;红、北柴胡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明其品种,确保药效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北柴胡的选优育优技术体系,规模化生产北柴胡优质种苗和种子.方法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分别对种植于山西陵川、万荣及甘肃陇西、陕西商洛等8个地区的优质北柴胡进行快速繁殖;对种植于山西万荣的中柴1号北柴胡种子进行种皮损伤和植物激素处理,比较各种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 附加6-BA 1.0mg/L和KT 0.2 mg/L的B5培养基适合于各地北柴胡芽的快速增殖与生长;附加NAA 0.1 mg/L、IBA 0.5 mg/L和DSC 1.0mg/L的1/2MS培养基对北柴胡试管苗的生根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北柴胡试管苗的年繁殖系数超过1×108,移栽成活率达94%~97%.植物激素处理对北柴胡种子萌发无明显作用,打磨损伤处理种皮可使种子的萌发率提高20%,并且能大幅度缩短种子的萌发时间.结论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快速、大量繁殖优质北柴胡的有效手段,一定程度的种皮损伤可以促进北柴胡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北柴胡各器官中总黄酮的量,并揭示不同物候期茎叶中的总黄酮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结果 北柴胡中的黄酮类物质主要积累在其茎叶和生殖器官中,根中的量很少.在茎叶的发育过程中,盛花期的总黄酮量最高,座果时的量有所下降,果实成熟时的量又开始上升,在枯萎前期时,两者中的总黄酮量又恢复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结论 对北柴胡中黄酮类物质的开发利用应重点选择叶片,可以在第一年的北柴胡植株枯萎前期采收其地上部分,从而达到综合利用此种药用植物的目的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柴胡中柴胡总皂苷及柴胡皂苷a的量。方法 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不同产地北柴胡药材中的柴胡总皂苷和柴胡皂苷a的量差异较大,且两者差异不一致。但其柴胡总皂苷的量各产地药材均在 1.3%~3.0%。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药材中柴胡总皂苷的量与柴胡皂苷a的量高低不一致未显示出相关性。为此,在评价药材的质量时,应以柴胡总皂苷量为主,兼顾其柴胡皂苷a的量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长春花转基因毛状根再生植株快速繁育体系,获得生物碱量提高的长春花再生植株。方法 研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长春花毛状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不定根分化和再生植株移栽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长春花再生植株生物碱量,并采用定量PCR技术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转基因长春花毛状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均是MS+6-BA 2.0 mg/L+NAA 0.3 mg/L,不定根分化的最适培养基是1/2 MS+NAA 0.3 mg/L。采用炼苗的改进方法可使长春花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达90%。HPLC分析结果表明,长春花再生植株中长春碱、长春新碱和阿吗碱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0、5.8、1.8倍,其中,优良单株OG30-3的长春新碱和长春碱量比对照提高7倍和10倍。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orca3基因和g10h基因的表达量比非转基因植株的高。结论 转基因长春花毛状根再生植株可促进抗癌生物碱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苦皮藤组织培养技术,为工厂化育苗及工业化获取苦皮藤次生代谢产物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以苦皮藤子叶和胚轴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的植物激素进行实验。结果MS 2,4-D2mg/L培养基适合愈伤组织诱导;MS 6-BA2mg/L NAA0.2mg/L培养基适合芽的分化,MS 6-BA1mg/L NAA0.2mg/L培养基适合芽的增殖;将芽转至MS MET0.7mg/L IBA0.5mg/L培养基暗培养10d后,转入1/2MS培养基光下培养形成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85%。结论通过诱导愈伤组织途径可以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较高浓度的2,4-D对苦皮藤愈伤组织的诱导有利;6-BA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多效唑、暗培养对根的分化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UPLC法测定柴胡中柴胡皂苷a、c、d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柴胡进行柴胡皂苷成分比较与聚类分析,为柴胡国内外使用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柴胡中柴胡皂苷a、c、d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总皂苷的含量;以柴胡皂苷a、c、d及柴胡总皂苷相对含量为特征变量,采用Matlab 1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南柴胡各皂苷平均水平均低于北柴胡;甘肃、内蒙北柴胡整体质量水平较为均匀一致,且皂苷含量较高,质量较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南、北柴胡在皂苷成分上无显著性差异。在北柴胡的聚类中,东北柴胡分散性较大,组间差异明显;山西、甘肃产地有交叉聚类现象,成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性;内蒙柴胡自己分为一类,与其他产地柴胡皂苷含量差异性明显。结论:所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紫外吸收测定法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结合聚类分析,为柴胡的国内外资源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盾叶薯蓣药材的品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组织培养条件下诱导获得的盾叶薯蓣四倍体株系试管苗薯蓣皂苷元的量和部分株系一年生田间苗薯蓣皂苷元的量进行了分析,并对部分株系一年生田间苗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结果 经诱导获得的四倍体株系试管苗与对照相比薯蓣皂苷元的量有较大差异;而且四倍体株系试管苗与一年生苗薯蓣皂苷元的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大部分四倍体株系表现出典型的多倍体性状。结论 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利用多倍体育种来改善盾叶薯蓣的品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HPLC测定柴胡皂苷a、c、d含量方法,用于比较不同产地栽培北柴胡和河北省承德地区野生北柴胡的含量差别;对不同来源北柴胡的根色与其皂苷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柴胡入药选择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7批不同北柴胡样品中的柴胡皂苷a、c、d含量,以北柴胡根色为参照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柴胡种质、发芽温度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中柴1号(ZC)、三岛柴胡(SD)、山西柴胡(SX)、甘肃柴胡(GS)4种柴胡种子在15、20、25、30、15~25、20~30℃的光照培养箱中发芽。结果恒温发芽,20℃种子萌发率高于15℃,20~25℃迅速下降,30℃时发芽受到严重抑制,但该抑制可用变温解除,变温15~25℃或20~30℃较恒温显著提高了萌发率,萌发启动天数变化规律与萌发率相似;发芽适温下ZC种子萌发快、萌发集中、萌发率高;不同柴胡种子萌发对发芽温度反应显著不同,ZC对恒定低温、高温及变温均能较好适应,SD萌发性能与ZC相似,SX与GS相似。结论发芽温度、种质对柴胡种子萌发均有显著影响,且二者存在显著互作效应;ZC种子具有优良萌发性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远志主产区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不同产地栽培远志的药材品质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对主产区不同产地栽培远志药材中的皂苷元和多糖量进行测定。结果 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主产区不同产地远志药材中的皂苷元和多糖量差异显著,各地远志药材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从皂苷元和多糖的量综合分析,山西闻喜、新绛的量都处于较高水平,而平遥和运城两地的皂苷元和多糖的量都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主产区不同产地的远志药材皂苷元和多糖的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展土人参快速繁殖和植株再生研究,为建立土人参的快速繁殖再生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土人参的种子、嫩茎和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不同激素水平对土人参诱导、增殖、生根的影响,获得土人参最佳的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并进一步将试管苗移栽到野外环境。【结果】以土人参种子作为外植体,选择用MS+3.0 mg/L 6-苄基腺嘌呤(6-BA)培养基培养1~2周后能诱导出优质的丛生芽,再选用MS+3.0 mg/L 6-BA+1.0mg/Lα-萘乙酸(NAA)+1.5 mg/L多效唑(PP333)培养基对其进行增殖培养,可得到鲜质量增长率最大的健壮丛生芽;生根培养基MS+0.5 mg/L NAA+0.5 mg/L吲哚乙酸(IAA)+1.0 mg/L吲哚丁酸(IBA)能促进丛生芽长出直径大、长度较长、须根及绒毛较多的营养根,得到试管苗;将试管苗进行炼苗与移栽,成活率100%,且与播种栽培比较可显著缩短生长时间。【结论】建立了土人参快速繁殖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环草石斛试管苗进行生长动态及分级标准的研究,为试管苗各生长发育时期合理调控技术措施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试管苗的生长指标、多糖及蛋白质的量,确定试管苗出瓶时间及分级标准。结果 播种生长12个月的时间内,5~8个月是环草石斛试管苗苗高和茎粗增长最快的时期;7~8个月时的试管苗生物量积累速率最高。环草石斛试管苗根与茎叶之比(R/T)相对较小,比值小于1。生长8个月时的试管苗多糖的量和可溶性蛋白质的量较高,7~8个月时的试管苗生长代谢旺盛。从干物质积累动态、多糖及蛋白质的量变化、试管苗活力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环草石斛生长8~10个月的试管苗出瓶移栽较为合适。试管苗出瓶后分级再利用能够切实保证移栽成活率。以苗高、茎粗和根数作为分级指标,环草石斛试管苗可以分为3个等级。结论 环草石斛的种子质量对试管苗的生长影响较大,生长8~10个月的环草石斛试管苗出瓶移栽较为合适,以苗高、茎粗和根数作为分级指标,试管苗可以分为3个等级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满足药用和保护资源的需求.方法:以细叶柴胡嫩茎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了嫩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分化培养,试管苗培养和试管苗移栽与定植的研究.结果:MS+NAA0.2mg·L-1+ZT0.8mg·L-1+2,4-D1.2 mgL-1是嫩茎段切口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培养的适宜培养基;MS+ZT1.0mg·L-1 +2,4-D1.5 mg·L-1+NAA0.2 mg·L-1的液态培养基是嫩茎愈伤组织扩增培养的适宜培养基;MS+ ZT0.6mg·L-1+NAA0.1 mg·L-1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和不定芽繁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1/2MS+IAA0.4 mg·L-1+NAA0.1 mg·L-1是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繁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7.5%;定植成活率为97.3%.结论:本研究建立起试管苗培养技术,定植的试管苗完全保持了细叶柴胡的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积雪草快速繁殖的方法,为积雪草的人工栽培及优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积雪草的带节茎为材料,研究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过程.[结果]Murashge and Tucker(MT)基本培养基加N-苯基-N'-1,-2,-3-噻二唑-5-脲(TDZ)0.5 mg/L,有利于丛生芽的产生,不定芽诱导率为87.6%;根的诱导以MT 吲哚乙酸(IAA)0.2 mg/L培养基较好,生根率为100%,且植株生长旺盛.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0%左右.[结论]在MT培养基中加入TDZ可增加积雪草带节茎组织培养的成芽率,移入添加0.2 mg/L IAA的MT培养基中培养可增加其生根率,该方法为积雪草工厂化离体繁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鉴定9个省(市)的57批桔梗药材中皂苷类成分, 绘制并比较南北产地桔梗药材皂苷谱。  方法  以UPLC-LTQ-Orbitrap-MS和LC-MS/MS法测定桔梗药材中皂苷类成分, 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处理样品数据。  结果  桔梗药材中共鉴定出48种皂苷, PCA及OPLS-DA均显示南北桔梗药材中皂苷有较好区分, 共发现23种差异皂苷。靶标定量结果显示南桔梗中桔梗皂苷D、去芹糖桔梗皂苷D、远志皂苷D及去芹糖桔梗皂苷D2含量显著高于北桔梗。  结论  南北桔梗药材在皂苷成分上有着明显差异, 同时建立了快速、稳定的靶标定量方法, 可为桔梗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株再生和快速繁殖,为建立九节木的快速繁殖再生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九节木的幼嫩果实和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九节木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筛选适宜的外植体消毒时间;研究MS及MS辅以活性炭对外植体生长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类及浓度配比激素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对获得的试管苗炼苗与移栽。【结果】以果实为外植体较为适宜;采用1 g/L HgCl2对九节木外植体表面消毒15 min效果较好;添加活性炭有利于外植体生长;丛生芽增殖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 NAA+0.5 mg/L IBA;移栽到室内1周,成活率达80.0%。【结论】建立了九节木离体快速繁殖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赤雹茎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通过多种指示荆和显色剂、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分析赤雹茎叶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及石油醚萃取物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赤雹茎叶中含有氨基酸、糖类、三萜皂苷类、酚类、有机酸类等成分.结论:赤雹茎茎叶的化学成分与赤雹根、赤雹果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赤雹茎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分析赤雹茎叶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及石油醚萃取物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赤雹茎叶中含有氨基酸、糖类、三萜皂苷类、酚类、有机酸类等成分。结论:赤雹茎茎叶的化学成分与赤雹根、赤雹果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