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孙伟教授2016年至2022年期间门诊就诊的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首诊医案,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用药频数及性味归经统计、频繁模式、聚类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349例处方,涉及中药143味,药物频数总计8 438次,高频药物有黄芪、紫苏梗、白术、石韦、郁金、虎杖、党参、杜仲、当归、续断、川芎等,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性味以温、甘居多,多归属肝、脾、肺、肾、胃经。常用药物组合有黄芪-白术-党参-紫苏梗,杜仲-续断,石韦-土茯苓,当归-川芎-郁金等。结论 孙伟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肾虚湿瘀”,遣方用药应以“益肾清利和络泄浊”为主要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29-34,后插4
目的探讨赵泉霖教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导师治疗早期DN的临床处方,运用SPSS Statistics 22.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药物频数、类别、性味归经、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收集处方316首,涉及中药204味,高频药物依次为黄芪、当归、茯苓、丹参、白术、川芎等,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味多甘、苦、辛,药性多温、寒、平,多归肝、脾、肾经,最常用药对组合为黄芪-当归药对,其次为黄芪-丹参、黄芪-白术、黄芪-川芎等。结论导师临证强调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以培补元气为先,重视活血化瘀,常用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补阳还五汤、生脉散、四君子汤、葛根芩连汤等方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用药经验。方法:检索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库共享平台提供的吕仁和教授肾络微型癥瘕证治疗慢性肾脏病安全性和有效性队列研究病例数据库中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进行频数、频率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核心药物及常用药对、药物组合规律,探究肾络癥瘕辨证方法的实质。结果:共纳入233首中药复方,涉及中药187味,丹参、猪苓、甘草、川牛膝、黄芪、当归为常用药物;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及解表药较为常用;狗脊、川续断、杜仲、牛膝及荆芥、防风、蝉蜕、栀子为常用药物组合;当归配伍黄芪,川续断配伍狗脊、川牛膝、杜仲为核心药对及药组。结论:肾络癥瘕是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肾本虚是癥瘕形成的基础,培补肾元贯穿始终,同时配合清热、活血化瘀、祛风解表等药物以消除癥瘕,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4.
孙岚萍  顾志荣  马转霞  吕鑫  张锐  许爱霞  葛斌 《中草药》2020,51(18):4712-471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 2.5)统计用药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156首,涉及中药199味,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川芎、茯苓、丹参、天麻、黄芪等46味,主要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及补虚药;挖掘共得到高频药物组合33个,出现频次前5位的组合是茯苓-天麻、川芎-当归、川芎-黄芪、红花-川芎及川芎-天麻;演化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0组,潜在新处方10个。结论中医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多使用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及补虚药,组方显示了以化痰降浊、活血化瘀为主,兼以益气健脾、利水渗湿、祛痰宽胸的治法,体现了标本兼治的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5.
李梦  马宏博  李昕  李梅 《新中医》2023,55(19):22-2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济阴纲目》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济阴纲目》治疗月经病的方剂,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技术挖掘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共得到方剂176首,涉及药物184味,总累计频次1 166次。治疗常用中药有当归、白芍、川芎、甘草、熟地黄、香附等;药性偏温,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多入肝、脾、心经。治疗药物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药物三品分类以上品药与中品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白芍-川芎、白芍-当归、川芎-白芍、川芎-当归、川芎-当归-熟地黄等23对核心组合;聚类分析得到养血调经、活血化瘀、温经止血及升阳益胃、健脾益气等4首新处方。结论:《济阴纲目》治疗妇人月经病用药偏温,以甘、辛、苦味为主,注重肝、脾、心三脏对月经的作用,临证多以养血调经、升阳益胃、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温经止血为治疗原则,善用补法,同时不忘驱邪,攻补兼顾。  相似文献   

6.
检索并纳入1995—2016年发表的治疗糖尿病相关文献755篇,涉及中药处方755首,单味中药367味,共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例数为33 330例,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规律。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和Clementine 12.0软件,分析与比较各病症类型的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功效和组方配伍规律。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治疗病症类型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分别占总有效病例数的31.62%、29.82%、8.87%和6.47%。进一步对治疗排名前4位的病症进行分析,发现治疗糖尿病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山药、地黄、天花粉和麦冬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治疗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当归、川芎、丹参和桂枝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山药、丹参、茯苓和山茱萸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丹参、当归、红花和川芎等,常用中药类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用药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以补虚药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清热和利水渗湿药等,但具体用药侧重点不同,糖尿病和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侧重补虚药,兼以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的使用,糖尿病肾病侧重于补虚药,兼以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的使用,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侧重于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并重,兼以清热药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中医药临床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方剂92首,涉及中药120味;常用单药有酸枣仁、丹参、甘草、川芎、茯苓,常用对药有丹参-酸枣仁、川芎-酸枣仁、甘草-酸枣仁、茯苓-酸枣仁、川芎-甘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有远志→酸枣仁、知母→酸枣仁、川芎,甘草→酸枣仁,进而演化得到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核心药物8个、核心组合18个和新候选处方9首。结论 通过对高频药物、组合、新候选处方的挖掘,发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重视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与安神药的配伍使用,标本兼顾,共同增强冠心病和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为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遣方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组方规律。方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中筛选治疗心脑血管病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建立方药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中药频数分析,应用R 4.0.1进行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的挖掘,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活血化瘀类中成药439个,涉及处方165首,中药209味,药物频数累计1 052次。功效分类占比位居前2位的处方类别是益气活血类及化瘀通脉类。频数排列在前7位的中药依次是丹参、川芎、三七、黄芪、红花、冰片、赤芍。经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5%,置信度>65%,得出2阶关联规则13条,3阶关联规则25条,4阶关联规则4条。支持度最高的4味药组合是丹参、川芎、红花–赤芍。支持度较高的组合为活血化瘀药与清热药、或补虚药、或平肝息风药配伍,以及开窍药配伍平肝息风药。聚类分析得到9组药物组合。结论?治疗心脑血管病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以丹参、川芎、红花和赤芍为核心药物组方,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兼以配伍补虚药、开窍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彦恒中医药治疗精神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彦恒老师治疗精神病的中草药内服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构建数据库,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应用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频次超过1 400次的药物主要有川芎、丹参、石膏、珍珠母、菊花,频次在1 400~900次的药物有山茱萸、何首乌等。高频次药物组合有:川芎-丹参、川芎-石膏、川芎-珍珠母等。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有:香橼-焦曲-佛手、杏仁-薄荷-辛夷、杏仁-薄荷-桑叶等。结论王彦恒治疗精神病处方的常用治法为,活血与清热并用,活血与镇肝合用,活血、清热、镇肝合用,活血凉血与补肾合用,活血与安神合用,活血、清热、补肾合用,说明活血、清热、镇肝、补肾、安神为治疗精神病的法则。  相似文献   

10.
丁辉  沙颖  呼兴华  赵琳  许建秦 《陕西中医》2021,(1):99-102,133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诊疗消渴病的组方规律。方法:整理吕仁和教授诊治消渴病患者的相关医案共74例,进行规范化处理,把处理后的医案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探析。结果:收集74首处方,涉及中药155味,其中高频(出现频率≥30次)使用药物依次为丹参、牡丹皮、枳壳、赤芍、牛膝、白芍、枳实; 高频(出现频度≥19次)药物组合16组; 用药多为温药、寒药,药味多以苦、辛、甘味药为主; 药物归经惯用归肝、肾、脾、胃经药物; 推演得出核心组合2组、新处方2首。结论:吕仁和教授在诊治消渴病时,用药注重活血化瘀,同时以补益肝肾为主,时时顾护脾胃,擅长使用药对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解读脑积水中医证候所蕴涵的生物信息,以寻求脑积水的证候规律。方法:检索从古至今有明确记载了脑积水症状、体征的文献,采用SPSS 17.0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证候要素分布、聚类分析以加深对脑积水证候本质的认识。结果:因子分析提取了21个主因子,得到了11个证候要素,阳虚占19.3%,虚(肾)占17.0%,水(水饮停聚)占16.5%,瘀占12.5%等,聚类分析得出5类结果。结论:脑积水证候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肾虚、脾虚、阳虚、阴虚,标实为水、瘀、痰湿、热(毒)、气机逆乱、内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97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的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文献,通过频度分析归纳总结证候和用药特点,以探析乳腺增生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的用药、证型进行整理归类,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和频率。结果:涉及证型34个,以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气滞痰凝为常见证型,占58.68%,证候组成要素有16个,其中实证占84.55%,虚证占15.45%。用药275味,按功能归为43类,进一步合并为19大类,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率占59.48%,活血化瘀药为第一位,补虚药次之;排在前16位的药物有柴胡、当归、香附、穿山甲、郁金、白芍药、浙贝母、莪术、夏枯草、三棱、延胡索、青皮、牡蛎、丹参、王不留行、淫羊藿,柴胡使用位居所有用药之首。结论:近30年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辨证分型、遣方用药临床研究结果可为目前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探讨我国循证药学的研究现状。方法:将CNKI数据库中有关循证药学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以SPSS软件中的共词分析法为研究工具,应用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两种方法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结果:获取循证药学文献44篇,高频关键词18个,表明循证药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和经济学等方面。结论:通过分析循证药学的研究现状,可以为从事循证药学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97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食管癌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食管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食管癌证型13个,痰气交阻、气虚阳微、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气滞为常见证型,占67.7%;症状以吞咽困难、胸背疼痛、大便干、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口干、呕吐痰涎为常见症状;舌质以红舌、淡舌为主,舌苔以厚腻、白、白腻为主,脉象多见细脉、弦脉、涩脉。食管癌所用方剂中自拟方居多,以启膈散、沙参麦冬汤、补气运脾汤、通幽汤较为常用。食管癌用药共182种,按功能归为39类,进一步合并为20大类。补虚、清热、化痰止咳类药的使用频次占52.6%。结论:通过对近30 a中医诊治食管癌证型、症状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为目前食管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中药复方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提供的《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检索数据库,检索治疗失眠、不得卧、不得眠、目不暝、不寐、失寐的中药方剂,建立中药复方治疗失眠方剂数据库,并采用Excel、SPSS 22. 0统计软件及SPSS 14. 2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进而对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相关机制。结果:中药复方治疗失眠涉及方剂73首,中药227种,高频中药40味,甘草、当归、生地黄、茯苓、人参等较为常用;补气药、补血药、养心安神药最常选用;四气以温、平、微温,五味以甘、苦、辛,归经以归脾经、心经、肺经、肝经、肾经较常选用;聚类分析结果得到21个药对或药组;关联分析共得到46条关联规则,药对以生地黄→当归,甘草→当归等为常用,三味药组以甘草→生地黄,当归,酸枣仁→茯苓,生地黄等为常用。结论:临床治疗肺病多从脾心肺肝肾入手,以补虚泻实为治疗原则。补虚以温阳益气,滋阴养血,泻实以清热凉血,行气活血等方法选取相应中药组方治疗。  相似文献   

16.
夏枯草是一种多年生药食两用植物,具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该文研究了夏枯草水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以及萃取剩余部位总黄酮,总酚酸,总三萜和总多糖含量以及它们的抗氧化能力(FRAP,DPPH和ABTS+方法),并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夏枯草多重药效物质与其抗氧化活性关系。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总黄酮、总酚酸和总三萜,分别为(0.61±0.10),(0.52±0.09),(0.21±0.03) g·g^-1DW;同时,具有较高的清除DPPH和铁还原能力,分别为(3.1±0.38),(2.56±0.35) mmol·L^-1·g^-1DW。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化学成分与其抗氧化能力的综合信息可以代表不同部位的"差异性"。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夏枯草提取物多重药效物质与其抗氧化能力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其中,第一典型相关系数达到0.970 0。此外,ABTS+方法对不同部位的药效物质响应较低,可能不适合于夏枯草得抗氧化活性评价,而总三萜和总酚酸更适合于DPPH的评价方法,该研究结果对夏枯草在食品或药品领域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式以及相关提取物的开发研究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治疗"消渴""脾瘅""消瘅""消渴病""肺消""膈消""消中""肾消"的中药方剂,建立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方剂数据库,并采用Excel、SPSS 22. 0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进而对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并探讨其可能机制。结果: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涉及方剂605首,中药426味,高频中药93味,甘草、麦冬、人参、茯苓、天花粉、黄连等较为常用;补气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补阴药最常选用;四气以寒、平、微寒、温、微温,五味以甘、苦、辛、微苦,归经以归肺经、脾经、心经、胃经、肾经较常选用;因子分析最后提取了10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33. 33%,其中补虚以益气养阴、补血生津等治法为主;泻实以清热泻火、清热燥湿、利水消肿、清热凉血等为主,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聚类分析结果得到10个药对或药组。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疾病多从肺、脾、胃、心、肾入手,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多采用滋阴养血、益气健脾结合清热泻火、清热燥湿、行气活血等方法选取相应中药组方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临床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与临证心得。方法:对韩明向教授临床诊治的650例慢性咳嗽病案的方药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利用SPSS Statistics 22. 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韩明向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的高频药物为百部、陈皮、紫菀、款冬花、炙甘草、白前、茯苓、五味子等,共计40味,出现频次占比80. 52%,按功效大致可归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健脾利水药等10类。聚类分析得出干姜-细辛-五味子-鹿角霜-白芥子-射干-肉桂-炙甘草-地龙,麻黄-苦杏仁-百部-紫菀-款冬花-白前-前胡等5个聚类方。因子分析得到百部-紫菀-款冬花-白前,细辛-五味子-干姜-浙贝母等13个公因子。结论:结合临床经验得出韩明向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重视风邪、阳虚寒痰伏肺,痰瘀气滞的病机,治疗多从肺、脾二脏出发,以温润立法,或佐以温肺化饮、疏表散寒、健脾化痰、益肺固表、息风解痉之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拓展双向聚类方法在中医药领域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使数据分析研究人员掌握双向聚类方法的研究动态和潜在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通过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和文献同引网络分析方法等方法来研究双向聚类方法的发展趋势、热点研究领域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双向聚类方法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算法研究、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信息检索和文本挖掘等方面。结论:结合双向聚类方法与中医药数据分析的特点,双向聚类方法能用来识别具有类似症状群的患者人群的特征,探索症状分类与患者特征的关系,探索药物配伍特点、实现精细化治疗,探索量效关系、实现动态和科学合理用药,探索组学研究与中医症候、中医治疗方案的关系等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电子鼻PEN3系统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产地秦艽进行鉴别。方法:先通过电子鼻系统动态采集秦艽芳香成分并得到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再应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及负荷加载分析法(Loadings)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秦艽电子鼻最佳试验条件为样品称样量3.0 g、进气量250 mL·min–1、样品室温放置时间15 min、颗粒度60目。PCA和LDA均对不同产地的秦艽有一定的区分能力,并且LDA优于PCA。结论:电子鼻对秦艽的种类和产地鉴别准确性好且简便可行,能更准确、客观地对不同种、不同产地、不同栽培方式的秦艽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