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阻滞器在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下膀胱肿瘤电切术中使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5例在骶丛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时,加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在监测下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结果:14例闭孔神经反射消失,1例仍有轻微的内收肌痉挛。加用副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后,肌肉痉挛消失,继续行TURBt,再无一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结论:利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闭孔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质量,有效地避免在TURBt中因闭孔神经反射导致的膀胱穿孔和神经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2.
腰椎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尿动力学改变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腰椎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感觉过敏、逼尿肌反射减弱但膀胱容量缩小、逼尿肌漏尿点压力超过40cmH2O的患者先采用M受体阻滞剂或肉毒毒素A膀胱壁注射治疗.待膀胱有足够大的容量、能够低压储尿时再应用间歇导尿、留置导尿等方法在无膀胱内高压的条件下实现膀胱的完全排空;逼尿肌无反射和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患者选择间歇导尿。结果:27例患者中逼尿肌反射亢进2例,逼尿肌无反射18例,逼尿肌反射减弱7例;排尿期膀胱颈开放7例,部分开放12例,未开放8例;外括约肌痉挛24例,逼尿肌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3例:无膀胱输尿管返流22例,右侧膀胱输尿管返流1例,左侧膀胱输尿管返流2例,双侧膀胱输尿管返流2例;10例患者逼尿肌漏尿点压力超过40cmH2O。10例逼尿肌反射亢进或膀胱容量缩小的患者中7例采用M受体阻滞剂治疗后膀胱容量均增加;3例M受体阻滞治疗无效改用肉毒毒素A膀胱壁注射治疗后膀胱容量均增加;逼尿肌无反射患者首选间歇导尿。结论:腰椎手术后发生排尿障碍的患者应行尿动力学检查,并以尿动力学结果为基础决定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1岁,因“反复发作下腹疼痛伴尿频尿急20年”于2007年12月19日入我院。患者约20年前无诱因出现下腹胀痛不适,伴尿频尿急,曾多次至多家三甲医院求治,依次诊断为“膀胱息肉”、“尿道黏膜脱垂”、“膀胱出口梗阻”,而分别行“膀胱息肉电灼术”、“尿道口成形术”、“膀胱颈电切术”。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尿频约20min一次,夜间排尿约20次。1993年在外院行膀胱颈电切术后出现尿失禁。1995年至某三甲医院行“膀胱颈悬吊术”,术后尿失禁症状消失,但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无好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RevoLix 2u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RevoLix 2u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2例,行骶管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其中单发肿瘤20例,多发肿瘤22例,肿瘤直径0.5~2.3cm,全部肿瘤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病理分级为G1~G2,临床分期为T1~T2。结果:全部于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0~40min.平均15min,术中出血0~5ml,所有患者均未输血,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尿外渗,无水中毒。尿管留置1~10天,平均5天,术后住院5~14天,平均7天。术后随访半年,仅3例非原手术区复发。结论:RevoLix 2u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是有效和安全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但对其长远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吡喃阿霉素(THP)术中黏膜下注射与术后早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73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手术当天6小时内、术后第7天给予术后早期20mgTHP膀胱灌注;B组术中给与20mgTHP膀胱黏膜下注射。两组均术后第2周开始20mgTHP常规方案膀胱灌注,1次/周共8次,之后1次/月至1年,记录术后血尿情况和常规灌注不良反应。定期膀胱镜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年,术后第1、2和3年肿瘤无复发率A组为85.7%、80%和77.1%,B组为92.1%、81.6%和76.3%,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血尿天数分别为(1.7±0.9)天和(6.2±1.5)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全身药物不良反应,21例患者出现下尿路症状,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影响治疗。结论:THP术中黏膜下注射和术后早期膀胱灌注显著降低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率,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膀胱灌注方案膀胱损伤小,耐受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经尿道气化切割术加灌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6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表浅型膀胱肿瘤经尿道气化切割术加灌注防治术后复发减少小良反应的方法。方法:对65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气化切割电极气化切割肿瘤及肿瘤基底部周围0.5~1.0cm正常膀胱黏膜,深达浅肌层。手术切割完毕,用无菌蒸溜水多次灌注冲洗膀胱,术后第1周开始用丝裂霉素C(MCC)20mg灌注膀胱,每周1次,共6次,然后每4周1次,持续1年以七。结果:本组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膀胱穿孔,出血量较少,均未输血。术后无尿路感染、继发性出血及膀胱破裂等并发症。联合灌注后均未出现膀胱剌激症状,无血尿、发热、全身不适及白细胞下降。所有患者随访5个月~8年,复发11例,复发率16.9%。结论:经尿道气化切割加灌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是一种简单有效对方法,易于掌握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用THP(30mg/40ml)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min。结果:经10-12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32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5.9%;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5例患者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得发近期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膀胱     
20061558 Studer 回肠新膀胱的手术改良探讨/邢念增…∥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0).-1168-1170 20061559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临床指标对比分析/刘玉强…∥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2).-1233~1235,1240 比较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TVB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HOLBT和TVBT,记录、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将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BT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TVBT组(P〈0.01),HOLBP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问、尿管留置时问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TVBT组(P〈0.05),术后6个月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HOLBT组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TVBT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例。结论:HOLBT治疗膀胱肿瘤与TVErr疗效相近,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少于TVBT,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表3参12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1例罕见女性膀胱臀部瘘和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膀胱臀部瘘发病原因、形成机制及治疗原则。方法:患者18年前开始出现右臀部软组织反复感染后臀部漏尿,当地医院先后多次手术治疗无效。后转来我院行膀胱臀部瘘瘘管切除+膀胱壁无张力修补术,膀胱臀部瘘消失,3个月后复查膀胱镜、尿道造影及尿流率检查。绪果: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膀胱镜见膀胱修补处黏膜连续完整、光滑红润,未见瘘口样改变,尿道排泄造影示膀胱充盈好,未见造影剂外渗,尿流率检查示最大尿流率35ml/s,膀胱容量305ml,随访至今尿瘘无复发。结论:膀胱臀部瘘非常罕见的,病因多较复杂,采用瘘管、周围瘢痕切除和膀胱壁分层无张力修补可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绿激光汽化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总结应用绿激光(KTP)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2004年2月~2006年4月,采用Laserscope公司的KTP激光,经尿道汽化治疗73例浅表性膀胱肿瘤,男66例,女7例,年龄34~87岁(平均70岁)。肿瘤单发55例,多发18例。病理分级G1~G2,分期T1~T2,肿瘤直径0.3~3.5cm。40例伴有心肺疾病。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手术平均时间25min,术中出血量少,无闭孔神经反射、继发出血等并发症,1例因膀胱憩室内肿瘤发生膀胱穿孔。术后均行膀胱内灌注化疗。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复发5例,均在汽化以外部位,复发率7%。结论: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尤其适合伴有严重心肺功能异常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1.
原位回肠代膀胱术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估13年来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回肠代膀胱术疗效。方法:观察26例患者术后可控情况,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4例患者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死亡与肿瘤无关。21例患者白天可控;3例出现夜间遗尿;2例术后出现膀胱瘘并行修补术,但一直尿失禁;1例术后出现腹股沟斜疝。结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一种可控效果好,并发症少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7岁。因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1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述于1年前出现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3次,因大意未予重视。收入我院后,B超、CT均提示:前列腺癌。术前检查未发现双肾占位,亦未发现远处转移灶,准备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中见膀胱颈部与骨盆广泛粘连,无法分离。取活体送病检,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结束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镜下电凝+含切法切除侧壁膀胱肿瘤在应对闭孔神经反射的作用. 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4例侧壁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应用常规的TURBT方法切除膀胱肿瘤(56例),B组采用电凝+含切的方法切除肿瘤(58例).对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破裂穿孔发生率及术后半年复发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8例(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34例),其中13例出现膀胱穿孔,中转全麻14例,中转开放手术5例;B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2例(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11例),其中2例出现膀胱穿孔,中转全麻1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A、B组间在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例数、膀胱穿孔例数、中转全麻例数、中转开放手术例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在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半年肿瘤复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尿道电切镜下电凝+含切法切除侧壁膀胱肿瘤可以有效减少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导致的膀胱破裂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膀胱穿刺局部麻醉在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可行性。方法收集74例硬膜外麻醉联合膀胱穿刺局部麻醉行膀胱侧壁肿瘤经尿道电切术的患者资料,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4例,经膀胱穿刺局部麻醉注射利多卡因后进行膀胱肿瘤电切术30例,分析其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44例中20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其中6例发生非控制性膀胱穿孔;30例膀胱穿刺局部麻醉注射利多卡因后进行TURBT的患者,仅2例出现轻微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膀胱穿刺局部麻醉注射利多卡因后行TURBT术,能有效降低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简介患者,男,39岁,以"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双肾积水"收入本院。患者10年前因诊为膀胱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术后恢复良好,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9.8℃,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腰痛腰胀,无咳嗽咳痰,无咳血,无尿频、尿急、尿痛,于当地医院检查,B超示左肾集合系统分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吡喃阿霉素(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初发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定期进行THP膀胱内灌注治疗,随访12~36个月。结果:无肿瘤复发率为88.4%,复发率为11.6%,12例于膀胱灌注期间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其中2例因为不能耐受,暂停灌注,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所有患者未见明显的全身性药物反应。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无全身性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17.
Ho:YAG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应用Ho:YAG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术前经膀胱镜,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52例。单发39例。多发13例,肿瘤共87个,经膀胱镜置入光纤,直视下应用脉冲式Ho:YAG激光切除,汽化膀胱肿瘤及基肿瘤基底周围膀胱粘膜。结果 52例中,9例局麻下门诊完成,术后未留置导尿管,43例留置导尿管1-3d。手术时间10-40min,平均25min,术后创面无瘤细胞残留,术中术后无出血,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7例输尿管口肿瘤术后输尿管口无狭窄,输尿管无种植,50例术后随访3-31个月,6例复发,复发率12%。结论 Ho:YAG激光治疗膀胱肿瘤简单易行,无并发症,在治疗输尿管口肿瘤及常规电切镜不易达到的肿瘤具有优势,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输尿管及膀胱肿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1年4月采用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输尿管肿瘤3例,治疗膀胱侧壁浅表性肿瘤42例。其中,输尿管肿瘤冠顶直径0.5~1.0cm,带蒂,1例为孤立肾,1例对侧肾发育不良,1例年老体弱,合并房颤,均为单发。膀胱侧壁肿瘤冠顶直径0.5~6.0cm,平均1.2cm,肿瘤单发38例,多发4例。原发肿瘤37例,非原位复发肿瘤8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结果:45例手术几乎无出血,无输尿管及膀胱穿孔。术后随访至今,3例输尿管瘤均未复发,42例膀胱癌8例复发,无原位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钬激光治疗膀胱侧壁肿瘤无闭孔神经反射,可明显减少膀胱穿孔的发生率;治疗特殊病例的输尿管肿瘤具有刨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明显降低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选择性绿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应用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对21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行肿瘤汽化术,术后结合长期规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密切随访。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平均时间20 min(5~30 min),术中、术后出血少,无闭孔神经反射、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1例术后18个月内膀胱肿瘤复发。结论: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操作简单,术中术后并发症出现少,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5岁。1年前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Ⅳ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回肠新膀胱+阑尾切除术”。术后自主排尿,生活正常。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气促,病情进行性加重。急诊收至我科体查:T37.5℃,BP125/73mmHg,R24次/min,全腹平软,未见肠形蠕动波,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中度浮肿,尿量100~200ml/d,需按压膀胱辅助排尿。血常规:RBC2.83×10^12/L,Hb69g/L,WBC12×10^9/L,尿常规:WBC(+++),RBC(++),未见脓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