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一种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5年存活率不到10%。目前,GBM的标准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加放疗并辅以化疗,但是GBM具有发展迅速、弥漫性浸润、高度恶性的特性,即使接受标准治疗,总生存期仍15个月。免疫治疗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和阻断肿瘤免疫逃逸,达到治疗GBM的目的。免疫治疗GBM的临床研究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本文就GBM免疫治疗包括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抗体、T细胞治疗的最  相似文献   

2.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颅内最常见、最具侵袭力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接受标准治疗后新诊断的GBM患者,5年生存率<10%。改善GBM患者的生存预后是人类迄今尚未攻克的难题。鉴于免疫治疗在其他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国内外学者开始对GBM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本文对国内外近期报道的GBM患者免疫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恶性脑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脑肿瘤,其预后极差。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其中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为代表的细胞过继疗法可以在多种癌症类型的治疗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大脑的特殊肿瘤微环境,有关TILs对恶性脑肿瘤的治疗作用仍存争议,目前该方面的综述相对较少。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就脑肿瘤免疫微环境、TILs在恶性脑肿瘤中的作用、TILs应用于恶性脑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临床中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脑肿瘤,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作为新型免疫治疗的溶瘤病毒(OV)具有特异性裂解肿瘤细胞的特点,并能够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发挥抗肿瘤免疫反应。由于机体预先存在针对病毒的免疫力,OV在肿瘤组织的扩散能力及穿透性不佳等原因限制了其治疗效果。神经干细胞(NSCs)的肿瘤“归巢”特性及在脑实质内良好的迁移能力,可以作为OV的理想载体。临床前研究及Ⅰ期临床试验均表明NSCs荷载OV对GBM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文中对NSCs荷载OV靶向调控肿瘤微环境,达到治疗GBM的可能和挑战性进行文献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胶质母细胞瘤(GBM)具有广泛增殖、侵袭和迁移的特点。虽然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已经提高了总体生存率,但是生存期也仅有12个月而已~([1])。医学技术迅速发展,但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总体上仍不尽人意,始终无法完全有效地抑制胶质瘤的高侵袭性。近年来,逐渐了解到中枢神经系统(CNS)微环境参与的GBM侵袭机制。微环境中许多因素参与了GBM的侵袭。现就近年来微环境与GBM侵袭性的关系做一综述,旨在为胶质瘤的治疗治愈方法提供更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特性,因此,以恢复胶质瘤相关的免疫作用和促进肿瘤定向免疫的治疗方法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并在啮齿类动物模型和肿瘤免疫治疗的大型临床试验中得到广泛研究。胶质瘤有明显的局部免疫反应,而免疫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明确。本文讨论胶质瘤的分子和细胞途径介导的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对胶质瘤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2020年第2期报道专题为胶质瘤免疫研究进展,重点内容包括:神经外科免疫相关疾病;脑肿瘤免疫治疗及转化研究进展;微环境中胶质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代谢对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脑胶质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临床研究进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研究进展;恶性胶质瘤溶瘤病毒治疗进展;树突状细胞疫苗在恶性胶质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靶向胶质瘤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免疫治疗进展;放射治疗对胶质母细胞瘤免疫状态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胶质瘤。迄今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很难得到让人满意的效果。许多研究显示,胶质瘤干细胞和其所处的免疫微环境的抑制状态是胶质母细胞瘤难以治疗的根源。本文通过探讨胶质瘤干细胞所处免疫微环境中相关免疫细胞的作用,重点分析胶质瘤干细胞的免疫逃逸的机制,并描述现今主要的免疫治疗的临床策略,希望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找到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脑肿瘤预后差且治疗困难,为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巨大负担。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最大范围手术切除辅助放化疗,尽管免疫治疗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但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独立性和肿瘤微环境的特殊性,脑肿瘤免疫治疗仍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近期出版并翻译的《脑肿瘤免疫治疗及转化研究》进行概述,全面展示近年该领域的重要成果,在吸取研究经验的同时总结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探索脑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具有极强的侵袭性。此外,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耐药性,及对放疗敏感性较差等特点,故预后极差。其中肿瘤微环境的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环境中胶质瘤相关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GAMs)的作用正逐渐被重视。GAMs不仅有中枢系统的常驻小胶质细胞,还有来自外周的巨噬细胞。GAMs还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极化类型,即抑制肿瘤生长的M1表型和促进肿瘤生长的M2表型。并且GAMs不单单和肿瘤细胞具有联系,还与微环境中其他非癌性脑细胞也有互动。该文将从GAMs的来源、极化、与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间的相互影响阐述其在GBM中的作用,并且从靶向治疗的角度探讨其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GBM,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是65.3%、34.1%、9.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切除程度、治疗方式是影响GBM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切除程度及治疗方式是与GBM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论 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切除程度和治疗方式是影响GBM预后的主要因素,积极的手术治疗和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GBM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原发性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原发性GBM和15例继发性GBM中EGFR和MGMT的表达情况;比较两者在原发性与继发性GBM中的表达差异,分析EGFR与MGMT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和继发性GBM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GMT在原发性和继发性GBM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原发性和继发性GBM中,MGMT与EGFR表达无相关性(P>0.05).EGFR和MGMT均阳性和均阴性的GBM病人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和25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过表达多见于原发性GBM,MGMT表达与GBM分型和EGFR表达无相关性.联合检测EGFR和MGMT有助于预测GBM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潜在机制和预后价值。方法 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GBM样本信息,并获取ICD基因,同时进行基因分型,再进行整合生物信息学验证基因分型的预后价值,最后进行预后模型的构建。结果 通过共识聚类获得了2种与ICD基因相关的亚型,ICD高亚型(风险)组与不良的预后、PTEN基因高突变、高基质评分、高免疫评分有关。重要的是,本研究还构建了基于ICD特征的GBM新分类系统。结论 本研究首次使用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并成功构建预后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整合素alpha-2(ITGA2)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预后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 采用公共数据库分析ITGA2在不同级别的胶质瘤组织中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检测ITGA2蛋白水平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ITGA2表达水平对预后的影响。采用GO、KEGG富集分析方法筛选ITGA2调控的功能或通路。利用ESTIMATE算法、Cibersort算法和TIMER数据库,探讨ITGA2表达水平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结果 在公共胶质瘤数据库和本研究收集的胶质瘤标本中均显示ITGA2 mRNA和蛋白水平在WHOⅣ级胶质瘤中表达显著升高。ITGA2高表达组的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显著低于ITGA2低表达组。ITGA2表达水平与免疫评分、免疫检查点和免疫细胞浸润有关。结论 ITGA2在胶质瘤中过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和肿瘤免疫有关,提示ITGA2可能是胶质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清中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umin-to-globulin ratio,AGR)对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88例脑胶质母细胞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排除后61例GBM患者纳入研究,设为GBM组,按1:2比例匹配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AGR的截断值,按截断值分为AGR≥1.55和AGR1.55高低两组,Kaplan-Meier分析两组GBM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time,OS)及术前AGR对GBM行辅助治疗患者预后的关系的亚组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OS的预后因素。结果 GBM与对照组比较,术前TP、ALB、AG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确定AGR=1.55为GBM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Kaplan-Meier分析两组O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KPS、肿瘤大小、切除范围、AGR、辅助治疗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分析术前AGR高低对GBM行辅助治疗患者OS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AGR比值与脑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正相关,可作为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中枢神经系统存在血脑屏障且缺乏淋巴组织和树突细胞,加之肿瘤周围建立的免疫抑制微环境,都使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的免疫治疗面临许多特殊的困难.以树突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是指树突细胞肿瘤疫苗的接种治疗,它可以部分或全部改善胶质瘤患者神经系统的免疫状况,因此可以成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树突细胞肿瘤疫苗的制备、优化和应用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其未来临床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肪细胞增强剂结合蛋白1(AEBP1)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ONCOMINE、GEPIA和STRING数据库评估AEBP1在GBM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价值。结果 AEBP1在GBM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生存分析表明,AEBP1表达水平与GBM总体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KEGG分析显示与AEBP1紧密相关的蛋白质主要参与肿瘤转录失调以及局部粘连信号通路。结论 我们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AEBP1可能参与GBM发生、发展,AEBP1表达水平增高可能是诊断GBM的重要指标,并有望成为预后指标。然而,AEBP1在GBM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作为预后评估和治疗靶点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脑胶质瘤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尤以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最差。近年来,靶向免疫检查点的免疫治疗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展现出良好疗效,成为胶质瘤药物治疗领域的潜在突破口,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神经肿瘤科医师的关注。通过综述免疫检查点分子及抑制剂临床研究进展,介绍免疫治疗在胶质瘤领域的研究现状,以期对我国胶质瘤免疫治疗后续临床研究设计和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肿瘤高表达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REPT)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切除的GBM组织104例和2018年1~12月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除的正常脑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EPT的表达,根据染色情况将GBM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GBM病人术后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记录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GBM病人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GBM组织CREPT高表达率(73.08%,76/104)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10.00%,4/40;P<0.05)。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REPT高表达是GBM病人OS和PFS较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低表达组OS和PFS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 人脑GBM组织CREPT呈高表达,与病人不良生存预后和肿瘤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最常见的脑部恶性肿瘤,预后不良。与其他实体肿瘤相比,胶质母细胞瘤有其特殊的肿瘤免疫学特性,因此靶向免疫检查点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应用尚未明确。对于胶质母细胞瘤这样的免疫"冷肿瘤"而言,放射治疗可以提高其免疫原性,通过从放射治疗影响胶质母细胞瘤微环境、自然杀伤T细胞免疫状态、免疫细胞激活过程这三方面探寻放射治疗支持免疫治疗的证据,以及探讨如何调整放射治疗方案,以达到与免疫治疗配合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