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单发病灶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单发病灶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把30例甲状腺微小癌病例,分成单发病灶组(甲状腺内只有单一微小癌结节)和多发病灶组(同时合并甲状腺其他疾病的结节),从发病部位,大小,数目及内部回声等回顾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及其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本组单发病灶14例,多发病灶16例,肿瘤出现钙化灶50.0%,其中微钙化占66.7%(10/15),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73.3%(22/30),单发病灶诊断符合率达85.7%(13/14),结论: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对单发病灶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本院确诊的30例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的CT影像学资料,研究其cT影像学特点。结果:30例患者病灶跨双肺三叶及以上分布的病例占90%(27/30);病变通常以多种形态混杂存在,以斑片状浸润影及条索影并存为多见,占53.3%(17/30);合并支气管扩张者占93.3%(28/30),合并空洞63.3%(19//30)及胸膜肥厚粘连43.3%(13/30);但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少见。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以合并支气管扩张及多部位多形态混杂为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甲状腺良性结节与微小癌的螺旋CT特征性表现,以提高CT影像学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病灶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定义为最大径≤10ram的病灶)的螺旋CT成像特点。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与微小癌两种痛变的钙化大小、位置表现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结节增强后CT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对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与微小癌有一定价值.对恶性结节可能具有筛选意义.结合:浴康资料可提高诊断准确章和帮助筌别论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minoma,TMC)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TM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76例TMC中,术前甲状腺物理检查触及肿块或结节19例(25%);常规健康查体中经B超检查发现肿物或结节68例(89.47%);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中发现8例(10.53%)。所有病例术前经颈部B超检查,均证实为甲状腺实性占位或结节,其中双侧10例,单侧66例;低回声无包膜型63例(82.89%),有包膜型13例(17.11%);结节伴钙化51例(67.10%)。CT或MRI扫描检查发现肿物64例(84.21%),其中肿物边界不清的56例(87.5%);结节伴钙化42例(65.63%)。行甲状腺核素扫描55例,其中报告为“温结节”10例(18.18%);呈现为“凉结节”或“冷结节”28例(50.90%);未显示17例(30.91%)。结论TMC虽术前诊断困难,但通过定期综合查体,结合B超、CT/MRI、E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大部分病例可以得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17例误诊为肺癌的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对我院自2000年1月-2007年7月确诊的肺曲霉菌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肺曲霉菌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16例(94.17%);咯白粘痰12例(70.58%);发热12例(70.58%);胸闷气短6例(35.29%);咯血痰5例(29.41%),干咳2例(11.76%)。影像学改变主要表现为结节样病灶(6例,占35.29%),空洞样病灶(3例,占17.65%),块样球型病灶(2例,占11.76%);CT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者6例,占35.29%。确诊方法:外科手术后病理检查16例,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1例。结论肺曲霉菌病的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改变不典型。病理组织活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小甲状腺癌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提高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32例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微小甲状腺癌的高频超声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2例微小甲状腺癌病灶中,〈0.5cm者9例,0.5~1.0cm者23例。超声检出率100%,其中单发者多见,25例为单发结节,7例为多发结节。乳头状癌29例,髓样癌2例,滤泡癌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1.3%(26/32),误诊率12.5%(4/32),未确定者6.2%(2/32)。结论高频超声扫查甲状腺中出现边界不清低回声结节、纵横比≥1、伴沙粒样钙化是诊断微小甲状腺癌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T和超声检查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TMC)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PTMC患者35例(52枚结节),MNG患者30例(45枚结节),比较两组患者CT和超声影像学征象。结果:CT检查显示MNG中多发性结节占40.0%(12/30),而PTMC中多发性结节占22.9%(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显示MNG中多发性结节占63.3%(19/30),PTMC中多发性结节占 28.5%(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征象中病灶单发、增强后边界模糊、不规则瘤体、边缘中断征等有助于PTMC的诊断,超声检查征象中病灶单发、回声低、有钙化、边界不清晰、不规则形态、病灶有丰富血流有助于PTMC的诊断。结论:超声和CT检查均可作为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重要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1年2月至2016年3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44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病理特征,包括病灶的数目、形态、密度、边界、强化度、邻近结构改变及颈部淋巴结情况,并比较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结果 甲状腺良性病变37例(滤泡性腺瘤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单发结节20例,多发17例,共67个病灶;7例恶性病变(甲状腺癌)8个病灶,单发6例,多发1例。甲状腺良性病灶形态不规则6个(9.0%)、边界不清楚18个(26.9%)、钙化17个(25.4%)、包膜不完整19个(28.4%);恶性病灶形态不规则7个(87.5%)、边界不清8个(100%)、钙化5个(62.5%)、包膜不完整8个(100%);4例恶性病变伴颈部淋巴结转移(57.1%),37例良性病变均无淋巴结转移。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在结节形态、边界、微小钙化、包膜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良恶性结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SCT诊断结节的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97.3%,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94.7%,准确率93.2%。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一定的CT特征性,CT在其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学诊断价值。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肝FNH的CT和MR数据及临床资料。③结果12例FNH均为单发,位于肝右叶8例,肝左叶4例,平均大小为4,9cm。CT平扫表现低密度为5例,4例为等密度,其中3例中央区可见星芒状的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4例病灶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密度稍有下降。MR T1WI显示3例为略低信号,9例为等信号,其中4例中心及周边可见条状的流空信号;T2WI显示6例为略高信号,6例为等信号;增强后11例明显强化,4例中央瘢痕有延迟强化。CT平扫检出率为占75%(9.例),MR为100%(12例)(P〈0.05)。CT增强检出率为83.3%(10例);MR为100%(12例)(P〈0.05)。CT诊断正确率为75%(9例),MRI为95%(11例)(P〈0.05)。④结论FNH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影像学综合检查能够正确诊断绝大部分FNH病灶,MR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联合18F-氟脱氧胸苷(18F-FLT)PET/CT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肺部单发结节病人行18F—FDG及18F—FLT双显像剂PET/CT显像,以病理结果和随访半年以上的临床结果为最终诊断,通过SUVmax半定量法、FLT/FDG比值法等研究两种显像剂PET/CT显像对单发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人选的单发肺结节患者15例,其中6例为恶性肿瘤,9例为良性病变。18F—FIJTPET显像中病灶的SUVmax值明显低于18F—FDG显像,但是恶性病变的SUVmax值无论18F—FDG还是18F—FLT其SUVmax值均大于良性病变,18F—FDGSUV值法诊断的准确性为66.7%,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3.3%、55.6%。18F—FLT SUV值法的准确性为66.7%,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66.7%。FLT/FDG比值法准确性为80%,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6.7%、88.9%。结论18F—FLT作为反映细胞增殖特性的新型PET/CT显像剂对肺结节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当”F—FDG、18F—FLT联合使用时,可以提高肺部单发结节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B)检查的诊断结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2例行FNAB检查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细胞病理诊断分为6类,为未诊断、良性病变、滤泡性病变、滤泡性肿瘤、可疑恶性和恶性。对其中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的组织病理与细胞病理进行对比,判断细针穿刺的准确性。结果782例行FNAB检查患者中,良性病变占74.4%(582/782),恶性诊断只占2.6%(20/782),滤泡性肿瘤占5.6%(44/782),滤泡性病变、可疑恶性分别为3。2%(25/782)和2.9%(23/782),未诊断者占11.3%(88/782)。76例手术患者中,组织病理诊断良性疾病占65.8%(50/76),恶性肿瘤占28.9%(22/76),良性肿瘤占5.3%(4/76)。在细胞病理诊断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中,与组织病理的符合率较高,分别为16/16和16/17。结论甲状腺细针穿刺是甲状腺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发热待查(FUO)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武汉协和医院PET 中心行18 F‐FDG PET/CT检查的144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结果。以手术病理、穿刺细胞学检查或者出院诊断并结合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依据。分析PET/CT图像,并从病变检出率、诊断效率、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等方面评价 PET/CT对FUO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144例患者有130例最终得到明确诊断,其中恶性肿瘤41例,良性病变89例,14例病因未明。PET/CT为97.6%(40/41)的恶性肿瘤患者和88.7%(79/89)的良性病变患者检出了异常病灶,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40/41)、86.5%(77/89)、90.0%(117/130)、76.9%(40/52)、98.7%(77/78)。PET/CT 为46.3%(19/41)的恶性肿瘤患者首次检出了原发灶,并为92.7%(38/41)的患者检出了比传统影像学方法更多的病灶。结论18 F‐FDG PET/CT 显像对FUO患者病变的检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及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对小儿腹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施行CT检查并具有完整资料的小儿腹部肿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儿中,良性肿块31例(占57.4%),恶性肿块23例(占42.57%),实质性肿块25例(占46.19%),囊性肿块29例(占53.7%)。囊性肿块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2例,先天性肾盂积水7例,先天性肾囊肿6例,囊性畸胎瘤2例,肠系膜囊肿1例,腹腔脓肿1例。实质性肿块中神经母细胞瘤6例,肾母细胞瘤11例,淋巴瘤5例,肝母细胞瘤1例,畸胎瘤2例。本组CT检查结果术前定位诊断正确率96.2%(52/54),定性诊断正确率62.96%(34/54)。同时对各种疾病进行了鉴别诊断。结论:cT检查是儿童腹部肿块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为术前定位、定性诊断、鉴别诊断、决定能否完整切除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是儿童腹部肿块病变的必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部恶性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CT影像。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肺部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CT资料,根据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恶性组5l例,良性组17例。观察并对比分析其cT征象,研究恶性结节的CT特征。结果圆或椭圆形(82.35%)、界面清楚(100.00%)、空泡征(60.78%)、血管集束征(27.45%)、胸膜凹陷征(72.55%)、边缘分叶或部分光滑(94.12%和9.80%),在恶性结节的cT征象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蜂窝征(7.84%)及边缘毛刺征(21.57%)在良恶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病灶形状、界面清晰度、内部结构、邻近结构和边缘形态等cT征象,有助于恶性结节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为指导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CT资料。结果良性甲状腺结节形态规则20例、边缘清晰21例、增强扫描后表现为环形强化16例;恶性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22例、边缘模糊23例、增强扫描后表现为“强化残圈征”11例和“蟹足状强化”10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结节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86.96%、阴性预测值77.78%、假阳性率为13.04%、假阴性率为22.22%和准确率为82.00%。甲状腺良性结节BF、MTr与恶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V、Ps和,TTP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性质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肺内小结节病变(直径≤15m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9例直径≤15mm的肺内单发小结节病变患者,在CT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枪取材。所有病例行病理检查。结果肺小结节病变诊断准确率为89.9%(62/69);无假阳性,假阴性5例,假阴性率7-2%。该组6例出现气胸,发生率为8.7%;7例肺出血,发生率为10.1%;2例咯血,发生率为2.9%。结论HRCT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肺活检肺小结节(直径≤15mm)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脏大血管的CT表现特征,探讨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经手术、病理和随访2年以上证实的肝脏大血管69例,74个病灶。对平扫肿瘤内“更低密度区”和增强边缘“结节样强化”进行分组观察。结果 CT平扫更低密度区在4.1~6cm组,6.1~8cm组和〉8cm组中显示率分别为18/35(51.4%),16/21(76.2%)和18/18(100%),(P〈0.01)。增强边缘结节样强化在4.1~6cm组,6.1~8cm组和〉8cm组中显示率分别为26/35(74.3%),13/21(61.9%)和9/18(50.0%),(P〈0.01)。结论 螺旋CT对肝脏大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小结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CT检查发现的59例肺周围小结节痛变患者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其中49例作纤支镜检结合痰细胞检查。结果 经皮肺穿刺活检恶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100%(31/31),良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84.0%(21/25):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纤支镜检结合痰细胞学检查,差异非常显著(P〈0.01);取材满意率94.9%。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小结节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并发症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肺小结节CT靶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最大径≤2cm的58例肺小结节患者纳入研究,全部先完成16层CT常规检查,层厚7mm,然后对病灶进行靶扫描(层厚0.5~1mm)并完成三维重建。结果最终证实肺癌22例,良性病变32例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4例。恶性结节(肺癌和AAH)最大直径4~18mm.呈边界清楚的含磨玻璃密度结节22例;良性最大径约6~17mm,呈含磨玻璃密度结节6例,其中3例边界模糊。靶扫描图像阅片诊断不确定率为31.0%,显著低于常规图像阅片诊断不确定率(65.5%),差异有显著性(X2=13.810.P〈0.01)。结论靶扫描帮助提高肺小结节特征显示,降低肺结节诊断不确定率。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CT征象的诊断与鉴别。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观察CT图像中甲状腺病变的密度、钙化、包膜、边缘、强化方式等表现,对比分析良恶性病变之间的不同点,并分析与病理结果的相符率。结果:本组120 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中,术前CT诊断为良性病变89例、恶性病变31例,该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征象对比:两者微小钙化、无包膜、边缘不清及病灶是否单发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密度是否均匀、有无壁结节及强化方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病变患者采用CT检查进行术前诊断,可以较准确的区分其良恶性;病灶边缘不规则、境界不清,细小钙化、无包膜是甲状腺恶性病变的特征性表现,包膜完整、结节呈囊性多为良性病变,仔细观察CT征象有助于诊断与鉴别。 【关键词】甲状腺;螺旋CT;良恶性病变;诊断;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