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氧化亚硝酸盐在多发性硬化发病中起氧化损伤作用。尿酸作为过氧化亚硝酸盐的天然清除剂,在多发性硬化病人的血清水平低于对照组,可能与疾病的活动性、病程、神经伤残程度及性别有关。尿酸前体物质肌苷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及其动物模型可以使症状改善,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探索,为多发性硬化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找到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2.
尿酸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2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尿酸测定.结果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进入稳定期尿酸水平有所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测定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判断病情活动性.尿酸对多发性硬化有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对多发性硬化患者及其动物模型的研究中都已证实,过氧化氮在疾病病理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过氧化氮体内天然抑制剂的尿酸在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中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尿酸已经被成功的应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动物模型,而且多发性硬化患者口服尿酸前体肌苷可以提高血清尿酸水平并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这些研究都为进一步阐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探索更合理的治疗药物及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和尿酸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中枢神经脱髓鞘性疾病,病变晚期轴索亦可受到破坏。过氧化物是其病理机制中一个重要因素。自从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内源性过氧化物清除剂尿酸对多发性硬化有抑制作用后,该机制得到深入研究,并发现尿酸是反映多发性硬化病情活动性的重要指标。采用尿酸前体治疗多发性硬化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与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是与免疫有关的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多发性硬化发病过程中起作用。本文对细胞因子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做一综合性阐述。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病人常见症状治疗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病人常受强直痉挛、疼痛、震颤等多种常见症状的折磨 ,治疗颇难 ,需采取个体化原则处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最近证明HLAⅡ类分子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Ⅰ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重症肌无力病人的外周淋巴细胞表面的自身载肽HLAⅠ类抗原表达降低。某些人类多发性硬化病人也为特定的HLAⅡ类基因有关,而后者又为控制Ⅰ类基因表达的Ⅱ类区域基因有关。因此,作者研究了多发性硬化病人新鲜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和新生产的EB病毒转化细胞系的Ⅰ类分子缺陷。经流  相似文献   

8.
约1%的多发性硬化病人伴发三叉神经痛,除发病年龄较早,多为双侧性外,多发性硬化伴发三叉神经痛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难于鉴别。前者对药物治疗效果差,常需手术治疗。本文报告8例经保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从循证医学角度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以多发性硬化、免疫调节、治疗等词组作为检索词,分别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术期刊库和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助手工检索,获取有关糖皮质激素、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干扰素-β、醋酸格拉默、米托恩醌、那他珠单抗及芬戈莫德等治疗药物或方法的系统评价、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及病例观察研究,采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与多发性硬化治疗有关的系统评价6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7篇、临床对照试验2篇、病例观察研究2篇.其中15篇评为高质量文献,评分分别为4分(5篇)、5分(6篇)和7分(4篇);2篇为低质量文献,评分3分.根据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显示:(1)糖皮质激素为多发性硬化急性复发时的首选治疗药物,病情不能缓解的患者应以血浆置换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作为替代治疗.(2)干扰素-β、醋酸格拉默可以作为多发性硬化缓解期治疗的一线药物,若无效可以米托恩醌、那他珠单抗作为二线治疗药物.(3)芬戈莫德作为多发性硬化缓解期治疗的口服药物,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结论 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可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治疗提供最佳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0.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导致的.尿酸在机体内既有有益的作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有抗氧化损伤作用等),同时也存在有害的方面(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对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痴呆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同时高尿酸血症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高尿酸血症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可以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对多发性硬化自主神经病变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参考国外文献介绍多发性硬化自主神经病变的常见临床表现、可能机制、治疗措施及临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症状及MRI对其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综合分析 2 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一般资料、MRI、脑脊液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多发性硬化好发于 10~ 4 0岁 ,女性多见 ,起病形式及临床症状多样 ,病程呈复发与缓解 ,MRI对多发性硬化病灶的发现率可达 10 0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但随着病程的延长 ,复发次数的增多 ,激素治疗欠佳。结论 :根据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多发性硬化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发性急性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1-09—2013-08选择在我院诊治的140例多发性硬化与60例特发性急性脊髓炎患者,均进行了流行病学、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测,同时给予对症干预,观察预后与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2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神经功能状况(EDSS)评分与体重指数(BMI)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炎组的头颅MRI异常率、NMO-IgG抗体阳性率、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高于多发性硬化组,而血清尿酸含量低于多发性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炎组与多发性硬化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与97.1%,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脊髓炎组的躯体、心理与社会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急性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在临床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对预后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要积极给予对症干预。  相似文献   

14.
近来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多发性硬化患者较正常人更易患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患者存在缺氧诱导因子、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等缺血性损害标记物表达的增高;多发性硬化患者存在广泛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类似的大脑低灌注。多发性硬化本身存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过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引发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可能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原因。多发性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其发病机制并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硬化的免疫抑制与免疫调节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多发性硬化的长期病程?目前有针对复发-缓解型,继发-进展型,与进展一复发型多发硬化症的治疗方案。本文回顾了近年研究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性脱髓鞘和神经退变性疾病,以炎症反应、脱髓鞘、轴突丢失和反应性神经胶质增生等为主要病理特征。多发性硬化涉及免疫和中枢神经两大系统,其中在免疫系统中有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参与。而吞噬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介导多发性硬化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既参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早期阶段的炎症反应、组织损伤,也涉及疾病后期阶段的抗炎反应、神经组织修复。本文主要阐述吞噬细胞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以及目前以吞噬细胞为靶向对多发性硬化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症状及MRI对其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综合分析2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一般资料、MRI、脑脊液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多发性硬化好发于10-40岁,女性多见,起病形式及临床症状多样,病程呈复发与缓解,MRI对多发性硬化病灶的发现率可达100%。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复发次数的增多,激素治疗欠佳。结论:根据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多发性硬化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8.
对多发性硬化复发的控制是多发性硬化治疗中的一大难题。重组人抗α4整合素单克隆抗体Natalizumab能减少脑部的炎性病灶数及复发次数。研究显示其疗效较 β 干扰素及copolymer Ⅰ更优。此外雌激素、CD3 4+ 选择性自体周围血干细胞移植也为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共观察106例多发性硬化病人的精神状况。除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资料外。还对20例病人进行了包括记忆、思维、与自我评定量表在内的心理学研究,对34名病人进行了脑部CT检查。神经科分类表明,极大多数(98例)为脑脊髓型多发性硬化、少数(8例)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病人年龄20~40岁,病期3~10年。男性40例,女性66例。临床观察有各种精神障碍者99例(93%)。按照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可将病  相似文献   

20.
疲劳是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一种常见症状,表现为主观的疲惫感、身体和(或)精神方面的能 量不足,是其致残、失业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障碍是多发性硬化患 者疲劳持续和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研究在多发性硬化疲劳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正念 疗法、放松疗法、自我管理项目和引导想象等方向进行了相关探索,对于改善多发硬化患者疲劳症状有 一定的效果。本文就国内外有关多发性硬化患者疲劳症状的心理干预方法及干预效果等进行综述,旨 在为未来多发性硬化患者疲劳症状心理干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