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食管贲门二元癌的外科治疗及效果。方法199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原发食管贲门二元癌6例,全组均行手术治疗,5例采用消化道缝合器切除贲门病变,缝合成管状胃,完全切除食管病变,胃代食管胸腔内吻合重建消化道,1例行全胃切除,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空肠"U"袢代胃重建消化道。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无吻合瘘发生。全组均获得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50%、33.3%。结论原发食管贲门二元癌应用消化道缝合器切除贲门病变可提高胃的利用距离,下段食管癌胃全切后,利用空肠"U"袢代胃,均可行胸腔内吻合,使手术治疗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2.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生活质量 ,我科于 1992年1月至 1998年 6月对 5 0例胃底、胃体癌行全胃切除空肠P袢(单通道消化道重建 )和空肠间置袢式代胃进行对比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按术式分为 2组 ,行全胃切除空肠Ρ袢组 2 5例 ,行空肠间置袢式代胃组 2 5例。空肠间置袢式代胃组平均年龄为 5 6岁 ,平均手术时间 3 2h ,术中出血40 0ml,术后无吻合口瘘 ,术后进食时间为 7d。2 手术方法 :空肠间置袢式代胃术式 :全胃切除后 ,将空肠距屈氏韧带 2 0~ 40cm处切断 ,将吻合器经空肠远端置入 ,于 70~ 80cm处与近端肠管行…  相似文献   

3.
对48例贲门或胃上1/3部位的早期、较小的限局型胃肿瘤患者行近侧胃部分切除术后,采用食管残胃吻合术、U形空肠袋间置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比较重建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近端胃大部切除后,在重建胃肠道中能有效地抗返流性食管炎的术式,1995年5月至1997年6月,前瞻性对9例贲门癌病人,作近端胃大部切除,采用带血管蒂“P”型袢空肠段,间置于食管下段与残胃之间。术后3个月,应用食管pH监测仪作24h定位测定和纤维胃镜检查及1年的临床生活质量随访。结果表明,该术式的食管下端与“P”型袢空肠间置的吻合周围PH处于弱碱性稳定状态,未见有反酸性炎症反应,饮食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615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意义及消化道重建的最佳术式。方法:总结分析我科615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及各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随访580例,随访率94.3%。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45.3%、32.5%。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507例,姑息性切除术108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48.9%与5.9%,差异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对比同期近侧胃大部切除术466例5年生存率20.2%,全胃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P<0.05)。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手术死亡率为2.9%。消化道重建术式采用空场原位间置代胃术,对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结论:除皮革样胃癌、胃体癌、多原发癌以及残胃癌应行全胃切除术外,贲门区癌无论早、晚期,只要一般条件许可,应常规行全胃切除术,以提高生存期。消化道重建术采用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可取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使用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并与近端胃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的变化.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行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观察组)32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对照组)30例的胃癌患者,其中男46例,女16例;年龄(58±10)岁.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观察组:Ⅰa期5例,Ⅰb期9例,Ⅱ期12例,Ⅲa期6例;对照组:Ⅰb期3例,Ⅱ期5例,Ⅲa期10例,Ⅲb期12例.  相似文献   

7.
进展期胃下部癌占我国胃癌的主要部分,远端胃大部切除是主要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消化道重建方式是影响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重建方式为Billroth Ⅰ式或Billroth Ⅱ式。从保留十二指肠通路或抗胆汁反流角度,重建方式进行了多种改良,包括BillrothⅡ式+Braun吻合、Roux-en-Y吻合术、单管空肠间置、空肠贮袋间置、双通道重建。目前研究结果认为,Roux-en-Y吻合术是改善生存质量、可行性与可推广性均较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梁寒 《消化外科》2014,(2):92-97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是常用的术式,但是由于手术破坏了防反流结构,造成残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管状胃消化道重建,采取食管残胃前壁吻合及幽门成型可以在残胃残端形成类似胃底结构,防反流作用明显,基本保持了胃的解剖结构,具备食物的贮存与消化功能。间置空肠可以有效防止反流,连续间置空肠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对1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1例食管胃结合部间质瘤患者实施近端胃切除术,术后分别采取了管状胃食管吻合和连续间置空肠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相关}肖化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同时发生的食管胃重复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同时发生的食管、胃重复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1985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同时发生的食管、胃重复癌12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6.8岁.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成功完成同期食管次全切除并全胃切除,结肠代食管并空肠“P”袢代胃重建消化道10例,食管内翻拔脱并全胃切除,结肠代食管并空肠“P”袢代胃重建消化道1例,手术探查1例.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颈部吻合口瘘2例,不全肠梗阻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腹部切口裂开1例,二期缝合治愈.9例获得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100%、44.4%、22.2%.结论同期食管次全切除并全胃切除,结肠代食管并空肠“P”袢代胃重建消化道是根治同时发生的食管、胃重复癌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胃大部切除术后胸内横结肠间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癌和贲门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从1999年3月至2001年12月,手术治疗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癌、3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局部复发、1例胃癌侵犯食管下段的患。均采用横结肠以逆蠕动方式作胸内间置,间置结肠置于食管床。食管结肠吻合均在主动脉弓下缘水平完成。结果7例患的肿瘤都得到了完全切除,无切端阳性记录。本组无结肠坏死和吻合口瘘发生。1例术后2周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2例术后早期有进食时呃逆和轻度反流,余均达到满意效果。随访9~38个月,1例9个月后死于肿瘤广泛转移;1例术后15个月至今存活;4例术后生存2年以上,其中1例至今已生存38个月。结论 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的食管下段癌和贲门癌术后局部复发等疾病的治疗,胸内横结肠间置是一种相对简单而又安全可靠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连续性空肠间置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将38只比格犬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根据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连续间置组(9只)、毕Ⅰ组(6只)、毕Ⅱ组(7只)、孤立间置组(8只)和对照组(8只)。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测各组实验犬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灌注后各消化道重建组血糖均显著升高,60min达到峰值.尤以毕Ⅱ组升高最为显著:之后血糖开始回落.以毕Ⅱ组回落最为缓慢。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灌注后各消化道重建组胰岛素水平均显著升高.60min达到峰值.但毕Ⅱ组升高不如其他3组显著。结论保留十二指肠食物通道(连续空肠间置、毕Ⅰ和孤立间置)有利于缓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餐后血糖的波动.并提高相应胰岛素水平: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不能行毕Ⅰ重建者.可优先考虑行连续性空肠间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早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近端胃癌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手术风险及对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为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施行近端胃切除的13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按照消化道重建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食管残胃吻合组、空肠间置组和管状胃成形术组,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围手术期以及远期临床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6、12个月白蛋白的变化体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食管残胃吻合组、空肠间置组和管状胃成形术组的病例数分别为70,28,34例。3组患者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均没有统计学差异。食管残胃吻合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65±38)min明显短于其他两组,空肠间置组为(200±43)min,管状胃成形术组为(185±41)min;术中出血量管状胃成形术组明显多于其他两组。3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返流症状,其中食管残胃吻合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3组无统计学差异,其他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导管相关感染、肺部感染等,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体质量减轻情况,管状胃成形术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其术后血清白蛋白计量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空肠间置术患者术后食管返流症状明显减轻,其他并发症并未增加,且术后体质量及营养恢复优于其他组患者。空肠间置术为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一种能有效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近胃端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福建省晋江市医院2007年3月至2008年7月间对36例近端胃恶性肿瘤的病人采用间置空肠"双通道"消化道重建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吻合口漏、倾倒综合征发生。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约90%以上病人术后半年每日进食3~4次,每餐进食200~400g,通过胃镜检查未出现严重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例,89%病人甚至无食管炎的症状,体重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间置空肠"双通道"较好地解决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明显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术后化疗的依从性也得到了保证,是一种近端胃大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颇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近端胃切除是针对上部胃的早期癌的手术,比远端胃切除能够保存更多的胃功能和获得更佳的生存质量。由于切除上部胃,贲门功能丧失、胃的容积变化等所致反流性食管炎是该术式降低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重建的方式多种多样,残留胃的大小决定重建方式的选择。重建时应充分注意保证安全的消化道吻合,防止胃液、肠液的食管、胃的反流,保证食物的贮存和排空功能,保存生理性通路以及保障残胃、胆、胰的内镜检查的可行性。目前,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中仍以食管胃吻合和间置空肠法为主体,间置空肠贮袋仍处于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3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105例胃上部癌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其中53例采用较传统的食管胃前壁吻合术,52例采用改良的食管残胃间置空肠吻合加Roux-en-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改良空肠间置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全胃切除术后保留幽门环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30年来全胃切除术后采用保留幽门环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54例胃底贲门癌和胃体癌(Ⅰ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27例,无手术死亡;其中1例术后5d出现间置空肠排空障碍,经治疗3周恢复正常;27例均治愈出院;术后6个月~1年,全组均进食量增加,每餐可达200~300g,每日3~5餐;检查见间置空肠代偿性扩张,最大直径达6cm。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7例,无手术死亡;25例治愈出院;2例吻合口瘘,经治疗3周后瘘口愈合;术后6个月仍有3例发生倾倒综合征,5例出现轻度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结论保留幽门环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是简单可行而有效的方法。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更为简单,适用于年老、重症或姑息性全胃切除的患者,但部分患者可出现倾倒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新的消化道重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198 9年 6月~ 1997年 11月我们在改良Roux Y消化道重建的基础上 ,又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十二指肠异向排空重建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完成手术 38例 ,男 32例 ,女 6例。年龄 48~ 79岁。术前诊断为贲门癌 13例 ,胃小弯癌 5例 ,胃体癌 3例 ,胃溃疡 12例 ,十二指肠溃疡 5例。1 2 手术方法 行全胃切除或胃次全切除后 ,十二指肠残端嵌加不缝合 ,备用。再行结肠前的空肠食管或空肠胃 (输出袢对胃小弯 )的吻合 ,然后将十二指肠残端与输出袢空肠在结肠上区行端侧吻合 (如图 1,2 )。术后常规胃…  相似文献   

18.
全胃切除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28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科自 1990年以来 ,选用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 2 8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年龄特征 :2 8例患者 ,男 18例 ,女 10例。最大年龄 76岁 ,最小年龄 2 1岁 ,平均年龄 48岁。2 .病理类型 :胃恶性淋巴瘤 8例 ,胃平滑肌肉瘤 6例 ,胃底腺癌 8例 ,胃体腺癌 6例。3 .手术方式 :全胃切除后 ,在屈氏韧带下 15~ 2 0cm处切断空肠 ,游离长约 2 0~ 2 5cm一段带血管蒂的空肠 ,通过横结肠左侧系膜无血管区的开孔拉到横结肠上方 ,将间置空肠的近端与食管对端吻合 ,间置空肠远端与十二指肠对端吻合 ,最后将切断的空肠远近端对端吻合 ,完成消化道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外科治疗效果的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消化道重建方式是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最相关的因素.目前的证据表明:食管-空肠储袋Roux-en-Y吻合在全胃切除术中应用较合适;Roux-en-Y吻合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消化道重建中可能具有一定优势;保留幽门的胃大部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只考虑在早期胃癌(cT1cN0)中采用,保留幽门的胃大部切除术并不完全优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对于预期寿命相对较短、全身状况差、高龄、不可切除肿瘤、伴幽门梗阻的患者考虑内镜下支架置入;而预期寿命可相对延长的患者仍推荐Devine胃癌旷置+胃空肠短路术.然而,由于目前获得的证据级别还不高,对于现有各种胃癌消化道重建方式尚不能得出明确的评价,还需要高质量的研究结果来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20.
保留幽门单腔P形空肠代胃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7例贲门、胃底体癌病人施行保留幽门全胃切除(TG)后,行单腔P形空肠顺蠕动式问置代胃重建,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空肠幽门端端吻合,P形袢间行侧侧吻合手术者,术后观察治疗效果并随访,以探讨TG后代胃重建的有效术式。结果显示: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2~4个月随访均恢复至进半流质饮食,每日4~6餐,体重增加,血清蛋白正常,无贫血者;钡餐检查代胃空肠充盈蠕动良好,钡剂分别于40~150min后排空,1例少量钡剂反入食管,很快排出;5~6个月行胃镜检查各吻合口正常,代胃空肠黏膜皱襞增粗,蠕动正常,无食物潴留,食管黏膜正常,3例有轻度胆汁反流;随访1~5年无倾倒综合征,仅1例有轻度反流食管炎症状,2例进食后有轻度上腹饱胀不适感,生存质量均满意。提示P形空肠间置代胃有较好代胃作用,是TG后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代胃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