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急诊病区住院病人的调查了解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探讨基础护理质量存在问题并分析,提出改进对策。方法:根据我院设计的病人对护士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从2006年1~12月每月在急诊病区随机发放20份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病人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操作熟练程度满意,对基础护理工作完成情况不满意,健康教育知晓欠全面。结论:通过满意度调查,急诊病区护士应加强基础理论、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急诊监护室(EICU)护士心电图操作技能及降低伪差现象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影响EICU护士心电图操作技能及导致心电图操作伪差产生的原因,并设定改进目标,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后EICU护士心电图识读合格率、心电图操作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而心电图操作伪差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生对心电图质量满意度评分及EICU对心电图操作知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而EICU护士心电图操作时间较实施前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改进EICU护士心电图操作规程能有效提高EICU护士心电图操作技能,预防心电图伪差的发生,避免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士能级管理制度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明确护士能级管理定义,制订各级护士工作职责与要求,科学合理排班,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评估能级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施能级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及患儿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能级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展访视护理在急诊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所有经急诊科救治后转入各科室住院的急危重症病人及负责交接接收各急危重病人的病房护士作为访视对象,2013年1月—2013年3月为访视前调查阶段,通过访谈及调查病人或家属及病房护士了解存在问题并运用 QC管理分析、提出改进措施;2013年4月—2013年8月为访视护理阶段,将改进措施落实于实际急诊护理工作中,同时做好急诊病人及病房护士的访视护理工作;2013年9月—2013年11月为访视后汇总阶段,将通过访视护理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再次访视调查,评价护理工作成效。同时将开展访视护理前、后病人或家属的满意度及临床病房护士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访视护理工作的开展,病人或家属的满意度及临床病房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访视护理的开展,是急诊整体护理工作的延伸,不仅拓展了急诊护理工作的内涵,同时通过访视工作的开展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了急诊病人或家属及病房护士的满意度,建立了急诊与病人、病房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内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理论下设计与实施护士"微关怀"在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呼吸内科35名护士实施"微关怀",比较该管理前后护士心理压力、工作积极性、工作满意度的变化,心理压力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调查,工作积极性、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工作积极性调查问卷和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微关怀"管理后护士焦虑、抑郁评分低于管理前,工作积极性高于管理前,在职业价值、培训、工作压力、工作氛围等工作满意度评分方面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理论下实施"微关怀"能够降低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S"环境质量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以及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发放患者满意度问卷及护士对"6S"环境质量管理活动效果评价问卷的调查方式,来分析"6S"环境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以及在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发挥的作用。结果实施"6S"环境质量管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满意度由92.43%提高到97.84%,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此外,我们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90%的护士认为改善了工作环境。结论 "6S"环境质量管理模式能创建和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临床护理服务工作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就医体验,改善医院形象,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177-4178
在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设计手术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外科医师、患者、麻醉师与外科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实施相应干预,对比其调查前后的手术室护理质量变化。调查后,本组调查对象对护理安全、急救药械、护理文书、消毒隔离工作质量评分均明显提升(P0.05),而本组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外科护士和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调查前(P0.05)。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在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方面有积极作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骨科手术室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实施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选取我院手术室1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2014年1~12月)与实施后(2015年1~12月)护士专科护理、器械管理、高值耗材管理、手术配合质量等各方面的变化及考核合格情况,并调查实施前后医师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且医师满意度及护理人员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骨科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考核合格率以及医师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专科护理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对抽取的24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3份。结果:急诊护士的共情能力评分为(111.37±8.85)分;不同性别、最高学历、职称、急诊专科工作年限、资格认证及聘用形式情况的急诊护士,其共情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否获得资格认证、职称、急诊专科工作年限、最高学历是急诊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护士共情能力处于较高水平,为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提供有力基础;护理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提高急诊护士共情能力,发展更多高质量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实施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准备、实施和持续质量改进3个阶段,责任护士参与质量督导、质量汇报、质量改进,通过评估护理质量、住院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检验效果。结果对64个护理单元进行三级质量督导,实施后护理质量得分较实施前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升医院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护理质量改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瑜 《当代护士》2010,(3):66-68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更好的护理对策和方法.方法 分析2007年1月~12月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比较采取措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 2007年在3840份满意度调查表中,反映不满意问题318份,占8.3%,其中因护士因素f服务态度、沟通交流、技术水平、业务知识等)导致不满意12份,占3.3%,因管理因素(护士编制、专业培训、其它非护理问题等)导致不满意198份,占5.4%.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前的平均每月患者满意度低于实施后(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是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针对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方法]对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护理相关条款,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理质量。强化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能,建立与实施骨科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实施检查监督,分析讨论护理质量数据,制定整改措施,追踪效果。以 PDCA 循环方法持续改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现场管理,督导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落实,培养责任护士临床思维;抓住重点,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以品管圈的管理方法改进质量;实施岗位管理,开展护理组长竞聘与绩效考核。[结果]2012年7月—2013年6月,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由90%提高到97%,无非预期压疮、跌倒发生;护士职责审核评分由92分提高到95分;病人满意度由91.82%提高到98.85%;护士满意度由92.50%提高到97.65%。[结论]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工作,能提高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使日常工作更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3.
罗群 《华西医学》2009,(7):1878-1880
目的:调查手术室实施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医生、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成立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全科护理人员均为责任人。根据手术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改进目标,实施CQI。质控小组定期监测及发放问卷调查并比较实施CQI前后手术室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CQI后,手术室的术前用药准备、术前平面清洁、术后整理、药品按序摆放、物品定位放置、仪器完好、器械清洗合格各项指标均较实施CQI前改善;手术等待时间缩短,手术总台次增加;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实施CI,规范了护士的行为,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加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入职的46名护士作为研究组,采用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进行规范化培训,并以2016年7月入职的采用常规培训模式的34名护士作为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护士6个月后培训考核情况,分析培训前后患者、护士长、护士自我对培训前后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护士培训后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及综合测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士职业道德、责任纪律、护士礼仪、工作态度、心理素质、沟通能力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患者及指导护士长对两组护士培训后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且研究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护士在培训后对自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可以提高新进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效果,提高患者、责任护士长及护士自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在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1~6月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及计算机软件建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收集眼科护士工作效率数据,综合考虑眼科护士护理工作质量及科室效益,根据各层级护士能力、岗位责任、班次综合考核护士的个人能力,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实施绩效分配,比较实施前(2018年7~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6月)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总评分、护理质量及护士对考核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眼科护士绩效考核总评分、护理质量总评分及考核满意度总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可优化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体系,量化护士工作量,提高眼科护士护理管理效率,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护士护理服务质量及其对考核的满意度,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优化的护理流程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观察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化护理流程进行急救和护理,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流程梳理和优化,将优化的流程向护士培训并实施后,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持续改进。将观察组与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流程的对照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停留时间、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影响门诊注射室静脉输液患者满意度的因素,以完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900例门诊注射室静脉输液患者进行调查,并对 结果 进行分析. 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6份,有效回收率为98.4%.护士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及健康教育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首要因素. 结论 提高护士素质,增强服务质量,树立"患者第一"的思想,对患者需求的准确把握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人性化护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探讨人性化服务的实施效果,以进一步改进我科护理工作。方法护理部记录备案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及每月护理质量评估资料,收集我科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住院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问卷。抽取人性化护理实施前后问卷各500份进行分析,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人性化护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我科对住院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人员形象,保证了护理安全,减少了护理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士培训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发现手术室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计划和目标,执行措施,完善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评价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更正,持续化改进,再统计并比较循环法实施前(2016年6月—2017年6月)与实施后(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护士自我满意度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自我满意度及医生对其满意度显著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DCA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士培训质量持续改进中效果显著,提升了护士的自信心及工作主动性,避免被动学习,提高工作效率,是手术室护士培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肝胆胸心外科护理工作人员14名,分别评估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2013年7月—2014年6月)和实施后(2014年7月—2015年6月)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文件书写、病房管理、专科操作、服务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前后分别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555份和560份,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38/56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2.8%(515/555)(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