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给予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每3周作为1个治疗周期,4个周期后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高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CA125、SCC及CYFRA21-1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0%,与对照组的3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NSCLC患者采用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疗效提升,有效调节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明显影响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信迪利单抗+化疗,观察组采用信迪利单抗+盐酸安罗替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晚期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 PPGL)患者接受安罗替尼单药及联合方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就诊的晚期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9例;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分为4组:安罗替尼单药组3例,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免疫治疗组3例,安罗替尼联合免疫及化疗组2例,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组1例;分析安罗替尼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接受安罗替尼单药及联合治疗的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44%),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44%),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44%),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1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89%),其中SDH基因突变患者ORR 100%,分别为SDHB和SDHD;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6.3月(IQ...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二医院收治的69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轻中度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34)与B组(n=35)。A组给予安罗替尼治疗,B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安罗替尼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B组客观缓解率为45.7%(16/35),高于A组的44.1%(15/3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疼痛缓解率为85.7%(30/35),显著高于A组的47.1%(1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疲劳、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腹泻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安罗替尼可减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减少安罗替尼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PC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PC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盐酸埃克替尼联合化疗与埃克替尼单药治疗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19外显子缺失或21外显子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接受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的36例患者作为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以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对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中19外显子缺失患者19例,21外显子突变患者17例;单药治疗组中19外显子缺失患者29例,21外显子突变患者13例。结果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为75.0%,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疾病控制率为97.2%,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为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0)。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2.4个月,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为8.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23.3个月,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为18.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19外显子缺失患者,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PFS为14.4个月,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为9.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OS为24.9个月,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OS为19.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对于21外显子突变患者,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及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PFS分别为10.4、7.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OS分别为21.8、18.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大多可耐受。结论与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比较,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19外显子缺失的患者。虽然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多于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但整体可耐受。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可作为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鳞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研究组行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对照组行PD-1抑制剂一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事件(恶心呕吐、咯血、高脂血症、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乏力、食欲下降、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为5.4、10.6个月,均明显长于对照组(4.2、8.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ORR、DCR为33.33%、7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1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氟尿嘧啶腹腔化疗联合安罗替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采用氟尿嘧啶腹腔化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采用氟尿嘧啶腹腔化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STS)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5至10月,应用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STS 27例。其中,平滑肌肉瘤1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3例,滑膜肉瘤3例,其他类型STS 10例。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14例,二、三线治疗13例。化疗方案以蒽环类药物和异环磷酰胺为主,其他药物包括达卡巴嗪、吉西他滨、替莫唑胺、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和紫杉醇等。每治疗2个周期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27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9例,疾病稳定(SD)10例,疾病进展(PD) 8例,总体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为33.3%(9/27),疾病控制率(DCR)为70.4%(19/27)。常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高血压和口腔黏膜炎;1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STS的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 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72例H 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化疗药物使用情况、近期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指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6例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4例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失访进行剔除.采用区组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2例,对照组6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对一线化疗失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影响.[方法]80例一线化疗失败的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复方苦参注射液+多西他赛)与对照组(多西他赛),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并随访统计两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5.00%(10/25)和62.50%(2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0%(4/40)和37.50%(15、4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OS、PFS分别为13.50个月、9.00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0.20个月、7.40个月,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能明显降低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延长OS、PFS,且不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线单药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PD)-1/PD-L1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单用培美曲塞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培美曲塞与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联用治疗。比较2组患者化疗4个周期疗效;化疗前与化疗4个周期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及化疗期间毒副作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化疗4个周期总有效率(63.41%)高于对照组(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2组患者KPS评分、血清CA125、CEA水平、CD3+、CD4+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85.46±3.87)分高于对照组(78.29±3.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和CEA水平分别为(32.54±4.60)U/mL、(14.35±3.76)ng/mL,低于对照组[(45.12±5.76)U/mL、(23.12±3.2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CD3+、CD4+和CD4+/CD8+分别为(56.57±3.08)%、(35.48±2.16)%、(1.42±0.19),高于对照组[(48.72±3.25)%、(29.39±2.45)%和(0.8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SCLC患者化疗4个周期后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与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联用对晚期NSCLC患者近期疗效良好,且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免疫功能,降低CA125和CEA水平,毒副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改良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术后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磷酸酶(BAP)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置换术入路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30 mL ,加至0.9% NaCl溶液10 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使用1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10万U ,加至0.9% NaCl溶液50 mL ,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使用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7%(36/38)比57.9%(22/38),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86±26) ng/L、白细胞介素(IL)-6(26±8) ng/L、IL-8(26±13) ng/L、C-反应蛋白(CRP)(26±3) mg/L、降钙素原(PCT )(0.83±0.23)μg/L、内毒素(2.2±0.9)μg/L等指标以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Ⅱ评分)(15±5)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119±24) ng /L、(60±7) ng /L、(50±12) ng /L、(78±7) mg /L、(2.84±1.18)μg/L、(3.9±1.0)μg/L、(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机械通气时间(11±4)d、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13±3)d等也较对照组患者(14±3)d、(18±4)d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可有效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保护患者的脏器功能,降低患者的APACH-Ⅱ评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54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腔镜组,同期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35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传统组。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和术后24 h炎性应激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腔镜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8.5±3.2) min、(7.5±2.6) mL、(0.6±0.2) cm、(13.6±3.6)h、(3.7±1.0)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3.7±4.6) min、(28.5±8.5) mL、(5.1±1.0) cm、(19.6±6.2) h、(5.6±1.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8 h,腔镜组患儿的VAS评分分别为(2.10±0.61)、(2.67±0.81)、(2.50±0.69)、(1.77±0.56)、(1.46±0.48)分,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患儿[(2.78±0.84)、(3.28±0.95)、(3.40±0.86)、(3.11±0.74)、(2.50±0.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腔镜组与传统组患儿的血清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腔镜组患儿的CRP、IL-6、TNF-α水平分别为(5.58±1.80) mg/L、(66.74±15.28) ng/mL、(28.67±8.78) 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30±3.17) mg/L、(87.50±18.40) ng/mL、(40.25±12.00)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腔镜组患儿的手术并发症率(1.85%)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学科模式下新辅助放化疗联合高压氧序贯治疗对直肠癌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于廊坊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与新辅助放化疗,同时结合高压氧...  相似文献   

18.
何一文  乔田奎 《临床荟萃》2021,36(3):220-224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腺癌患者186例,均采用一代EGFR-TKIs治疗,分析治疗前CEA、CA125、CYFRA21-1水平与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 186例接受EGFR-TKIs治疗的肺腺癌患者治疗后中位PFS与OS为8.8个月、22.9个月。CEA水平升高的肺腺癌患者中位PFS、OS(13.2个月,26.7个月)优于CEA水平正常患者(8.1个月,12.8个月),CA125水平升高患者中位PFS、OS(13.5个月,26.8个月)优于CA125水平正常患者(8.2个月,12.4个月),CYFRA21-1水平正常患者中位PFS、OS(12.8个月,25.8个月)优于CYFRA21-1水平升高患者(8.3个月,13.5个月)(P<0.05)。结论 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CEA、CA125水平升高及CYFRA21-1水平正常是评价EGFR-TKIs疗效的正性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食管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分泌及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间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的观察组、直接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对照组,每组各25例。确诊时及手术前,测定2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鳞状细胞癌癌抗原(SCC-Ag)、肿瘤相关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含量;手术后,测定2组患者食管癌病灶内癌基因[DACH1基因、食管癌相关基因4(ECRG4)、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连环蛋白(β-catenin)、Notch1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确诊时,2组间血清CEA、CA19-9、SCC-Ag、CYFRA21-1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观察组血清中CEA、CA19-9、SCC-Ag、CYFRA21-1的含量分别为(8.58±1.03)μg/L、(31.75±5.57)U/mL、(0.72±0.09)μg/L、(2.88±0.42)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18.91±2.44)μg/L、(98.88±11.83)U/mL、(1.38±0.15)μg/L、(4.05±0.6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食管癌病灶内DACH1基因、ECRG4、RASSF1A、PTEN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0.97±0.14、1.03±0.16、1.01±0.16、0.96±0.09,明显高于对照组(0.57±0.08、0.44±0.07、0.61±0.08、0.66±0.08),CCND1、VEGF、β-catenin、Notch1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0.62±0.08、0.53±0.07、0.65±0.08、0.58±0.07,明显低于对照组(1.06±0.18、1.01±0.14、1.02±0.17、0.9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用于进展期食管癌患者能减少肿瘤标志物的分泌、调节癌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