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 :观察 0 .375 %罗哌卡因加 1%利多卡因混合液高位硬膜外麻醉行乳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耐受性和不良反应 ,并与单纯 0 .375 %罗哌卡因作比较。方法 :选择 ASA ~ 级择期乳癌根治术患者 4 0例行 T3~ 4 间隙穿刺后分别予 0 .375 %罗哌卡因加 1%利多卡因混合液 ( 组 ,n=2 0 ) ,单纯 0 .375 %罗哌卡因 ( 组 ,n=2 0 ) ,观察显效时间 ,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术中对呼吸的影响。结果 :显效时间 组快于 组 ,麻醉平面 组宽于 组 2~ 3个节段 ,运动神经阻滞程度 组 < 组。结论 :0 .375 %罗哌卡因加 1%利多卡因混合液更适用于乳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2.
我院近两年来 ,于 80例急腹症手术应用了控制性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 (CCEG)方式 ,明显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质量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80例急腹症患者 ,年龄 14~ 90岁 ,体重 33~ 80kg。其中 6 7例 (83.8% )按ASA分级属Ⅲ级以上病例。年龄跨度大 ,且高龄偏多。二、方法 术前常规用药 ,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 (T7~T10 ) ,给 2 %利多卡因 2~ 3ml后 ,无全脊麻醉症状后才给予适量硬膜外用药 (如病情不允许 ,可暂时不给药 )。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 ;静脉滴注1%普鲁卡因或 0 .1%氯胺酮 ,根据病情加芬太尼、哌替…  相似文献   

3.
对 60例硬膜外阻滞下乳癌根治术中加用术侧肌间沟臂丛阻滞 ,观察复合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Vt、VE、SpO2 麻醉前与硬麻后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Vf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臂丛阻滞前后Vt、Vf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认为硬膜外阻滞辅助单侧肌间沟臂丛应用于乳癌根治术 ,效果满意 ,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 ,我院对于乳癌简化根治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效果良好。现将 1985~ 1998年之间进行的 10 8例乳癌简化根治术麻醉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 8例均为女性 ,年龄 34~ 5 6岁 ,术前常规检查基本无异常 ,1例有冠心病、高心病 ,心电图示心肌缺血。1.2 方法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部分加用阿托品 0 .5 m g肌注。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穿刺点 T4~ 5或 T3~ 4向头部置管 3~ 5 cm。试验量为 1.5 %利多卡因 5 ml或3ml,麻醉维持仍用 1.5 %利多卡因。术中全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手术时间平均 1小…  相似文献   

5.
乳癌根治术范围广,创伤大,且病人绝大多数是中老年妇女,术前常伴有重要器官功能减退,体质弱,代偿能力下降,精神紧张等。故麻醉应选择对病人生理机能影响小,安全性大,麻醉效果确切的麻醉方法。自1992年以来,本科对165例乳癌根治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并臂丛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不但减少了行全身麻醉的复杂操作,而且避免了全身麻醉后的并发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5例乳癌患者均为本院1995~1999年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163例,年龄34~68岁。单侧146例(左侧59例,右侧87例),双侧19例。均经本院病理科和包头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确诊为乳癌。 1.2 麻醉方法 硬膜外麻醉选择胸4~5椎间隙穿刺,采用正中直入法132例,侧入法31例。臂丛阻滞麻醉采用肌间沟(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沟)阻滞法。9例改用侧入法后又发生困难时,则在脊柱的另一侧旁开1~1.5cm进针,均取得成功。麻醉药用2%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2%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常用量5~8ml/次,0.5%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阻滞麻醉,常用量15~20ml/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高位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 0 .2 5 %罗哌卡因组 (R组 )和 1%利多卡因 0 .1%的卡因 (L组 )。均选择T2~ 3或T3~ 4 行一点硬膜外穿刺 ,先注入 5ml试验量 ,5min后无异常R组注入 2 0~ 2 5ml,L组注入 10~ 15ml,测定阻滞平面 ,麻醉平面满意后开始手术。监测指标包括HR、SP、DP、MAP、ECG、SpO2 、感觉阻滞平面、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质量评定和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ASA分级、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差异。感觉阻滞平面范围、脊神经阻滞节段数有明显差异。麻醉起效时间R组明显慢于L组。结论 :罗哌卡因高位硬膜外阻滞能完全满足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判断椎管内神经阻滞平面的方法通常为针刺法。有报道说通过触摸皮肤磨擦阻力改变来判断椎管内神经阻滞平面的方法 ,我们做了临床验证。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以 5 1例硬膜外阻滞下行腹部手术的成年患者为对象 ,男 2 0例 ,女 31例 ,年龄 2 1~ 6 6岁。1.2 观察方法 :麻醉前用药为肌注安定 1 0mg,阿托品 0 .5mg或东莨菪碱 0 .3mg。硬膜外阻滞穿刺点 :胆囊手术 1 7例取T9~ 10 ;阑尾手术 2 1例取T12 ~L1;腹股沟疝、剖宫产手术 1 3例取L1~ 2 ,均向上置管 3cm。硬膜外注入试验量 2 %利多卡因5ml,1 0min后测定 ,…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部手术时有报道 ,且众说不一。我们对 2 0 0例妇科手术病人采用小剂量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阻滞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妇科手术病人 2 0 0例 ,年龄 15~ 70岁 ,ASA分级Ⅰ~Ⅱ级。包括子宫肌瘤 12 8例 ,卵巢囊肿 4 8例 ,宫外孕 16例 ,子宫脱垂 8例。1 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苯巴比妥 0 1g、阿托品0 5mg肌注 ,取L2~ 3或L1~ 2 间隙穿刺 ,向上置管 ,用1 6 %利多卡因与 0 15%布比卡因混合液做硬膜外阻滞。当平面上界达T6 ~T8且麻醉效果确切时 ,静脉滴注哌替啶 1mg/k…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阻滞麻醉常用。近年来作者对经腹盆腔等手术采用硬膜外阻滞一点穿刺法 ,即单次和连续硬膜外阻滞并用法 ,阻滞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95例中 ,女 15 0例 ,男 45例。年龄 30~ 75岁 ,≥ 6 0岁 45例。包括手术子宫次全或全切除术 130例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40例 ,直肠癌根治术 2 5例。1.2 阻滞方法 硬膜外穿刺部位皆用腰 2~ 3间隙 ,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先使硬膜外穿刺针斜面对向骶部 ,抽吸检查无血液或脑脊液回流 ,可注入试验剂量 1%利多卡因 0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无禁忌症含 1∶2 0万肾上腺素 ) 3~…  相似文献   

10.
我院 1999年 4月 ,对 1例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的患者 ,术中发生心搏骤停进行了及时抢救 ,复苏良好 ,现报道如下。1 病例  患者 ,女性 ,44岁 ,因子宫肌瘤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患者一般情况尚可 ,术前检查心电图正常 ,术前用药肌注安定 10mg,阿托品 0 .5mg。于L2~ 3 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 ,向头方置管 3.0cm ,置管时稍感不畅 ,回抽无脑脊液。注入 1.5 %利多卡因 5ml,阻滞平面为T10 ~L1,10min后再经导管注入 1.5 %利多卡因 13ml,阻滞平面为T6~S3 ,开始手术后麻醉效果好 ,间隙30min后 ,又注入 1.0 %利多卡因加 0 …  相似文献   

11.
我科从 1999年 9月至今共收治乳腺癌患者 60例 ,均实行了乳癌根治术 ,现将麻醉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乳癌根治患者 60例 ,年龄 2 5~ 5 9岁 ,ASAⅠ~Ⅱ级。1 2 方法 :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 0 5mg和苯巴比妥钠0 1g ,T4~ 5椎间隙穿刺头向置管 ,局麻药用 0 375 %的布比卡因 ,阻滞平面控制在T1~T8范围。术中患者疼痛不适时缓慢静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 0 5mg/kg ,必要时追加 ,如出现精神症状 ,则以异丙酚 1 2mg/kg辅助 ,连续监测术中患者SP、HR和SPO2 。2 结果静注氯胺酮后 ,患者意识均消失 ,…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阻滞麻醉为我国常用的麻醉方法 ,以腹部手术应用最广泛。近年来我们对胆道手术不同麻醉方法进行比较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组病例系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择期手术共 6 0例 ,男 38例 ,女 2 2例。年龄 2 0~ 80岁 ,体重 5 9 8±15 5kg ,ASA分级Ⅰ~Ⅱ级 ,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及普鲁卡因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 (简称静吸组 ) ,每组 30例。1 2 麻醉方法 :硬膜外组 :术前 30分安定 10mg、阿托品0 5mg常规肌注 ,穿刺点T8~T10 ,向头端置管 3~ 4cm ,1 6 %利多卡因和 …  相似文献   

13.
0.4%与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行乳腺癌根治术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文玉  黄宁  康华 《黑龙江医学》2002,26(9):678-678
乳腺癌根治术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不全或呼吸抑制为其主要并发症 ,随着局麻药罗哌卡因在临床的应用 ,我们对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比较 0 .4%与 0 .5 %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目的在于找到既能满足上胸、颈部手术镇痛 ,又不抑制呼吸的适合剂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乳腺癌根治术病人 6 0例。ASA分级 :Ⅰ~Ⅱ级。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30例 ,选T2 ,3 或T3 ,4 硬膜外穿刺 ,向头侧置管 ,留管 4cm。先注射试验量 1.33%利多卡因 4ml测得麻醉范围 ,证实在硬膜外腔后 ,Ⅰ组注射 0 .4%罗哌卡因15ml,Ⅱ组注射 0 .5 %罗哌卡因 12…  相似文献   

14.
本院于 1994~ 1998年 ,对ASAⅠ~Ⅱ级择期手术 98例应用亚分离量氯胺酮、安定辅助硬膜外阻滞麻醉 ,有效 ,安全 ,方便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8例中 ,男 52例 ,女 4 6例 ,年龄 8~ 70岁。均为T8~L5段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种类均为腹腔、盆腔手术。手术时间最短 39min ,最长8h 36min ,平均 2h 2 5min。1 2 方法 术前用药 :鲁米那 0 1mg、阿托品 0 5mg(儿童鲁米那 50mg、阿托品 0 3mg)。硬膜外用药 :2 %利多卡因内含 1∶2 0万浓度的肾上腺素 ,阻滞范围 7 5± 1 5个节段 ,阻滞范围确定 ,完善…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选择老年人上腹部手术病人 4 0例 ,年龄 61~ 82岁 ,ASAⅠ~Ⅲ级 ,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随机分为A、B两组各 2 0例 ,A组单纯给予气管插管全麻 ,B组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病人入室后均用芬兰Detex -Ohmeda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心电图 (ECG)、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B组病人在全麻前先行T8、9硬膜外麻醉 ,头向置管 3 .5cm ,阻滞药为 1%利多卡因和 0 .3 75 %的布比卡因混合液 ,间断给药 10~ 15ml,阻滞平面为T4~T12 。气管插管全麻以芬太尼 2 μg/kg、…  相似文献   

16.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CSE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麻醉方法 ,它兼有腰麻起效迅速、阻滞完善和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不受时间限制、术后可硬膜外镇痛等优点。我院自1999年 6月至今在联合麻醉下施行盆腔手术 2 3例 ,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择期手术 2 3例 ,ASAⅠ~Ⅱ级 ,男 3例 ,女 2 0例 ,年龄 2 3~ 6 2岁 ,平均 46 .2± 7.3岁。其中 ,子宫切除术16例 ,卵巢肿瘤摘除术 3例 ,直肠癌根治术 4例。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阿托品 0 .5mg。进入手术室后侧卧位均取L2、3 椎体间…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 2 0 0 0年 5月 ,在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TVP) 5 0例 ,现就麻醉中血糖、电解质变化等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择期TVP手术 5 0例 ,年龄 5 8~ 92岁 ,平均 72 .3岁 ,ASA分级Ⅰ~Ⅲ级 ,术前合并高血压 3 6例 ,冠心病 3 4例 ,老慢支、肺气肿 1 5例 ,ECG变化 :ST -T变化 2 7例 ,右束支传导阻滞 1 2例 ,房颤 2例 ,窦缓 3例。所有患者血糖控制在 7~ 8mmol/L以下。麻醉 麻醉前 3 0分钟 ,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 ,阿托品 0 .5mg,L2~ 3硬膜外间隙穿刺 ,1 %利多卡因 +0 .1 5 …  相似文献   

18.
有研究证实咪唑安定 (MIZ)鞘内或硬膜外注射 ,具有明显的节段性镇痛作用。我们从硬膜外腔注入MIZ ,探讨其镇痛作用及术后的不良反应。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 ,年龄 2 2~ 6 5岁 ,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的行腹部和下肢手术患者 80例 ,依手术麻醉需要 ,确定相应的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给 1 6 %利多卡因和 0 2 %丁卡因 4~ 5ml作试验剂量。 5分钟后追加 7~ 10ml,然后酌情间断给初量 1/ 2~ 2 / 3容量的上述混合液 ,以维持术中满意的麻醉效果。1 2 方法 :80例患者分成 4组 ,每组 2 0例 ,将不同药物用 0 …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1 ,2〕,咪唑安定 (又名咪达唑仑 )能明显增强局麻药硬膜外腔的镇痛效果。作者用国产咪唑安定联合布比卡因应用于上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 (PCEA)。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 ,男 2 5例、女15例 ,年龄 45~ 6 5岁 ;胃大部分切除术 34例 ,胆囊切除术 6例。随机分为2组 ,每组 2 0例。1.2 麻醉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前 30分钟肌注阿托品 0 .5mg ,苯巴比妥钠0 .1g。入室后先行硬膜外穿刺 ,取胸 8~胸 10 (T8~T1 0 )椎间隙 ,头向置管…  相似文献   

20.
氯胺酮阈下剂量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 ,手术开始时麻醉效果常不太满意 ,我院在剖宫产手术开始前用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0 0例单胎、足月妊娠、母婴健康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 ,ASAⅠ~Ⅱ级 ,年龄 2 2~ 38岁 ,体重 4 6~78kg ,随机分为二组 ,即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5 0例。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和阿托品 0 .5mg。1.2 麻醉方法 选择穿刺L1~ 2 ,向头端置管 3cm ,二次向硬膜外注 2 %利多卡因共 10~ 15ml,使阻滞平面控制于T6~ 8,观察组于切皮前 2min静推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