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佘靖 《北京中医》1993,(6):8-10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由于时间、地点不同,或由于病情发展,病机变化,以致正邪双方盛衰差异,出现了不同的证候而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证候而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它们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两种治则,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一直作为最基本的治疗原则被广泛应用。这两条治则哲理性强,充满了辩证法,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正确地理解运用它,对于从理论上把握中医治疗思想,灵活地选用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有重  相似文献   

2.
异病同治的基础在于"证同治亦同",证候是人体在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反映,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功能性失声症与不明原因呕吐虽病情表现迥异,仔细辨证审因,仍可找出其共同病机为肝郁气滞、气机不畅,以"异病同治"作为指导,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3.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法则。"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在于辨证论治。"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因多种外界或内在因素引起,经治疗1个月以上,愈合进展缓慢或仍未愈合的创面,多种疾病的过程中皆可出现"慢性难愈合创面",主要包括创伤性溃疡、糖尿病溃疡、下肢静脉性溃疡、压迫性溃疡,亦包括消化性溃疡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等,中医同属"溃疡"的范畴。虽发病机制复杂,其辨证总属"气虚毒损证"。故文章以"异病同治"为指导,系统论述"慢性难愈合创面"病因证治,从而为中医药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证",也就是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就可以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异病同治"的思想最初体现在《黄帝内经》的论述中,最终真正确立于《伤寒杂病论》[1-2]。"异病同治"是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中的特色之一。中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是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中医治疗疾病主要不是着眼于疾病本身,而是着眼于疾病的"证",不管是什么疾病,只要在其发  相似文献   

5.
卵巢早衰是妇科临床上的疑难病症,中医药治疗相对有其优势和发展前景。张玉珍教授认为卵巢早衰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肝郁血瘀",自拟经验方"滋癸益经汤",临床应用取得一定疗效。在继承张教授治疗经验基础上,笔者引入久病入络的治疗思路,认为胞络瘀阻是卵巢早衰病理基础,选用虫类通络药,另辟蹊径,自创新方"滋癸益经通络汤",将卵巢早衰与络病理论结合运用于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防治心、肺、肝、肾等器官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络病学说,器官纤维化共同的病机为"络虚邪瘀",在"异病同治"理论的指导下,以"补络虚、通络瘀"为治疗原则,运用"辛味通络""虫类通络"等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器官纤维化有良好疗效,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汉代医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载"猪肤汤",但未明确指出其中"猪肤"究为何物及制备方法,对于"猪肤",后世医家众说纷纭,对其进行讨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伤寒论》中"猪肤汤"方义,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参苓白术散在恶性肿瘤不同疾病中的应用,体现了"异病同治"的中医特色,说明了益气健脾法是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方法,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正>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病机,就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但是,只坚持异病同治的原则,有时未必能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异病见到同证,不仅仅是一个单纯而简单的概念,应当具有基础证、复杂证、理论证、笼统证等多重涵义。基础证实际上是临床各科疾病常见辨证类型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疾病辨证的基本规律。每一种疾病的辨证  相似文献   

10.
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对不同的疾病,若其发病机理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其中的病本为中医之"病",而对于现代医学中一些消化系统疾病,若临床符合"肝失疏泄"及"胃失和降"的证候特点,皆可予以"疏肝和胃法"治疗,本文一方面旨在说明此法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另一方面也从理论上发展传统中医的异"病"同治思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和分析"酉时养肾"之理,推广其临床应用于肾养生,提高中医肾养生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医肾养生健康服务能力。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5月—2014年4月我院门诊慢性肾脏病患者资料13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常规给药"方法,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和"酉时给药"方法,观察1~4周治疗结果,归纳、总结疗效。结果对照组疗效为88.99%,治疗组疗效为91.55%,治疗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的医疗模式在其基础治疗同时,优选联合"时辰生物学"——"时间医学"模式,顺应中医学"四时养生",循"日十二时经旺"之律,验证和研究"酉时养肾"之理,是提高肾养生质量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理论的经典应用之一,对病机大致相同的不同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脾是人体内重要脏腑之一,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体主运化,主统血,脾失健运,功能失常是多种疾病的病理基础。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脾虚运化功能失常是导致血脂异常的关键病机,同时发现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密切,基于"异病同治"探讨"从脾论治"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浅谈腧穴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穴性"是腧穴性质的简称,是指腧穴因其所在部位、经脉属性以及影响因素不同而显现的穴位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反映在治疗作用方面的特异性.腧穴具有"穴性",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腧穴可在特定病证中,因病证的性质针刺手法不同而表现出寒热虚实的不同性质;调节和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对于正确处方选穴、有效发挥腧穴治疗作用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名老中医张玉芬教授——全国第三批、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自创的"核异消粉剂"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探讨总结。方法分析宫颈HPV感染的病因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宫颈HPV分型与病变关系;总结张玉芬名老中医对宫颈HPV感染的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探讨和剖析中药核异消治疗宫颈HPV感染的理论基础及张老学术思想在"核异消粉剂"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证中的运用;对"核异消粉剂"方药组成及功效进行分析;从240例临床研究对象中筛选一例验案举证。结果名老中医张玉芬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经验:认为宫颈HPV感染的基本病因病机主要是外邪侵袭,正虚邪实,邪实为主;基于感染以局部病变为显著特征的特点,治疗施以外治驱邪泻实为主,同时调养充沛正气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确立了"清热祛湿解毒,活血化瘀通络"的基本治则;提出了中医治疗不仅需要病证结合,更需要积极调动人体正气以抵御外邪,标本兼顾,如此,临床方能取得良好疗效。"核异消粉剂"是由莪术、木贼草、冰片、半枝莲等组成,采用中药外治法治疗宫颈HPV感染,使药物直达病所,不仅提高了中药成分的吸收率以确保疗效,同时又可固护正气,驱邪而不伤正,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简、验、廉、效"的特点,是真正的造福于民。结论 "核异消粉剂"治疗宫颈HPV感染疗效肯定,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之一,体现了中医辨病、辨证的特色。升降散出自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用于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临床上遵其意、守其方,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列举升降散治疗肺炎、口角白斑、三叉神经痛的病案,阐述升降散加味在异病同治中的作用,总结经验,并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学的一大特色。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运用补中益气汤辨证治疗便秘、崩漏、咳嗽等不同疾病,获得满意疗效。再次证明了不同疾病只要病机相同即可采用相同的治法。因此临床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掌握并灵活运用异病同治的方法,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同证异治"被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其理论雏形源于《伤寒杂病论》,并存在客观的形成因素。中医"证"是病因、病性、病位及病势等的综合体现,这种概念的宏观性使其具有可进一步细化区分的基础。而中医治疗方法又具有多样性,所用方药成分复杂且作用靶点较多。有鉴于此,针对相同证候就可出现不同的具体治法或方药。而基于这种"同证异治"的"方证对应"通常表现出一证多方的特点。该一证多方并非"证"与"方"之间的随意搭配,而是将"同证"具细化、客观化,寻找不同疾病、不同个体出现的症状、体征及理化指标等细微差异,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它体现了"病机结合病理,药性结合药理"的诊疗模式。临证时辨识这种证同而治异的本质在于病证的微观病理改变或变化趋势不同,故而表现出同证异症、同证异势、同证异病及同证异质等临床特点。因此,通过丰富中医"证"的内涵,明确与证候相应的客观病理及动态演变,"证"和"方"之间的对应关系更趋精确。仔细辨析相同证候显现出的不同表征、演变趋势及预后,能以个体化和动态性的视角处方施治,从而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戴德英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妇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潜心于妇科疾病的研究,其学术思想自成体系,她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使用活血化瘀法和补肾调肝法治疗妇科疾病。根据辨证与辨病施治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病因病机为"瘀热互结",并创立清热活血化瘀止痛之红藤方,经过30多年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在治疗内异症引发的痛经方面取得很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0%以上。戴师认为"不通则痛"是妇科痛证的基本病机,"通则不痛"是治疗妇科痛证的基本原则。以红藤方加减治疗瘀热互结型妇科痛证,异病同治,同样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一种极其复杂而疑难的病症,由于发生异位的部位不同其临床体征不同。如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瘤、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直肠窝结节,腹膜内异结节等。同时也表现出多种临床症状:如周期样腰痛、性交痛、肛门坠痛,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笔者采用"内异消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补肾活血法是1978年由张大宁教授在国内首先提出,是一种中医临床治疗大法。张教授在总结肾病、老年病的实验统计结果时,发现绝大多数慢性病及老年病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肾虚与血瘀",符合古人"久病及肾、久病多瘀"的观点。实际上也构成多种慢性病、老年病及人体衰老的基础。为此,张大宁教授提出了"补肾活血法"。该法是针对疾病的非特异性治疗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的异病同治范畴。补肾活血法是补肾法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