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假体松动的现象较常见,了解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因素对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总结近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认识人工全髋关节的稳定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1/2010-12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人工关节,置换,稳定性".检索文献量总计9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结果与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力学因素,其次是生物学因素,它们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骨质破坏.其过程还与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针对引起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关节材料、安放角度、抑制磨损颗粒移动、促进成骨及抑制骨吸收等方面来防治.  相似文献   

2.
于强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153-155
目的:从机械力学因素及生物学因素两大方面分析假体松动的发病机制,并提出预防措施。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BSCO1999-01/2005-10相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文献,检索词“Total hip arthplasty;prothetic appliance loosenes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1999-01/2005-10相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松动”,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方面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②临床研究文献。排除标准: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其他并发症。②术后感染导致的假体松动。③重复研究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文献,纳入2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 资料综合: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影响人工关节长期稳定性、减少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故对其发生机制及预防进行综述性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机制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磨损颗粒,其次是力学因素,它们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人工髋关节术后假体部件的松动。其过程还与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针对引起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可以从关节材料、抑制磨损颗粒移动、促进成骨及抑制骨吸收等方面来防治。结论:在临床治疗上,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各种因素.对其进行预防,可望减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因素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近些年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不同方面最新进展进行汇总、探讨,进一步认识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1/2008-12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人工关节;置换;无菌性松动".纳入标准:①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诊断标准、生物及机械因素.②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治疗、预防.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丰要原因是磨损颗粒,其次是力学因素,它们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其过程还与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针对引起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可以从关节材料、抑制磨损颗粒移动、促进成骨及抑制骨吸收等方面来防治.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随着各学科的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将逐步被彻底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机械力学因素及生物学因素两大方面分析假体松动的发病机制,并提出预防措施。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BSCO1999-01/2005-10相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文献,检索词“Totalhiparthplasty;protheticapplianceloosenes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1999-01/2005-10相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松动”,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方面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②临床研究文献。排除标准: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其他并发症。②术后感染导致的假体松动。③重复研究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文献,纳入2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影响人工关节长期稳定性、减少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故对其发生机制及预防进行综述性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机制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磨损颗粒,其次是力学因素,它们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人工髋关节术后假体部件的松动。其过程还与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针对引起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可以从关节材料、抑制磨损颗粒移动、促进成骨及抑制骨吸收等方面来防治。结论:在临床治疗上,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各种因素,对其进行预防,可望减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临床表明,全髋关节重建涉及假体、骨水泥和股骨整体的应力分布,针对减少各个组件的应力以减少置换关节失效风险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目的:对髋关节置换后各组件应力分布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EI Village和ELSEVER数据库中2001-01/2011-01关于髋关节置换和股骨柄应力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股骨柄,应力,全髋关节置换"或"stem,prosthesis,stress,Total Hip Replacemen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入选34篇文献和2本书籍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固定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髋关节置换后各组件应力非均匀传递而引起的界面剪滞效应,并将最终导致界面松动失效。研究股骨-柄松动原因和增强股骨-柄界面的自锁能力,应是提高人工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延长置换后髋关节寿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背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尽可能保持了髋关节原有的力学性能,置换后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好,且无明显的年龄限制。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假体在髋关节运动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以及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的材料与方法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8-01/2011-10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髋关节的文献,英文检索词"hip joint injury,artificial hip joint,hip replacement,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中文检索词"髋关节损伤,人工髋关节,人工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1篇。结果与结论:严重髋关节运动损伤应行人工髋关节置换,以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甚至一定程度的运动能力。目前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的关键因素在于假体材料,假体材料主要有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新一代骨水泥等,各自具有一定优点与缺点,由于随访时间和临床观察周期较长,各种材料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计算机模拟髋关节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成为研究的热点,将运动生物力学与材料科学结合,对新材料的研发与检验是制造满足组织工程学人工髋关节假体的要求,达到修复和重建目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正确选择与宿主相容性良好的假体是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因素,与置换后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研究进展,分析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与界面力学对假体植入后生物相容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0-01/2011-12有关髋关节假体材料及人工髋关节置换先关的研究,关键词为"髋关节、假体、置换、生物力学"。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4篇文献进行评价。全髋关节置换后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与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假体受力可以分解为正应力和剪切应力两部分,正应力有益于假体的固定和力的传递,而剪切力会导致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质及骨量的变化,假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材料磨损及假体周围感染是髋关节置换后影响中远期效果的常见并发症。目前还缺乏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力学相容性好的理想假体,人工髋关节设计、制造工艺、假体材料的耐磨性与界面应力等生物力学性能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宿主。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患者的不断增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及复杂性随之增加。 目的:回顾有关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探讨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Vancouver分型和治疗方案。 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 数据库、FMJS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1994年9月至2012年6月收录的有关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索词为"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和"total hip arthroplasty,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排除报道时间较早的研究或重复研究。 结果与结论:随着全髋关节置换人数的增加,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正在增加。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创伤、固定方式、假体松动、翻修、骨溶解、置换前疾病、骨质疏松、假体类型和置换技术等。熟悉及理解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对其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Vancouver分型涉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位置及稳定性、假体松动情况、股骨近端骨量等,是临床上常用的分型方法。临床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是否有假体松及骨缺损等采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工关节假体植入后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对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很多,但其确切机制仍不甚明确。目的:综述人工关节假体植入后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6/2011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artificial prosthesis,aseptic loosening"或"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77篇文献,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篇。结果与结论:无菌性松动已成为人工关节置换后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翻修病例回顾性分析的统计显示,无菌性松动位于翻修原因第1位。关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机制主要分为机械机制、生物机制及其他机制,它们的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植入方式及假体材料的不断改进,无菌性松动将最终被最小化,使假体使用寿命更长久。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已被广泛开展,假体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后的常见并发症,亦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假体松动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发展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方法: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磨损颗粒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角度分析与假体松动的相关性,并对中国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2年至2011年收录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的无菌性松动与关节磨损颗粒、细胞因子、生物力学、患者自身因素、术中操作和术后指导等相关因素有关.CNKI数据库2002年至2011年共收录66篇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研究相关的文献,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共收录891篇相关文献,文献数量均处于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国内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被引频次等方面与国外有较大差距.《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美国卷》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研究的核心杂志.了解导致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可以更好指导临床医生预防假体松动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张汉庆  甘宁  陈选宁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225-227,228
目的:人工髋关节研究一直是近年热点.自运用以来在临床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自身材料和技术问题使远期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就人工髋关节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6-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otal hip replacements.surgical robot,tissue engineering.virtual endosco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人工髋关节,材料.仿真内镜.手术机器人.组织工程学”,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人工髋关节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9篇相关文献.2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7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蕈复:符合纳入标准的22篇文献中,5篇涉及人工关节材料对假体松动和致癌性的影响.2篇涉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使人工关节手术微创化,1篇涉及机器人引入人工关节手术,3篇涉及定制和特制人工关节的发展.9篇涉及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可能性,2篇涉及组织工程技术与人工关节的结合。 资料综合:现代人工髋关节研究探索新的耐磨损假体.减少骨溶解、骨吸收所致的假体松动。根据病情的需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进行特殊设计和制作.解决假体周围骨折及肿瘤保肢手术的要求。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使人工关节手术微创化.术后患者恢复快。通过开发具有中国本土化的手术机器人.提高人工髋关节手术的成功率。运用仿真关节镜.能够准确了解关节内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情况.并将其量化,可以选择最为合适可靠的假体.增加精确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人工髋关节研究一直是近年热点,自运用以来在临床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自身材料和技术问题使远期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就人工髋关节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6-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otalhipreplacements,surgicalrobot,tissueengineering,vir-tualendosco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人工髋关节,材料,仿真内镜,手术机器人,组织工程学”,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人工髋关节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9篇相关文献,2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7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22篇文献中,5篇涉及人工关节材料对假体松动和致癌性的影响,2篇涉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使人工关节手术微创化,1篇涉及机器人引入人工关节手术,3篇涉及定制和特制人工关节的发展,9篇涉及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可能性,2篇涉及组织工程技术与人工关节的结合。资料综合:现代人工髋关节研究探索新的耐磨损假体,减少骨溶解、骨吸收所致的假体松动。根据病情的需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进行特殊设计和制作,解决假体周围骨折及肿瘤保肢手术的要求。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使人工关节手术微创化,术后患者恢复快。通过开发具有中国本土化的手术机器人,提高人工髋关节手术的成功率。运用仿真关节镜,能够准确了解关节内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情况,并将其量化,可以选择最为合适可靠的假体,增加精确性。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缺损能够提高假体骨性结合,使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更加完美。结论:未来十年人工髋关节将向着求稳定、零危害、微创化、机械化、个体化、多样化发展,从而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更加规范、安全和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日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髋关节晚期病变的最佳方案,但置换假体松动一直是置换后棘手的问题,主要与假体的界面应力和假体界面结合强度两方面有关。 目的:总结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的机制。 方法: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SpringerLink等英文数据库1980/2011-12收录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临床病例研究和相关综述,关键词设定为:髋关节、强直畸形、人I: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松动、并发症等,分析人_lr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研究进展及髋关节植入后丰日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簧换前后评什,选择合适型号、准备小同规格的假体对髋关:肖强直畸形疗效仃促进作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骨性强直年轻患者骨增生活跃,新骨可较多地长入假体表面微孔中,因此非骨水泥型假体显示了独特的优势。随着生物型假体设计的进步,尤其具有各种涂层年¨金属微孔表嘶人工全髋关节具有多部化负重和紧密匹配的特点,也使其初期的固定较以往的假体更加可靠。近年来该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胃换后似体的松动以及假体周围关节感染仍困扰着骨科医生和患肯。  相似文献   

14.
姚进 《中国临床康复》2011,(17):3196-3199
背景: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等制作的人工髋关节关节都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产品也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每种材料依然存在各自的优缺点。目的:评价不同材料髋关节假体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9-01/2011-02有关髋关节假体材料的研究,关键词为"髋关节置换"。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18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金属材料在髋关节置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髋关节置换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金属关节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的组合,但金属的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相差甚远,导致应力遮挡效应,容易引起假体的疏松和不稳定;生物惰性陶瓷在活体内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很好的机械强度,而生物活性陶瓷具有骨传导的特点以及与活骨整合的性能;复合材料假体因其可调的弹性模量和足够的力学强度,力学性能接近人体骨骼而逐渐被重视。但目前还缺乏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力学相容性好的理想假体材料。因此,应从改进人工髋关节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材料的耐磨性与力学性能,增强假体与宿主骨的结合性,减少应力遮挡,寻找新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等方面来提高置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背景:体育运动中爆发性用力的跳跃动作容易造成髋关节损伤,髋关节周围的一些部位由于存在未闭合的骨骺而相对薄弱,猝然施加的暴力可以造成大块的撕脱性骨折.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治疗运动性股骨头坏死技术、置换材料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评价修复运动性股骨头损伤中所应用的髋关节置换术的各种生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1-01/2010-12有关生物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肌腱支架的研究文章,中文关键词为"股骨头坏死,生物材料,髋关节置换,并发症";英文关键词为"artificial hip joints,biomaterials,prostheses".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1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分析了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髋关节置换技术的选择、置换材料的性能评价.髋关节置换技术以及置换材料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绝大多数还处于研究阶段.利用陶瓷股骨头假体、金属对金属的假体减少由于高分子聚乙烯磨损颗粒导致的假体松动等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全髋关节置换已经成为晚期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因其适应证范围宽,置换效果好,目前被认为是治疗股骨头坏死中晚期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大部分非典型肺炎患者在康复早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髋关节滑囊炎并逐步发展为股骨头坏死。目的:分析非典型肺炎后遗症股骨头坏死各种病因,并介绍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7年1月至2012年8月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遗症,股骨头坏死,骨缺血,病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全髋置换”或“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 sequela, femoral head necrosis, bone ischemia, etiology, 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 viru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peration treatment, total hip replacemen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初检得到872篇,最终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遗症股骨头坏死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激素剂量大小、使用时间长短、患者对激素敏感程度及使用的方法及患者本身分泌的瘦素及骨降钙素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还与传染性非典型病毒本身的作用有密切关系。由于这些病因导致股骨头坏死,先采用保守治疗减慢股骨头坏死的进程,延迟假体的置换,最终大部分患者还是采用手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遗症股骨头坏死晚期置入假体置换是治疗股骨头坏死最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