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肿瘤骨转移核素骨显像与骨代谢标志物N-MID、β-CTx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骨显像将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和骨转移组,采用Soloway分级将骨转移组病例分为4级,分析N-MID、β-CTx的变化情况。结果:骨转移组β-CTx约为0.42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27 ng/ml(P<0.01);各级骨转移组β-CTx水平分别为:对照组0.24±0.17 ng/ml,1级骨转移组0.31±0.11 ng/ml,2级骨转移组0.56±0.19 ng/ml,3级骨转移组0.81±0.13 ng/ml,4级骨转移组1.10±0.22 ng/ml,β-CTx随骨转移级别增加逐渐升高,仅对照组和1级骨转移组、1级和2级骨转移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转移组N-MID水平约18.70 ng/ml,高于对照组14.31ng/ml,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骨转移级别增加,N-MID水平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β-CTx可以应用于骨转移的辅助诊断和2级以上骨转移程度监测,N-MID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和骨转移程度的监测价值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Graves病患者经131I治疗后,补硒对患者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TPOAb水平为10~ 1300 IU/ml的Graves病患者266例,其中,TPOAB范围在10~60 IU/ml为阴性,TPOAb>60 IU/ml为阳性.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12例)和硒治疗组(154例),对照组经131I治疗后行常规治疗,硒治疗组经131I治疗后行常规治疗及服硒制剂(100μg/次,2次/d),比较两组治疗后6、12个月TPOAb水平及TPOAb阳性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6个月,两组TPOAb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Z=-2.084,P<0.05;硒治疗组:Z=-2.112,P<0.05),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64,P>0.05);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TPOA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38,P>0.05),硒治疗组TPOA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65,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0,P<0.05);两组TPOAb水平阳性率在治疗后6、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对照组:x21=0.720、x22=0.103,P均>0.05;硒治疗组:x21=0.023、x22=0.340,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1=0.001、x22=0.366,P均>0.05).结论 补硒能有效降低经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的血清TPOAb水平,对血清高水平TPOAb的降低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动态增强MRI (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探索X线照射后大鼠股骨骨髓微血管渗透性变化.方法:36只6-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辐射组(n=18)和对照组(n=18),辐射组大鼠接受6.0Gy高能量X线全身照射,对照组大鼠不进行照射处理.分别在X线照射前后各时间点行股骨DCE-MRI灌注成像检查,测量股骨兴趣区微血管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血浆容积分数(V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大鼠股骨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辐射组在辐射前后各时间点DCE-MRI灌注参数Ktrans、Kep、Vp、V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59.097,P<0.01;F=21.349,P<0.01;F=27.059,P<0.01;F=32.061,P<0.01).Ktrans值逐渐增加,在辐射后第7天达到峰值;Vp值逐渐减小;Kep值照射后第4天减小(P<0.01),第7天较第4天增大(P<0.01);Ve值照射后第4天增大(P<0.01),第7天与第4天无明显变化(P>0.05).相应时间节点对照组各渗透性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辐射组大鼠MVD与Ktrans、Kep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36、-0.8055,P值均<0.05)、与Vp呈正相关(r=0.6451,P<0.05)、与Ve值无相关性(r=0.1426,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可评价早期放射性骨髓损伤的微血管渗透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GFR下降对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了解应用NT-proBNP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UCG检查结果分成心功能正常组(43例)和异常组(46例).患者均接受GFR、血浆NT-proBNP和其他心、肾相关指标测定.分析心功能正常时影响血浆NT-proBNP的因素及不同心功能情况下GFR正常(>80 ml/min)和GFR降低(≤80 ml/min)对血浆NT-proBNP影响的差异.用两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心功能正常时GFR(β=-0.361,P<0.05)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β=0.385,P<0.05)较LVEF(β=0.189,P>0.05)和室间隔厚度(β=0.003,P>0.05)等其他指标对血浆NT-proBNP影响更具意义.心功能正常和异常组的血浆NT-proBNP质量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3.18及24.1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9,P<0.01);GFR降低时,心功能正常和异常患者(分别为6例和19例)血浆NT-proBNP质量浓度中位数分别为38.45和44.20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P>0.05).GFR正常的患者心功能正常和异常分别为37和27例,血浆NT-proBNP质量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2.51及20.31 μg/L,均低于GFR降低时相应水平(Z=-2.76,均P<0.05).心功能正常而GFR下降患者,其血浆NT-proBNP与心功能异常而GFR正常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5与20.31 μg/L,Z=-2.18,P>0.05).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NT-proBNP判断心功能异常的严重性时需注意GFR降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骨代谢指标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代谢指标中的骨形成指标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及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蛋白交联N端端肽(NTX)和C端端肽(CTX)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的关系.方法 DTC患者共63例;其中合并骨转移者33例,无骨转移者30例.骨转移程度根据99Tcm-MDP全身骨显像、131I全身显像并结合其他检查综合确定.分别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B-ALP,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PINP,ELISA法检测NTX,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TX水平.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相关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骨代谢指标与DTC骨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与DTC无骨转移组相比,DTC骨转移组的血清B-ALP、NTX和CTX中位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而PINP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C骨转移组的4项指标升高水平与骨转移程度(EOD)均存在明显相关性(rs=0.371~0.558,P均<0.01),其中B-ALP在骨转移0级和Ⅰ级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2).ROC曲线分析显示B-ALP诊断DTC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1.1%和76.7%,高于其他3项指标.结论 B-ALP、NTX和CTX的异常升高与DTC骨转移程度密切相关,其中B-ALP可能具有早期诊断DTC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患者化疗前后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92例作为肺癌骨转移组,均接受唑来膦酸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方案治疗,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单纯肺癌无骨转移患者110例作为肺癌组,检测肺癌骨转移组患者化疗前后和肺癌组血清BALP、PINP、β-CTX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肺癌骨转移组化疗前BALP、PⅠNP、β-CTX、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21-1,CYFRA21-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显著高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骨转移组骨转移数目≤3个的患者BALP、PINP、β-CTX、CYFRA21-1、CEA水平显著低于>3个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骨转移组化疗后BALP、PINP、β-CTX、CYFRA21-1、CAE水平低于化疗前,且化疗有效组低于化疗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P、PINP、β-CTX及肿瘤标志物与肺癌骨转移、骨转移数目有关,且可用于化疗效果评估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定量测量T2弛豫时间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46例无症状青年志愿者行腰椎常规MRI、T2-mapping和DWI检查.由两位医师分别对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并间隔一周2次测量髓核的T2值和ADC值.结果:同一观察者或不同观察者间测量的T2值和ADC值的一致性均较好(ICC=0.86~0.93,P<0.01).髓核T2值及ADC值均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但以T2值相关性更佳(rT2 =-0.70,P<0.01;rADc=-0.60,P<0.01).髓核T2值和ADC值在不同Pfirrmann分级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6和72.3,P<0.01);各级间两两比较,T2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DC值在Pfirrmann Ⅰ级与Ⅱ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值和ADC值鉴别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椎间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2和0.80(P均<0.01);0.69(P<0.01)、0.90(P<0.01)和0.74(P<0.05).结论:T2值和ADC值均能定量评估腰椎间盘退变,二者相互结合能更全面地观察椎间盘早期退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BPH)CT灌注成像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将62例BPH患者作为研究组,按超声分级标准分为BPHⅠ21例,BPHⅡ16例,BPHⅢ 25例.另选3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对两组受检者行前列腺中心层面灌注扫描,得到正常前列腺及各级别BPH组织灌注(PF)图、强化峰值(PEI)图、达峰时间(TTP)图、血容量(BV)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对正常组和研究组各级别BPH组织灌注值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PF值,BPH各级别均>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I值,BPHⅠ组>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 Ⅲ、BPHⅡ均>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值,正常组>BPH各级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V值,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PH组织较正常前列腺呈高血流灌注,但CT灌注不能区分正常前列腺与BPHⅠ级,亦无法对BPH分级.  相似文献   

9.
ADC值与rADC值诊断脑肿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值(rADC)诊断脑肿瘤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9例拟诊脑肿瘤患者除常规序列及增强扫描外加作DWI,并测算肿瘤实质及肿瘤实质对侧镜面正常区的ADC和rADC值.结果 低级胶质瘤42例,高级胶质瘤15例,脑膜瘤12例.3组肿瘤的ADC值及r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DC:F=13.882,P=0.000,rADC:F=19.858,P=0.000);低级胶质瘤与高级胶质瘤、脑膜瘤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1499和6.4714,P<0.01),低级胶质瘤与高级胶质瘤、脑膜瘤r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1344和7.7569,P<0.01),高级胶质瘤与脑膜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q=1.4697,P>0.05,rADC:q=1.7915,P>0.05).结论 ADC值和rADC值对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脂、β2-微球蛋白(β2-M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急性白血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2-MG和TNF-α的水平,生化法进行血脂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12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包括46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脂、血清β2-MG和TNF-α水平与36名正常对照者比较:三酰基甘油、β2-MG和TNF-α均增高(t=4.123~6.815,P均<0.01),血清脂蛋白(α)轻度增高但无明显差异(t=1.345,t=1.421,t=1.381,P>0.05),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均降低(t=2.110~2.574,P<0.05),载脂蛋白B轻度降低但无明显差异(t=1.261,t=1.381,t=1.456,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的血脂、血清β2-MG和TNF-α水平的测定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减少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化疗药剂量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及短期疗效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36例不可手术切除的PHC患者接受超选择性TACE,按入选标准随机分为两组,A组(n=15,小剂量组)给予小剂量化疗药物;B组(n=21,常规剂量组)给予常规剂量化疗药物.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常规剂量组术后三项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人Ⅲ型前胶原(hPC-Ⅲ)、Ⅳ-C型胶原(Ⅳ-C)及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1),层粘连蛋白(LN)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小剂量组术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ACE治疗PHC,适当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可减轻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利于保护肝功能,而并不影响到患者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方法 选取222例肺癌病例,依据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核素骨显像检查(ECT)及B超等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分为骨转移组、脏器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另选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免疫技术(ELISA)测定各组血清ICTP水平.结果 (1)三组肺癌病例的血清ICT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9.809,t=9.864, t=6.052,P均为0.000﹤0.001);其中骨转移组显著高于脏器转移组和未转移组(t=5.828,t=6.707, P均为0.0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与骨侵犯程度呈正相关;脏器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68,P=0.097>0.05).(2)ICTP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示值分别为92.9%、87.6%、88.5%.(3)对ECT诊断无骨转移但ICTP检测增高的11例肺癌患者行PET/CT检查,发现骨转移8例.结论 血清ICTP能早于除PET/CT外的影像学检查提示肺癌骨转移的存在,可用于筛查、监测肺癌骨转移的发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ibroScan瞬时弹性成像测定肝脏和脾脏硬度值预测肝硬化相关EVB的价值。方法选取7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以及无静脉曲张,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可以划分为多次出血、单次出血和无出血,根据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划分为A、B、C三级,所有患者均使用FibroScan瞬时弹性成像测定肝脏和脾脏硬度值,比较各个不同分组患者的肝脾硬度值差异。结果在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中,A级和B级患者的肝脏硬度值均显著低于C级患者(t=20.837,t=12.394,P0.05);B级和C级患者的脾脏硬度值均显著高于A级患者(t=11.092,t=9.837,P0.05)。随着静脉曲张程度的升高,患者的肝脾硬度值也随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485,F=8.384,均P0.05);重度和中度、轻度静脉曲张患者的肝硬度值均显著高于无静脉曲张组患者(t=27.343,t=15.493,t=10.726,均P0.05);重度和中度、轻度静脉曲张患者的脾硬度值均显著高于无静脉曲张组患者(t=18.633,t=12.029,t=8.873,均P0.05)。多次出血和单次出血患者的肝硬度值显著高于无出血组患者(t=18.847,t=13.293,均P0.05);多次出血和单次出血患者的脾硬度值均显著高于无出血组患者(t=17.283,t=12.122,均P0.05)。结论在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出现破裂出血方面,使用FibroScan瞬时弹性成像测定肝脏和脾脏硬度值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VX2肝癌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后的DWI特征及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成功制成60只兔肝癌模型后,待瘤体直径≥1 cm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40只瘤兔进行放疗,将放疗后40只兔用同样方法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各组兔分别于放疗后1、5、10和15 d进行MR扫描,另20只作为对照组,不行放疗,随机分配到各组中,测量VX2肿瘤、肝脏ROI的ADC值,并计算两者比值.肿瘤标本行DNA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肿瘤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再采用SNK检验分别比较不同放疗时间点各组ADC比值和AI,不同放疗时间点放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放疗后1、5、10和15 d,放疗组ADC比值分别为0.74±0.15(8只)、1.04±0.09(7只)、1.43±0.12(7只)、1.25±0.23(8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21,P<0.01);相应对照组ADC比值分别为0.78±0.07(5只)、0.79±0.07(4只)、0.83±0.14(4只)、0.97±0.19(4只).2组放疗后5和1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17和7.259,P值均<0.01),放疗后1和15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69和1.957,P值均>0.05).1、5、10和15 d放疗组凋亡指数分别为0.39±0.13(8只)、0.29±0.08(7只)、0.28±0.07(7只)、0.58±0.19(8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28,P<0.05);相应对照组凋亡指数分别为0.26±0.13(5只)、0.18±0.03(4只)、0.16±0.06(4只)、0.18±0.08(n=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06,P>0.05);2组放疗后5、10和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8、2.386和3.756,P值均<0.05),放疗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716,P>0.05).结论 DWI可以反映兔VX2肝放疗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肾性骨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6个月以上均符合肾性骨病诊断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4组,即低通量血液透析(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HD+ HDF)(1次/周)及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 HP)(1次/周),每组16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及β2-微球蛋白(β2-MG),并计算钙磷乘积(Ca×P).结果 HFHD组、HD+ HDF组及HD+ HP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P、PTH、ALP、β2-MG、Ca×P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 HDF组治疗后清除血P(1.91±0.19) mmol/L、β2-MG(11.32 ±2.61)mg/L及PTH(347.21±152.05) pg/ml优于HFHD组(1.98 ±0.14) mmol/L、β2-MG(17.09±5.60) mg/L及PTH(471.98±123.02) pg/ml,HD+ HP组治疗后清除血P(1.92±0.09) mmol/L、β2-MG(12.62±3.34) mg/L及PTH(337.96±142.80) pg/ml也优于HF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 HDF组与HD+ H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D组治疗前后血P、Ca×P、PTH、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治疗前后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HD组、HD+ HDF组、HD+HP组在清除血 P、PTH及β2-MG 上优于HD组,尤其HD+ HDF组、HD+HP组更优.  相似文献   

16.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演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及评价指标在各期脑梗死的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7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91例次DTI检查,其中超急性期11例次,急性期15例次,亚急性期38例次,稳定期10例次,慢性期17例次.观察各期脑梗死灶在平均扩散系数(DCavg)图、部分各向异性(FA)图、容积比各向异性(VRA)图上的表现,分别测量最大层面梗死灶灰质与受累白质束及对侧相应部位的DCavg值、FA值、VRA值,并计算相对r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脑梗死灶灰白质区DCavg较对侧明显下降(P<0.001),在超急性期、急性期最低,以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于8~14天出现假正常化(P>0.05),在慢性期较对侧明显升高(P<0.001);经分析rDCavg与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92,P<0.001).梗死区灰白质的DCav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灰白质内各梗死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灰质:72.18,F白质=64.0;P<0.001).超急性期脑梗死白质区FA较对侧上升(t=3.83,P=0.003),急性期与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P>0.05),以后明显下降(P<0.001).灰质的FA及VRA与对侧比较改变不明显(P>0.05),各梗死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FA=0.17,P=0.14;FVRA=2.0,P=0.10).rVRA的改变与rFA相似,两者之间有显著性相关(r白质=0.888,r灰质=0.74,P<0.001);其他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rFA、rDCavg及rVRA组间有明显差异(F=72.73,P<0.001).结论 不同时期脑梗死灶的DTI参数值演变规律具有特征性,可以利用DTI对脑梗死进行分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正常志愿者的上气道CT定量参数的差异,探讨COP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气管指数(TI)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COPD患者和5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胸部CT检查.按照COPD GOLD分期将COPD患者分为Ⅰ~Ⅳ级,根据COPD高危因素(吸烟>10包年)将健康志愿者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测量主动脉弓上缘1 cm气管和左、右主支气管开口处的前后径(APD)和横径(TRD),并计算TI(TI=TRD/APD).分析COP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气道CT定量参数的差异,同时评估TI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和对照组间年龄、身高、体重及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和对照组在左、右主支气管开口处T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在主动脉弓上缘1 cm水平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COPD组和对照组的右主支气管TI分别与FEV1(r=0.345,P=0.000),与FVC(r=0.277,P=0.002),与FEV1/FVC(r=0.339,P=0.000)有一定的相关性.左主支气管TI与FEV1 (r=0.233,P=0.008)、FVC(r=0.184,P=0.039)、FEV1/FVC(r=0.218,P=0.014)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主动脉弓上缘1 cm水平TI与FEV1、FVC、FEV1/FVC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OPD各级主支气管TI、左主支气管TI、右主支气管TI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吸烟组和非吸烟组主支气管TI,左、右主支气管T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组左、右主支气管TI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COPD左、右主支气管的TI值与肺功能参数(FEV1、FVC、FEV1/FVC)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TI可作为评价COPD肺功能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结直肠息肉患者与结直肠检查未见异常者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分析研究其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入选225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和153例同期住院肠镜检查未见异常患者血脂水平、血糖、体重指数.拟探讨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为50.6%(114/225),高于对照组的34.5%(53/153),(x2值=1.198,P>0.05),其TG、TC、LDL-C、血糖、BMI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3.327、5.256、3.146、3.850、3.666,P=<0.01).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组间患者血清TC、TG和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之间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半结肠、直肠高血脂发生率高于右半结肠,左右多发者高于上述二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值=1.469,P=0.480.男性血脂异常高于女性,但无显著差异(x2=0.40 P=0.523)在六个因素中甘油三脂和BMI与结直肠息肉有密切的关系,回归系数为1.006和0.122,甘油三脂和BMID的OR值分别为2.735,和1.129,P<0.01.结论 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与结直肠息肉相关,高TG血症和BMI与结直肠息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C-erbB-2的表达水平与术后骨转移的情况,探讨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与术后发生骨转移的相关性,为肿瘤患者术后常规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提供指导。方法: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10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均无临床及影像学骨转移征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术后3个月5年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至少15年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至少12次,可疑病灶行X线、CT和MRI检查。根据术后骨转移情况分为有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分别分为≤50岁年龄组和>50岁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ER、PR的表达在≤50岁年龄组与骨转移存在相关性(χ2=26.51,P<0.01;χ2=13.81,P<0.05),在>50岁年龄组与骨转移无相关(P>0.05);C-erbB-2的表达在2个年龄组与骨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②无骨转移组ER、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骨转移组(χ2=21.19,P<0.01;χ2=4.39,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率无骨转移组与骨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5)。③骨转移组中ER、PR共同表达阳性(+++、++、+),ER表达阳性同时PR表达阴性和ER、PR同时表达阴性3种组合与无骨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χ2=9.93,P<0.05;χ2=21.62,P<0.01);ER表达阴性同时PR表达阳性的组合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ER、PR共同表达阴性的患者较其他表达组合发生骨转移的概率大,ER、PR表达水平与术后发生骨转移的概率及年龄有相关性,C-erbB-2表达水平与骨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分析ER、PR、C-erbB-2表达水平有助于指导患者术后常规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酶(NAG)、丙氨酸氨肽酶(AAP)和α1-微球蛋白(α1-MG)检测在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00例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25~82岁,平均(60±11)岁。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静脉滴注,1次/25~35 d,30 min滴完,连续应用3次。每次用药前和用药次日,留取患者清晨尿液及静脉血,检测并比较尿NAG、AAP、α1-MG和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结果每次用药前、后比较尿NA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用药前后,尿α1-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次和第3次用药前后,尿α1-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和第3次用药前后,尿A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次用药前后,尿A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次用药前后,S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次用药后,尿NAG、α1-MG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BUN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患者尿NAG、AAP和α1-MG水平变化早于血肌酐。尿NAG、AAP和α1-MG联合检测可作为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