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与血脂水平的内在联系。方法:在杭州市11个社区体检人员中选取364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型调查,对其中6种常见体质进行血脂水平分析;探讨中医体质分型与血脂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痰湿、湿热体质者TC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型(P<0.01),而阳虚质的TC均值显著低于其他各型(P<0.01);血瘀质和痰湿、湿热质的TG、LDL-c均值升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型(P<0.01);阳虚质HDL-c均值降低,显著低于其他各型(P<0.01)。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和血脂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考虑作为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高脂血症血脂水平和中医体质辨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就诊的90例高脂血症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90例脂代谢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各类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差异,并比较几种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湿质22.2%、气虚质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8.9%(P0.05)。6种常见中医体质类型高脂血症患者中,痰湿质、气虚质高脂血症患者的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其他体质组(P0.05),痰湿质高脂血症患者甘油三酯(TG)高于其他体质组(P0.05)。结论痰湿质与气虚质是高脂血症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是导致高脂血症血脂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社区更年期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识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150例高脂血症异常女性患者作为研究组,150名无血酯代谢异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测评,分析体质因素对高脂血症患病的影响。结果:两组平和质、气郁质、阳虚质、湿热质、瘀血质及特禀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痰湿质、气虚质和阴虚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年期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与中医体质的分型有着密切的关系,痰湿质、气虚质和阴虚质可能是更年期高血脂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建议健康管理医师在对人群的健康管理中,应该更加关注上述三种中医体质类型、做到提前干预和提高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脂血症血脂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联系。方法:在南京地区选取306例高脂血症住院病人,将其分为痰浊阻遏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滞血瘀型5个证型,探讨各证型与血脂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痰浊阻遏型、气滞血瘀型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脾肾阳虚型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和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考虑作为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5.
何焯根  戴韵峰 《新中医》2015,47(8):35-3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对71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71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共发现34类体质,其中单体质273例,2种体质兼夹的366例,3种体质兼夹的79例。痰湿质185例(25.77%),气虚兼痰湿质107例(14.90%),气虚兼瘀血质76例(10.58%)。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常见体质中,平和质、气虚质、气虚兼瘀血质以TC升高的较多;痰湿质以混合型高脂血症及高TG血症多见;气虚兼痰湿质、阳虚兼瘀血质则以混合型高脂血症及高TC血症多见(P<0.05)。各常见中医体质间TG、TC、LDL-C、Apo-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Apo-A1、LP(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主要的中医体质类型是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瘀血质;HDL-C、Apo-A1、LP(a)水平高低与痰湿类或瘀血类体质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食疗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体质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干预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50)进行常规饮食指导,研究组(n=50)则应用中医食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指标与体质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血脂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血脂指标TG、TC、L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体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体质评分(20.7±1.1)分,高于对照组的(16.6±1.9)分(P0.05)。结论:中医食疗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体质改变有正性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高脂血症血脂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了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联系,在南京地区选取306例高脂血症住院病人,将其分为痰浊阻遏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滞血瘀型5个证型,探讨各证型与血脂学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痰浊阻遏型、气滞血瘀型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而脾肾阳虚型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和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考虑作为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 32 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其中脾肾阳虚证 32例 ,肝肾阴虚证 36例 ,阴虚阳亢证 1 2 0例 ,气滞络瘀证90例 ,痰浊阻遏症 42例。全部进行了血脂全套检查 ,并与血脂各脂质成份进行对照分析 ,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脾肾阳虚证 HDL - ch表现为单相降低 ;痰浊阻遏证表现为 TC、TG双相升高 ;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气滞络瘀证表现为 TG单相升高 ,TC在正常或临界水平。结果 :高脂血症脂质成份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提示血脂脂质成份可以考虑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现代检测指标群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课题对福州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布调查,旨在探讨高脂血症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以期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为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中医体质辨识为主导,收集2016年5月~2017年5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60岁体检者420例,对其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并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中医体质。结果:420例高脂血症患者偏颇体质较高的依次是痰湿质、阳虚质,分别占17.86%、10.48%,湿热质排第三,达到10.00%。结论:阳虚质、阴虚质及湿热质可能是福州地区人群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此类人群可多关注血脂变化,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老年体检者中医体质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根据《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中《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的服务内容及相关要求,对海淀镇65岁及以上老年体检者施测《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并计算9种体质得分,并检测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对不同体质得分组的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进行均值比较,对不同疾病状态组8种偏颇体质得分进行均值比较。结果 426例老年体检者痰湿质占比最高(42.3%),其他依次为平和质(29.3%)、阳虚质(22.1%)、阴虚质(21.6%)、血瘀质(13.6%)。气虚质(7.7%)、湿热质(5.9%)、气郁质(4.5%)、特禀质(3.1%)。高血压(57.04%)、糖尿病(21.13%)及高脂血症(61.50%)患病率均较高。气虚质低分组TC高于气虚质高分组(P<0.05),痰湿质高分组DBP、SBP高于痰湿质低分组(P<0.05)。非高血压患者阳虚质得分及湿热质得分高于高血压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的痰湿质得分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高脂血症患者痰湿质得分高于非高脂血症患者(P<0.05),且同时患2种及2种以上疾病患者痰湿质得分均高于未同时患病者(P<0.05)。结论 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老年体检者代谢类疾病患病率较高,且血糖、血脂、血压与痰湿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高脂血症辨证分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32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肾阳虚证32例,肝肾阴虚证36例,阴虚阳亢证120例,气滞络瘀证90例,痰浊阻遏症42例,全部进行了血脂全套检查,并与血脂各脂质成份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脾肾阳虚证HDL-ch表现为单相降低;痰浊阻下表现为TC,TG双相升高;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气滞络瘀证表现为TG单相升高,TC在正常或临界水平,结果:高脂血症脂质成份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血脂脂质成份可以考虑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现代检测指标群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其与体重指数(BMI)、血脂及肝功能酶学等的关系。方法 2008年1—12月,对诊断为NAFLD的1163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型,并观察其与体重指数、血脂及肝功能酶学的关系。结果 1163例NAFLD患者中,痰湿质371例,气虚质401例,占全部病例的66.38%。痰湿质患者的BMI、血脂(TC、TG、LDL-C)、肝功能酶学(ALT、AST、GGT)水平较其他体质类型患者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质和气虚质是NAFLD发病的主要体质类型;痰湿质较其他体质类型更易出现体重指数异常、血脂异常及肝功能酶学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I、ApoB、血管介质、凝血及炎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从高干病房收集高脂血症患者200例,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逐一分析与年龄、性别、BMI、TC、TG、LDL-C、HDL-C、载脂蛋白ApoAI、ApoB、血管介质、凝血及炎性指标的关系,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①各型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TC、TG、HDL-C、LDL-C、VLDL-C、脂蛋白、血管介质、炎性介质及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肝肾阴虚证比较,气滞血郁证、痰浊阻遏证及阴虚阳亢证组载脂蛋白A值高于肝肾阴虚证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载脂蛋白B各型无差异.结论 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凝血等指标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患者中医体质与钙、镁、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上海熙康门诊部收集血脂异常患者200例,血脂正常人群10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脂指标(TC、TG、LDL-C、HDL-C)及血钙、镁、锌指标,并对血脂异常组进行中医体质评估。使用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异常组体质类型与钙、镁、锌及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血脂异常组钙、镁、锌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01);②不同体质之间的钙均值有差异(P < 0.001);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钙与LDL-C相关(P = 0.039),锌与TC相关(P = 0.03);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与阳虚质及痰湿质相关,TG与阳虚质相关(P < 0.001),TC与痰湿质相关(P < 0.001)。结论 血脂异常患者血钙、镁、锌微量元素水平及血脂指标与中医体质分型存在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医体质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分型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对7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体质辨识,并且检测空腹血糖、血脂、标准馒头餐后1、2、3h血糖和胰岛素,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按中医体质分类,痰湿质、瘀血质、阴虚质比其他体质的患者多.阴虚质、瘀血质患者餐后2h血糖较痰湿质、气虚质较高.痰湿质患者HOMA-IR指数较其他体质较高,而瘀血质患者HOMA-β指数较其他体质患者要低.结论:不同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的2h血糖、血脂、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g)并进行分析。结果: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的TC水平与其余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风痰瘀阻型患者LDL-C水平与痰热腑实型、阴虚风动型、痰湿蒙神型、风火上扰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痰湿蒙神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Fg水平与其余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及血浆Fg水平与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关系,两者均可作为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指导中医微观辨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34例高脂血症体检者,运用SPSS 17.0软件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血脂、血尿酸水平等。结果:(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医体质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各中医体质类型人群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痰湿质人群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气虚质(P<0.01)及阳虚质(P<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P<0.01)及气虚质(P<0.05)。(3)各中医体质类型人群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依次为痰湿质(48.6%)、阴虚质(44.4%)、气虚质(43.5%)及湿热质(37.0%)。(4)各中医体质类型人群的血尿酸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痰湿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及阳虚质(P<0.01),气虚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P<0.05)及阳虚质(P<0.01),湿热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阳虚质(P<0.05)。结论:痰湿质人群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及湿热质血脂异常人群易合并高尿酸血症;痰湿质、气虚质及湿热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933例NAFLD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同时分析患者体质指数(BMI)、肝功能(ALT、AST)、血脂(TC、TG、LDL-C、HDL-C)、血糖(FPG)、尿酸(UA)等NAFLD危险因素,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933例NAFLD患者中,湿热质占327例,痰湿质占245例,血瘀质占178例,占全部病例的80.4%。痰湿质患者的ALT、AST、TC、TG、LDL-C、UA水平均较其它体质类型患者高。结论: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可能是NAFLD的主要体质类型,痰湿质更易出现ALT、AST、TC、TG、LDL-C、UA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并分析各生化指标与不同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符合代谢综合征西医诊断标准的328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统计各体质类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尿酸等生化指标,分析各生化指标和体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痰湿质(P 0.01)和湿热质(P 0.05)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平和质和阴虚质体质类型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1)。血尿酸水平最高的体质类型为湿热质,湿热质和血瘀质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P 0.05),总胆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最高的均为痰湿质,气虚质和阴虚质人群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痰湿质(P 0.05),而气虚质和气郁质人群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痰湿质(P 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最高的是痰湿质,显著高于平和质、气虚质和阴虚质,空腹血糖最高的体质类型为湿热质,显著高于平和质和特禀质人群(P 0.05),高血压比例最高的三种体质类型为气郁质、湿热质和痰湿质。结论:血尿酸和空腹血糖最高的为湿热质人群,而痰湿质人群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最高,提示高尿酸和高血糖和湿热体质类型相关,而血脂水平和痰湿体质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潮汕地区糖调节受损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体质判定标准划分体质类型,观察不同体质的一般情况、肾功能、血脂及血糖相关指标,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试验的八种体质类型年龄、性别及身高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平和质相比,湿热质的体质量指数(BMI)均数最高,阴虚质的BMI均数水平最低(P0.05);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及气郁质的总胆固醇(TC)低于平和质组,湿热质及痰湿质的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高于平和质(P0.05);各体质类型的空腹血糖(FB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各类型体质的餐后2 h血糖(2 hBG)水平均高于平和质,痰湿质及湿热质的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的FINS水平均显著低于平和质(P0.05);痰湿质及湿热质的餐后2 h胰岛素(2 hINS)水平均高于平和质,其余体质类型的2 hINS水平均低于平和质(P0.05);阴虚质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痰湿质及湿热质ISI显著低于平和质(P0.05);痰湿质及湿热质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均高于平和质,阴虚质HOMA-IR水平及HOMA-β水平均低于平和质(P0.05)。结论:潮汕地区糖调节受损患者中,实证体质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