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及三级预防。方法对丰润区2009~2011年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99.8/7/、56.3/万、45.6/万,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出生缺陷种类为唇裂并腭裂、神经管畸形、多指、脑积水和先天性心脏病,分别为8.4/万、5.8/万、6.2/万、5.2/7/和9.7/万。结论采用多举措和多方法预防出生缺陷性疾病,切实做好孕前咨询、产前筛查、补充叶酸及儿童系统保健等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心城区人群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2011年在北京市西城区居住的产妇所分娩的胎婴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到18421例胎婴儿,出生缺陷儿477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258.9/万。2009-2011年位于前两位的出生缺陷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和副耳。男、女性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分别为266.5/万、251.5/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岁及以上产妇分娩的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395.7/万)高于35岁以下产妇(242.6/万),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加,分别为734.0/万、864.6/万,分娩孕周在41周及以上胎婴儿(268.4/万)和巨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328.2/万)也高于正常胎婴儿。结论2009-2011年主要出生缺陷中位于前两位的是先心病和副耳。35岁及以上的高龄产妇所分娩的胎婴儿、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更容易发生出生缺陷。出生缺陷是引起胎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进一步减少出生缺陷,制定预防保健措施及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在张家港市28家医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09年累计检测围产儿47740名,监测时间延长至产后3个月的出生缺陷儿73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4.79/万,孕28周至产后7天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50/万(P〈0.01)。739例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501例,总唇腭裂64例,多指多趾24例,小耳23例,神经管畸形16例,其他11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万),2005~2009年分别为104.93、147.21、173.04、179.39、157.17(P〈0.01);农村为163.85,城区为128.13(P〈0.01);男婴为164.79,女婴为142.38(P〈0.05);母亲年龄〈20岁、20~34岁、〉34岁的分别为551.72、149.79、217.32(P〈0.01);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分别为135.57、177.29、163.65、122.55(P〈0.01)。[结论]张家港市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先天性心脏病是最为常见的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2007~2009年度人群出生缺陷变化趋势,探索影响出生缺陷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卫生部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制定的《中国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试行)》(2006年8月),采取以医院和以人群两条途径进行动态监测。结果:2007、2008、2009年南海区人群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224.63/万、280.48/万、373.79/万,三年出生缺陷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非本地居住一年以上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本地人口;男性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7、2008年前3位出生缺陷是一致的,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耳部畸形、多指(趾),2009年较前两年相比,G-6-PD缺乏越居为第2位,色素痣增加速度也较为明显;2007~2009年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分别为18.81%、16.31%、11.07%,产前诊断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孕前开展对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教育,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及孕早期保健;孕期要做好产前检查及产前诊断;产后对阳性患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等。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0~6岁儿童出生缺陷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河北省0~6岁出生缺陷儿童基本情况和发生现状。方法:采用个人访谈、整群回顾性调查方法,由调查员入户,根据调查表内容对0~6岁儿童经医院确诊及肉眼可见出生缺陷情况逐一填写。结果:调查河北省辖区2003~2008年出生的儿童总数为4611808例,出生缺陷儿童总数2956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64.1/万;前6类出生缺陷顺位为:脑瘫、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四肢畸形、唇腭裂、先天性智力低下、先天性聋哑;各市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不同,其中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为承德市,其次为邯郸市,廊坊市发生率最低。山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丘陵和平原,乡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市;不同年度、性别和孩次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不同;男性和女性出生缺陷发生例数和发生率分别为18039例(79.9/万)和11526例(55.6/万);一孩、二孩和多孩出生缺陷发生例数和发生率分别为18646例(21.6/万)、10173例(74.5/万)和706例(139.6/万)。结论:河北省0~6岁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在不同年度、地域、地势、城乡之间有明显不同,且男性高于女性,并随孩次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李丹丹  安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55-4957
目的:掌握海淀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索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统计推断方法对2008~2010年海淀区各助产机构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海淀区2008~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是184.77/万、168.60/万和212.78/万;3年总计本市和外地户籍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66.24/万和207.75/万,单胎和多胎缺陷发生率分别是184.07/万和380.57/万。结论:海淀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占出生缺陷的首位;出生缺陷发生率外地户籍人口高于本市户籍人口、多胎高于单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4-2018年成都市金牛区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2014-2018年成都市金牛区所有产科执业机构出生的围生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4-2018年成都市金牛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63. 06/万、187. 70/万、148. 68/万、125. 83/万、281. 33/万,呈波动上升趋势;出生缺陷顺位依次为先心病、外耳及其他畸形、多指(趾)、总唇裂、并指(趾)。结论做好三级预防措施,加强婚前医学检查,重视围生期保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开展主要出生缺陷的病因学研究,开展胎儿临床医学诊治项目,多途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渭南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变化趋势与相关因素,为制定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市级和辖区年分娩大于500人次的23所医疗保健单位出生的国产儿进行监测,并对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7年监测医院共出生国产儿103 773例,其中缺陷儿98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4.4/万,且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129.7/万)与2007年(72.4/万)相比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了57.3/万;缺陷主要类型为神经管畸形、颜面和四肢畸形;城市、农村缺陷发生率分别为58.95/万、110.80/万,年龄小于20岁、大于35岁妊娠者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2.45/万、115.13/万.结论 高龄孕妇、农村地区是出生缺陷工作预防的重点,做好孕前、孕期保健,推广使用叶酸增补剂,加大产前诊断技术培训,提高产前诊断率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手段. 3例,其中缺陷儿98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4.4/万,且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129.7/万)与2007年(72.4/万)相比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了57.3/万;缺陷主要类型为神经管畸形、颜面和四肢畸形;城市、农村 陷发生率分别为58.95/万、110.80/万,年龄小于20岁、大于35岁妊娠者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2.45/万、115.13/万.结论 高龄孕妇、农村地区是出生缺陷工作预防的重点,做好孕前、孕期保健,推广使用叶酸增补荆,加大产前诊断技术培训,提高产前诊断率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手段. 3例,其中缺陷儿98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4.4/万,且呈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宁德市医院监测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监测方案要求收集2011年宁德市出生缺陷医院监测资料,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全市总出生缺路发生率112.17/万,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24.28/万,≥28周出生缺陷发生率91.32/万;发生率随产妇年龄增高而增高,以35岁以上组发生率134.89/万最高;城镇发生率高于乡村;男女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16.89/万)、总唇裂(12.93/万)、多指(趾)(12.14/万)、神经管畸形和外耳其他畸形(各7.92/万).结论 加强和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等二级预防措施,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州市2009至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发生类型、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广州市全部148家医院在2009至2010年期间分娩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 共监测352 084例围产儿,发生出生缺陷5 72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62.6/万,前五位缺陷类型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腭裂、马蹄内翻足和外耳其他畸形.男性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177.74/万 vs 144.66/万,P<0.05),早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足月儿(756.40/万 vs 122.19/万,P<0.05),孕母年龄越大,发生出生缺陷的风险越高(P<0.05).严重出生缺陷的治疗性引产率超过60%.结论 广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偏高,应重视对男婴、早产儿的先天畸形检查,加强对高龄孕妇的管理.提高产前确诊率和致死性畸形的治疗性引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牙克石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析其消长因素,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出生缺陷的诊断依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采用EpiData3.01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和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8.3/万,其中男孩出生缺陷发生率(100.1/万)高于女孩出生缺陷发生率(54.6/万),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X2=5.87,P<0.05);低出生体重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436.7/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儿童的出生缺陷发生率(68.8/万),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X2=38.96,P<0.05)出生缺陷病种发生前五位顺位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瘫、外耳畸形,占总出生缺陷病种的59.4%.结论 2005--2011年牙克石市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低于全国出生缺陷率110.0/万平均水平.但我市低体重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应该把降低低体重儿出生加以重点预防.逐步提升出生缺陷干预公共服务能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山东省荣成地区近6年出生缺陷情况及干预措施,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主要畸形手册》中制定的24类主要出生缺陷的诊断标准,由市妇幼保健院审核全市近6年《出生缺陷报告卡》、产前筛查资料和围产保健册。对该地区2006-2012年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分析2009年实行农村妇女免费服用叶酸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后的资料。结果出生缺陷有明显下降趋势,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2006年为41.98/万,2007年为54.71/万,2008年为81.25/万,2009年为68.22/万,2010年为71/万,2011年为48.24/万,2012年为45.00/万。结论继续加强优生优育知识、婚前保健知识的指导,扩大孕前及孕早期服用叶酸的覆盖面,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把握当地政府民生工程的惠民政策,为孕中期妇女免费提供产前母血清筛查和超声大畸形筛查,以提高孕中期出生缺陷的检出率,及早干预,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兰州市2010—2014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发生顺位,了解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兰州市2009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所有孕满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出生或引产)资料,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现况。结果兰州市2010—2014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82.61/万、106.74/万、129.98/万、111.91/万和138.25/万;兰州市围产儿中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多发缺陷的发生率及顺位,2010—2014年均处在前3位。结论兰州市2010—2014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重点加强对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分析成都市2009-2013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现状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 根据中国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方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28周至产后7 d住院分娩的围生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和7 d内死亡的新生儿。对2009年10月-2013年9月成都市出生缺陷监测系统收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都市2009-201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0.3/万,呈明显降低趋势。出生缺陷发生率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外耳畸形(34.38/万),先天性心脏病(22.21/万),多指趾(19.27/万),总唇裂(9.96/万)和小耳畸形(7.79/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190.58/万)明显高于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146.67/万)。随着孕产妇年龄的增加,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成都市从2009年到2013年全部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个别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所升高。针对不同的出生缺陷种类以及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高危因素,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出生缺陷发生进行有效干预,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李宝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118-4120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天津市区人群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2010年居住在天津市市内6区的产妇所分娩的胎婴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围产儿65 990例,出生缺陷儿1 062例,发生率为160.93/万.男、女性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72.34/万和146.65/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02,P<0.01);与20~29岁相比,产妇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40岁以上时,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89.61/万和482.76/万(x2=18.849,P<0.001);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显著增加(x2=404.491,P<O.001; x2=381.164,P<0.001);死胎死产、7d内死亡以及7~42d内死亡的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 505.98/万,是活产儿的25.91倍(x2=3 663.76,P<0.01).男性胎婴儿、高龄产妇、分娩孕周小于37周、低出生体重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 天津市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儿更容易发生在高龄产妇分娩的胎婴儿、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且病死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冯萍  李刚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372-4373
目的:了解彭阳县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种类,探索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方法:对彭阳县2005~2009年所有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彭阳县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2.51/万,总体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分类依次为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趾)并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等6类。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回族高于汉族,有统计学差异。年龄<20、35~岁年龄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山东省威海市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产妇特征,为今后防治工作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0年9月全市的围生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出生缺陷检出率为94.8 /万,5年出生缺陷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和农村缺陷儿检出率分别为129.6 /万和65.1 /万,城市高于农村,男婴和女婴缺陷检出率分别为115.9 /万和72.0 /万,男婴高于女婴;出生缺陷儿死亡占32.8 %,占围生儿死亡数的46.6 %;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多指、脑积水、多囊肾或肾积水;产妇年龄<20岁及30岁以上是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 出生缺陷是导致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出生缺陷检出率城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先天性心脏病仍占据出生缺陷第一位,针对出生缺陷发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导致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09-2011年公主岭市医疗机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2011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6.92%,6.14%7.60%,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婚前医学检查,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做好孕期保健,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力,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区出生缺陷发生率、种类及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我区两家接产医院2004~2006年住院分娩的出生缺陷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年共监测围产儿12 725例,其中出生缺陷8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8.4/万,3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60.9/万、79.9/万、和64.7/万。前3位出生缺陷依次为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性脑积水。结论: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婚前、孕前、孕期保健指导,全面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是有效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分析主要出生缺陷的分布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出生缺陷高发的山西省选择2个高发县作为调查现场,对调查地区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孕满20周及以上的所有出生人口开展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回顾性调查。结果调查地区2002—200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44.2/万,发生率位于前五位的出生缺陷包括腹股沟疝(182.2/万)、无脑儿(104.4/万)、先天性智力低下(79.4/万)、先天性心脏病(73.2/万)和脊柱裂(63.9/万),前五位出生缺陷占全部出生缺陷的60%。国内外出生缺陷统计分析一般不包括腹股沟疝、鞘膜积液、隐睾和先天性智力低下,如果不包括这四类出生缺陷,调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37.2/万,位于前五位的出生缺陷分别为无脑儿、先天性心脏病、脊柱裂、脑积水(40.5/万)和脑膨出(31.2/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66.2/万,明显高于女性(640.4/万)。孕产妇年龄<20岁组和>30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20~24岁和25~29岁年龄组。低龄孕妇发生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甚至显著高于高龄孕妇,孕产妇年龄<20岁组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分别是408.8/万和188.7/万,而>30岁组两类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204.8/万和91.0/万。出生缺陷发生率随着孕产次的增加而明显提高。结论中国高发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呈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尤其是神经管畸形异常高发。不仅是高龄孕妇,20岁以下的低龄孕妇同样是一些出生缺陷发生的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