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菊品种及产地现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杭菊不同产地及所产品种现状进行考察,了解全国杭菊资源历史和现状。方法:实地调查、标本和文献研究。结果:杭菊道地产区一直位于杭嘉湖平原,现形成以浙江桐乡为道地,江苏射阳和湖北麻城为引种产区的新格局,分别主产湖菊、小白菊、大白菊,而杭黄菊仅产于江苏射阳。其中桐乡和射阳出现杭菊新兴加工品胎菊,引种产区均出现早菊。结论:由于长期人工栽培和选育,杭菊产生了多样品种、其习性各异,适应不同产地环境。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杭菊植物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不同产地杭菊各栽培类型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比较,以期为杭菊规范化引种栽培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杭菊植株、叶片及头状花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产地杭菊植株高度范围为60.87 ~ 99.47 cm,分枝数为2.76 ~5.20;叶长为4.90~8.40 cm;叶宽为3.25~5.38 cm;叶片长宽比为1.35 ~1.83;叶裂数为1.92 ~3.08.头状花序数为21.92 ~53.12;直径为3.41~5.48 cm;舌状花层数为3.28 ~7.16;舌状花瓣数为55.32 ~114.60;舌状花瓣长为1.58 ~ 2.37cm;瓣宽为0.50~0.69 cm;瓣长宽比为2.90~3.99;管状花直径为1.10~1.58 cm.结论:不同产地杭菊植物学性状差异显著,随着引种栽培环境的改变,杭菊植物学性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浙江是全国主要药材产区之一。元胡、白术、浙贝、杭菊、白芍、玄参、玉金、麦冬是名闻全国的“浙八味”,其中元胡、白术、浙贝、杭菊是全国主产区。还有芋内、茯苓、厚朴在全国均有一定地位。根据1996年的生产情况,对1997年浙产主要药材产销趋势作一预测,以供参考。1 元胡 1994年秋冬起成为全国“明星”药材,已有二年市价居高不下。1996年浙江种植27000亩左右,产量2700吨左右,比上年增成五成多。全国元胡种植面积预计3.3万亩左右,产量3300余吨,比上年增加一倍  相似文献   

4.
<正> 杭州市医药公司受市科委委托,于1984年6月8日在杭州召开了《“浙八味”病害调研报告》评议会。“浙八味”是指在浙江产量比较大的浙贝、白术、元胡、芍药、杭菊、玄参、麦冬、郁金八种药材。在“浙八味”的培育过程中,由于病害种类多,往往造成惊人的损失。杭州药物试验场从1982年起,经过2年多的实地调查,基本摸清了“浙八味”的35种病害并写出了调查报告。到会的20多位教授、专家  相似文献   

5.
基于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人参连作障碍消减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作障碍制约参地资源,严重威胁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栽培地土壤理化性状劣变、化感物质累积、农残及重金属增加、养分失衡、根际微生态系统失调和土传病害增加等是导致人参连作障碍的重要因子,其中病虫害是关键因素之一。人参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种类较多,已报道的病害有40多种,连作参地土传病虫害尤为严重。该文综述近年来人参栽培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途径,试图从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出人参连作障碍的消减策略,为人参连作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目前杭菊种质资源及生产情况,重点介绍了早小洋菊和小洋菊2个目前主栽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历年品比试验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及优缺点、栽培及繁种技术以及其适宜种植区域分布等情况。早小洋菊和小洋菊2个栽培新品种的选育成功为杭菊种质资源统一、稳定,以及确保了杭菊的优产、稳产、高产,为进一步良种选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叶片超微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的叶片超微结构。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对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叶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叶片超微结构中均有叶绿体、线粒体、淀粉粒和过氧化物酶体等,但不同栽培类型之间细胞器、超微结构及数量等差异较大。研究结果从一个侧面解释了杭菊的抗性较强,因而得到大面积推广;同时也为药用菊花的育种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绿原酸(C)、木犀草苷(L)、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D)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和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 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综合评价3种菊花(杭菊、贡菊、胎菊)的质量,并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浙江、安徽收集33份杭菊、16份贡菊、10份胎菊样品,建立测定这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HPLC法和5种重金属含量的ICP-MS法,测定其含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比较3种规格菊花的差异,并结合多元相关性分析法研究这3种有效成分与5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杭菊与贡菊的C、D含量差异,杭菊与胎菊之间的C含量差异,贡菊和胎菊之间的D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值贡菊(0.006,8,n=16)胎菊(0.006,0,n=10)杭菊(0.005,1,n=33)。杭菊和贡菊的Pb、Cu、Hg含量差异,杭菊和胎菊之间的Pb、Cu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值杭菊(1.747,9,n=33)贡菊(0.516,6,n=16)胎菊(0.196,0,n=10)。多元相关性分析表明,L与Pb成负相关,表达式为L=-0.264Pb+0.003;D与Pb成负相关、与Hg成正相关,表达式为D=-0.260Pb+0.394Hg+0.009;其余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建立测定3种规格菊花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HPLC法和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ICP-MS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以药效的角度而言,贡菊的质量最优,其次是胎菊,杭菊最差。以安全性的角度考虑,胎菊的安全性最高,其次是贡菊,杭菊最低。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贵州省石斛人工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和发生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实地调查省内石斛的主要栽培区域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石斛常见的的侵染性病害主要有5种类型,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有4个方面因素,常见的虫害有3种类型,不同类型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不同。结论调查结果对于有效解决我省石斛人工栽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推动全省石斛产业规模化发展,实施GAP认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贵州省苦参人工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和发生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实地调查省内苦参的主要栽培区域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苦参常见的的侵染性病害主要有5种类型,非侵染性病害主要由4个方面因素引起,常见的虫害有3种类型,不同类型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不同。结论调查结果对于有效解决贵州省苦参人工栽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保证苦参原材料的质量,推动贵州省苦参产业规模化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杭菊不同栽培类型内在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通过对杭菊不同栽培类型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为杭菊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绿原酸、总黄酮和挥发油含量作为测定指标,对9个不同栽培类型的杭菊进行考察和比较。结果与结论:不同栽培类型的杭菊各主要化学成分相似,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绿原酸质量分数金菊2号最高,为6.66‰,远高于药典规定的2‰标准;总黄酮质量分数异种大白菊最高,为9.49%;挥发油异种大白菊最高,为 3.30 mL·kg-1。  相似文献   

12.
掌叶大黄主要病虫鼠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叶大黄是甘肃礼县的主要中药材,但因病虫毁害的影响,产量质量有所下降,笔者近几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中找出了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控制了危害,提高了产量和质量。1 病害1.1 大黄锈病 大黄锈病是新发现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大黄幼苗、成株叶片,其症状是叶片正面、背面出现鲜黄色的椭圆形或近圆形斑点,即夏孢子堆,其排列不成行散生,发病严重时叶片背面斑点比正面多,叶片枯萎产量下降。病原菌通过夏孢子阶段重复侵染,以后产生冬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金菊1号和金菊2号2个栽培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历年品比试验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优缺点、栽培繁种技术以及其适宜种植区域分布等情况。金菊1号和金菊2号2个栽培新品种的选育成功丰富了杭菊种质资源,同时也确保了杭菊的优质、稳产、高产,并为进一步选育良种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刺梨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为该病害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贵州的龙里、毕节、大方、修文等地踏查、普查,整理比较种类记录及防治实践。结果记录刺梨病虫害有16种,其中病害4种,虫害12种,对其主要病虫害剌梨白粉病、剌梨茎腐病、长管蚜等实施防治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结论对刺梨苗圃基地和成林期示范基地有重要地指导意义,对贵州其他地区刺梨种植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为毛茛科植物,其侧生子块根又称附子,是一种重要中药材。上海郊区栽种已有多年历史。近年来常发生乌头花叶病害,其主要症状:系统花叶,叶片出现褪绿和黄斑,叶片变小、皱缩,有的叶片基部和叶柄出现坏死梭状条斑(图1)。植株明显矮化。侧生子块根很小,染病严重的则停止生长(图2)。据田间调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南玛卡主产区病虫害种类,指导生产上进行经济、适用、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通过对云南玛卡主产区田间玛卡病虫害种类的系统调查、症状观察、样本采集、病原菌分离、形态鉴定及贝曼氏漏斗法来鉴定确诊。结果:云南玛卡常见病害为:根腐病、细菌性根腐病、褐斑病、叶斑病、根肿病、立枯病和炭疽病。虫害主要是小菜蛾、地老虎、蝇蛆及蚜虫。结论:根腐病和根肿病是云南主要危害玛卡生产的病害,小菜蛾和蝇蛆是云南玛卡上主要并较难防治的害虫。针对这些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从大别山区及其周边产地收集23份药用、茶用菊花种质资源,测定并比较了13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绘制了不同种质资源菊花及其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分布指纹图谱;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热图,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菊花中各元素平均含量高低为钾(K)>氮(N)>磷(P)>镁(Mg)>钙(Ca)>铁(Fe)>锰(Mn)>锌(Zn)>铜(Cu)>镍(Ni)>铬(Cr)>铅(Pb)>镉(Cd);叶片中为钾(K)>氮(N)>钙(Ca)>镁(Mg)>磷(P)>铁(Fe)>锰(Mn)>锌(Zn)>铬(Cr)>铜(Cu)>镍(Ni)>铅(Pb)>镉(Cd);菊花花和叶片中N,P,K,Ca,Mg,Fe元素含量丰富,其中K元素变化幅度最大,N,Ca,Fe,Mg,Zn元素变化幅度较大,不同种质资源菊花叶片中各元素吸收、累积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Ca元素与Mg,Mn,Cd元素间均存在较强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发现菊花药材的代表性元素为Mn,Cr,Cu,P,K,选择前5个主成分(F1~F5)对菊花药材进行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前5的品种为杭菊-福黄菊,杭菊-小洋菊晚熟,杭菊-射阳菊晚熟,杭菊-大洋花,杭菊-苏北菊,表明从矿质元素角度考虑,上述5份菊花资源药材品质较好。PCA得分图将23份菊花资源分成4组,聚类分析热图将23份菊花资源划为5类,相同类型的菊花资源均能够较好地聚集在一起,表明菊花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同遗传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17,(4)
目的:调查广东岗梅种植基地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为岗梅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普查和定时定点调查记录岗梅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和发生时间;采用形态学或分子手段鉴定病虫害种类。结果:岗梅主要病害有枝枯病、地衣病和茎基腐病3种,主要虫害有尺蠖、褐带卷蛾和蚜虫3种;其中以岗梅枝枯病危害最为严重,发病率在5%~40%。对这些病虫害的识别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防治措施。结论:调查结果可为岗梅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杭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系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中国药典》所收载,也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自古以来就作为治病保健的良药,历代医书和现代医药学对其都有极高评价。杭菊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功能,长久泡饮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尤其在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杭菊作为重要保健品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20.
蒙古黄芪病虫害种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个地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对蒙古黄芪病虫害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病害有6种、害虫有23种。为害较严重的病害为白粉病和根腐病,虫害有芫菁、豆荚螟及蚜虫。通过调查,摸清了蒙古黄芪的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情况,为研究蒙古黄芪病虫害防治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