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云南玛卡主产区栽培技术与生产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玛卡主产区对其生物学特性、种质特征、栽培管理、病虫害和采收加工等方面进行调研,以期为玛卡规范化栽培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结果:海拔、温度、阳光、土壤等生态因子对玛卡生长有很大影响;玛卡自繁自种存在品质退化现象;栽培管理、病虫害管理及采收加工缺少标准影响玛卡品质。结论:长期的自交繁育、混乱的栽培管理方式严重制约了优质玛卡的可持续生产,应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和投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就玛卡在云南主产区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玛卡的种植面积、胚轴性状、产品种类、价格变化、宣传和专利等方面。方法: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结果:云南玛卡的种植面积、专利数量自2011年起快速增长;云南玛卡与秘鲁玛卡相比在性状上差异较大;产品种类较为单一,部分产品存在片面宣传或夸大功效的现象。结论:目前云南玛卡从源头到生产加工为成品各环节尚没有统一标准,不够规范化,应引起生产商及有关政府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附子常见病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附子地道产区四川江油附子常见病害的种类及其特性 ,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田间调查与室内分离鉴定相结合。结果 附子常见病害主要为根部病害和叶部病害 ,分别是根腐病、白绢病、霜霉病、叶斑病和花叶病。结论 其中根腐病、白绢病、霜霉病是影响附子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 ,花叶病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重庆党参真菌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材》2015,(6)
目的:明确当前重庆党参主要栽培品种川党参主要真菌病害及对应病原菌种类。方法:对川党参主产区进行系统调查,对所得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共调查到真菌病害5种,分别为党参锈病Puccinia campanumoeae Pat.、根腐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白粉病Sphaerotheca codonopsis(Golov.)Z.Y.Zhao、斑枯病Septoria codonopsidis Ziling。目前,危害川党参最严重的为党参锈病、根腐病和紫纹羽病。结论:重庆巫山、巫溪、奉节、南川等地锈病发病率为100%,严重度2~3级,是川党参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害严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丹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入药,是我国大宗中药材。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丹参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丹参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威胁。其中,以根部病害为害最为严重。丹参根腐病是生产中的最重要病害,其次为丹参枯萎病,叶部病害以叶斑病最为严重。目前生产上对丹参病害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辅助以生防制剂。该文对丹参根腐病、枯萎病、白绢病、根结线虫病、叶斑病、红叶病及病毒病丹参常见7种病害的为害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丹参生产中病害辨识、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科学用药,正确防治各病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黄芪病虫害种类及为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摸清为害黄芪的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情况 ,为研究其防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点调查 ,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 :共发现黄芪病害有7种、虫害有 49种。结论 :为害较严重的病害有白粉病和根腐病2种 ,为害较严重的虫害有小地老虎、芫菁及蚜虫等类害虫。  相似文献   

7.
在多个地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对蒙古黄芪病虫害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病害有6种、害虫有23种.为害较严重的病害为白粉病和根腐病,虫害有芜菁、豆荚螟及蚜虫.通过调查,摸清了蒙古黄芪的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情况,为研究蒙古黄芪病虫害防治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蒙古黄芪病虫害种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个地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对蒙古黄芪病虫害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病害有6种、害虫有23种。为害较严重的病害为白粉病和根腐病,虫害有芫菁、豆荚螟及蚜虫。通过调查,摸清了蒙古黄芪的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情况,为研究蒙古黄芪病虫害防治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腐病是制约石柱县黄连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根腐病病根中真菌组成及致病菌情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数据,该研究在不同季节采集石柱4个黄连主产区一至五年生的黄连根腐病病根进行真菌分离,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形态鉴定和种属统计。结果共计分离到真菌437株,分别属于5亚门,11纲,16目,22科,28属。黄连根腐病病根部位可培养真菌数量、种类随生长年限、地点、季节而变化,但未显示出明显变化规律。Ilyonectria sp.,Pythium sp.,Phoma sp,Trichoderma sp.是优势属。结合前期初步离体回接结果推断,Pythium sp.,Ilyonectria sp.,Phoma sp.,Fusarium sp.中都可能包含病原菌。Trichoderma sp.中可能筛选出根腐病菌的拮抗菌。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大黄病害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调查甘肃省大黄主产区大黄病害种类及其特性,为病害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和室内分离鉴定相结合.结果和讨论:共发现真菌性病害8种,分别为叶黑粉病Thecaphora schwarzmaniana、斑枯病Septoria sp.、锈病Puccinia rhei-palmati、轮纹病Ascochyta rhei、叶点霉灰斑病Phyllostica rhei、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灰霉病Botrytis sp.、根腐病Fusarium oxysporiums、1种病毒病(毒源待定).黑粉病发病率为:14%~26%,为害严重,急待解决.白粉病、灰霉病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