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硝普钠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予以左西孟旦治疗,B组予以硝普钠治疗,C组予以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前,三组hs-cTnT、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hs-cTnT、BNP水平及LVESd明显低于B组和C组,CO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三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硝普钠、多巴酚丁胺比较,应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调节hs-cTnT、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368-3370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心率、呼吸困难、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CRP、CK-MB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8例与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较好,可加速症状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并发挥间接抗炎、心肌保护作用,但用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米力农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力农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心功能Ⅲ、Ⅳ级的重度心衰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为多巴酚丁胺对照组,B组为米力农治疗组。结果 A组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6.7%;B组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用超声心动图所测心搏量(S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B组各指标明显改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且心律失常发生数减少,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米力农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应用左西孟旦和多巴酚丁胺治疗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多巴酚丁胺组(n=32)和左西孟旦组(n=34),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多巴酚丁胺和左西孟旦.分析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肌钙蛋白I、乳酸水平、氧合指数、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去甲肾上腺素总剂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proBNP、肌钙蛋白I、乳酸、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T-proBNP、乳酸、肌钙蛋白I水平比治疗前降低,氧合指数比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左西孟旦组患者的NT-proBNP、肌钙蛋白I、乳酸水平、住院时间和去甲肾上腺素总剂量比多巴酚丁胺组低,氧合指数比多巴酚丁胺组高(均P<0.05);与多巴酚丁胺组相比,左西孟旦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相比,能更好地改善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住院时间,但无法降低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多巴酚丁胺或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HF)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尿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AHF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盐酸多巴酚丁胺组和左西孟旦组,每组各39例。盐酸多巴酚丁胺组予盐酸多巴酚丁胺治疗,左西孟旦组予左西孟旦治疗。两组均治疗7 d。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检测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LVEDV)及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BNP、血清炎性因子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尿酸及血清K~+、Na~+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盐酸多巴酚丁胺组比较,左西孟旦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盐酸多巴酚丁胺组治疗后比较,左西孟旦组治疗后LVEF、SV水平升高,血清BNP、IL-6、TNF-α、尿酸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EF、SV水平升高,LVESV、LVEDV水平降低,血清BNP、IL-6、TNF-α、尿酸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较盐酸多巴酚丁胺治疗AHF的临床效果好,有利于降低BNP及尿酸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米力农在顽固性心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米力农组和多巴酚丁胺组。米力农组给予米力农治疗,多巴酚丁胺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结果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用药前和用药后3d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左室射血分数。记录两组用药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米力农组治疗效果好于多巴酚丁胺组;两组用药后3d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左室射血分数与用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米力农组用药后3d左室射血分数比多巴酚丁胺组的高;两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当。结论米力农对顽固性心衰有一定效果,但应该短期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65例,分为联合组(83例)和单药组(82例).单药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联合组给予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NT-proBNP、CRP、PCT、NLR低于单药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单药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呼吸频率均低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方法 46例R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尼卡地平和多巴酚丁胺,1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SBP、DBP、HR、LVEF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6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6,P<0.05);两组治疗前后SBP、DBP、HR、及LVEF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尼卡地平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对肺泡上皮主动清除液体的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4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法分成6个组[正常对照组、多巴酚丁胺组、阿米洛利(特异性钠通道阻滞剂)组、多巴酚丁胺 阿米洛利组、多巴酚丁胺 阿替洛尔(高度选择性(1-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组、多巴酚丁胺 ICI118,551(高度选择性(2-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组]。单核素示踪技术测定肺泡液体清除率(AF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肺泡上皮钠通道(α、β、γ-rENaC)mRNA表达。结果(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效应显著增加AFC:多巴酚丁胺组、多巴酚丁胺 阿替洛尔组AFC分别为(26.6±1.6)%和(25.0±4.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1.0±3.9)%]和多巴酚丁胺 ICI118,551组[(21.0±4.8)%](P<0.05)。多巴酚丁胺组AFC与多巴酚丁胺 阿替洛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AFC与多巴酚丁胺 ICI118,55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阿米洛利敏感钠通道显著影响肺泡液体清除:阿米洛利组AFC为(6.0±2.8)%,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多巴酚丁胺通过非阿米洛利敏感钠通道途径增加肺泡液体清除:多巴酚丁胺 阿米洛利组AFC为(10.0±2.3)%,显著高于阿米洛利组(P<0.05)。(4)多巴酚丁胺上调γ-rENaC表达:多巴酚丁胺组、多巴酚丁胺 阿替洛尔组的γ-rENaC mRNA表达分别为(0.90±0.19)和(0.90±0.0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69±0.09)和多巴酚丁胺 ICI118,551组(0.68±0.06)(P均<0.05)。多巴酚丁胺组γ-rENaC mRNA表达与多巴酚丁胺 阿替洛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γ-rENaC mRNA表达与多巴酚丁胺 ICI118,55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α、γ-rENaC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阿米洛利抑制多巴酚丁胺上调γ-rENaC表达:多巴酚丁胺 阿米洛利组γ-rENaC mRNA表达为(0.70±0.14),显著低于多巴酚丁胺组和多巴酚丁胺 阿替洛尔组(P均<0.05)。结论β2-肾上腺素能激动效应增加肺泡液体清除,其机制除与上调肺泡上皮β-rENaC表达有关外,还可能与刺激非阿米洛利敏感钠通道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肾血流、肾功能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肾血流、肾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SV、EDV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可有效改善患儿肾功能及肾血流参数,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应用于心肌背向散射积分 (IB)技术早期识别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 建立犬顿抑心肌 (A组 )和梗死心肌 (B组 )模型 ,分别获取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结扎前、结扎后 30min及再灌注 5min、15min、30min和输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后的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观二维、M型和IB图像 ,观察周期变化幅度 (CVIB)、标化平均声像强度 (标化AII)和室壁增厚率 (WT)的动态变化。结果 A组于冠状动脉闭塞后 ,标化AII略升高 ,WT和CVIB则明显下降 ;再灌注后 ,标化AII很快恢复至基础水平 ,而WT和CVIB于再灌注 30min时尚未完全恢复到基础水平 ,分别为基础值的 6 2 .5 7%±18.18%和 6 7.5 0 %± 11.88%。B组标化AII的变化趋势与A组相似 ,而WT和CVIB于再灌注后无改善。再灌注 30min时 ,A、B两组CVIB的差异虽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2 1) ,但A组中仍有 3条犬的CVIB与B组交叉 ;输注多巴酚丁胺后A组局部WT增加的同时CVIB也明显增加 ,而B组无显著改善 ,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且无交叉值。结论 多巴酚丁胺应用于IB技术可以早期识别存活心肌 ,提高了IB技术检测存活心肌的准确性 ,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84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按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和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体征改善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电机械活动同步性的作用。方法 18例DCM患者应用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DSE)并结合心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TI),分别于基础状态和多巴酚丁胺剂量为5、10、20μg·kg-1·min-1时测量左侧房室环左室电机械活动时间离散度(校正EM D)、左室心肌运动速度差(Sm D)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 校正EM D和Sm D在基础状态和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 05);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负荷前后有显著变化(P<0. 05)。结论 多巴酚丁胺在改善DCM血流动力学的同时,没有恶化左心室电机械活动的同步性和心肌运动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国产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国产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国产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我院近期住院部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干预组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干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硬肿开始消退时间、硬肿完全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具有疗效确切的优势,可加速硬肿消退,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环磷腺苷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所选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3例)给予多巴酚丁胺针3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以2.5~5.5μg/(kg·min)的速度静脉滴入,每日1次,环磷腺苷针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入,每日1次;B组(32例)予以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C组(33例)单用多巴酚丁胺治疗,方法、剂量、滴速与A组相同。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各组心功能、心率变化。结果应用多巴酚丁胺的A、C组,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均有改善,但以合用环磷腺苷者左室收缩功能改善较单用多巴酚丁胺及传统的洋地黄类、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多巴酚丁胺联合环磷腺苷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疗效明显,较单用多巴酚丁胺及传统的治疗方法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结合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测顿抑心肌力学状态,明确顿抑心肌与相邻正常心肌不同负荷状态力学参数差异及特征.方法 10只开胸比格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尖部和心尖部末梢对角支60min后再灌注120 min,建立左室前壁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按两级剂量(5、10μg·kg-1·min-1)持续静滴多巴酚丁胺;分别于基础状态、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多巴酚丁胺负荷第一级和第二级时采集左室短轴观二尖瓣、乳头肌和心尖水平二维3个心动周期灰阶动态图像,VVI软件分析左室各短轴水平18节段心内外膜下心肌周向应变(CS)和径向位移(RD)收缩期峰值变化.测量左室收缩末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和主动脉瓣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VTI).结果 ①4种状态间比较,LVIDD、LVIDS、LVEF、心率及AV-VTI5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室短轴观前壁心尖段和中间段心内外膜下CS、RD急性缺血再灌注后与基础状态相比明显减小,多巴酚丁胺负荷第一级与急性缺血再灌注后相比明显增大(P<0.05),多巴酚丁胺负荷第一级和第二级与基础状态间比较,CS和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短轴前壁基底段心内外膜下CS、RD在4种状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左室乳头肌水平前侧壁心内膜下心肌RD和前间隔心外膜下心肌CS在4种状态间改变同相邻前壁一致,前侧壁心外膜下心肌RD和心内外膜下心肌CS及前间隔心内膜下心肌CS在4种状态间无改变.结论 ①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能准确检测出顿抑心肌异常力学状态.②心肌顿抑后,相邻正常心内膜下心肌RD收缩期峰值出现一定程度下降、相邻正常心内膜下心肌CS和心外膜下心肌RD收缩期峰值正常、心外膜下心肌CS收缩期峰值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左西孟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正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正常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两组均实施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追加左西孟旦治疗,以心功能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抽取静脉血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并以分级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核素心血池显影来测定两组患者静息及负荷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射血时间(TPER)等左室收缩功能指标,计算出最大变化率后运用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相较于对照组的78.3%显著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的降低幅度相对更大(P0.05);两组治疗前后LVEF、PER与TP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LVEF、PER与TPER最大变化率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LVEF的最大变化率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心脏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对促进患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硝普钠、多巴酚丁胺治疗冠心病(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济源市人民医院治疗的280例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硝普钠+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1%(127/140),对照组为74.29%(104/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联合使用硝普钠、多巴酚丁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静脉推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多巴酚丁胺。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心功能与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整体上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与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心功能指标与血清NT-proBNP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和F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NT-proBNP水平为显著低于对照组[(497.02±414.02)pg/ml vs(903.08±497.09)pg/ml,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多巴酚丁胺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后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