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0月。2001年10月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患者737例。结果:胆囊切除后根据造影结果再行胆总管探查312例,胆总管结石阳性率94.1%;胆囊切除后直接行胆总管探查114例,结石阳性率53.5%;单纯胆囊切除311例,术后胆管残余结石3例。结论: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在减少胆总管阴性探查、降低胆管残石率、防止胆管损伤和提高胆石症治愈率等方面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及比较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4例患者行胆道探查,取尽结石,检查胆总管下段通畅,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后一期缝合胆管。结果胆总管1期缝合患者,49例胆总管结石,5例探查结果阴性,术中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查肝内外胆管无异常。术后4例少量漏胆,进行保守治疗,全组术后9d-12d治愈出院;对术中T管引流患者,54例胆总管结石,术后7例胆漏,17例T管周围炎,9例T管胆瘘形成,全组术后15-32d治愈出院。结论肝外胆管结石已取尽,术中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查证实肝内外胆管无异常,胆总管切开探查后胆管一期缝合较之T管引流安全、节约、有教。  相似文献   

3.
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时,为避免盲目切开胆管探查,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进行术中胆管造影是其方法之一。本院进行的术中胆管造影56例资料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行胆囊切除共541例;(1)直接胆囊切除者381例(单纯切除组),男120例,女161例,年龄20~75岁,平均45岁。(2)行术中胆管造影,胆管探查56例(造影组),男21例,女35例,年龄19~79岁,平均49岁。(3)直接探查未行胆管造影104例(探查组),男45例,女59例,年龄20~78岁,平均47岁。1.2 结果 (1)单纯切除术组381例,胆囊有结石76例,术后残余结石1例;术中…  相似文献   

4.
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迄今共行胆囊切除310例。病例分三组,第一组120例兼行胆管造影和探查造影组第二组100例未行胆管造影而直接胆道探查探查组第三组90例行单纯胆囊切除。结果第一组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为85.7%第二组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为52%第三组术后随访有残石1例。结论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在减少胆总管阴性探查、降低胆管残石率、防止胆管损伤和提高胆石症治愈率等方面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93年10月~2000年12月共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7284例次,造影成功6987例次,成功率95.9%,其中实施治疗性ERCP 4468例次,占63.9%。将全部治疗性ERCP病例分为两组:(1)切开组1416例,男女比例1.25:1,年龄范围26~96岁,对于胆管结石,切开完全取石成功率97%,其中233例巨大结石行机械碎石后取石成功,适应病例为胆囊切除术或总胆管探查术后发现的胆管残余结石,未经手术治疗年龄大于40岁无胆囊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胆道超声造影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引流效果判断.方法:我院2011-02~ 2014-03间消化内科收治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60例,按所选择的检查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X线下碘油造影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经胆管腔内超声造影(IB-CEUS)进行检查.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肝内各级胆管、肝外胆管、肠管、胆囊和引流管的显影效果;比较两组引流前后总胆红素(TBiL),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等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肝外胆管、肠管、胆囊、引流管及肝内一、二级胆管分支数的显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内三级胆管分支数的显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化学指标相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胆管腔内超声造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胆道成像技术,其显像效果与X线胆道造影接近,对机体的影响更小,可作为X线胆道造影的一种重要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20例胆管良性狭窄患者进行48次球囊胆管扩张术。其中,16例经T管直接插管,4例PTC后置T管再经T管行球囊导管扩张术;4例行5次球囊扩张术,12例行2次扩张术,,每次间隔时间15~20天。治疗后20例3~6个月造影复查,狭窄胆道均有扩张;外引流管拔出后,体征和症状消失和大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综合评价显效100%,对每次扩张术间隔时间及术后辅助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术中选择性经胆囊管行胆管影45例。结果:胆总管结石19例中阳性10例,阴性9例,胆管解剖异常5例。其中Mirizzi综合征2例。结论:术中选择性经胆囊管行胆管造影检查可降低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减少胆管损伤,避免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探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诊治价值。【方法】对30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使用内镜逆行胰胆道造影(ERCP)、乳头切开、取石、狭窄段扩张、放置鼻胆管或内支架引流等诊疗方法。【结果】30例患者共行53次ERCP。狭窄24例,其中鼻胆管引流17例,内支架引流5例,放置鼻胆管失败2例。胆漏1例使用鼻胆管引流。狭窄合并结石1例,内镜乳头切开、取石、引流。胆泥3例。其中2例合并狭窄,行网篮取出胆泥合并鼻胆管引流。1例未完成诊断。其治愈率为63%。所有病例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内镜诊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术后常规胆道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胆管结石术后的病人常规行纤维胆道镜检查,其结果与胆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2例术后造影检查无异常的病例中,发现小残石3例,华支睾肝吸虫1例,胆总管下端开口部炎性鼻肉1例,胆总管下端开口部松弛并返流2例。结论:胆道镜检查能发现胆道造影检查不能发现的病变,应作为胆道结石术后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黄疸在我科较为常见,引起胆管梗阻的原因很多,如结石嵌顿、胆管胰头部肿瘤、胆管狭窄等。为了明确阻塞部位、原因,常使用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我科自1998-04/2000-12,对20例阻塞性黄疸患行ERCP检查,其中3例出现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纤维胆管镜对100例胆管术后经胆管造影发现残石的病人进行镜下取石共158例次。结果表明:①胆管造影与纤胆镜检查符合率为91%;②取石成功率96%;③取石过程中窦道破裂1例(1.0%),结石嵌顿8例(8.0%),肉芽组织封闭窦道2例(2.0%),发热10例(10%)。认为:①为了弥补胆管镜检查的不足,取石前应常规行T管造影;②拔除T管时须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窦道破裂;③对于胆总管下端嵌顿残石,亦可用十二指肠镜经乳头插入造影导管将残石推入的方法取出;④取石后常规放置和固定好血浆引流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囊胆管手术中胆管造影在胆管探查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选择性术中胆管造影临床资料 ,其中 14例经胆囊管造影 ,10例经胆总管造影 ;1例经肝胆管穿刺造影。结果 :经胆囊管造影中仅 3例需切开胆总管探查 ,胆总管造影中 3例发现残石。结论 :制定合适的标准行术中选择性胆管造影有助于避免了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和提高造影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1994年-03~1999-03应用鼻胆管引流治疗胆漏1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行胆道探查,取尽结石或蛔虫,检查胆总管下段通畅,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后一期缝合胆管。结果:26例胆总管结石,1例胆道蛔虫,5例探查结果阴性。全部一期缝合,术中胆道造影肝内外胆管无异常。术后4例少量漏胆,进行保守治疗,全组术后9d~12d治愈出院。结论:肝外胆管结石、蛔虫已取尽,术中胆道造影证实肝内外胆管无异常,胆总管切开探查后胆管一期缝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黄云锦 《中外医疗》2009,28(1):32-32
目的对比在十二指肠镜下采用不同路径施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一组在十二指肠镜下行ERCP时先行乳头插管后,在X线的监视下,给予38%泛影葡胺造影,明确胆管及胆道具体情况;另一组在十二指肠镜下行ERCP时采用斑马导丝超选确定胆管后,再给予38%泛影葡胺造影证实胆总管结石的大小、数目和位置。观察对比2组病人38%泛影葡胺造影剂的用量、术后并发症。结果斑马导丝超选确定胆管组38%泛影葡胺用量5~15mL,术后无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38%泛影葡胺造影确定胆管组38%泛影葡胺用量30~80mL,发生术后胰腺炎4例,高淀粉酶血症11例,占44.11%。结论在十二指肠镜下行ERCP采用斑马导丝超选确定胆管临床效果优于38%泛影葡胺造影确定胆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2004-03~2010-11收治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396例.结果 手术导致胆管损伤9例.结论 只有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以及对特殊病例状况的充分预判,才能减少胆管损伤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管良性狭窄合并胆管结石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的手术配合和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胆管良性狭窄合并胆管结石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ERCP下胆管结石取石术,对患者的临床护理以及术中配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大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术前、术后护理以及术中有效配合是行ERCP下胆管结石取石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螺旋CT 及术中胆管造影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4年1月~2009年1月来我科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儿65例进行分析、总结.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和术中胆管造影检查,以辅助指导手术的具体操作.结果 CT检查显示,65例中囊肿型42例(其中并发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或狭窄15例),梭状型23例.60例获得清晰的胆管造影图像,胰胆管共同通道过长46例,胰胆管合流角度异常4例,迷走胆管 2例.全组病儿术后7~12 d治愈出院.结论 螺旋CT 及术中胆管造影有助于指导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特别是并发特殊病变病儿的具体手术操作的施行.  相似文献   

20.
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泽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6):571-572,575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8月~2007年8月在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行胆道造影共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2例术中胆道造影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术中造影共发现胆总管结石10例,胆管损伤2例,Mirizzi综合征2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简单易行,显影清晰,能提高手术质量,防止术后胆管残石发生,避免不必要的胆管探查,明确胆管解剖及变异,预防并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