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史诗洁 《中国科学美容》2011,(9):129-129,13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尿微量蛋白的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经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尿微量蛋白的治疗措施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西医单纯治疗,观察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50例患者中,痊愈35例,占70.00%;好转11例,占20.00%,空腹血糖5.5~6.9mmol/L,糖化血红蛋白5.2%~6.6%;因严重感染死亡1例,并发心肌梗塞死亡1例,并发脑出血死亡1例,病发大脑中动脉梗塞死亡1例。结论糖尿病肾病尿微量蛋白的治疗关键是控制血糖、抗动脉斑块,改善肾脏动脉血液循环,减少诱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中DNA氧化损伤的主要的标记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病变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N患者90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各30例,检测尿8-OHdG,尿微量白蛋白、NAG等指标。结果:糖尿病组的尿8-OHd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5±0.3) vs (10.8±0.5)ng/mg Cr,P〈0.01];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的尿8-OHd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1),大量蛋白尿组的尿8-OHdG水平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1)。 DN患者尿8-OHdG水平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BMI及eGFR呈负相关。尿8-OHdG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尿NAG、α2-MG、FD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N 患者随着蛋白尿的增多及肾功能的进展其氧化应激水平增强,氧化应激的重要标志物8-OHdG作为重要因素参与DN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尿纤维连接蛋白(FN)对老年人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 5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27名正常老年人的尿FN、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正常白蛋白尿DM组的尿 FN(9.80±4.71)μg/mmol.cr及微量白蛋白尿DM组的尿FN (30.93±19.28) μg/mmol.cr明显高于正常老年对照组的尿FN(3.91±3.68) μg/mmol.cr(t′分别为5.89、6.75,P均<0.01),且微量白蛋白尿DM组尿FN水平较正常白蛋白尿DM组明显增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5.14,P<0.01).相关分析显示尿FN与尿M-Alb、β2-MG的排泄量、糖化血红蛋白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059、0.4570、0.6624,P均<0.01).结论:尿FN检测似可作为老年2型DN早期诊断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肌酐(Scr)对于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糖尿病肾病病人及对照组(35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β2-MG,生化法测定尿mALB及血清Scr。结果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CysC、Scr、β2-MG及尿mAL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CysC与其它3种检测相比阳性率较高,且有较好的正相关。结论血清CysC检测更利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反映糖尿病肾病病人早期肾损伤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尿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与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DM)、微量白蛋白尿组(DN1)和大量白蛋白尿组(DN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ISA)测定各组血清、尿中的脂联素,血浆sTM水平。结果:DN1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M组(P〈0.01),DN2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N1组(P〈0.01)。DN1组的尿脂联素水平高于DM尿组(P〈0.05),DN2的尿脂联素水平高于DN1组(P〈0.01)。DN1组的血浆sTM水平高于DM组(P〈0.01),DN2组的血浆sTM水平高于DM组(P〈0.01)。血清脂联素与尿脂联素、UAER、血浆sTM呈正相关(r=0.564,0.412,0.587,P〈0.01),与Ccr呈负相关(r=-0.362,P〈0.01);尿脂联素与Scr、UAER、血浆sTM呈正相关(r=0.292,0.748,0.775,P〈0.01),与Ccr(r=-0.379,P〈0.01)呈负相关。结论:2型DN患者血清、尿脂联素水平可能是反映DN早期内皮损害的重要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Ⅳ型胶原与尿微量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为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 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尿Ⅳ型胶原和尿微量蛋白(包括IgG、Alb、TRF、α1-MG、β 2-MG等指标).结果:糖尿病Ⅰ组尿Ⅳ型胶原(Ⅳ-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尿微量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Ⅱ组尿Ⅳ-C、尿微量蛋白高于糖尿病Ⅰ组,糖尿病Ⅲ组尿Ⅳ-C、尿微量蛋白高于糖尿病Ⅱ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尿Ⅳ-C可作为尿微量蛋白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更敏感的指标,尿Ⅳ-C与尿微量蛋白联合监测可预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5-(OH)VD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相关性。方法 收集937例未接受维生素D补充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各临床指标以分析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患者相比,微量或大量尿白蛋白组患者的25-(OH)VD 水平较低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用性别和BMI作为校正指数,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而25-(OH)VD 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25-(OH)VD 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镁水平和处发以及明显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值分为3组:无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30 mg/d;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d<尿白蛋白排泄值<300 mg/d;临床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300 mg/d.并以同期健康成人1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 血清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镁及尿白蛋白排泄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尿白蛋白排泄值,共有22例患者进入无白蛋白尿组;22例进入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进入临床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镁水平明显降低,并随着白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而更加明显.同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随着白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相关分析显示,对于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血清镁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镁的降低与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的升高有密切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低镁血症,并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加重而明显降低.出现低镁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糖控制不理想及白蛋白尿对肾小管的持续损害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西藏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间在我科住院的30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6例DM患者包括151例DN和155例非DN患者,根据尿白蛋白及Scr水平,DN组患者再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和肾功能不全组。DN组尿微量白蛋白、Scr和血、尿β2微球蛋白(MG)均较非DN组显著增高(均P < 0.01);且尿微量白蛋白与收缩压、血β2-MG呈正相关(r = 0.187, P < 0.05; r = 0.297, P < 0.01),而与GFR呈负相关(r = -0.287,P < 0.01)。DN组高血压发生率高(60.27%),血压显著高于非DN组(P < 0.01),且以收缩压更显著。DN组发生尿毒症者14例(9.27%),死亡8例(5.30%),其中5例死于尿毒症;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0例(13.25%);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者6例(3.97%)。 结论 西藏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即有明显的蛋白尿、血压及血、尿β2-MG增高,后期GFR急剧下降且并发症多而严重。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7例2型糖尿病合并MAU的患者和56例2型糖尿病非合并MAU的患者的病程、年龄、血脂、血糖、血压、空腹胰岛素(FINS)和空腹C肽(F-CP)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将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的、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显著高于非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明显低于后者;UAER与年龄、病程、血压、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TG、低密度脂蛋白(LDL-C)、APOB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得出:UAER与HbAlC、F-CP、TG、SBP、病程、APOB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的病程长和以高TG、高APOB和低HDL为特征的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HbAlC、高F-CP水平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瘦素浓度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40例DN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瘦素浓度水平及对患者进行颈总动脉B超检查。4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DN患者血清瘦素浓度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有血管钙化的DN患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无钙化者(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瘦素浓度水平与C-反应蛋白(r=0.405,P〈0.01),血清磷(r=0.372,P〈0.05)及血肌酐水平(r=0.328,P〈0.01)呈正相关,而与血浆白蛋白(r=-0.386,P〈0.05)呈负相关。结论:有颈总动脉钙化的DN患者血清瘦素浓度水平明显升高,高瘦素水平可能参与DN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Klotho水平与足细胞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8年10月入住本院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60例,依据其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每组3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血清Klotho、Nephrin和Podocin mRNA水平,分析血清Klotho与足细胞损伤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Klotho、Nephrin及Podocin 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而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Klotho、Nephrin、Podocin mRNA水平也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 0. 05、P 0. 05和P 0. 01);进一步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Klotho水平与Nephrin、Podocin均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早期DN患者血清Klotho水平与Nephrin关系密切。结论:早期DN患者血清Klotho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HCY、Cys-C、α1-MG、sTM及CRP等五项诊断指标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将29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性糖尿病组9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98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99例,与健康对照组102例平行检测上述五项指标.结果 DM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肾病组血清五项指标水平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并且随着DN病情进展,各项指标随着24h尿蛋白排泄率的增加逐渐增高(P〈0.01),且互相之间关系密切,表明其升高与DN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DM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HCY、Cys-C、α1-MG、sTM、CRP最早出现,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数据.结论 血清HCY、CYS-C、α1-MG水平可作为DN早期肾损伤的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 sTM反映高HCY水平的DN 患者的微血管损伤程度 CRP与DN患者病情正相关,可作为DN患者病情检测新指标,五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敏感性及阳性率,全面协助DN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5月~2011年2月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依帕司他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时间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5%,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及Scr、BUN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UA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3,P〈0.01)。结论:依帕司他治疗早期DN明显降低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保护了肾功能,依帕司他可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患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C反应蛋白、胆红素、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抽取45例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有糖尿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定义为A组);再抽取45例同时合并患有冠心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定义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胆红素、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3个项目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 B组患者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显著升高,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以上3项指标的上述特点,可以作为临床对该类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和对预后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指标,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30mg/24h;糖尿病肾病组(DN组):UAER≥30mg/24h。DN组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两组,DN早中期组(EDN组):GFR〉30ml·min^-1·1.73m^-2;DN中晚期非透析组(LDN组):GFR≤30ml·min^-1·1.73m^-2。同时入选正常对照组(NC组)30例。测定血清SAA水平,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DN组SAA水平较SDM组显著升高(P〈0.05);SDM组SAA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0.05);LDN组SAA水平较NC组、SDM组、EDN组显著升高(均P〈0.01)。SAA水平与尿白蛋白、腰臀比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并与DN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金芪降糖片配伍胰激态酶原对Ⅲ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芪降糖片配伍胰激态酶原对Ⅲ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了80例Ⅲ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42例(A组)应用金芪降糖片配伍胰激态酶原治疗,38例(B组)单纯服用胰激态酶原,观察各组用药12周前后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血清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的变化.结果:用药12周后,A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B组HbAlC 和UMA有明显下降,其余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A、B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A组患者的Homa-IR、UMA、血清AGEs水平均低于B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组患者的HbA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金芪降糖片配伍胰激态酶原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胰岛素抵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时期的胰岛分泌功能及特点。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4例,按照蛋白尿及肾功能将DN分期:正常白蛋白尿期(DN0)30例,微量白蛋白尿期(DN1)23例,临床蛋白尿期(DN2)22例,肾衰竭期(DN3)19例。观察血压(BP)、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功能试验、尿白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等。按HOMA-IR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DN各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DN病程、DBP、TG明显升高(P〈0.05),HDL-C、IAI明显下降(P〈0.05-0.01),各组研究对象间FG、SDP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DN各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HbA1C、GSP、FBP、2 h PBG、FINS、BMI、W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各个分期的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相关蛋白(putative receptor protein related to AT1,apelin-APJ)系统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只大鼠应用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体重)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组(DN)、apelin干预组(T)。于应用apelin-13前、后4周,8周,12周测定三组大鼠24h尿微量白蛋白量、尿白蛋白/血肌酐指数;应用apelin-13前和12周时采血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elin-13水平;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APJ受体和AngⅡ相关的1型受体(AT1R)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N组比较,DN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血肌酐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APJ受体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AT1R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与DN组比较,T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指数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APJ受体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AT1R的表达量显著下降。N组与T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指数、肾组织APJ受体和AT1R的蛋白表达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elin-APJ系统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其可能通过拮抗AngⅡ-AT1R的作用而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方法:选择91例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不同肾病患者之间的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检测、比较血清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蛋白尿患者相比,伴有微量白蛋白尿、大量蛋白尿、肾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下降(P〈0.05~0.01),血清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增高(P〈0.05~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增加,可能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