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梯度温差及温差挟湿对大鼠肺组织Fractalkine(FK)表达的影响及趋化因子Fractalkine在肺脏中的表达特点及作用,探讨中医寒邪与温差之间的相关性及湿邪对寒邪犯肺的影响。方法:将56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对照组、温差组、温差挟湿组,其中温差又分为20~10℃、20~0℃、20~-10℃。期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Fractalkine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镜下见常温对照组大鼠肺泡壁内、支气管上皮和支气管肌层内有少量轻度表达,各造模组病变的支气管和肺泡壁上皮细胞、肺小动脉内皮细胞、炎症细胞、细胞浆内有较明显的表达,部分坏死性肺炎因组织坏死表达变弱,而仅明显表达于坏死组织周围的炎症细胞。各造模组肺组织FK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常温对照组(P<0.01),不同温差及温差挟湿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FK表达水平随温差增大而明显升高。温差挟湿各组FK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对应的温差组(P<0.01)。表明随着温度的梯度性变化增大,其对肺脏的损伤亦加重。温差挟湿组比温差组大鼠的肺脏炎症严重。结论:寒邪与温差关系密切,寒邪致病力随温差的增大而增强,一定的湿邪能够加重温差所形成的寒邪对肺脏的损伤。趋化因子FK与肺脏炎症损伤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风湿之邪对不同温度梯度变化的寒邪犯肺证大鼠肺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将104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3组:常温对照组、寒邪6组和风寒湿邪(寒邪夹5级左右风力,相对湿度为90%~100%)6组,寒邪包括恒定低温(10℃、0℃、-10℃)和温差(20~10℃、20~0℃、20~-10℃)。第1天将大鼠置于相应环境的调温箱中饲养2h后取出,置常温下饲养4d,观察大鼠的整体状况。放射免疫法测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6和IL-4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FN-γ含量。 结果:与相同温度的寒邪组相比,风寒湿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6和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水平显著下降(P〈0.01),IFN-γ/IL-4比值显著下降(P〈0.01)。 结论:风湿之邪能够明显加重寒邪对肺脏的损害,加重寒邪犯肺所导致的机体Th1/Th2免疫应答失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梯度的寒邪对大鼠肺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56只SPF级Wiste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组、绝对温度组和温差组,其中绝对温度组再分为10、0、-10℃3个不同梯度组,温差组分为20~10℃、20~0℃、20~-10℃3个不同梯度组,每组8只.采用透射电镜的观察方法研究不同梯度的寒邪对健康大鼠肺脏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各温度组大鼠肺脏超微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随温度的梯度性降低及温差的梯度性加大,病变加重.绝对温度10℃及0℃时大鼠肺泡上皮细胞没有明显变化,绝对温度~10℃及温差各组病变较为明显.其中,温差各组肺脏超微结构改变又较绝对温度各组病变为严重.结论 寒邪梯度性变化对肺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寒邪不仅与绝对温度有关,而且与温差关系亦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1病因病机外感头痛:起居不慎,风寒湿热之邪外袭,均可导致头痛。《索问·太阳阳明篇})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做头痛为风邪所致者,最为多见。且风为百病之长,多夹时气为患,若风挟寒邪袭表,寒凝血涩,阻遏经脉而致血郁于内而为头痛;风挟热邪;火热上炎,血逆乱而为头痛;风挟湿邪,蒙蔽清窍,清阳不升而致头痛。内伤头痛:“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以儒养,故内伤头痛。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①肝郁化火:清志恼怒,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扰清空或化火动风,凤阳上扰而致…  相似文献   

6.
在外感病因中"六淫"是导致肺系病症的主要致病因素,而六淫中,寒、湿之邪又最为常见。通过寒、湿,寒湿合邪对肺系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的分析,探讨寒、湿之邪在肺系病症中的发病特征,认为寒邪为患,病多骤发;湿邪为患,病多迁延;寒湿合邪,则病易发且病重。其产生机理与寒伤阳气,湿阻气机,正气受损相关。  相似文献   

7.
暴雨与湿证的生物气象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气象学角度对暴雨及湿证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认为暴雨致病总属湿邪,而又多抉风、寒、热等邪。暴雨致病从清湿、浊湿两条途径侵袭人体,清湿多挟气机不畅;浊湿多伴血行不畅。时于暴雨所致之湿证的防治方法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将中医“正邪理论”与西医的免疫学理论结合研究风湿免疫病,认识到其核心病机是邪盛正衰。“正”代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人体生命最佳状态的影响因素;“邪”代表导致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或因免疫异常产生的损害机体脏腑组织的病理产物。结合西医免疫学理论,分析风、寒、湿等致病因素的生物学内涵,使风湿免疫病中医病因认识客观化、现代化。风湿免疫病的中医药论治当先明确病情,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先后次第,兼取中西医所长,以祛邪安正作为风湿免疫病的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9.
伤风鼻塞是由于外感风邪引起的病证,多于气候多变,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失慎,过度疲劳,致使正气虚弱,肺卫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而致病。因风邪为百病之长,常挟寒、挟热之邪侵袭人体,故伤风鼻塞患者入侵邪毒有风寒、风热之分。风寒:外感风寒,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寒邪毒乘机外袭,皮毛受邪,内犯于肺,肺为寒邪所遏,清肃失常,邪  相似文献   

10.
陈果 《中外健康文摘》2013,(11):403-404
以中医学对眩晕病因、病机理论认识为基础,结合风的生理特性及致病特点,提出无风不作眩的论点.风乃眩晕致病的外因;风挟虚、火、瘀、痰、湿等邪上干清窍、风阳升动才是眩晕发病之关键;且风是虚、痰致眩的最终结果,故无风则不作眩.因而,治眩先治风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83例危重病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体及药敏试验分析,指导临床药物治疗,避免一些不良因素的存在。方法对83例各种危重病持续机械通气患者痰培养病原体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肺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对去甲万古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敏感性高,而对头孢噻肟钠、舒氨西林等耐药;其次检出率较高的为费劳地枸橼酸杆菌,对泰能和舒普深等敏感,而对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等耐药。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妈咪爱对肠道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及其L型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妈咪爱对肠道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及其L型的光密度值的影响。结果:妈咪爱对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白假丝酵母菌及其L型皆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且浓度越大,抑菌作用越强,相同浓度的妈咪爱对原型菌的抑菌作用强于细菌L型。结论:妈咪爱是一种疗效很好的微生态制剂,可用于治疗由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及其L型引起的肠道感染。  相似文献   

13.
伏邪致病说在非典、乙肝、艾滋病、免疫系统等疑难病领域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伏气温病说的争议必有个前提,就是不能脱离临床证候学.伏邪的病位与现代医学人体形态结构、病理定位完全不同,它是机体受病后,表现于临床证候学主客交浑状态;具有非实非虚的连续流动态实存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病原体。方法:取气管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同时检测病毒,并查血中的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痰培养阳性16例,病毒检测阳性13例,MP—IgM检测均为阴性。结论:新生儿肺炎以细菌性肺炎为多见,病毒性肺炎亦较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临床常见致病菌对消毒剂的耐药性。方法:通过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消毒实验方法,检测44株医院感染病原菌对5种消毒剂的耐受情况,同时用标准菌、自然菌作参比以确定其耐药性。结果:从44株病及性细菌中分离出一株肺炎克雷白杆菌Ⅲ,该菌对5种消毒剂中的洗必太具有耐药性,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与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同时参照标准菌与自然菌的MIC与MBC予以证实。定量杀菌试验还进一步证实,为达到对耐药株的消毒合格标准(99.90%),则必须提高对消毒剂的常规应用浓度。本研究的耐药菌分离率为2.27%。结论:常见致病菌中确定存在对消毒剂耐药的菌株。  相似文献   

16.
探讨老年轻度认知损害的病机衍变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轻度认知损害提供辨证依据。提出中年脾胃虚衰是老年轻度认知损害的始动病理环节,调养脾胃,益气养血是治疗轻度认知损害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腹泻病原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婴幼儿腹泻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所分离出来的病原菌进行耐药性研究.结果 分离出的病原菌对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敏感性均在95%以上;对阿莫西林、羧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派拉西林、环丙沙星敏感性在50%以下.结论 婴幼儿腹泻病原菌对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敏感,临床医生应严格按照临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提出从中医伏邪学说论治的重要意义。认为外感内伏、内伤伏邪是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其病位在脑髓、脊髓、督脉;核心病机为督脉、脑髓、脊髓虚损,风邪内伏,遇感触发;补益肝肾,温通督阳,祛风通络为其大法。  相似文献   

19.
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情况,从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2002年1~6月仁济医院分离菌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株82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99株(48.36%),革兰阴性菌426株(51.64%)。检出率较高的革兰阴性菌对氦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最高,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金黄色葡萄球在菌种分布中占第一位,其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奈替米星耐药率为0,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的分离率位届第二,未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者,但对环阳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为控制细菌的耐药性,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特点和实践,详细介绍了同时列表比较、前后列表比较、横向列表比较、纵横全面列表对比等4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同时,对其在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优点以及注意事项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