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经方与传统经典名方是千百年来我国历代医家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是最能体现中医药学实用价值的精华,至今仍为广大临床医生所运用。能否用好经方与传统经典名方,能否正确处理好方药剂量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系,更能体现一个中医的临床水平。为了进一步研究方药剂量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系,让更多有经方、经典名方临床应用经验的医生参与  相似文献   

2.
民族药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洋  张艺  黄宇  赖先荣  范刚  游佳莉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7):2878-2881
民族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完善、提高与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系密切,对促进民族药现代化、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民族药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民族药存在严重标准缺失;药材基原不清,品种混乱;矿物药安全性研究薄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药质量标准研究要以民族医药理论及用药经验为指导;加强民族药质量控制和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注重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采用民族特色和化学分析技术优势结合的研究思路,推动民族药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民族药现代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4):215-215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云南中医学院、云南省保山市人民政府定于2006年8月在云南省保山市联合召开“2006全国民族民间医药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保山市卫生局、保山市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发展中心共同承办。征文内容:民族医药基础理论、医史探讨及研究综述;口述医药文化和文献整理,尚未公开出版或有失传危险的民族民间医药资料的整理与报道;民族民间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临床经验、实用技术、方剂药物、特效疗法、特色医技。请尽量提供民族民间特色医技展示资料、图像、录像、VCD;民族民间药品开发、生产、市场营销经验…  相似文献   

4.
《中医杂志》2012,(14):1261
经方与传统经典名方是千百年来历代医家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是最能体现中医药学实用价值的精华,至今仍为广大临床医生所运用。能否用好经方与传统经典名方,能否正确处理好方药剂量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系,如何选择合理用量,更能体现一个中医的临床水平。为了进一步研究方药剂量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系,让更多有经方、经典名方临床应用经验的  相似文献   

5.
《中医杂志》2012,(15):1260
经方与传统经典名方是千百年来历代医家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是最能体现中医药学实用价值的精华,至今仍为广大临床医生所运用。能否用好经方与传统经典名方,能否正确处理好方药剂量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系,如何选择合理用量,更能体现一个中医的临床水平。为了进一步研究方药剂量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系,让更多有经方、经典名方临床应用经验的  相似文献   

6.
经典名方作为中医理论的载体、临床治病的主要工具,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突破口之一。目录制管理的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发、上市经典名方产品的二次开发、源于经典名方的中药新药研发,是经典名方研发的三条路径。本文探讨了每条路径的研发方向与重点内容;并从设立专家委员会、健全中药标准供给体系、发展第三方检测平台、建设质量可溯源体系、完善注册与招标的角度,提出经典名方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整理的基本现状,主要对傣族、藏族、彝族及其他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整理进行简述,并简要说明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保护情况。  相似文献   

8.
经典名方是古代中医典籍记载的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传统方剂。本文对经典名方玉屏风散相关专利进行检索整理,对玉屏风散相关专利的申请趋势、法律状态、申请人及委托代理情况、专利内容进行了分析,以此为例总结了目前经典名方专利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政策法规提出专利、商业秘密和标准相结合的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为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民族医药传统用药经验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事关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工作,数字挖掘技术为其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对于民族医药传统用药经验的研究大多仍集中于一般性文献整理、药理实验、临床观察等方面,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研究,能更大程度上促进民族医药传统用药经验的有效利用。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基于知识挖掘的民族医药传统用药经验的研究模式和思路,采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对民族医药传统用药经验中的显性和隐性信息进行知识发掘和提取,最终为民族医药传统用药经验的抢救性发掘整理、有效性、安全性评价等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医药产品需通过科学监管保障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可控,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中药产品的供给充满新期待,中药监管政策改革创新也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大力推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监管制度改革,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性政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包括新注册分类标准符合中药的特点、鼓励经典名方和院内制剂开发、鼓励证候类中药研发、逐步完善“三结合”证据体系等。但面对新时代中药发展难题,还需完善科学监管体系,进一步优化基于经典名方的中药注册管理办法,加快完善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体系,形成鼓励支持中药二次开发的管理办法。中药科学监管方面要遵循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统筹考虑监管政策的时代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让科学监管服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族医药发掘整理是民族医药的继承、保护和发扬的重要基石。重点探讨在本课题组对我国撒拉族民间民族医药抢救性发掘整理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前期调查寻访等工作基础,结合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撒拉族的生存环境、生存意识、生存文化及生存发展等多层面、多维度进行分析,对人口较少的撒拉族民间民族医药进行发掘整理研究,总结出撒拉族民间民族医药调查工作的方法与经验。首先,在坚持从民族医药的科学研究角度去发掘整理撒拉族民间民族医药时,要注重尊重受访者隐私及宗教习俗。其次,在进行调查研究之前,一定要深入了解撒拉族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清撒拉族民间民族医药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再次,对于濒临失传且具广泛应用前景的诊疗技术、方剂、炮制方法等内容,应认真考量该民族医药知识产权的背景,并科学疏导民间持有人对民族医药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中药配方颗粒的现状与发展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军  朱旭江  杨平荣  宋平顺 《中草药》2018,49(20):4717-4725
中药配方颗粒是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的改良产品,其最突出的优点是使用方便,但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一致性基础研究不系统、难以评价单煎的配方颗粒与合煎的传统汤剂的等效性是最突出的问题和争议。因此,建立统一、完善的国家标准,实现全程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开展系统的合煎和分煎等效性对比研究,开发经方(复方)颗粒,加强中医药传统理论指导,实现产地化提取将有利于保证中药配方颗粒的安全有效,有利于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通过了解中药配方颗粒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对其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和争议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灸方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古代针灸方的系统考察将其分为3类,即经验方、腧穴主治方及推导方。经验方主要来源于临床实践,具有较高的临床信度与效度,值得进一步用现代科学研究的手段去加以验证和升华;腧穴主治方不是源自实践而是改编自文献的一类针灸方,推导方是指用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推导出来的针灸方,这两类方子都需要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14.
董晨东  王勇 《中草药》2021,52(22):7072-7077
通过梳理日本汉方目录中的感冒药并查阅日本感冒药汉方制剂的文献、官方政策与标准等,分析日本感冒药汉方制剂的处方标准,并对其上市批准文号与生产厂家进行整理。日本感冒药汉方制剂相关标准收载的内容较为详细,制剂种类与生产厂家数量较多,其中颗粒剂最为成熟。建议加快建立我国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对治疗常见病的经典名方上市应用给予更多关注,并为经典名方剂型开发与改善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瑞竹堂经验方》系元代少数民族官员沙图穆苏在旴江任建昌太守期间领衔编写。该书由沙氏与当地名医共同考订中医名家方论,搜集旴江民间良方,精心选药及规范药物炮制,并经临床验证而成。但由于主编者的民族特殊性,长期以来该书一直被认为是少数民族著作。本文从作者经历、成书地域及行文过程、用药特色等方面,考评定位其为旴江医著。并从羡补且善补、治痹选良药、驻颜与美容、用法重炮制、传世有名方共5个方面,系统地探析了该书的方药特色。  相似文献   

16.
经典名方是中医方剂的杰出代表,临床治病的有效工具,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精髓。经典名方的研发引起中医药整个产业链群体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一系列指导性建议和针对性文献为经典名方的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该文基于CNKI数据库,对经典名方研发建议或启示的文献进行整理、提炼,分析各家之说、汲取各家之议,博采众长,构建经典名方研发轮廓,得出文献研究是前提、优质药材/饮片是基础、物质基准是核心、高品质是保障和优惠政策是动力的启示,并展开相关探讨,为促进经典名方研发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中医给患者治病时常用大方,不但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且治疗效果也得不到保障。本人通过20余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及理论研究,提倡多用小方,并试以七言绝句的方式表述本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单兆伟教授膏方进补用药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兆伟教授先后从师孟河学派名医张泽生教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徐景藩教授,业医40余年,在膏方进补用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张膏方重补,但要补之有道;辨证施治,平衡为本,调补后天脾胃为先;调补得宜,不可孟浪行事。膏方一年四季皆可服用,春天更宜。适应人群是长期慢性疾病患者、中老年体弱多病者;身体无病,日进补汤,犹无故发兵,空耗粮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提高中西药联用处方配伍合理性中的作用。方法采取等间距抽取处方的方法,选取2018年1-6月本院中西药联用处方(13496张)为对照组(管理前),2018年7-12月本院中西药联用处方(13865张)为观察组(管理后)。成立PDCA管理小组进行干预。比较分析开展PDCA管理前后中西药联用处方配伍不合理情况和医务人员对联合用药知识考核得分情况。结果开展PDCA管理后,中西药联用处方配伍不合格率由7.31%降至2.04%(P<0.01);医务人员对联合用药知识考核得分由(3.60±1.64)分升至(6.45±1.40)分(P<0.01)。结论PDCA管理可有效提高中西药联用处方配伍合理性,促进医院合理用药,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