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前泄水,中医妇科专著中均有记载,但除《付青主女科》外,多语焉不详,最突出的一点是诸书皆不明言水自阴道出。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人怀疑经前泄水是指大便泄水,故认为本病等于经前泄泻;或者认为水自前阴出、绵绵不断就是白带。笔者重温《付青主女科》,结合个人临床所见:本病既非平常所指带下证,亦非通常所谓经行泄泻。《付青主女科》说:“妇人有经未来之前、泄水三  相似文献   

2.
谢华文 《江西中医药》2008,39(12):60-60
经前便血又称“错经”或“差经”,《竹林女科证治》及《妇青主女科》两书中均有记载。此病是指妇女每月行经前1~2天或3~4天不等,大便下血,经下或经后即愈,呈周期性发作的一种病,临床上少见,但本人碰到2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傅青主女科·调经》记载了健固汤治疗经前泄水一病,该病是临床较为罕见的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参阅相关文献,该病可被认为一种特殊表现的月经病,文章基于“湿气乘血海”理论,结合血水理论,分析经前泄水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并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4.
经前便血     
经前便血又称“错经”,或“差经”。《竹林女科证治》及《傅青主女科》两书中均有记载。此病是指妇女每月行经前1~2天或3~4天不等,大便下血,经来或经后即愈,且呈周期性发作的一种病症,临床较少见。吾师张子义主任医师曾治疗本病10余例均效。兹择2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女性月经来潮前3~4天,小便不能自控,点滴漏下,量不多,或睡中遗尿,月经来潮后自止者,称为经前遗尿。傅青主在其医著《傅青主女科》中称之为经前泄水,病因病机为"脾气之虚"。但从本病临床所见,既有虚证,也有实证。实证乃肝火过旺,疏泄太过。盖肝  相似文献   

6.
经前泄水在《傅青主女科》中有详细记载,言“湿气乘血海”水自阴道出也。经前泄水是指行经前二、三日阴道先泄水而后经潮之证。经前泄水是临床较为罕见的疾病,发病率低,目前国内尚无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率尚不清楚。本病发生于有月经来潮的女性,检索国内文献,病名为经前泄水报道的共5例,最大1例46岁[1]、最小1例为32岁[2],平均年龄39岁,病因及发病机制因虚、瘀致水湿不运、流注下焦,经前血海将潮动之际而迫水湿下趋。  相似文献   

7.
《傅青主女科·调经篇》中有经前泄水一病,傅青主在记载该病时描述并不详尽,导致现代很多医家认为经前泄水等同于经行泄泻一病,仔细研读全文并结合临床病案,发现经前泄水也有阴道泄水的可能。通过对书中条文及相关文献的分析,探讨经前泄水属于泄泻还是阴道泄水,以加深对傅青主调经思想的认识,丰富现代中医妇科临床疾病。  相似文献   

8.
黑逍遥散出自《医略六书女科指要》,是由逍遥散加生地黄或熟地黄而成。主要用于肝郁血虚所致的经前腹痛、脉弦虚者。笔者据其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临床用于乳头皲裂、阴痒、音哑、气郁便秘、眼疾,取得了满意疗效。1乳头皲裂刘某,女,26岁,1995-04-21...  相似文献   

9.
傅青主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为中医妇科杰出的临床学家。其行医,精诣歧黄,通晓各科,尤精于妇科调经种子,产后诸症的诊治。《傅青主女科》(下称《女科》)为其代表作,是妇科医学必读之书。《傅青主女科》是一部理法方药备至的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调经》门列十四症、十五方,  相似文献   

10.
宣郁通经汤临床应用举隅山西省中医研究所(030012)王立华宣郁通经汤见于《傅青主女科》。由当归、白芍、丹皮、栀子、白芥子、柴胡、香附、郁金、黄芩、甘草组成。治疗妇人经前腹痛数日,而后经水行者,其经来多是紫黑块。笔者于临床用此方稍事加减,治疗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11.
所谓经前泻水症乃是经前2、3天阴道先泻水而后经潮者,首载于《傅青主女科》。该书云:“妇人有经未行之前泄水三日而后行经者,人以为血旺之故,谁知是脾气虚乎……调经之法不先治其水而在先治血;抑不在先治其血,而在先补其气。盖气旺而血能自生。抑气旺而湿自能除,且气旺而经自能调矣。方用健固汤。”但在临床实践中,用上述方法治疗,效者固多,不效者亦复不少,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2.
苏川英子 《河北中医》2011,33(9):1389-1390
《傅青主女科》作者傅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兼医家。傅山世出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博通经史子集,诗、文、书、画诸方面造诣精深,医儒皆精,尤精医学,其在内、妇、儿诸科均多卓识,然尤精于妇科。《傅青主女科》成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名《女科》、《傅氏女科》、《女科摘要》、《女科仙方》,是我国妇科中独树一帜的且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医学典籍,不但不是"女科书中之最下者",  相似文献   

13.
《傅青主女科》又名《女科》、《傅氏女科》、《女科摘要》、《女科仙方》。为清代名医傅青主所著,其在妇科学中的影响,举足轻重。诚如明清著名学者顾炎武为傅山《大小诸证方论》所作的序言所云:“予友傅青主先生手著《女科》……诚医林不可不有之书也。”该书是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特别是中医妇产科临床工作者必读的中医古籍之一。  相似文献   

14.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校终身教授段逸山先生以及任宏丽、全嬿嬿编撰的中医妇科文献专著《郑氏女科六书校注》最近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的资助,汇集整理"郑氏女科"家传最重要的六种抄本著作:《女科万金方》、《郑氏女科秘方》、《薛氏济阴万金书》、《女科济阴要语万金方》、《女科集义》和《产宝百问》,全部选用清善本或孤本为底本,并做校注整理工作。《郑氏女科六书校注》是国内首次对家族世医传世的抄本著作进行全面整理研究。"郑氏女科"发端于南宋,与宁波宋氏、海宁陈氏和绍兴钱氏并称江南四大女医,其学术特点可归纳为"抑气养血""培补心脾"等。该  相似文献   

15.
《傅青主女科》(以下简称《女科》)作为妇科中独树一帜的医学典籍,其雄踞于妇科临床之势,经久不衰。近年来对《女科》的研究甚多,极大地丰富了其学术理论,扩大了其理法方药的应用范围。本文试从《女科》组方用药特色、剂量研究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归纳,综而述之。  相似文献   

16.
傅青主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为中医妇科杰出的临床学家。其行医,精诣歧黄,通晓各科,尤精于妇科调经种子,产后诸症的诊治。《傅青主女科》(下称《女科》)为其代表作,是妇科医学必读之书。《傅青主女科》是一部理法方药备至的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调经》门列十四症、十五方,论病多有创意,辨证论治不落古人窠臼,理法严谨,独特而见新义,对中医妇科学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笔者试就《女科》调经一篇的辨证论治特色研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傅青主女科》系中医妇科著作,又名《女科》。清傅山撰。初刊于道光七年(1827)。后收入《傅青主男女科》中,其合刊本名《傅氏女科全集》,后附产后篇二卷。后有清陆懋修收入《世补斋医书》中之校订本,改称《重订傅徵君女科》。现存版本主要有:清道光七年(1827)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要旨有三:一为据傅山《霜红龛集》、《傅山全书》(第七册误收之所谓傅山医书除外)之语言风格与《傅青主女科》语言风格对比,确证《女科》非傅山作;二为论证傅山是成就卓著的中医学家;三为论证《傅青主女科》虽非傅山所撰但疗效佳。全文论述《傅青主女科》非成于傅山,但不影响其为临床佳作。  相似文献   

19.
略论傅山在《傅青主女科》中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山(公元1607~1684年)是明末清初的医家.他精于医理,勤于临床,医术精湛,尤长于中医妇科.其著作有《霜红龛集》、《洞天奥旨》、《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产后编》等.《傅青主女科》为其代表作,流传较广.《女科》对带下、调经、血崩、种子以及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均有辨证简要的论述,其体例仿《妇人大全良方》,先论后方,辨证施治不  相似文献   

20.
<正>傅青主,晚清时期医学家、思想家。擅长于妇科、内科杂症。其医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后人辑成的《傅青主女科》中(以下简称《女科》)。本文试对《女科》带下病用药特点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