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目的:核算202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分析"十三五"时期中国卫生筹资取得的成绩,总结当前中国卫生筹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卫生筹资体系的政策建议.方法:采用来源法和机构法核算卫生费用,采用时间序列的指标分析法分析中国卫生总费用变化情况.结果:202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为72175.00亿元,占GDP比重为7.12%,人均...  相似文献   

2.
《中国卫生资源》2008,11(4):174-174
为引导卫生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研究者重视关于卫生筹资与健康公平问题,理解中国卫生改革及筹资现状,加强卫生相关部门对贫困人口卫生筹资问题的理解与交流,卫生部卫生政策法规司委托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于2008年5月28-30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卫生政策支持项目(HPSP)第二期卫生筹资与健康公平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卫生经济研究》2008,(7):12-12
2008年5月28—30日,中国卫生政策支持项目(HPSP)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领域第二期卫生筹资与健康公平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HPSP跨部委工作小组成员单位代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政策和筹资相关部门的领导、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及研究人员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听取了WHO总部、国内卫生经济及卫生政策方面专家对国内外卫生筹资的经验介绍,探讨了卫生筹资政策对健康公平的影响。会议对引导卫生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研究者重视卫生筹资与健康公平问题,理解中国卫生改革及筹资现状,加强卫生相关部门对贫困人口卫生筹资问题的理解与交流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卫生筹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卫生总筹资是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的第一个层次,它是从资金来源角度,研究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全社会对卫生领域的资源投入。 80年代,中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合作,开始用筹资来源法尝试和研究测算中国卫生总费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实践,特别是1995年,在国内外专家评估的基础上,筹资来源法在方法学研究上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并且把中国的卫生总  相似文献   

5.
适宜的中国卫生筹资总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适宜的中国卫生筹资总量,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成员国相关资料信息,应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及平行数据(Panel Data)建模分析法从多角度进行论证得到了同一个结论:2020年中国适宜的卫生筹资总量占GDP的比例为5.5%,但在考虑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前中国卫生筹资总量并不算高的现状,需首先力争用2~3年的时间,使得卫生筹资总量占GDP比重达到5.0%,进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逐步完善,最终达到5.5%的目标。同时,为保证卫生筹资增长水平能够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承受范围,又能确保医疗卫生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平均利润,卫生筹资总量在达到适宜水平后,应与GDP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世界银行卫生筹资公平评价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分析软件。通过与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筹资公平评价框架进行的比较分析,发现两大组织的评价理论是相通的,但世界银行在评价中引进了"集中曲线"等,可更直观地观察家庭筹资负担的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历史比较的视角,总结典型发达国家的卫生筹资经验,为中国未来15年的卫生筹资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确定典型发达国家与中国2015—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类似的历史阶段;采用文献法梳理典型发达国家在类似阶段的卫生筹资经验和改革措施。结果:典型发达国家与中国2015—2030年类似的历史阶段大概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之间;在此期间,这些国家的卫生筹资经验主要集中在控制医疗费用和成本、完善卫生筹资政策和加强保障体系等方面。结论:类似历史阶段的提出为借鉴国际经验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借鉴典型发达国家的卫生筹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发展和完善多元化卫生筹资渠道,整合、健全健康保障制度和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1989~2009年卫生总费用与政府预算、社会和居民个人卫生筹资费用之间的经济关系,确定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1989~2009年的卫生支出费用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个人卫生筹资费用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较为显著,政府卫生筹资费用次之,社会卫生筹资费用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应拓宽卫生筹资渠道,提高公共筹资比例。  相似文献   

9.
中国卫生总费用历史回顾和发展预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为了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中国卫生筹资发展研究,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小组组织人力进行《中国卫生总费用历史回顾和发展预测》。我们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4个部分:1.对历史上积累的数据按照目前的计算口径作出调整和修匀;2.利用历史数据从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筹资提供能力两个角度进行时间序列影响因素分析;3.利用从各方面收集到的数据和科学判断,按照供求两组时间序列经济模型对1999 ̄2002年和2010年卫生总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算并分析四川省2001年到2012年卫生总费用,为卫生筹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筹资来源法进行测算。结果:2012年四川省卫生总费用为1 405.91亿元,人均卫生总费用为1 740.81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5.89%;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的比例分别为33.71%,33.24%和33.05%。2001年到2012年,四川省卫生总费用平均增长速度为19.44%;2012年后政府卫生支出的增长慢于本地区财政支出增长。结论:四川省卫生筹资增速放缓,人均卫生总费用偏低,卫生筹资结构尚需优化,政府卫生投入需保持持续增长,可通过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增加社会筹资来源。  相似文献   

11.
测算卫生总费用可以从两个角度人手。一是从筹资的角度,运用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按照资金的筹集渠道与筹集形式归集卫生总费用,测算全社会卫生筹资总额。福建省从1997年开始运用筹资来源法,测算1991年以来的全省卫生总费用,为我省制定宏观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二是从分配的角度,运用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法,反映卫生资金在不同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管理》2016,(4):33-37
目的分析中国和东盟国家卫生筹资现状及差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卫生筹资体系的政策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法。结果我国的卫生筹资体系存在政府卫生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低(12.6%)、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高(44.2%)等问题。结论我国需进一步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卫生筹资效率、重视卫生筹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区级卫生总费用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中国21个省区的卫生费用水平、筹资构成等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深入研究我国卫生筹资特点及地区差异。方法:各地区按照国内卫生费用核算标准方法,利用统一口径收集数据,并进行规范的数据核算,结果具有可比性。结果:发现各地区人均卫生费用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呈正相关,但卫生总费用相对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新医改"以来卫生筹资结果明显改善,各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程度不同,对公共筹资不同方式的依赖程度有所差别,政府卫生支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作用更为重要。结论:"新医改"以来,各地区卫生总费用均快速增长,卫生筹资结构优化。鼓励各地区探索适合自身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筹资机制,在未来公共筹资的主要模式上做出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007-2012年辽宁省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与结构,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筹资来源法的角度,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卫生总费用量化指标对比图表,分析2007-2012年辽宁省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总量、筹资比重、筹资结构、变化趋势。[结果]2007-2012年辽宁省卫生总费用总量持续增长,医改成效显现;卫生筹资结构日益优化,个人负担逐年减轻。[结论]政府应从宏观层面上积极调整卫生总费用内部结构、区域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使用效率,倡导以公共筹资为主导的卫生筹资,以实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1994—1996年卫生总费用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生总费用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的总水平。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对四川省1994-1996年全社会卫生投入的规模和力度,卫生筹资渠道和筹资结构的合理性,筹资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评价,为政府制定和调整卫生筹资政策提供经济信息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筹资来源法对2003—2012年甘肃省卫生总费用进行测算,初步了解甘肃省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及结构,从宏观上分析政府、社会和个人筹资负担,为甘肃省制定和调整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运用筹资来源法,查阅相关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得到相关指标,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应用 Ex-cel、SPSS 19.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3—2012年甘肃省卫生总费和人均卫生总费用呈逐年增加趋势,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02%和21.20%。2003—2012年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2.40%上升至37.97%;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重有较小波动,总体上有所增加,2012年达到25.62%;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53.85%降至2012年的36.41%。结论甘肃省卫生筹资水平不断提高,但人均卫生总费用偏低;卫生筹资结构有待完善,应建立长效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同时甘肃省应深化卫生总费用核算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山东省卫生总费用进行核算与预测,为建立卫生筹资策略和机制提供依据。方法:资料主要来源于1998—2009年山东省卫生财务、卫生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运用筹资来源法对山东省卫生筹资进行系统测算,并开展国内外比较研究;运用指数平滑法,预测山东省卫生总费用未来发展趋势。结果:(1)1998—2009年,山东省卫生总费用从195.71亿元增加到1163.20亿元,人均卫生总费用从221.44元增加到1228.26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从2.79%增加到3.43%;(2)1998—2009年,按照国内口径,政府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从15.67%和28.93%增加到21.84%和36.85%,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55.40%降低到41.31%;按照国际口径,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36.95%增加到45.62%,私人卫生支出比重从63.05%降低到54.38%;(3)2015年和2020年,预测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01%和4.2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分别降低至37.02%和35.47%。结论:(1)山东省卫生筹资水平较低;(2)山东省卫生筹资构成向着好的方向变化,但卫生筹资构成仍不合理,公共筹资不足、个人筹资较高。建议:努力筹集足够的卫生资金,提高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加大政府卫生投入,降低个人筹资比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核算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分析“十三五”以来卫生筹资主要变化趋势,总结当前卫生筹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基于来源法、机构法及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核算结果,分析我国卫生总费用及经常性卫生费用变化情况。结果: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85 327.49亿元,占GDP比重为7.05%,人均卫生总费用为6 044.09元;其中,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26.89%,政府卫生支出占比升至28.17%,社会卫生支出占比降至44.94%,筹资结构继续优化。结论:我国卫生费用总规模持续增长,但卫生筹资系统韧性有待加强,需加快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筹资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获得感,优化卫生资金配置,提升卫生费用的效率效能。  相似文献   

19.
《医院管理论坛》2007,24(12):6-6
卫生经济专家日前在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12次学术年会上提出,由于卫生筹资制度不完善,我国的卫生筹资过度依赖老百姓付出的医疗费用。国际研究提出,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比例宜在30%以下,而我国从2000年以后一直超过50%,造成了卫生筹资公平性差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省级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分析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卫生筹资的变化趋势与特征,为完善卫生筹资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09—2012年全国20个省份的卫生总费用核算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结果:20个省份中,卫生总费用增幅最大的是安徽(82.97%),政府卫生支出增幅最大的是宁夏(108.71%)。2012年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超过40%的省份全部位于东部地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在40%以上的地区减少至5个。结论:各地区卫生总费用均保持增长趋势,但在地区经济水平匹配程度方面存在差异;筹资结构明显优化,但地区间筹资特点不同,部分省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的压力仍然较大。建议:在提高筹资水平的前提下,注重调整筹资结构,发挥公共筹资的作用,降低居民个人卫生支出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