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肝海绵状血管瘤38例,采用Sal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入肝海绵状血管瘤供血动脉,缓慢注射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结果38例患者治疗46次,36例肿块基本消失,1例肿块缩小90%,1例肿块缩小80%,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应成为肝海绵状血管瘤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高热碘化油-平阳霉素乳剂超选择肝动脉栓塞与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超选择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60例巨大肝血管瘤患者经两种不同的栓塞方法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而无特殊及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高热碘化油-平阳霉素乳剂超选择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疗效优于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超选择肝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肝动脉栓塞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例,以1:1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5~16ml行肝动脉栓塞,分析其临床表现、血管造影及CT随访结果。结果所有9例均成功实施栓塞治疗,栓塞后表现为临床症状大部分减轻,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及瘤内碘化油聚集。结论无水酒精-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可致肿瘤完全坏死,疗效及安全性良好,可达到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使用平阳霉素利多卡因碘化油乳化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CHL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6例,年龄23~61岁;血管瘤位于肝右叶19例,左叶4例,左右叶同时受累6例;病变单发者21例,多发者8例;采用DSA设备,以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通过导管超选择插管至CHL的供血动脉,使用平阳霉素利多卡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治疗后3个月~1年复查患者症状缓解,瘤体缩小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平阳霉素利多卡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和碘化油乳剂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2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男7例,女14例,瘤体直径6~20.8cm.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肝海绵状血管瘤供血动脉,注射平阳霉素和碘化油乳剂进行栓塞治疗,巨大肿瘤用明胶海绵条配合阻断供血动脉主干血流.根据肿瘤大小分别进行1~3次栓塞,术后3~6个月后复查.结果 21例患者供血动脉栓塞均获得成功,达到血窦内碘化油聚集和瘤体血供截流的栓塞效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肝功能损害,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瘤体病灶内瘤状血管消失,随时间延长,瘤体逐渐缩小.结论 平阳霉素和碘化油乳剂供血动脉栓塞应成为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诊断明确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5例 ,采用超液态碘化油及平阳霉素混合乳剂进行栓塞治疗 ,术后定期复查 ,进行分析。结果 介入手术成功率 10 0 % ,并发症少 ,术后复发率低。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血管瘤大小的改变、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术后6、12个月复查CT,治疗后碘油沉积状态良好18例,不良8例;瘤体直径均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前(9.8±2.5)cm,术后6个月(5.6±1.7)cm,术后12个月(2.8±1.3)cm。临床症状治疗后缓解或消失,未发生胆囊坏死、胆囊穿孔、肝梗死、肝脓肿、肝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可作为首选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叶继章 《吉林医学》2010,(30):5333-5333
目的:分析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化剂经导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8例肝血管瘤患者,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31~72岁;采用西门子DSA设备,以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通过导管超选择插管至瘤体的供血动脉,使用平阳霉素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治疗后3个月~1年行CT或肝脏彩超复查瘤体缩小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症状缓解。结论: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导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曾俊仁  向述天  徐松  周芸  岳黎蓉 《当代医学》2009,15(23):435-436
目的评价和分析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经腹部B超,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确诊的大小不等、单发及多发肝海绵状血管瘤,瘤体直径最大30cm、最小4cm,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入肝海绵状血管瘤供血动脉,缓慢推注平阳霉素16~24mg+碘化油8~15ml,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及条栓塞治疗,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12月;结果25例患者术后6到12月后复查,24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1例患者变化不明显,有效率达96%;结论介入栓塞治疗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置管造影并行超选择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瘤体,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结果 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血管瘤消失或不同程度缩小.未出现严重的栓塞综合征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化剂(pingyang mycin-lipiodol emulsion,PLE)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36例,瘤体直径6~20cm,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入肝海绵状血管瘤供血动脉后,缓慢灌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肝动脉栓塞后肝海绵状血管瘤碘油沉积良好,临床症状90%以上消失,复诊病变缩小80%以上4例,病变缩小80%~50%以上13例,缩小50%~30%18例,缩小30%以下1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CHL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肝动脉栓塞治疗对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肝血管瘤28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择插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后,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8个月。结果:肝动脉栓塞后肝血管瘤瘤体内碘油沉积良好,22例(78.6%)血管瘤瘤体直径缩小〉50%,4例(14.3%)瘤体直径缩小〈50%,2例无明显变化,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LE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动脉栓塞治疗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对18例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动脉栓塞治疗,术后3~6个月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肝血管瘤缩小大于50%者16例,大于30%者2例.结论 PLE经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有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是治疗肝血管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至肿瘤供血动脉,用平阳霉素碘汕乳剂进行肿瘤栓塞,术后3~36个月随访栓塞治疗后肿瘤直径大小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7例,有效率100%,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好、微创、安全,可作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和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动脉栓塞硬化剂对门静脉造成的损伤.方法 经肝动脉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结果 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肝栓塞坏死.结论 用血管硬化剂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作肝动脉的超选择性栓塞,将会造成病变外正常肝和门静脉的损伤,其治疗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50例肝血管瘤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采用超液化碘油加平阳霉素超选择性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所有病历1次手术成功,术后并发症少,术后3~6mo复查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见复发.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动脉插管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的是理想的方法,其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和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动脉栓塞硬化剂对门静脉造成的损伤.方法 经肝动脉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结果 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肝栓塞坏死.结论 用血管硬化剂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作肝动脉的超选择性栓塞,将会造成病变外正常肝和门静脉的损伤,其治疗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经肝动脉栓塞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注入PLE栓塞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术后6个月CT复查,判定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血管瘤体积明显缩小(P〈0.01),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PLE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CH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2例,男9例,女13例。对2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置管造影并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血管瘤供血动脉,一次或分次输注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碘油聚积于肿瘤内,肿瘤血管消失,供血动脉闭塞,1~6个月后复查肿瘤不同程度缩小,其中缩小50%以上者15例,不足50%者7例。未出现严重的栓塞综合征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简单、有效、其并发症少,可以作为治疗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首选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有临床症状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行肝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进行肝血管瘤动脉栓塞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在栓塞治疗3周~4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症状缓解率为100%。随访5~13个月,2例肿瘤缩小>50%,3例肿瘤缩小>25%,1例缩小25%以内,有效率为83.33%。所有患者术后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有效、简便、安全、并发症少,是肝血管瘤治疗的一种理想疗法,应成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