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着床窗口期glycodelin、galectin-3表达评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简称IVF)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接受IVF治疗患者,前一月经周期HCG日,阴道超声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采用RT-PCR技术检测glycodelin mRNA、galectin-3mRNA表达,评价其与妊娠的关系。结果:185例IVF患者,90例妊娠,95例未妊娠,比较妊娠组HCG日内膜厚度和三线型比例与IVF未妊娠组无统计学差异,妊娠组子宫内膜着床窗口期glycodelin、ga-lectin-3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妊娠组。结论:子宫内膜着床窗口期glycodelin、galectin-3的表达可用于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不能完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中MMP-9、TIMP-1和ICAM-1的表达及其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拟行IVF/ICSI-ET妇女前1周期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组织,分别检测妊娠组与非妊娠组中MMP-9、TIMP-1及ICAM-1的表达。结果:与妊娠组相比,非妊娠组中MMP-9、TIMP-1及I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中MMP-9、TIMP-1及ICAM-1表达降低,影响胚胎的着床,降低妊娠率,可作为预测IVF/ICSI-ET妊娠结局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收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研究中心生殖科(广西生殖健康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不孕症妇女子宫内膜和息肉组织做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分子整合素αvβ3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αvβ3表达分布情况,为研究提高子宫内膜息肉(EP)不孕症患者妊娠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生殖健康中心收集30例确诊为EP不孕症并做IVF-ET患者的子宫内膜和息肉组织作为研究组,另取30例同期在该中心以丈夫不育为主因做IVF-ET的非EP患者(接近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期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计划生育门诊收集30例非EP非不孕症的取环诊断性刮宫(诊刮)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宫内节育器(IUD)避孕对照组(IUD避孕组),内膜和息肉由宫腔镜或诊刮获得,分别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及整合素αvβ3免疫组化染色,以大肠癌组织作为阳性对照组(15例),以同种无关血清替代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组(30例).结果:整合素αvβ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胞核、胞质均普遍强阳性表达;阴性对照组则基本无表达;正常对照组可见腺上皮胞质、胞核普遍阳性表达,间质细胞胞质普遍阳性表达而胞核基本不表达;IUD避孕组局部腺上皮阳性表达(胞质为主),间质细胞局部散在点状阳性表达;研究组内膜腺上皮胞质、胞核均强阳性表达,间质细胞胞质一般阳性表达而胞核不表达;研究组息肉组织腺上皮胞核、胞质基本不表达,间质局部散在小片状强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结果显示,IUD避孕组子宫内膜和研究组息肉αvβ3阳性染色区域(Area)和累积光密度(IOD)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广西IVF-ET的EP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及息肉组织整合素αvβ3免疫组化染色以间质局部散在小片状强阳性表达为主,腺上皮基本不表达,Area和IOD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冻融胚胎移植(FET)过程中,患者子宫内膜受体表达及内膜组织形态学对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助孕的不孕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于尿LH阳性的6~10天刮取子宫内膜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对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表皮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染色强度和染色分布进行半定量分析。随访IVF-ET、FET结局,分为IVF-ET妊娠组18例,IVF-ET非妊娠组26例,FET妊娠组14例,FET非妊娠组22例。结果:IVF-ET妊娠组和FET妊娠组的ER、PR、EGFR均比IVF-ET非妊娠组、FET非妊娠组积分值高(P<0.05)。IVF-ET妊娠组、FET妊娠组的分泌期比率比IVF-ET非妊娠组、FET非妊娠组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ER、PR、EG-FR表达影响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移植结局,可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首次实施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年轻且卵巢储备功能良好的不孕女性的临床资料。将临床诊断结果分为临床妊娠组和未临床妊娠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结果作为自变量,临床妊娠妊娠作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 618例患者平均年龄(28.81±3.55)岁,妊娠组为387例(62.6%),未妊娠组231例(37.4%)。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组年龄小于未妊娠组,妊娠组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未妊娠组,妊娠组已移植胚胎质量高于未妊娠组(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年龄、子宫内膜厚度、已移植胚胎质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667,95%CI:0.512~0.869,P=0.030)、子宫内膜厚度(OR=1.251,95%CI:1.013~1.545,P=0.037)与临床妊娠结局相关。结论年轻且卵巢储备功能良好的女性首次IVF/ICSI中,年龄和子宫内膜厚度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年龄与妊娠结局成负相关,年龄越大越不容易妊娠,在适当范围内增加内膜厚度可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形态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行IVF-ET的不孕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长方案促排卵,当卵泡符合IVE-ET条件后,行IVF-ET术。胚胎移植后第2周明确是否妊娠成功,并收集患者年龄、不孕原因、不孕病程、不孕类型等一般资料,采用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形态,记录妊娠结局,并比较妊娠成功者和失败者的一般资料、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形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厚度与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138例患者中,妊娠成功72例(妊娠组),未妊娠66例(未妊娠组),妊娠成功率为52. 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不孕病程、输卵管因素不孕、子宫因素不孕、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学历、不孕类型、IVF-ET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在7~12 mm和12 mm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妊娠组子宫内膜形态为A型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在7~12 mm、子宫内膜形态为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均P0. 05)。结论子宫内膜形态和子宫内膜厚度与IVF-ET妊娠结局显著相关,在h CG日子宫内膜形态A型、内膜厚度7~12 mm患者IVF-ET的妊娠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宫腔灌注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生殖中心接诊的80例RIF不孕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观察组在胚胎移植前分离自体PBMCs并行宫腔灌注,对照组不进行PBMCs宫腔灌注。检测观察组宫腔灌注前后宫腔液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比较两组子宫内膜细胞培养液中的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整合素αvβ3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与宫腔灌注前相比,观察组宫腔灌注后宫颈管内分泌物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升高(355.85±65.74 ng/L比94.80±16.69 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降低(14.29±1.78 ng/L比17.20±1.86 ng/L)(P0.05)。两组D1、D3日培养液中LIF、整合素αvβ3水平无差异(P0.05),观察组D5日的LIF及整合素αvβ3水平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胚胎种植率(32.5%比12.5%)、临床妊娠率(52.5%比27.5%)有差异(P0.05),流产率(5.0%比0)无差异(P0.05)。结论:RIF不孕症患者在胚胎移植前行自体PBMCs宫腔灌注能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调节机体Th1/Th2免疫平衡,提高胚胎种植率及妊娠成功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方法 对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在HCG日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粘膜及粘膜下血流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比较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之间血流参数的差异.结果 妊娠组RI和PI明显低于非妊娠组,P<0.05,两组间的血流类型无差异.结论 HCG日子宫内膜血流参数(RI,PI)有助于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预测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月经周期的第5~6天因B超示子宫内膜厚度≥7mm或回声不均匀的IVF-ET助孕治疗的患者77例纳入研究对象,于月经周期的第5~6天搔刮修整子宫内膜,刮出的内膜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77例中送病理检查者49例,因刮出组织少无法送病检者28例。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息肉17例,内膜发育不同步13例,子宫内膜增殖期12例,简单型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炎症3例,2例复杂型增生过长放弃新鲜胚胎移植,其余均行胚胎移植。子宫内膜息肉妊娠率41.18%,内膜发育不同步妊娠率46.15%,子宫内膜增殖期妊娠率58.33%,简单型增生过长妊娠率50.00%,3例子宫内膜炎无1例妊娠。未送病理检查者妊娠率17.86%。结论:除子宫内膜炎外,子宫内膜的不同病理组织学改变不影响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未得到修整者妊娠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围着床期过度增厚的子宫内膜对其胚胎容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人过度增厚的子宫内膜围着床期整合素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的变化以探讨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20例过厚子宫内膜者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以及子宫内膜整合素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表达,同期25例正常子宫内膜者进行对照。结果:两组血清E2、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整合素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过度增厚的子宫内膜可能通过围着床期内膜容受性标志物——整合素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降低引起其容受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骨桥蛋白和整合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和整合素αv亚基、β3亚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OPN、整合紊αv亚基、β3亚基的表达,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OPN、整合素αv亚基、β3亚基的表达作为对照。结果异位内膜组织只能简单地分为增生期与分泌期,68.2%与在位内膜一致。OPN在正常子宫内膜分布于腺上皮及腔上皮细胞内,腺腔表面表达明显,分泌期强于增生期,间质几无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OPN的表达规律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异位内膜OPN的表达失去周期性。异位内膜OPN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细胞膜上,增生期均强表达。分泌期腺体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整合素αv亚基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亚基主要表达于分泌中期、晚期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及血管内皮,增生期无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增生期整合素β3亚基也有弱表达,分泌期的表达下调。异位内膜整合素β3亚基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OPN、整合素β3亚基显著高表达,提示整合索αv、β3及配体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 中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方法 对87例进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的患者,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粘膜下血流参数及粘膜下血流分型.比较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之间血流参数的差异.结果 妊娠组阻力指数(RI)和博动指数(PI),明显低于非妊娠组(P<0.05),两组间的血流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G日测定子宫内膜血流参数(RI, PI)有助于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预测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EM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窗口期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fos蛋白、整合素β3表达,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c-fos蛋白在EM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17.98士12.85、136.04士17.86(P<0.05);整合素β3在两组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41.63士13.27、110.78士12.88(P<0.05),c-fos蛋白与整合素β3表达无相关性,r=-0.345,P>0.05。结论:EM患者窗口期在位子宫内膜c-fos蛋白表达增高,整合素β3表达明显降低,可能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S)参数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且初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96例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果分为妊娠组48例和未妊娠组48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VEGF,超声诊断仪检查3DPD-US参数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常规参数:内膜厚度、内膜容积、螺旋动脉阻力指数(RI)、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型、子宫内膜形态;3DPD-US参数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常规参数及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及Spearman法分析;3DPD-US参数对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未妊娠组内膜厚度、螺旋动脉RI、螺旋动脉PI高于妊娠组,VI、FI、VFI、VEGF蛋白阳性率、内膜容积低于妊娠组(均P<0.05)。未妊娠组3DPD-US参数VI、FI、VFI与内膜厚度、螺旋动脉RI、螺旋动脉PI均呈负相关,与内膜容积、VEGF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和生长发育的直接场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能否成功妊娠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发现,输卵管积水能影响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分子及基因的表达、分泌.综述输卵管积水对整合素αvβ3、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解耦联蛋白2(UCP2)、基因HOXA10等分子和基因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刘杰  章汉旺  郑洁  雷亚兰  孙虹  李薇  夏敏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57-575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轻创术对拮抗剂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该院生殖中心行拮抗剂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B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异常或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共69例,其中28例行子宫内膜轻创术者为研究组,41例未行轻创术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水平、Gn启动剂量、Gn使用天数、Gn总量、HCG日血E2水平、获卵数、受精数、可移植胚胎数和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分别为50.00%、28.13%和46.43%,虽然高于对照组的41.46%、23.47%和31.71%,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轻创术并不能改善拮抗剂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7.
郭娜  李豫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120-212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VF/ICSI)卵巢刺激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的动态变化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该中心行IVF-ET治疗的1 757例长方案降调周期患者的资料,比较妊娠组和非妊娠组IVF/ICSI刺激周期3个不同节点(降调后Gn启动日,用Gn第6天,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其变化对IVF-ET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妊娠组用Gn第6天子宫内膜厚度,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降调后Gn启动日子宫内膜厚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降调日子宫内膜厚度相比,妊娠组用Gn第6天内膜增加值(即Gn刺激早期内膜厚度变化值)明显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相关因素为Gn刺激早期内膜厚度变化(OR=1.136,95%CI=1.078~1.197),胚胎评分(OR=1.093,95%CI=1.052~1.135),HCG日P值(OR=0.747,95%CI=0.623~0.895)及年龄(OR=0.965,95%CI=0.940~0.990),P均<0.05。Gn刺激早期内膜厚度变化与妊娠结局成显著正相关(P<0.05),且对妊娠结局影响最大。结论:在IVF-ET长方案降调节周期中,Gn刺激早期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可以更好地预测IVF-ET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探讨它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20例异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织中整合索αVβ3的表达,并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对照.结果: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合素αVβ3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中激素替代周期雌激素应用天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选择激素替代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1034个周期。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芬吗通组(A组,334个周期)和补佳乐组(B组,700个周期),又根据雌激素应用天数不同将两组再分为4组,比较A、B两组及各亚组一般情况、内膜转化日血清雌二醇(E 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移植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等。结果:A组内膜转化日血清E 2水平、内膜厚度及雌激素应用天数显著高于B组(P<0.01),A组与B组一般情况、胚胎移植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没有差异(P>0.05)。A组中A4亚组(用药天数>16~≤24d)内膜转化日E 2水平显著高于其它3组(7~10d;11~≤12d;13~15d)(P<0.05),子宫内膜厚度薄于其它3组;A3亚组(用药天数13~15d)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薄于A1组(用药天数7~10d)(P<0.01),但A组各亚组一般情况、胚胎移植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无差异(P>0.05);B组B1~B4亚组(用药天数7~10d、11~12d、13~15d、16~27d)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依次变薄(P<0.05),B2组(用药天数>10d~≤12d)E 2水平低于B4组(用药天数>15d~≤27d)(P<0.05),但B组各亚组一般情况、胚胎移植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无差异(P>0.05)。结论:激素替代周期应用芬吗通或补佳乐准备内膜临床妊娠结局相似。雌激素应用天数不同临床妊娠结局相似,激素替代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其妊娠结局与雌激素使用天数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整合素αvβ3在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S)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因ADS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0例为ADS组,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8例为对照组,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CTGF和整合素αvβ3表达。结果 (1)CTGF、整合素αvβ3在ADS组异位内膜的表达(0.24±0.04、0.22±0.07)高于在位内膜(0.16±0.03、0.11±0.04)及对照组子宫内膜(0.19±0.02、0.14±0.03)(P0.05);且两者在ADS组及对照组中均呈正相关(ADS组r=0.55,对照组r=0.59,P0.05);(2)CTGF、整合素αvβ3在ADS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增殖期(0.24±0.04、0.21±0.03和0.16±0.03、0.09±0.04)与分泌期(0.24±0.03、0.22±0.09和0.16±0.03、0.12±0.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GF和整合素αvβ3在ADS表达失去月经周期性,异位内膜中表达异常增高且两者存在正相关,提示CTGF和整合素αvβ3可能共同参与了AD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