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心肌酶及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92例患儿血清,其中重症组25例,轻症组47例,对照组2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13、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结果:重症组患儿血清中AST、LDH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及对照组(P0.01);重症组患儿血清中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L-13、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1);重症组、轻症组和对照组IL-10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心肌酶及部分细胞因子水平对于及时发现重症患儿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心肌酶及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92例患儿血清,其中重症组25例,轻症组47例,对照组2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13、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水平。结果:重症组患儿血清中AST、LDH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及对照组(P0.01);重症组患儿血清中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L-13、TGF-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1);重症组、轻症组和对照组IL-10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心肌酶及部分细胞因子水平对于及时发现重症患儿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2014年送检至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经鉴定为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106人,其中轻症组46人,重症组60人;同期收集查体健康且能够接受免疫预防接种的儿童50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症组、轻症组中IL-10、TGF-β1和MCP-1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随着病情的加重,IL-10、TGF-β1和MCP-1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r=0.625、0.177、0.552,P0.05)。结论 IL-10、TGF-β1和MCP-1参与了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发病的过程,并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感染EV71重症手足口病细胞因子水平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12月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受累期患者104例,分为两组,每组52例,A组于入院当天及次日予以静脉内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1g/kg治疗;B组未予IVIG疗法,另选择18例健康同龄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IL-6、IL-10、TNF-α、TGF-β血清浓度,比较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IVIG治疗前后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用IVIG后血清IL-6、IL-10、TNF-α明显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TGF-β没有显著差异。应用IVIG可缩短住院时间(P<0.05),但是治愈率、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重症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复杂,应用IVIG可调节细胞因子水平,从而达到抗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MP)老年患者白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52例MP老年患者和2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采用ELISA测定所有病例IL-13、TNF-α和TGF-β1水平,比较MP患者恢复期、急性期与对照组,MP患者恢复期、急性期轻症与重症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以及3种细胞因子诊断M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MP急性期和恢复期IL-1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和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重症组急性期和恢复期TNF-α和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MP轻症组,而IL-13水平均低于MP轻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 13、TNF-a和TGF-β1 3种细胞因子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到0.864、0.793和0.775.结论:MP患者与健康者IL-13、TNF-α和TGF-β1水平间存在明显差异,且能反映出MP发病期和病情轻重,IL-13、TNF-α、TGF-β1可作为MP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Treg细胞、细胞因子和NSE的变化,分析其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共采集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97例(轻症组65例,重症组32例)和健康儿童50例(对照组)外周血,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 Foxp3+ Treg,ELISA法测定IL-6、IL-10、TNF-α的含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NSE水平,采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轻症组和对照组比较,重症组患儿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Treg水平显著降低(P<0.05),IL-6、TNF-α、NSE水平显著增高(P<0.05);重症组患儿外周血中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轻症组患儿外周血中TNF-α、NSE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观察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IL-6、IL-10、TNF-α、NSE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以为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细胞N子IFN-γ、IL-4和TGF-β水平变化。方法:选取胃癌患者40例为胃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胃癌组患者手术前后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清IFN-γ、IL-4和TGF-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I~Ⅱ级组和Ⅲ~Ⅳ级组血清IFN-γ、IL-4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Ⅱ级组比较,Ⅲ~Ⅳ级组血清IFN-γ、IL-4和TGF-β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患者血清IFN-γ、IL-4和TGF-β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患者血清IFN-γ、IL-4和TGF-β彼此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和TGF-β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血清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认识胃癌的发病机理及疗效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患儿血清多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8、IL-10、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12月60例HFMD患儿(病例组),分为轻症组(n=32)和重症组(n=28);选择同期28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进行多细胞因子及hs-CRP的检测。结果 HFMD重症组血清IL-2、IL-4、IL-6、IL-10、IFN、TNF及GM-CS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轻症组(P0.01),而轻症组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除IL-8外的其他多种细胞因子及hs-CRP可作为判断HFMD病情、监测疾病进展、指导早期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对重症EV71感染相关手足口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根据病情将治疗组患儿分成3组,脑膜脑炎组(ME组)14例、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组(ANSD组)13例,肺水肿组(PE组)12例,均在入院12h内给予IVIG[lg/(kg ·d),2天]治疗.并设普通手足口病对照组(HFMD组)10例,给予一般治疗.比较治疗组患儿IVIG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TNF-d、IL-2、IL-10、IL-13、IL-6以及INF-γ水平的变化,及各组间年龄、发热时间、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在IVIG使用前后,ME组患儿各细胞因子无明显改变,ANSD组患儿IL-13、IL-6明显下降(P<0.05),PE组患儿IL-10、IL-13、IL-6、INF-γ明显下降(P<0.05).各组之间比较,随着病情加重,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IL-6、IL-13浓度逐渐升高;血糖、白细胞计数同PE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外周血CD4/CD8比值、NK细胞比例PE组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治疗可调节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功能,及时使用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观察咳喘口服液对热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外周血中IL-12、TNF-α和IL-10、TGF-β的影响。方法 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64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实验组,比较两组血清IL-12、TNF-α及IL-10、TGF-β水平的差异。将实验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和中药组,各32例。基础组予常规西医治疗,中药组在基础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咳喘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IL-12、TNF-α及IL-10、TGF-β水平的差异。结果 中药组喘息、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基础组,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实验组患儿外周血炎症因子IL-10和TGF-β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后,中药组患儿IL-10、TGF-β表达水平均下降,且较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咳喘口服液不仅可以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可以改善外周血炎症因子IL-10和TGF-β水平,缓解哮喘发作,提高儿童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吴烨  沈建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7):81-82,85
目的研究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2、IL-6、IL-10及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手足口病患儿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6.67%高于对照组显效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2、IL-6、IL-10及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恢复更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IL-2、IL-6、IL-10及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时内源性皮质醇浓度和Th1/Th2类细胞因子及TGF-β1,揭示RSV感染时内源性血浆皮质醇的变化及其与Th1/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42例小于1岁的急性RSV感染的婴儿,其中重症21例,轻症21例.同时选择21例同期健康婴儿做为对照组.ELISA方法 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IFN-γ、IL-4、IL-5、IL-10和TGF-β1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皮质醇的浓度.结果 重症组IL-12和IFN-γ水平显著低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IL-12和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TGF-β1和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TGF-β1和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4、IL-5和IL-10在3组中没有差别(P>0.05).IL-12和IFN-γ水平与血浆皮质醇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RSV感染可导致患儿IL-12和IFN-γ水平降低,从而出现炎症反应,可能与血浆皮质醇和TGF-β1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手足口病患儿106例,其中轻症50例(轻症组),重症56例(重症组),健康小儿50例(对照组)。分别于轻症组、重症组小儿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体检当天,采集静脉血,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及轻症组、重症组治疗前血清铁蛋白水平分别为(70.1±15.3)μg/L、(85.4±18.3)μg/L、(212.3±71.4)μg/L,呈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 P<0.05);治疗前、治疗后轻症组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重症组(P<0.05);治疗后轻症组、重症组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重症患儿升高更明显。早期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及鉴别重症患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过敏性与非过敏性哮喘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2、IL-13、γ-干扰素(INF-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两种类型哮喘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harmacia UniCAP100E系统检测了145例哮喘患儿血清中总IgE(TIgE)和特异性IgE(SIgE),据此分为过敏性哮喘与非过敏性哮喘两组,采用ELISA方法分两批检测了血清中IL-4、INF-γ、IL-12和IL-13(65例, 其中过敏性32例,非过敏性33例), IL-10和TGF-β(80例, 其中过敏性40例,非过敏性40例),并与血清TIgE进行比较.结果 过敏性哮喘组IL-13、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高于非过敏性组(P<0.05);IL-13水平与TIgE呈正相关(r=0.453, P<0.05), IL-10和TGF-β与TIgE无明显相关性;过敏性哮喘组IL-12、INF-γ、IL-4水平与非过敏性哮喘组比较P>0.05.结论 IL-13、IL-10和TGF-β在过敏性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中IL-13可能在IgE合成中起主要作用.使用抗IgE单抗或抗IL-13等免疫治疗应针对这两类哮喘患儿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早期IL-6变化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2月本院住院的101例AP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43例,中重症组31例,重症组27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患者第1、3、7、10天血清中IL-6含量,比较三组患者之间IL-6含量变化。结果:在组间比较中,轻症患者d1、d3及d7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10血清IL-6含量虽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症及重症患者d1、d3、d7及d10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症患者四次测量IL-6含量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患者,重症患者四次测量IL-6含量水平明显高于中重型及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内比较中,轻症组及中重症组患者组内d1、d3、d7及d10血清IL-6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者d1与d3、d7与d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3及d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含量动态变化可以作为胰腺炎病情发展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16.
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血清IL-13表达及其与病情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  范丽  潘焕 《重庆医学》2007,36(16):1641-1642
目的 探讨IL-13水平在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期毛支患儿42例(其中轻症组22例,重症组20例),正常对照组1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3的水平.结果 急性毛支患儿血清IL-13的含量为(6.68±2.12)ng/L.其中轻症组(7.11±1.95)ng/L,重症组(6.64±2.24)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期毛支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毛支患儿血清水平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轻、重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IL-13参与了毛支的发病过程,但lL-13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和大便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水平变化,探讨其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检测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10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的轻重分为重症组50例和轻症组50例,同时选取50例同期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动态观察观察组患儿血清和大便中IL-6、IL-8、hs-CRP的水平变化,并与对照组健康儿童的动态水平变化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重症组和轻症组患儿血清和大便中的IL-6、IL-8、hs-CRP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症组与轻症组患儿血清和大便中的IL-6、IL-8、hs-CRP数值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血清样本和大便样本中IL-6、IL-8、hs-CRP指标的动态变化与轮状病毒肠炎感染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刘卫红 《中原医刊》2011,(18):68-6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血清甲状腺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20例重症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的含量,与手足口病轻症组比较,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重症组与轻症组比较,血清FT3、FT4、TSH均明显降低,TGA、ATPO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血清FT3、FT4、TSH均明显降低,TGA、ATPO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分析轻症、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S-1003蛋白在手足口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住院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症、重症、危重症,其中轻症、重症各50例,危重症20例,分别于入院24h内抽取患儿的血清,检测S-100β蛋白的水平.结果 危重症、重症、轻症手足口病患儿的S-100β蛋白水平呈阶梯状依次递降分布(P<0.01),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院时诊断轻症中测得S-100β蛋白水平高的患儿18例,转为重症、危重症患儿的发生率(44.4%,8/18)高于S-100β蛋白水平低的患儿(15.6%,5/32) (x2=4.005,P<0.05).结论 S-100β蛋白在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明显增高;同时具有早期识别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病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7月2013年7月,选取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脑炎病儿55例,以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0例病儿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病儿和对照组脑脊液中IL-2和IL-10的含量。结果病毒性脑炎病儿中脑脊液白细胞正常组IL-2和IL-10含量与白细胞增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轻症组和重症组脑脊液IL-2和IL-10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重症组脑脊液IL-2含量高于轻症组,而IL-10含量低于轻症组(F=141.079、52.962,P〈0.05)。重症组脑脊液中IL-2/IL-10比值最高,轻症组次之,对照组最低(F=19.164,P<0.05)。结论主要由小胶质细胞分泌的IL-2和IL-10,参与了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的抗病毒和免疫病理损伤过程。脑脊液中IL-2/IL-10比值的高低有助于评估病毒性脑炎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