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自我损耗和自我控制的水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2月采用方便取样法招募冠心病病人220例,应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调节疲劳量表(SRF-S)和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DMSC-S)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病人特质性自我损耗总分为(46.19±5.33)分,自我控制能力总分为(59.29±7.28)分;自我调节疲劳量表与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总分之间呈负相关(r=-0.81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病人自我损耗的程度越重自我控制水平越低,医务工作者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轻病人的自我损耗程度,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损耗水平及其与血糖控制、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2年3—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195例, 采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衡量自我损耗程度、中文版简易青少年糖尿病生命质量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结果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损耗得分为(42.23 ± 9.94)分, 得分率为52.79%, 处于中等水平状态。自我损耗总分与糖化血红蛋白值呈正相关(r = 0.25, P<0.01), 与生命质量得分呈负相关(r = - 0.61, P<0.01)。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控制人口社会学和疾病变量后, 自我损耗对糖化血红蛋白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t = 3.69, P<0.01), 而自我损耗对生命质量具有负向预测作用(t = -8.48, P<0.01)。结论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损耗会影响其血糖控制、生命质量, 值得医护人员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联合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CK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CKD患者60例按就诊末尾数编号单号30例作为干预组、双号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提高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能力的联合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分别比较两组自我效能、自我护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自我效能、自我护理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但干预组升高趋势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1)。结论: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联合干预能显著提高CKD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自我关怀干预在护士中的应用效果, 为构建我国护士自我关怀干预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OVID、Medline、EBSCO、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中自我关怀干预在护士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及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自我关怀干预内容以正念干预为主, 干预形式包括单次自我关怀课程培训和一定周期的自我关怀项目。自我关怀干预可以降低护士的压力与倦怠水平, 提升护士的正念和自我同情水平。结论自我关怀干预在护士中应用效果良好, 未来可基于我国国情开发本土化的护士自我关怀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5.
贾福艳 《当代护士》2017,(11):125-127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自我效能和自我感受负担得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和自我感受负担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干预组自我效能和自我感受负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干预能明显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感,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饮食干预对于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代谢控制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70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体重、腰围、血脂、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评价患者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患者的体质指数、腰围、血脂、HbAlc较干预前下降,干预后自我效能总分、饮食、自我监测、医疗等维度的自我效能提高。结论饮食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代谢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对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照组56例患者出院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患者行过渡期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调查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干预时间为4个月。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及总分无明显改变(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健康知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前两组在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观察组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过渡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方法对139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聚焦解决模式的干预策略为描述问题、建构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和评估进步。采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测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结果患者出院6个月的自我效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提高,干预治疗自我管理与患者自我效能成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可提高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的影响.方法 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对54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得分、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值、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次数及患者满意度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能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和液体摄入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自我效能干预。采用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干预前、干预后及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及干预后3个月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及干预后3个月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效能干预可提高MHD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其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实施为期6个月的护理干预,包括日常生活干预、健康行为干预、服药行为干预、遵医行为干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两组病人于出院时、干预6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日常生活、服药行为、遵医行为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强高血压病人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行为演变过程与始动因素。 方法 以自我损耗理论为框架,于2019年6月—8月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骨科专科医院1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进行主题分析与理论框架构建。 结果 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程中,引起患者不良康复行为的始动因素包括症状困扰、健康知识与社会支持缺乏、负性事件和手术应激。在始动因素诱发下,患者出现认知、情绪、注意及社会互动控制受损,继发冲动决策、消极情绪、意志减退与人际失谐,最终导致不良康复行为。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不良康复行为是多因素持续消耗心理能量、引发自我损耗的结果。在认知、情绪、注意及社会互动控制层面进行干预,可促进术后患者建立有效康复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术(TKA)病人自我效能、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系统性文献回顾、专家咨询确定自我效能增强干预方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6月收入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择期行单侧TKA病人85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自我效能增强干预方案。采用康复自我效能感量表、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价效果。[结果]干预组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膝关节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增强干预方案能有效提高TKA病人的自我效能,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于知识-信念-行为(KAP)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负担的影响。方法将84例MG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基于KAP理论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自我效能(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自我负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希望水平Herth希望水平量表(HHI)、生存质量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水平。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GSES、HHI、QLQ-C30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PBS评分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KAP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重症肌无力患者自我效能、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降低自我负担水平。  相似文献   

15.
徐江华  胡慧 《全科护理》2013,11(6):501-502
[目的]评价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改善中风病人自我效能感的效果。[方法]按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36例中风病人随机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自我效能干预。采用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感6项目量表测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自我效能感的变化。[结果]干预组病人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和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评分在干预后的增值分别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干预能显著增强中风病人的自我效能感,但仍需要观察其远期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为期3个月的护理干预,包括营养、运动、心理安适和健康责任,采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自我效能总分、营养、运动、心理安适和健康责任效能差异无显著意义;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总分、营养、运动、心理安适和健康责任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强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护士进行自我效能干预以提高门诊小儿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的研究。方法对25名门诊护士进行自我效能理论结合护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包括唤醒、成功体验、替代经验、心理激励、缓解压力等干预措施以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结果 25名护士干预前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意志力平均得分分别为(23.96±4.83)分、(64.12±7.95)分,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感、意志力得分分别为(32.08±2.45)分、(83.48±4.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为68%,干预后为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护士进行自我效能干预能增强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可提高门诊小儿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李胜琴  裴丽萍 《护理研究》2007,21(23):2146-2147
[目的]评价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接纳水平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24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集体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自制心理干预效果问卷分别评定新生和毕业生自我接纳水平、应对方式。[结果]2002级与2003级新生自我接纳水平、自我评价无统计学差异,自我接纳与特质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两组自我接纳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而干预组自我评价、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措施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自我效能干预模式,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于住院当日及干预后2周进行测评,观察比较经干预前后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干预后患者GSES评分、依从性、抗病毒知识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可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利于病情预后转归,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艾滋病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艾滋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观察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家庭社会支持、言语暗示干预、生活干预、饮食干预。[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艾滋病病人自我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